黎峰
国内外经济新常态与江苏开放型经济发展
黎峰
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国内外经济发展出现新的特征,表现为全球经济面临艰难复苏与再均衡,中国经济发展则进入结构调整期和矛盾消化期。对于江苏开放型经济发展而言意味着风险与挑战并存,国内外新常态下江苏开放型经济应坚持改革引领、高端引领和质效引领,加快结构调整,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
新常态;开放型经济;发展思路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面临艰难复苏与再均衡,而中国经济发展则进入结构调整期和矛盾消化期,对于江苏而言,优化结构与优势再造成为中长期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一)艰难复苏与再均衡:全球经济发展新常态
首先,在宏观经济层面,面临高风险、低增长新态势。世界经济在经历2013年短暂复苏后,种种迹象表明,全球经济下行风险加剧,可能在更长时间内处于更疲弱状态,这属于新一轮周期的下行区间,除非第三次产业革命取得新的突破,2020年前的世界经济走势不容乐观。
其次,在国际贸易领域,高壁垒、区域化成为新特征。在当前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形势下,一方面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总趋势没有改变,受种种因素影响,贸易投资保护主义引起的经贸摩擦时常发生,主要经济体还竞相组织排它性区域自由贸易协定并力争主导权成为贸易保护的新手段。
第三,在国际投资领域,空间布局调整、实力对比演变成为新趋势。受到新兴经济体综合制造成本上涨、发达国家就业需求及新技术快速发展等多重因素影响,国际产业分工与合作出现新动向,劳动密集型产业特别是低端制造环节加速向低收入国家转移,一些中高端制造业向发达国家回流;新能源、云计算、3D制造及服务外包和服务投资成为国际经贸合作新热点,各国抢占新兴产业制高点的竞争日趋激烈。另一方面,当前正值新兴经济体跨国公司发展的重要窗口期,巴西、印度等国家的本土跨国公司实现了较快发展,打破了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全球价值链整合的垄断地位,正日益成为国际投资领域举足轻重的有生力量。
(二)破解困局与制度重构: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
首先,中国经济运行进入深度调整期及矛盾消化期,以往发展模式的问题及隐患将充分暴露,制约作用将更加显现,以往高增长态势难以维持,中高速增长将成为常态,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因而优化经济结构及提升发展效益将成为该阶段的主要特征。
其次,中国经济运行模式及体制机制将发生调整和改变。市场将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政府对经济运行的控制和干预将有所下降。同时原有运行模式的相关体制机制包括行政管理体制、经济管理体制、社会管理体制等均面临重大调整和改革,建立与经济运行新模式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将成为发展新阶段的主要任务。
第三,随着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及中国老龄化时代的来临,人们更加追求生活品质与生活质量,对环境保护及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社会民生将提出更高的要求。而中国现阶段社会发展恰处于矛盾多发期,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社会发展相互协调的问题将更为突出,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基础上更多的兼顾民生,真正让全民共享发展果实成为该阶段发展的主要目标。
(三)优化结构与优势再造:江苏经济发展新常态
首先,江苏以往的经济发展模式更多依靠要素投入及成本优势,更多依赖外部资源及外部需求,由此产生的问题与矛盾也更加突出。新的经济运行环境及发展模式将倒逼江苏以高端及质效为中心,主动加快转型升级步伐,重新培育发展新动力及新优势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
其次,过去阶段的发展,江苏主动积极的争取“先行先试”,并在诸如保税区、开发区建设、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等方面享受到许多制度红利。未来一段时期将是我国经济社会运行模式及体制机制调整与规范的重要时期,率先推进制度创新、抢占制度高地将成为区域发展竞争的新特征。因而,积极深化改革、争取相关体制改革先行先试,以制度创新破解发展难题,推进对外开放,再创“制度红利”将成为江苏未来发展的主要动力。
第三,江苏的发展模式、产业结构、人口密度及生活水平,对环境承载及资源供给造成巨大压力,生态建设任务不仅关系发展,更加事关民生。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合理布局城乡、倡导低碳生活,加强生态建设、治理环境污染等工作将成为江苏新阶段的重要任务。
(一)历史机遇
首先,中国经济发展运行模式及体制机制调整为江苏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提供良好契机,一方面将更加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作用,另一方面增长指标压力将大大缓解,更加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及效益。有利于江苏产业结构、贸易结构、投资结构、空间布局等的调整,优化资源要素配置,以结构优化推动经济效益的提升,以及生态环境的改善。其次,外需的萎靡、国内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及发展模式转型,将倒逼企业更加重视技术研发投入,提升出口产品质量,而不是单纯追求成本优势及出口规模,有利于江苏经济进一步优化贸易结构、提升贸易层次、增强出口产品国际竞争力。第三,国际资本回流、东南亚国家及中西部地区竞争的压力,有利于“挤出”成本导向型、环境偏好型外商投资,腾出多余的土地空间吸引研发型外资、功能性总部等,提升利用外资的质量、进一步优化利用外资的结构。另一方面,国际投资格局的变化为扩大对外投资提供机遇,有利于加快江苏本土跨国企业的培育。
(二)风险挑战
首先,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趋缓,及江苏经济发展模式的优势再造意味着阵痛。在优化经济结构、培育发展新优势的同时,江苏开放型经济面临出口明显下滑、利用外资竞争加剧等风险,维持原有市场份额的难度将加大。其次,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尤其是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复苏缓慢,外需的萎缩无疑为江苏稳定和扩大出口带来更大难度。另一方面,江苏劳动力成本持续较快攀升、土地资源制约突出,外贸增长的传统优势趋于弱化,经济增长急需寻求新动力。第三,随着我国体制机制改革步伐加快,围绕自贸区建设、开放载体建设、人民币自由兑换等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各地加强制度创新力度,纷纷争取“先行先试”。从周边地区看,继上海自贸区成立后,天津、福建积极争取并最终获批,在区域竞争中获得先机,对于江苏而言,如若不能在涉外经济体制机制创新方面抢先一步,进而推动开放型经济全面升级,将很可能在未来的区域竞争中被迫扮演制度模仿及经济追赶的角色。
面对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江苏应积极抢抓机遇扩大开放,统筹内外全面开放,改革创新、深化开放,努力在创新开放体制、培育开放优势、建设统一市场等方面实现新引领、取得新突破。具体而言:
(一)改革引领
深刻把握国际宏观环境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深刻变化,进一步解放思想,积极争取相关体制改革“先行先试”,探索开放型经济体制创新,推动政策创新、载体功能创新及体制机制创新,以扩大开放倒逼改革,以深化改革推动开放,在创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方面率先取得突破。
为此,应进一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原则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快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积极争取在金融服务领域、贸易服务体制、外资管理体制、走出去促进体制、海关监管体制、外汇管理政策等方面先行先试、深化改革,为其他地区提供经验和模版;深入完善促进开放型经济转型发展的政策支撑、监测预警、综合服务和科学考评等四大体系,不断优化发展环境。
(二)高端引领
瞄准技术前沿及全球价值链高端,面向市场需求,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集聚化、高端化、国际化发展,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和新优势。
为此,应充分发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先进制造业及商贸流通、现代物流等现代服务业的基础优势,全面放大开发区、产业园区、保税区等开放平台功能,在保持和巩固传统外贸优势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江苏制造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地位;积极利用江苏资本、科技、人才及市场潜力,通过更高层次的“引进来”与“走出去”,获取国外技术、人才、品牌、营销网络等高级要素,推进外部高级要素与本土要素的有效结合,在内外融合的开放中提升要素禀赋,加快产业升级。
(三)质效引领
以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的运行质量和综合效益开放的质量效益为中心,统筹国内外市场,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方式取得根本性转变,为我国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模版和示范。
为此,应更加重视市场功能,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促进区域分工协作,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更加重视内外联动,以扩大开放带动内需消费,以内需消费支撑扩大开放,实现扩大内需和稳定外需“双轮驱动”;更加重视资源集约,改变以往过多依靠要素投入及成本优势的发展模式,着力扩大消费需求、提升行政效率、降低商务成本,努力培育江苏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新优势。
[1]黎峰.论我国开放型经济的新阶段和新模式 [J].开放导报,2012,(05).
[2]黎峰.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及改革路径[J].开放导报,2013,(06).
[3]黎峰.我国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的若干思考[J].学习与探索,2011,(01).
黎峰,男,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应用经济学),江苏省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
F127
A
1008-4428(2015)04-35-02
本文系江苏省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江苏开放型经济转型发展研究”(11EYC022)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