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垦区建设新型城镇的对策研究

2015-01-02 06:07影,时
北方经贸 2015年2期
关键词:垦区城镇城镇化

谭 影,时 悦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319)

“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加强城镇化管理,优化城市化布局,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进而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了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战略任务。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指出,我国内需潜力在城镇化上,[1]“城镇化是世界发展的规律,是我国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手段,并能够使我国巨大的回旋余地得以充分施展”。按照国家“十二五”规划要求、十八大报告的战略任务部署,黑龙江省农垦总局进一步完善了城镇化发展思路,即提高城镇化建设水平,完善“四五”城镇体系规划,创新城镇管理机制,并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围绕省“五大规划”,高标准、高起点做好垦区城镇建设规划,打造垦区美丽新城镇。

一、建设垦区新型城镇的动力因素

(一)政策因素

政策因素,是垦区建设新型城镇的指导因素,对城镇化发展有着统筹、干预、协调、规范、支持的作用。政策因素的作用主要体现为两种形式,一是政府的投资,二是相关保障制度。政府投资以及对居民的补贴,能加快劳动力的流动,促进基础设施建设,而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推进剩余劳动力向城镇的转移。黑龙江垦区正处于城镇化自下而上的快速发展阶段,意识到政策发展对城镇户发展起着极大作用。垦区近几年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并由农垦总局牵头,编制《黑龙江垦区城乡一体跨越发展规划2008-2020》,带动各个农场编制城镇建设规划,有效推进垦区新型城镇发展。2013年垦区拨付救灾补助资金,加快灾后重建工作,2014年5月,垦区下达了财政扶贫资金项目的计划通知,保障贫困居民正常生活,2014年9月,黑龙江垦区下达了投资建设基础设施的计划通知,加快了个管理局基础设施建设。农垦总局依照垦区自然情况,因地制宜制定适合垦区城镇化发展的政策以及相关制度规划,推动新型城镇建设的步伐,并提高了垦区新型城镇的质量。

(二)产业结构因素

产业的发展可以带动人口转移,并确保农民在不利用土地进行生产获得收入外,还能有其他经济收入,是农民能够以城镇的生活方式进行生活的保障基础。产业结构是各产业资源以及产出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例结构以及各产业在其中的地位,也就可以转化为一、二、三产业在垦区经济中的比例。第一二三产业结构的转化能够带动劳动力、资本以及技术调整,也就是调整劳动力、资本以及技术在农村与城市之间的流动模式,推动城镇化的发展。黑龙江垦区以土地资源丰厚为优势,第一产业在垦区经济中占有大部分比例,2013年其占垦区总产值的47%。垦区城镇化的发展,第一产业是其发展的基础和前提,第二三产业的发展能够带动垦区的经济发展,而经济发展是城镇化发展的动力,“推进城镇化要与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相结合,就要加快产业结构优化步伐”,[2]因此合理的产业结构,是垦区建设新型城镇的有利支撑。

(三)生态因素

生态为人类的生存发展提供资源以及所需的环境,并为人类对自然的改造提供可能,促使人类社会不断地前进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与生态存在着相互推进作用,生态为新型城镇建设提供充足的资源以及良好的环境,新型城镇建设为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认为,新型城镇化发展需要处理好资源利用和环境承载能力之间的关系。[3]生态环境资源的承载力是有限的,一味的建设会使环境及资源承载力达到极限,不能继续为新型城镇建设提供资源以及有利的环境,从而会抑制新型城镇建设的发展。因此要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强调人与自然的相处互融,以及人类认识自然的进步状态以及改造自然的积极成果。生态文明引领新型城镇建设,走绿色、低碳、循环和可持续的城镇化道路。[4][5]黑龙江垦区新型城镇建设,要做好生态保护及改善,符合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要求,并且良好的生态环境也是推进高质量的新型城镇的保障。

(四)人文因素

人文因素包括人的文化素养、习俗、思想观念、宗教信仰等。思想觉悟源于知识的获取,对于事物认识的程度也需要足够的知识储备,对于垦区新型城镇的建设,也需要垦区居民的高度重视以及较深的认识,文化是影响人类认知以及思想转变的因素,是社会和民族凝聚力不容忽视的必要因素。文化以无形的意识和观念,作用并影响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人的生活。[6]文化需要从教育以及日常生活中获取,而教育是提升文化素养的主要方式。黑龙江垦区6岁及以上文化程度中,小学学历的占65%,其受教育程度并不高,因此,垦区在建设新型城镇的过程中要提高居民的文化素质水平,增强居民的凝聚力,推动新型城镇建设。

二、推进垦区建设新型城镇的对策建议

(一)做好垦区政策指引,健全城镇化制度

垦区相关政策的引导以及制度的完善,有利于新型城镇的建设。由于户籍制度、土地制度、社会保障、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制度以及对于农民的相关扶持政策还没有得到全面完善,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新型城镇的建设。因此,要做好垦区的引导工作以及垦区相关城镇化制度和政策的完善,推动垦区新型城镇的建设。

(二)调整产业结构,支撑新型城镇发展

黑龙江垦区产业结构属于农业基础较好、工业和服务业发展水平较低的形式,产业发展主要依赖于土地以及劳动力的发展,大部分生产要素集中在第一产业,制约了二三产业的发展。从黑龙江垦区统计年鉴的数据中,可以看出黑龙江垦区二三产业的发展比较薄弱,而二三产业的发展可以吸纳更多的劳动力,促使剩余劳动力得到充分就业,可以加快推进城镇化步伐。因此黑龙江垦区需调整产业结构,使之对垦区的城镇化发展具有支撑作用。

(三)推进绿色城镇体系建设,走新型城镇发展道路

生态资源环境是垦区建设新型城镇的基础,只有保护好资源、环境才能享受其带来的有用价值,推进新型城镇的建设。因此垦区要推进绿色城镇体系建设,要以高效用、低消耗、低排放为特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建立社会、经济与生态一体化的新型城镇发展道路,使新型城镇建设符合低碳、集约节约、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化发展理念。同时垦区要加大力度做好低碳生活方式的倡导,使居民有自觉意识去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利用等。

(四)不断提高居民文化素质,传承弘扬垦区精神

提升垦区居民的文化素质,正确认识城镇化发展模式,意识到城镇化发展带给居民的有效成果。尽管垦区人均受教育年限已经高于全国受教育平均水平,但是,垦区高中及以上学历只有31%,因此垦区要提高居民的教育水平,提升居民文化素质,增强内在凝聚力,以文化为引导提高垦区居民的思想觉悟,挖掘垦区独特的文化底蕴,并在此基础上弘扬垦区的文化精神,并不断传承下去,发展垦区具有文化特色的新型城镇。

[1]李克强.协调推进城镇化是实现现代化的重大战略选择[J].行政管理改革,2012(11):4-10.

[2] 韩 俊.城镇化既是发展问题更是改革问题[J].理论学习,2013(6):45.

[3] 方 烨.新型城镇化要高效、包容、可持续[N].经济参考报,2014-05-12(008).

[4] 李 鹏,刘 鹏.生态文明建设在城镇化进程中的地位和路径选择[J].理论学刊,2014(6):46-49.

[5] 肖宏伟.生态文明视角下的新型城镇化建设[J].宏观经济管理,2014(5):29-31.

[6] 卜希霆,齐 骥.新型城镇化的文化路径[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3(7):119-123.

猜你喜欢
垦区城镇城镇化
关于“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的批复
江苏沿海垦区暗管排水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模拟
2.5 MPa及以上城镇燃气管道与输气管道区别
文化边城镇远
对垦区道路运输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初探
简述我国城镇老年群体轻体育运动的常态化开展
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发力
新疆阿拉尔垦区棉花播种接近尾声
城镇化面临的突出问题和应对之道
城镇化与报纸双赢——二论赢在守护这张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