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青康
(上海海华船务有限公司 上海 200000)
上海已启动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这无疑给航运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商机。A公司作为一家上海的从事国际航线的集装箱班轮运输的国有企业,应把握时机,立足上海港,积极参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做大航运主业,实现其战略目标。
公司自营船队15艘(沿海8艘、近洋7艘),确保船舶安全管理运营是公司管理的重点。船员作为核心要素之一,如何有效管理,确保一支高效、稳定的船员队伍,事关船舶安全运营的关键,成为公司当务之急。
公司目前管理船员450名,除自有船员50名,其余400名劳务船员,来自全国16个省份隶属10家劳务公司。船员队伍的来源复杂性,导致船员管理难度加大。实践操作中,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船员流动性大是个社会难题,在我司也较为突出,特别是劳务船员,稳定性较差,很多船员基本上一个合同期满就不续签,能续签两次的船员不足50%。船员这种高流动性一是使得船员的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难以保证,二是不利于船舶队伍的向心力,使得管理难度加大,船舶不安全隐患增强。
尽管强调安全生产是公司的头等大事,要时刻警钟长鸣。但在实际操作中,船员侥幸心理存在,不按照公司操作程序办事,存在安全隐患的苗子,出现一些事故,究其原因,发生事故不能意识到严重性,安全意识淡漠,安全监管手段软弱,人情味较重。
特别是劳务船员对公司的认同度较低,因与公司脱离了“合同关系”,更多的将自己视作单纯打工者,自己为自己负责,促使他们更多地考虑自己的经济利益,可能忽视公司利益,造成了责任心、归属感比较差。比如:对工作挑三拣四;一旦工作出现失误,上级主管进行批评教育,船员不耐烦情绪严重等。
综上,船员队伍尽管可控,但还是存在不稳定的因素。为了深入分析,寻找出船员队伍不稳定的因素,我们分别对自有船员和劳务船员进行船员满意度问卷调研,从与船员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六个方面进行调研。经过统计分析,归纳如下几点。
主要反映:一是船员队伍来源复杂,地域、文化的差异大,加之劳务船员的身份的特性,造成向心力和凝聚力不足;二是船员素质层次不齐,特别是劳务船员,证书与能力不匹配现象较为严重。
主要反映:一是薪资没有达到本身岗位设定;二是与市场水平脱轨,部分岗位明显滞后市场水平;三是薪酬机制僵化,考虑国企“工资能上不能下”的特点,调薪较为慎重;四是有“大锅饭”现象,无能力差异对待。所以整个薪酬体制不符合船员市场化的特性,激励作用不明显。
主要反映:一是安全管理体系文件多,内容存在重复,耗费很多精力;二是文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执行力相对较差,存在走过场,搞形式主义的做法。
主要反映:一是船舶长期在海航行,对岸基各部门来说,相对独立,公司发展经营不能及时了解,给船员感觉是船舶对公司而言相对边缘化;二是船员在船舶工作生活单调,精神生活单调,公司未采取有效措施改善。
尽管船员不稳定性是个社会性、行业性的难题。但就公司而言,还是可以通过局部改善来加强船员队伍的稳定性。公司采取以下四方面措施。
根据公司船队发展需要,确定船员队伍发展规划。首先通过引入数学模型Q=S*C*F(S为目标年船舶数量预测值;C为单船船员编制数;F为配员系数)进行测算,确定规模。根据以往按船舶数、岗位数、应配船员数、实配船员数等计算出每一个准确数值,并根据各船种的特点,从确保主营船员需求、提高船员资源利用率出发,制定必需、必备的船员系数(近洋船舶1.5、沿海1.2),核算船员队伍发展规模。其次,根据年内船员队伍的状况,制定年度队伍建设对策。主要是借助信息化的手段,结合历年船员管理的工作实际,判断影响船员队伍的因素,比如退休、提升、人员流失(辞职、辞退、调陆)等。
合理优化用工模式,加强船员队伍建设。伴随国家法律法规的完善,船员维权意识增强,当前这种自有船员与劳务船员“混岗”的用工配置存在较大的风险。为解决这个问题,从经济性、管理适应性等多角度进行定量定性分析,推行“部门长以上自有化,管理级船员基地化,普通船员社会化”的用工模式,既解决长期自有船员与劳务船员混合配置产生的混岗问题,也避免了因全部自有化带来的人工成本大幅度上升。同时,通过加强对船舶三支队伍建设,即部门长(船长、轮机长)、管事、大厨队伍的建设,增强对船舶关键岗位的配置及管理,提高队伍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分别建立三支队伍考核制度,规范了聘任程序和任职基本条件、优秀人才库选拔程序和基本条件,以及陆岸任职选拔原则和程序,以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归属感。
加强薪酬动态管理。考虑船员行业市场化特性,对船员薪酬体系进行重新设计,遵从两个原则,一是薪酬与市场接轨,打破工资“能上不能下”的束缚;二是体现岗位的价值与个人的能力;建立三个机制,一是船员薪酬信息收集分析机制,及时把握薪酬发展趋势;二是岗位薪酬预警机制,对市场薪酬偏离度超5%的岗位进行预警并进行是否调薪的可行性分析;三是个别岗位薪酬灵活调整机制,同时简化操作流程,增强薪酬灵活性和竞争性,通过推行动态管理,船员的流失降低到行业的平均水平,有效发挥薪酬的激励作用。
强化绩效考核。建立“多层次、多维度、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结果导向与过程控制”的绩效管理体系。一是个人任期内的在船考核体系,采用上级考核下级的办法,考核任期内被考评人的在船期间的综合表现,考核结果应用于聘用、职务晋升的依据,突出个人的绩效;二是船舶综合考核,由船管部门按季度进行考核,主要考核季度内整船管理水平,考核结果应用于奖金发放,强化团队合作意识;三是船长/轮机长考核,主要考核船长/轮机长综合水平,考核结果应用于评选先进。既要体现船员的付出与收入的合理挂钩,又要强调团队合作的意识。
一是随着《2006年海事劳工条约》实行,以及国际海事组织检查的力度和频度加大,外部环境对船舶安全运行的管理要求越来越高。二是伴随公司船队规模扩大,船舶安全管理难度和要求趋大,迫切需要建立船员管理信息系统,提升船舶安全管理体系运营的质量。为此公司从2014年起逐步开发船员管理信息系统,首先,提高安全规范操作意识;体系文件的学习、运行全部借助计算机系统来完成,确保学习的及时性、准确性、规范性、便捷性,减轻劳动量,提高运行效率;其次,体现过程管理,设置分级权限和密码功能,严格控制访问数据的权限,自动记录进入系统者的代码、时间和更新数据的内容,实现可追溯性,以此提高文件执行力。
为消除船员船舶边缘化的误解,提高船员的归属感和责任感,提升对公司的忠诚度,公司采取多项举措,一是为船舶配备无线上网卡,船舶可通过公司OA网及时了解生产经营状况,船舶领导班子定期组织船员学习交流公司状况,提出船舶安全生产运营存在的问题,并及时与公司沟通;二是公司领导干部带队定期上船慰问和指导工作,将公司发展近况及时告知船舶,同时也对船舶存在的问题给予及时帮助;三是提升船员参与公司管理的权利。组织公休在家船员,参加公司组织的各类活动,如经济效益运行分析会,让其充分了解公司的状况,体现他们对公司的价值贡献,提高他们对公司的归属感和责任心。
同时发挥船舶党、团支部力量,定期开展组织生活,让船员从思想上、工作上和生活上感受到组织的关爱;结合船舶特性,鼓励船员结合个人岗位兴趣,举办多项技能比武活动,比如针对大厨岗位,举办厨艺大比拼活动等等,提高技能,营造积极向上的气氛;改善公司船舶的娱乐设施,满足当代年轻人的需求,丰富船员的业余生活,以增强凝聚力。
[1]明宪凯:关于船员管理标准化运作的思考[J].天津航海,2013(1).
[2]关政军、吕红光:航海类专业人才流失问题的分析与对策[J].航海教育研究,2008( 2).
[3]欧阳江萍:船员流失现状分析及稳定船员队伍的措施[J].世界海运航海经济与管理,2012(203)
[4]史春林、史凯册:当前中国加强高级海员队伍建设意义及对策[J].中国海事,2014(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