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秋泉
(深圳福田侨乡外国语学校,广东深圳518000)
浅谈中学班级管理的亲情投入
汪秋泉
(深圳福田侨乡外国语学校,广东深圳518000)
班级管理是班主任的基本功,既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又不能循规蹈矩,一成不变。要因材施教,视角独特,有创新,将学生视同己出,坚信爱是班主任的力量源泉,是给予学生的阳光雨露。
管理;亲情;方法
爱是班主任的力量源泉,是给予学生的阳光雨露。一个好的班主任,对学生一定要倾注母爱般的感情、亲情,引导学生奠定成功基石,帮助学生树立理想,为学生的一生负责。对得起良心,对得起人民教师这一崇高的职业。
教师的职业是神圣而光荣的,教师的人格魅力体现在人情味上。人情味就是阳光的味道,师爱就是师魂,有别于父母之爱,其内涵更宽泛博大。孩子就像一张白纸,想让他们流光溢彩,还是让他们黯然失色,这就要看灵魂工程师怎样为他们着色。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就是把全部的希望寄托给了教师。因此,教师担负的是孩子的未来。热爱本职工作,绝不是一句空话,它体现在老师的言传身教,要倾注满腔热血,把工作当成毕生的事业。一个对学生有爱的教师,才能雕琢出高尚的灵魂来。一句忠言,一个善举,都能在孩子的生命里烙下深深的印记。
每个老师的性格不同,工作方法不同,没有千篇一律的教育方式。班主任工作不能循规蹈矩,要针对班级情况、学生的个体差异,想出与众不同的教育方法,体现在教育教育学的创新上。
对待调皮的学生,要调动他的积极性,发现他的长处,称赞他的聪明,在鼓励的同时,不能让他翘尾巴;对性格内向、怯懦的孩子,多用眼神跟她交流,不吝啬表扬的词语,下课后拍拍肩膀,说你现在越来越棒了,她就会更加自信;不能流露厌恶的情绪,教师要有胸怀,要包容、忍耐、循循善诱,像父母一样,不记仇。
我们要把自己当成天使来爱每一个孩子,让每一个生命都体验到自身成长的喜悦和价值,这也是教师人格魅力之所在。
教师的视角要独特,真正走入学生内心,掌握学生心理。尤其是当班主任,一定要理解学生,不嫌弃,不放弃。中学生的心理具有如下特质。
一是自控能力尚不完善。比如上课时,不自觉地交头接耳、接话茬儿、突然笑起来、顶撞老师、分神等等,都是这个阶段的孩子特有的表现,不一定是学生们有意而为。在这样理解的同时,要适当引导,只要不出大格,没必要小题大做。如果次次批评他们找家长、体罚或贬损他们,孩子们的心理就会产生阴影,久而久之,不利于他们的成长。
二是容易从自卑转为自暴自弃。中学年龄段的孩子,或多或少都有些自卑。有的来自相貌、胖瘦或高矮;有的来自穿着打扮、经济条件、回答问题或师生评价,有时老师几句不经意的点评,就会影响到他们的情绪,甚至直接影响到他们对某一学科的学习。他们喜欢或厌烦某一学科,往往凭着这一学科老师对他们的印象和感情来决定,他们与老师合得来,多半就拼命学这科,老师对他们不友善,他们就会从内心极度厌烦这科,甚至会加剧自卑情绪,有的甚至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与老师对立起来。
三是未成熟的心理特征促使学生有时撒谎。对于学生来说,几乎都有过撒谎现象,这涉及不到品质,只是想掩盖自己的内心,很大程度上,并没有恶意。这个时候,老师不能揪住不放,上纲上线,让学生心理有压力,背负不诚实的罪名。班主任要揣摩学生心理,洞察他说话的真伪初衷,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好不要点破,保留学生的自尊,引导学生不要偏离正确轨道。
四是对一些问题都有独到的见解。虽然他们只有十五六岁,但他们觉得自己已经长大,对于一些问题都有独到见解。班级发生的大事小情,他们都爱发表意见,各执己见,各持观点。他们的心智逐渐成熟,喜欢让别人佩服,男生愿意当老大,女生喜欢受到瞩目和夸赞,都处于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学习的自我认可阶段。
五是看重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中学生很看重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属于非常敏感的阶段,其自信心就在此阶段树立。有个男学生小时候邻居就总夸他长得帅,长大后他一直觉得自己很帅。一次劳动时,邻班的同学说他像女生,他回家特意照镜子,看到自己皮肤白皙,身材羸弱,眉清目秀,没有喉结等长相,顿时非常沮丧,几天吃不下饭,恨自己怎么就不能强壮起来像个男子汉。可见,别人的评价直接影响到中学生心理。
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高峰期,身体发育迅速,体形剧变,机能迅速健全,性发育开始成熟。在心理发展上,处于智力和能力发展最佳期、性意识的神秘期、人生观和世界观的萌芽期和个性形成的关键期。对待这个时期的学生,老师一定要以爱心贯穿教学过程,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要爱学生,不袒护,不打击,关心冷暖,侧重身心健康。
二是说话和气,宽严有度,不能刻意耍威严,一定要真心爱护学生。
三是在情感上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倡导学生给老师写信,跟老师说心里话”。老师对学生信中涉及的隐私,要守口如瓶,切忌外传,给学生以最大的尊重,把学生当朋友,使他们的心灵沐浴在阳光下。
四是及时跟家长沟通,客观反映学生在校情况,不告状,不夸张,实事求是,让家长知道孩子不为他们所知的另一面,清楚知道孩子的闪光点。同时请家长给老师回信,提出要求和期盼。对合理要求,老师要给予家长满意答复。
习惯养成教育隐形于日常教学的过程之中,让学生成为有修养、懂规矩的人,教师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作用不可忽视。相信老师的一句话,可以改变一个学生的命运。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中学生在习惯上存在很多毛病,缺乏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和责任感;缺乏环保意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集体观念淡薄,意志力薄弱,不能面对困难和挫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发展。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是致关重
要的,它将影响学生的一生。
(一)严格要求,细心关照
“纪律是学习的保证”。没有良好的纪律,就没有良好的学风和班风。而班级纪律的好坏取决于学生的行为习惯。强调亲情,并不是不严格要求。老师对学生要“严中有爱,爱中有严”,明确告诉学生在课堂上哪些不能做,如上课不许随意走动,不许高声谈笑,不许谩骂、侮辱他人。在学校不许打架、斗殴;不许随地吐痰、乱扔果皮纸屑;不许在墙上乱画,在桌上、门窗上乱写乱刻;不许攀爬树枝,摘折花草……让这些规章制度去约束学生的行为。如果发现学生有违纪行为,就及时批评,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不再违反。
对学生的不良行为不能一味地体罚、责怪、高声训斥,要兼顾到学生的自尊心和容易产生的逆反心理,要用情感去影响、感化学生。如果教师能够适时地显示出对违纪学生的爱护与关注,学生便会深受感动,真正从心底尊重、佩服自己的老师,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以激励为主,营造良好氛围
正确的集体舆论,是一个良好的班级集体的重要标志。一个班级集体里的正确舆论一经形成,就能持久地发挥作用,增加班级集体的凝聚力和约束力。对于班级的好人好事要在班会上及时表扬,还可利用班级开辟的黑板报、“表扬栏”进行表扬。在班级营造一种良好的,积极向上的氛围,让具备良好行为习惯的学生充满自信,成为其他同学的榜样。对不良的行为,老师要及时制止,利用班队课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把学生的不良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这样的班级集体是积极向上的,人人都会努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特殊生并不是天生的不守纪律,有许多特殊生因为成绩不好得不到老师和同学的关注,在班上打架,损坏公物,都是为了引起老师和同学的注意。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特别关注特殊生,以求全体学生进步,让学困生感受到老师和同学们都在关注他的发展,他的自尊心也因此得到满足,逆反心理逐渐消失。
(三)凡事讲究规则
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规则,没有规则就一事无成。作为中学生要有规则意识,学会按规则办事。大到遵守公民道德公约、交通法规、中学生守则、校规;小到遵守班规以及几个朋友之间定的规则。这样融入社会以后,才会不影响他人,不影响社会,同时给自己发展带来方便。遵守规则不妨从小事做起。比如,教育学生过马路要等绿灯亮了再从人行横道上通过。绿灯没亮,就算是路上一辆车没有,也不能匆匆过去,要做守规矩的人。从小事做起,会形成一种自觉遵守规则的意识。
(四)养成良好习惯
作为中学生,首先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认真倾听、积极思考、边听边做笔记和及时复习整理的习惯。也可以概括成收集信息、整理信息、运用信息的习惯。其次是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坐电梯请女士先上、下电梯按住开门按钮让别人先下、在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等好的行为习惯。这些都需要在中学时代养成,许多习惯将影响人的一生。再次是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按时就寝、饭前便后洗手、用完东西放回原处等等,许多习惯虽小,但却非常重要。有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曾说过,对他影响最大的是在幼儿园时养成的“用完东西放回原处”的好习惯。他一生中读完书,用完资料都放在原来的位置,这样使他在研究过程中节省了大量的寻找资料的时间。
学校,作为学生接受教育最重要的场所,除了要教授学生各种各样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获得足够的信心,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帮助学生了解遵守各种规则制度,学会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负责,指导学生养成各种良好的行为习惯。只有这样,中学教育才能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好坚实基础。
[责任编辑:高治平]
G637
A
1005-913X(2015)12-0161-02
2015-10-21
汪秋泉(1985-),女,黑龙江双鸭山人,中学教师,研究方向:中学英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