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WOT 分析的云南生态旅游发展研究

2015-01-02 03:11唐瑞
当代经济 2015年33期
关键词:生态旅游云南省旅游业

○唐瑞

(云南农业大学 云南 昆明 650201)

一、生态旅游的发展优势

1、丰富的生物资源

云南是我国植物种类最多的省份,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植物均有分布。在全国约3万种高等植物中,云南就拥有1.7万多种,占60%还多,为全国之冠。同时云南又有“药物宝库”、“香料之乡”的美称,全省有中草药2000多种。云南香料植物种类也很多,有“天然花园”的盛誉,全省有2100多种观赏植物,其中花卉在1500种以上,堪称“花卉王国”。云南野生动物资源丰富,寒、温、热三带动物共处一域,种类繁多,名列全国之冠,素有“动物王国”之称。

2、民族多样性

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全国56个民族中云南就有52个,人口超过5000人的民族有26个,除汉族外,少数民族有25个,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了风格各异、类型多样的民族文化、风俗习惯、节日、服饰、村舍建筑,构成了云南旅游资源的一大特点和优势。不同的民族聚居也造就了云南丰富的旅游产品。

3、资源优势

云南山川秀美,其旅游资源构成复杂多样,丰富多彩。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都十分丰富,有寒、温、热带的立体气候,有雄伟壮丽的山川地貌,有古老悠久的历史文化遗存及近现代革命历史纪念物,有各具特色的多民族文化,有多种奇异典型的地质现象。既有热带雨林景致,又有雪域和草原风光,还有北半球纬度最低的雪山冰川。而雄奇壮伟的石林和“三江并流”更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素有“东方大峡谷”之称的怒江大峡谷长310公里,平均深度2000米,比美国克罗拉多大峡谷还要深,是世界著名的大峡谷;地处印度与欧亚大陆两大板块边缘的腾冲火山群类型齐全,规模宏大,保存完整,分布集中,居全国之首;建水燕子洞为特殊的地下喀斯特地貌景观,是亚洲最大、最壮观的溶洞之一。

4、区位优势

云南省是祖国的西南门户,其南部、西部分别与越南、老挝和缅甸接壤,其边境线长达4046公里,约占全国陆上边境线的六分之一,是我国通往东南亚、南亚以及这一地区各国进入云南最主要的陆上通道。从直线距离上看,昆明至东南亚南部国家与昆明至我国东北部黑龙江省的距离大致相等。全省现有10个国家级口岸,8个省级口岸,90多条对外通道。就接壤国而言,旅游发达的毗邻国最多,旅游资源最丰富,特色最突出,开发潜力最大,且与邻国的旅游资源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和竞争性。此外,云南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大湄公河次区域旅游合作、中印经济合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和我国建立外向性经济的大格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区位优势。在当今亚太地区成为全球旅游热点的背景下,云南可以和周边国家一起携手合作,拓展区域旅游市场,进一步形成富有特色的区域旅游目的地。

二、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劣势

1、较落后的经济基础与基础设施

云南省与东、西部经济发达地区比较,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全省贫困面大,大企业少且总体实力不强,投融资能力有限,生态旅游投入不足的问题十分突出。2014年云南省国内生产总值(GDP)12814.59亿元,全国排名24位,人均GDP排名29位。在全省129个县(区、市)中有73个国家级贫困县和7个特困县,而不少生态旅游地就位于偏远贫困地区。

从地理条件看,云南位于中国西南部,青藏高原的山脉的延伸形成云贵高原,使云南有90%以上的地区属于山区,有山高谷深、地质地貌复杂的特点,为交通通讯建设带来了很大的难度。进入90年代以来,云南交通通讯设施建设投资以年平均27.6%的速度在增长,尤其近年来云南省的航空、公路、铁路交通得到快速发展,但国际和地区航线以及航空运输仍然不足,铁路新线、复线建设滞后,公路结构和布局不完善、高等级公路里程不足、农村公路差、抗灾能力弱,内河航运里程短;城市化水平较低,城市体系不完善、规模小、结构不合理、旅游功能薄弱;全省通讯、信息等相关配套基础设施不足等,加上大多数生态旅游地处于山区,基础设施滞后,严重制约着云南生态旅游业的发展。

2、客源区位的制约

云南地处西南边疆,远离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国际旅游客源市场以及国内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及港澳台等主要国内旅游客源市场,交通成本较高,对游客招徕和行业经济发展都有较大影响和制约。随着国际国内区域旅游合作的加强及无障碍旅游区的发展,在客源争夺、经营管理等各方面,云南旅游业都将面临严峻的挑战。

三、生态旅游业的发展机遇

1、生态可持续性发展潮流的推进

生态旅游业旨在实现经济、社会和美学价值,寻求适宜的利润和环境资源价值的维持,开发商、游客、社区及其居民都是直接受益者,环境问题得到有效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业。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型旅游形式,顺应了世界旅游发展的潮流,以其对自然和文化资源的保护和责任,对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多重维护,近年来得到了长足发展。世界生态旅游的持续快速发展,为云南省生态旅游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2、国家政策的支持

国家政策一直在向生态旅游倾斜,其旨在把我国旅游业建成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生态旅游是提升生态文明理念、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方式。环境保护部、国家旅游局先后印发了《关于加强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监管工作的意见》、《全国生态旅游发展纲要》等文件进一步规范了生态旅游的开发行为。环境保护部还印发了《全国生态脆弱区保护规划纲要》,明确指出云南省东南部红河、文山以及昆明、曲靖的部分邻近地区属岩溶山地石漠化生态脆弱区,西北部迪庆、丽江、怒江均属于山地农牧交错生态脆弱区,应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林果养殖农业和生态旅游业为主的特色产业。云南省也先后出台了《云南省旅游业管理条例》、《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云南旅游发展倍增计划(2004—2010年)》等文件加大对旅游行业的管理,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态旅游业健康、有序发展。

3、国内外的区域经济合作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滇川藏香格里拉旅游区域合作等国际、国内区域合作,将为云南融入东南亚旅游圈、大湄公河次区域旅游圈、泛珠三角区域旅游圈、滇西北—川西南—藏东南旅游圈创造良好的机遇,为云南省发展国际、国内生态旅游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

四、生态旅游发展所遭受的威胁

1、生态脆弱

云南地处长江、珠江等六大江河的源头或上游,是我国最重要的生态保护区,环境保护责任重大。虽然相对于其他旅游形式,生态旅游的核心是保护生态环境,使游客在生态旅游过程中热爱自然、保护自然,因此对环境的破坏相对较小,但云南山多地少、生态环境承载力低、农业生产技术落后的客观现实下,必然导致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增大,使脆弱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云南独特的立体气候和地形地貌,使区域差异大,生态系统类型多样,空间分布狭小,形成小而全的生态系统格局,也导致生态系统的脆弱,形成许多生态脆弱带。

2、民族文化遭受冲击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地文化传统容易遭到异地强势文化的冲击和同化,地方文化的独特性逐渐消失。旅游地民俗文化出现舞台化、商品化甚至庸俗化的倾向,原有的意义、价值和特色趋于减弱。民族文化是云南省生态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生态旅游开发的同时既保护传统文化的特色,又给传统民族文化注入新的活力和生命力,是我们面临的巨大挑战。

五、云南发展生态旅游的策略与建议

1、积极开发云南特色生态旅游

适宜的旅游规划和开发方式是生态旅游良性发展的基础。要在坚持对旅游资源科学保护的前提下,努力把旅游产品开发与生态环境建设、民族文化发展、可持续发展有机结合起来;科学规划,合理开发,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发展具有云南特色的生态旅游的可持续。依托“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把滇西北开发建设成中国一流、世界知名的“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基地;依托西双版纳、高黎贡山等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开发建设的热带雨林和森林生态旅游基地;依托独特的地质地貌和种类齐全的喀斯特景观,开发建设以石林、溶洞、峰丛、沙林等为重点的地质科考科普生态旅游基地。要充分发挥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优势,开发建设以版纳植物园和野象谷、云南野生动物园、维西萨马阁(观滇金丝猴)、昭通大山包(观黑颈鹤)等为重点的动植物生态旅游基地。重视云南省有形和无形文化遗产的保护和长期可持续管理,利用生态旅游促进对全省文化遗产的保护。

2、加强区域合作

首先要加大国内旅游区域合作力度,以“滇川藏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建设、“泛珠三角”地区旅游合作为重点,加强西南六省区七方旅游合作与交流,建设“滇黔桂喀斯特生态文化旅游区”、“滇渝川‘金三角’旅游区”,努力构建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国内区域旅游圈;其次要加快国际旅游区域合作步伐,抓住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新机遇,加快推进大湄公河次区域、中—印—缅—孟区域、滇—老—泰—缅“金四角”、昆明—河内“黄金走廊”和云南—老(挝)北经济合作区的旅游合作,努力构建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国际区域旅游圈。

3、积极改善基础设施

为了有效地吸引游客,由外地到云南省的交通要非常便捷,省内一定要有足够的交通网和其它基础设施,为旅游交通、旅游景区景点、设施及其它服务的正常运行提供服务,在各种交通方式之间保持平衡发展。

基础设施不仅关系到云南生态旅游的形象,而且直接影响到生态旅游区的可进入性。应加大政府导向型投入,争取国债资金的支持,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优先安排交通道路改造与景区景点用电用水、通讯、污水处理等公共设施建设项目,改善生态旅游业的发展环境。深化旅游基础设施投资机制改革,制定鼓励外资和民间资本介入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政府创造条件,给予税收优惠等政策,以解决云南生态旅游发展的制约因素。

[1]南宇、李兰军:中国西部旅游资源[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生态旅游云南省旅游业
云南省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云南省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生态旅游管理的现状和发展策略分析
重庆武隆:贫困人口依托旅游业脱贫
对云南省“农危改”工作若干问题的思考
推动武陵山片区民族文化生态旅游脱贫
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探讨
对烟台市旅游业发展的探析与思考
《云南省少数民族古籍珍本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