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球经济形势、中美经济关系和中国经济发展

2015-01-01 19:04朱光耀
全球化 2015年1期
关键词:经济

朱光耀

一、对目前全球经济形势的认识

首先,全球经济面临新挑战。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14年10月7日公布的《世界经济展望》中,将2014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测从7月份的3.4%下调至3.3%。这主要是由于2014年迄今为止全球经济活动弱于预期。雷曼兄弟破产已过去六年,但金融危机的影响仍在持续,全球经济复苏曲折缓慢,不平衡性、不稳定性突出。全球经济增长面临严峻的挑战,亟须解决经济结构的问题。同时,地缘政治危机也不容忽视。

其次,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六年多来,全球范围内就业形势依然堪忧,当前就业水平仍然低于六年前的水平。令人欣慰的是,美国2014年9月份的失业率降至5.9%,中国在2014年前8个月新增就业达1000万人左右。但其它主要发达经济体失业问题仍然突出,特别是欧元区国家的青年失业问题尤其严峻,这将对社会稳定带来挑战。也正因此,今年的20国集团(G2 0)会议仍将经济增长和就业作为核心议题。各国必须加大力度促进经济增长,切实改善就业。

第三,主要工业化国家利率政策分道扬镳。目前全球利率已跌至二战以来的最低水平。金融危机以来,美国通过量化宽松政策向市场注入了3.3万亿美元,日本也通过量化宽松政策释放巨大的流动性。美联储已明确表示本年度内将结束量化宽松政策,从明年起启动升息进程,实现利率正常化。与此同时,基于目前0.3%~0.4%的过低通胀率,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首次承认欧元区面临通货紧缩的威胁和挑战,公开表示欧央行2017年年中以前都不会提高利率,这与美联储的政策走向形成强烈反差。应格外关注美国、欧洲、日本及其它主要经济体的利率变化趋势,特别是政策调整的外溢效应,确保G2 0确定的货币政策服务于国内经济发展目标,并密切关注货币政策的实际影响,包括对汇率的影响。

第四,新科技革命期待突破。从二战后的经济发展史看,每一轮经济危机都蕴育着技术革命,每一轮技术革命都会带来新的经济繁荣周期。当前,新科技革命仍在酝酿,但尚未形成突破。人们寄希望于互联网和可再生能源作为新一轮革命的突破口。中国、美国和欧洲应发挥领导作用,采取切实的行动推进技术革命,从而促进全球经济增长重回正常轨道。

第五,美国仍然维持在世界政治经济体系内的领导地位,但表现出对其领导地位的彷徨。我们必须认识到,二战以后全球政治和经济体系的建立由美国主导,其后美国一直维持在该体系内的重要领导地位。但如今美国开始表现出对其领导地位的傍徨。当今国际经济秩序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等机构共同构建,但令人遗憾的是,迄今为止美国一直迟迟未能批准2010年IMF份额和治理机构改革方案,美国应该尽快批准该方案,使IMF能落实改革议程,这一点非常重要。

在目前的世界政治经济体系下,世界经济要想重回正常轨道,美国就必须兑现对国际体系和制度构建的承诺,包括安全和经济方面。美国在这方面做出表率,才能和其他国家一起共同维护二战以后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美国也有条件做到这一点。目前美国的GDP为16万亿美元,居于世界第一位。就目前全球经济结构而言,没有哪个国家能够取代美国的地位。国际社会迫切希望美国能够尽快解决自身问题,负起应该承担的责任,这事关整个世界的利益,更事关美国自身的利益。

第六,中国在当前全球经济形势中处理国际关系的策略原则。面对复杂多变的全球经济形势,在习近平主席的领导下,中国经济将更加开放,更好地融入世界经济格局。习近平主席一再强调,改革开放永不止步,中国必须持续推进改革开放。这对中国是一个明确的方向和指示,为此,必须不断改革国内经济结构;对于国际社会也是一个清晰的信号,表明中国将继续扩大和完善对外开放格局,更加全面与深入地融入国际社会。目前,中国正在积极参与“10+6”区域经济伙伴关系的谈判,这包括10个东盟国家,以及中国、韩国、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印度,希望以此加强同各国的经贸联系,促进地区合作,使每个成员国获益。中方将继续扩大进口,稳定出口,欢迎外商更加积极地到中国直接投资,并将鼓励更多中国企业走出去,加强与世界各国的贸易和投资往来。

二、关于中美经济关系的分析

当前,中美经济关系十分密切,不仅仅体现在每年5200亿美元的贸易额和1000亿美元的双向直接投资额,两国经济关系已形成相互依存、深度交融的格局。最近,IMF将美国2014年经济增长率预测从1.7%调高至2.2%,提升了0.5%,这种情况并不常见。IMF预测中国2014年经济增长率仍为7.4%。2013年全球生产总值(GDP)总额为73.9万亿美元,中国为9.2万亿美元,美国16.7万亿美元,中国GDP占全球的12.4%,美国占22.7%。而基于IMF预测的2014年美国增长率和中国增长率,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今年将达到27.83%,美国经济的贡献率为15.3%。根据G2 0成员提交的涵盖投资、贸易、就业、竞争力等领域的增长战略,中国是对实现G2 0未来五年全球经济规模额外增长2%的目标贡献最大的国家,贡献率达增战%~40%,这一水平也与目前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相一致。

我们希望美国能进一步提高生产力,更好地发挥经济领导力,对中美经济以及全球经济做出更大的贡献。作为世界上两大经济体,中美两国共同促进全球经济增长十分重要。友好互信的中美关系将有利于世界和平、经济发展及地缘政治危机的解决。关于中美关系,以下几点需要重点关注。

首先,中美贸易潜力巨大。美国对华出口额出现了迅速大幅提升,如果美国加快改革高技术出口管制体系,中美贸易关系有望取得实质性改善。彼得森研究所从历史发展的视野和战略高度提出建立中美自贸区的长期愿景,以实现中美经济的更深度融合,值得重视。关于正在谈判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区域经济全面伙伴关系等,虽然目前各自参加方有所不同,但是离不开中美双方的共同努力和紧密合作。中美两国如果能协同一致共同努力,势必能够带动更大范围的创新,促进更大程度的发展,继续提高两国乃至全球人民的生活水平。

其次,《中美双边投资协定》谈判取得重大进展。2013年6月,习近平主席与奥巴马总统在安纳伯格庄园会晤,就开启中美双边投资协定谈判达成了重要共识,推动两国启动了以准入前待遇加负面清单为核心的双边投资谈判。在《中美双边投资协定》谈判进程上,中美双方目前正在开展紧锣密鼓的磋商,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尤其是协定文本概念澄清工作有了很大的突破,经过多轮谈判所达成的协定能够实现高标准高质量的目标。

再次,中美双方在处理与其他国家或地区关系方面须达成共识。就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而言,美国国内有争论,中国国内也是如此,都在进行辩论。但是中方将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继续开放,以高标准融入国际经济体系。目前,美国希望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在只有12个参与方的情况下结束谈判,在谈判结束之前不再吸纳新的成员。但应当认识到,没有中国参与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是不完整的,中国和美国都是亚太地区经济合作的重要成员。中国政府的一系列政策已明白无误地表明,中方正在积极推进中国经济进一步融入国际体系。为此,中方欢迎美方表现出开放的姿态,并希望能和美方一道,不断努力,共同合作,促进亚太地区乃至全球范围内的贸易发展和市场开放。双方在商讨非洲的能源、公共卫生等重大问题时,中美都已充分认识到双方形成合力是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途径,并会对非洲等第三方国家或地区的资源投资产生更加积极的影响。

第四,中美在气候变化、能源、环境等领域的合作也有很大潜力。不久前,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特使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在参加联合国气候峰会期间与奥巴马总统举行会晤,双方都强调了中美应对气候变化合作的重要性,中美两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应增进讨论交流,切实为应对气候变化做出贡献,促进全球行动,共同推进2015年的巴黎会议取得成功。2014年7月举办的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中双方均强调开展中美能源合作,包括加强页岩气开发合作,以及美液化天然气对华出口等。我们期待私营部门在这些领域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另外,在G2 0框架下中美共同开展化石燃料补贴同行审议,化石燃料补贴同行审议对于能源价格合理化非常重要,这也直接服务于应对气候变化。这是中美两国在G2 0框架下的良好协作,希望更多成员参与其中,共同行动。

最后,中美两国在基础设施等多个领域保持着紧密合作关系。在全世界范围内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是G20和亚太经合组织的重点议题之一,各国已经认识到基础设施开发的需求和资金供给之间存在巨大差距。中国成功主办了设资14年度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作为亚太经合组织两大重点领域的投资、贸易和基础设施投资议题,以及APEC峰会和G20峰会二者之间的联动关系,成为会上讨论的重点,并达成了广泛共识。中美两国都支持世界银行成立的全球基础设施基金充分发挥作用,筹集更多资金促进基础设施建设。中国提议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澳大利亚也提出成立一个推动基础设施开发的中心。这些提议都和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有关。我们期待今后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出现实质性进展,但同时我们也认识到实现这一突破离不开密切的沟通交流和坚定的政策支持。

三、关于目前中国经济基本情况的分析

自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开始了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在内的全面改革。根据中央的部署,一年来推进了财税金融改革、科教体制改革、户籍制度改革等,这些改革方案已经公布,改革力度前所未有。改革突出法治,强调法治是所有改革的基础,改革必须于法有据。2014年10月20日—23日召开的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问题。中共中央已将改革完成时间定为2020年,计划到2016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

通过这些努力,我国正在不断接近实现制定的目标:到2020年GDP相比2010年GDP翻一番,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到2050年把中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以下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第一,中国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高度重视提振内需问题。长期以来,中国的内需主要来自于投资,尤其是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然而,如果中国要实现长足的发展和人民的福祉,就必须重视消费对内需的拉动作用。对于中国这样一个经济体量日益庞大的大国,实现增长最终还是要落脚在提振内需上。如今中国正在继续深入调整产业结构,重点领域之一即为提振内需,平衡供求关系。此外,由于中国目前面临着产能过剩的问题,必须不断提高生产力,使内需和投资实现平衡。这些都是中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必须全力推动经济结构转型,解决钢铁、水泥、玻璃等产业中存在的产能过剩问题,实现由出口导向型和投资拉动型增长模式向国内消费驱动型增长模式的转变。这事关经济增长的质量,也事关人民生活的质量,最终能为中国人民带来福祉,也能为世界经济增长做出贡献。

第二,中国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提高GDP质量。首先,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与世界上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多差距,尤其是在GDP质量方面与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在过去35年中,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经济增长速度高达9%至10%,国内生产总值不断提高,但也为此付出了重大的代价,尤其是在环境方面。所以,如今我们不能像过去那样只片面注重经济发展的数量,而必须关注经济增长的质量。也正是因此,习近平主席提出高度重视人民对于优质生活的需求,尤其是人民对于环境方面的需求。人民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其次,中国现在高度重视发展的质量,而不仅仅片面强调GDP增长的数字本身。7.5%只是2014年经济增长的一个参考目标值,无论最终数据略高或略低于这一目标,只要落在一个合理的区间内,都可以接受。衡量合理区间的一个主要标准就是就业。中国的就业情况良好,2014年1月至8月实现了创造1000万就业岗位的目标,有信心继续优化经济结构,实现GDP合理和有质量的增长。从中长期看,有信心在未来十年及至更长的时间之内保持中高速度的经济增长。我们的信心来自:一是中国劳动力市场得到了优化,城镇化进程大量增加了城市劳动人口供给;二是中国有较高的储蓄总量;三是混合所有制经济,进行了经济结构改革。这些因素推动了中国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经济增长。再次,中国在改善国际收支状况方面做出了大量努力。2007年,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占同期GDP的比重为10.1%,但2014年上半年这一数字仅为1.8%。如此巨大的变化正是中国政府努力推进结构改革的充分体现。2014年上半年,第三产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为46.6%,超过了第二产业所占的比例。在此基础之上继续优化经济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发展质量和收入分配公平问题。第三产业是就业的重要带动因素,然而在第三产业内,不同部门的就业者,比如金融行业和零售服务业从业人员之间的收入差距问题仍然存在。

第三,中国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克服包括房地产领域在内的诸多挑战。过去,我们一直关心的问题是,怎样才能控制房价和地价。现在我们强调发挥市场作用,需要耐心等待一段时间观察市场作用的结果。总体而言,中国经济正在稳步发展,房地产市场也是如此。我们需要保持战略定力,让市场真正发挥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使中国经济健康、持续地向前发展。

第四,中国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汇率问题也是中国改革的一大重要议题。中国坚定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2014年3月,中国扩大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浮动幅度,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1%扩大至2%,亦即汇率总体浮动区间提升到了4%。这是一个相当大的浮动区间。美方也意识到4%的浮动区间很大。长期以来,美方一直认为人民币价值偏低,并对此表达了关切。最近中美双方就这一问题展开了坦诚的交流。美方欢迎中方在2014年7月第六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召开之后所做的努力。在此过程中,中方允许人民币汇率随市场浮动,在一定区间内不加干预。目前国际金融市场的背景是,美元开始升值,美元指数回升到了86。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为6.15,即1美元可兑换6.15元人民币。同时,日元兑美元汇率已跌至100,欧元兑日元汇率也在不断走低。国际金融形势十分复杂,中方将继续与美方就宏观经济改革保持良好密切合作,并且继续深化改革。

第五,中国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处理好影子银行的问题。关于影子银行的问题是今年金融稳定理事会讨论的一个重要议题。众所周知,影子银行问题对世界各国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对中国也是如此。坦率地讲,中国影子银行问题主要是银行的表外业务,特别是信托基金的问题,尽管所占的比重不大,但是在过去一段时间里却持续增长。中国正在采取有效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在贯彻巴塞尔协议Ⅲ方面,中国比很多发达国家行动得都要早,正在加强金融监管,而且希望这能够帮助中国的银行更好地进行海外业务。但是影子银行的问题仍然存在,我们必须不断努力来解决这一问题。

第六,中国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重视国内债务管理问题,特别是政府债务部分。2014年8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通过了《预算法》修正案草案,规定经国务院批准的省、自治区、直辖市预算中必需的建设投资的部分资金,可以在国务院确定的限额内,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以举借债务的方式筹措,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受到严格限制。《预算法》修正案草案共经历了四次审核,这次我们希望能够解决债务问题,方式就是“打开前门关后门”。此次修正案将促进中国国内资本市场的发展。地方政府有权举债,这对于中国国内市场投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我们的原则是,在处理道德风险的同时,必须要审慎地处理并避免引发金融体系的区域性和系统性风险问题。必须遵循这一原则,平衡二者之间的关系。目前为止,我们较好地实现了平衡,并且使债务问题得到了控制。

猜你喜欢
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搞活一座城,搞好“夜经济”
夜经济 十人谈 激荡另一种美
经济下行不等同于经济停滞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虚拟经济、实体经济孰轻孰重? 中国经济亟需强化“脱虚入实”
分享经济是个啥
图读龙江经济
拥抱新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