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国际统计信息中心
2014年11月以来,国际机构对世界经济形势和中国经济形势进行了分析和判断。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2014年11月9日,世界经济论坛召开全球议程峰会发布了《2015年全球展望》报告。报告指出,收入差距和失业问题位列2015年全球亟须关注的十大趋势榜首。收入不平等加深、失业率攀升、领导力缺失、地缘战略竞争激化、代议制民主式微、发展中国家环境污染严重、恶劣天气频发、民族主义情绪加剧、水资源压力增大和健康产业重要性上升,是2015年需要关注的十大趋势。
收入不平等加深和失业率攀升这两大问题高居榜首表明,与前几年相比,人们普遍认为这两大问题每况愈下。经济增长乏力和就业形势黯淡的恶性循环,使得收入不平等现象日益严峻。自2010年该报告始发以来,地缘战略竞争和民族主义情绪首次上榜,反映出国际政治日益分化,以及部分人对全球化出现抵触情绪。环境问题同样不容忽视,环境污染、极端天气、水资源等问题,都有可能加剧全球经济、社会和政治动荡。健康问题列入十大趋势,体现出国民健康与经济健康之间的共生关系,一方面反映当前医疗卫生体系在应对人口变化、非传染性疾病和传染性疾病爆发时面临诸多困难,另一方面也提醒人们关注运用科技提升健康服务。
2014年11月25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布报告,预计未来两年全球经济将会逐步改善,但日本经济增长速度将不及此前预期,欧元区经济则将面临停滞和日益增强的通缩风险。全球各国在经济增长和货币政策两方面都将出现显著分歧,这将给债券和外汇市场带来波动。其中,美国和英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将高于欧元区和日本;印度、印度尼西亚和南非等新兴市场国家则将稳步复苏;俄罗斯经济预计将在2015年陷入停滞状态。
OECD预计,2014年全球经济增长速度将达3.3%,2015年将达3.7%,2016年将达3.9%。虽然大多数预期都维持不变,但日本经济增长预期遭到下调,2014年日本经济增长预期下调一半以上,2015年增长预期被下调至0.8%。不过,OECD依然预计日本经济将会复苏,原因是企业盈利仍旧处于较高水平,且日元的走软将有助于提升出口。OECD对欧元区经济感到担心,称其“可能已经滑入一个持续性的增长停滞陷阱”。如果增长陷入停滞或通胀预期进一步下降,欧元区将面临通缩风险,预计2015年欧元区通胀率将为0.6%,2016年将为1.0%,这一预期与欧盟预期相比略显悲观,远低于欧洲央行2%的通胀目标。与此同时,预计美国经济增长将获得更大动能,2015年增长速度将达3.1%。英国2015年经济增长速度可能小幅放缓至2.7%,这一预期高于长期平均值,但仍低于英国央行在2014年11月预期的2.9%。对英国经济来说,持续表现疲弱的生产力仍是一种重大风险。OECD还称,英国央行应在2015年中期开始加息,以阻止通胀率过度上升。另外,虽然乌克兰和中东地区的地缘政治紧张局势有所加深,但到目前为止几乎并未对大宗商品市场造成影响,不过这种风险仍旧存在。
2014年12月1日,国际金融服务公司摩根士丹利的经济学家在年度经济预测报告上称,2015年世界经济面临的最大挑战将是摆脱“低通胀”状态,世界经济或将呈现“三不”局面。摩根士丹利首席世界经济学家Joachim Fels称,世界经济发展将处于“三不”和“不同步”的状态。“三不”指的是“不稳、不高、不强”,“不同步”指的是美国经济发展势头相对强劲,而欧洲、日本等国家经济不振。与“三不”相呼应,Joachim Fels将几乎所有发达国家都出现的通胀率低于目标的状况概括为“三很”,即“很广、很久、很糟”。他表示,通胀率越是长时间无法提高,投资者对银行的信任就越少,最糟的情况会是“低通胀状况将根深蒂固,甚至演变为通货紧缩”。摩根士丹利的经济学家专家组还预测,2015年国际原油价格将反弹回每桶85美元左右。此外,巴西和俄罗斯的经济将进一步衰退;美联储在2016年以前不会调高利率。
2014年12月10日,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发布了《2015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报告显示,2014年全球经济增长幅度为2.6%,略高于2013年的2.5%,增长幅度存在明显的国别差异,金融危机之后,有关国家的结构调整仍然没有结束,拖累着全球经济增长。同时,乌克兰危机和埃博拉疫情等新挑战的出现,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经济增长。
经济和社会事务部发展政策和研究司负责人洪平凡在发布会上指出,2014年世界经济增长缓慢,预计2015年和2016年世界经济略有起色,将分别增长3.1%和3.3%;同时,包括地缘政治冲突在内的一些不确定因素,将会阻碍世界经济增长。他认为,许多国家大量人口长期失业特别是青年失业,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这种状况只是稍有改善;全球通货膨胀仍处于良性范围,只有十几个国家面临较高通胀,而一些欧洲国家则面临通货紧缩;世界贸易在过去几年里处于疲软状况,虽然贸易增长将有所回升,但预计不会回到金融危机前20年的水平。
报告认为,发达国家作为一个整体,2014年经济增长比2013年有所改善,预计美国经济在2015年和2016年将分别增长2.8%和3.1%,高于2014年的2.3%,而欧元区2015年—2016年的增长幅度较小。东亚仍然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地区,预计2015年—2016年的增长将维持在6%的水平,东亚经济将保持强劲的居民消费,出口也将有所改善。
报告呼吁继续加强国际政策协调,推动世贸组织多边谈判,促进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协议,加快国际金融体制改革(包括国际金融组织的决策权改革),加强国际税务合作,化解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和有效控制埃博拉病毒流行。
2014年11月24日,国际投行瑞银发布2015年—2016年经济展望报告称,尽管未来中国稳增长政策会加码,美国经济稳步复苏也将支撑外需,但未来两年中国房地产下滑对内需的拖累幅度将会更大。因此,预计2015年—2016年中国经济增速将进入“六”时代。瑞银声称,为缓冲房地产下滑和外部不确定因素的影响,预计中国决策层将加快推进有利于增长的服务业改革,并扩大社保覆盖范围,以促进服务业消费和投资。房地产下滑,还会倒逼地方政府融资、资本市场和国企重组等领域的改革步伐加快。
瑞银表示,考虑到美元强势,预计人民币相对美元将小幅贬值,人民币兑美元汇率预计将在2015年底达到6.35左右,2016年底达6.40,但这期间仍可能出现阶段性升值,且双向波动增大。
2014年11月25日,日本野村证券发布了2015年亚洲宏观经济策略展望报告,预计2015年中国政府会把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目标从2014年的7.5%调低至7.0%,并预测2015年中国GDP增长率将从2014年预计的7.4%降至6.8%,2016年继续降至6.5%。如果继续设定7.5%的增长目标,会向市场传递错误信号,即中国仍不顾产能过剩与债务压力继续一味追求增长。其次,为减少经济脆弱性,实现可持续增长,大范围的结构改革是必需的,降低GDP增长目标可以显示出政府对经济结构改革的决心。野村进一步指出,中国就业市场表现良好,有足够空间去容忍经济增长放缓。此外,平衡增长要求提升消费占GDP的比重,这就需要消费增长率超过GDP增长率,7%的增长目标会减少经济结构转型的阻力。事实上,中国老龄化进程加快、资源与环境压力增大、过度投资使得经济增长的潜力也在下降,7%的增长目标更符合实情。
野村称,当前中国经济同时面临着三大挑战:第一,随着劳动人口的缩减,潜在增长率在减少,中国需要适应这种新常态;第二,中国经济过去的高速增长是对未来的一种透支,中国的投资过度依赖借债,资产错配凸显,环境破坏严重,现在已经到了为这种透支埋单的时候;第三,中国要加快改革,使民营企业、消费、服务业成为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动力,这在短期内会是非常痛苦的,效果的显现需要较长时间。虽然经济增速放缓带来各种痛苦,但野村也指出了让人欣慰之处,中国经济增长更加均衡,改革进程也在加快。中国投资GDP占比下降,负债GDP占比也会下降。GDP目标增速调低,会加快国企改革、政府预算改革以及产能过剩、利率自由化、环境保护等问题的解决。
2014年11月27日,评级公司穆迪发布报告称,中国经济的脆弱点存在于房地产行业、影子银行和地方政府,而且大部分弱点处于三者相连的地方。同时,中国增速放缓将延续至2015年以后,确定中国的主权评级为Aa3,展望稳定,预计中国2015年实际GDP增速将在6.5%~7.5%。穆迪认为,鉴于中国政府要摆脱依靠对债务刺激增长来实现经济再平衡,中国不太可能采取任何过激的信贷刺激措施。中国央行2014年11月22日下调基准利率与这一目标相符,中国政策的一个关键目标是促进就业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