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文化素质教育的创新

2015-01-01 08:51张淑华
市场周刊 2015年8期
关键词:通识素质教育大学

张淑华

浅议文化素质教育的创新

张淑华

教育本质上是一种文化活动。我国高等学校开展的文化素质教育体现了教育这一本质特性。我们应该意识到文化素质教育是我国高等学校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较之通识教育具有更全面、更丰富、更深刻的内涵,也更符合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要求。

教育;文化素质教育;通识教育;创新

一、引言

建设创新型人才。把创新人才资源视为第一资源,是中央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举措。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的道路。

二、教育创新和文化素质教育创新的内涵

教育创新是教育改革的深化,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

教育创新的内涵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创新是教育创新的前提。二是教育创新具有动态生成性。三是教育创新的目的指向性。四是教育创新的内容。即教育理论创新、教育实践创新、教育中介创新。

文化素质的养成不同于知识技能的培养,很多专家指出:知识可以通过教师的传授获得,也可以通过读书、看报以及电视网络等各种信息媒体获得;技能可以通过训练或工作经验来获得。鉴于文化素质的内在性、基础性、自主性、融合性四大特点,如何实现文化素质的创新成了大学阶段教育的重点。

三、文化素质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

以前的高等院校教育存在着非常严重的问题,比如:文理科分家现象严重,专业设置过于狭窄,功利导向比较严重,为了找到好工作而设置了许多主要的教育科目,忽视文化素质教育。大学的关键在于学,而第一学的应该是怎么做人。除了教给大学生必要的专业技术技能外,还应该引导他们以广阔的知识结构为背景,完善自己的思想,训练自己的思维,向高尚与完美迈进,只有全面的知识结构才能丰富一个人的思想,孕育出人性,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使得大学教育实现其自身的价值。而文化素质教育是实现全人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文化素质教育有利于青年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文化素质教育给予学生一定的逻辑思维训练,使学生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分析、解决问题。文化素质教育为创造主体提供了情感态度等必要创作因素。

四、国外当代大学文化素质教育创新

国外大学虽然在大学教育中没有明确提出开展文化素质教育。但是国外大学教育的基本要求是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它涵盖文理两大不同的领域。在多学科的综合教育中,培养人的综合素质和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即国外大学非常注重通识教育。通识教育是培养人的理性和心智的教育,是人格的教育。

五、国外通识教育的发展历程

通识教育在欧美倡导了百余年。1929年,芝加哥大学推出“郝钦思计划”。郝钦思校长要求学生精读西方经典,因为这是“古今人类的智慧精髓及文化宝藏,是通识教育取之不尽的教材来源”。1945年,哈佛大学明确提出通识教育是将学生培养成民主社会中责任者和公民的教育。到了1982年,它把核心课程调整为外国文化、历史研究、文学艺术、道德批判、科学、社会分析、定量推理七大领域。“二战”后,美国的通识教育传到日本,到1991年,除了少数私立大学外,日本的四年制本科教育,前两年均为通识教育课程,后两年才为专业课程教育。

六、我国当代大学生如何实现文化素质教育的创新

(一)培养文化素质教育的创新意识

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本身不是简单的对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仿效,而是对原先大学人性教育缺失的弥补和强调。我们要结合我们自己高校本身的特点,对教育的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途径进行深刻的剖析,使我们的大学教育出真正适合时代发展的有用之才。

(二)打破学科界限,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在文化素质教育创新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打破学科的界限,注重知识,技能的相互融合。当学生面对着丰富的知识、技能以及思维模式、情感价值取向时,他们将认识到自身的缺陷,认识到不同知识技能之间的联系,最终完善自己的兴趣、意向、性格等心理因素,实现对大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

(三)创新高校的管理方式,创新高校的文化素质的教育方式,激发学生的自主性

在高校教学管理制度上,许多发达国家实行了创新。比如美国哈佛大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市场的调查和预测创造出自己组合的新专业,最后由学校认可。这样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动手能力也大大提高。再如发源于日本的试听制,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教学工作。其“体验性教育”与“学社融合计划”,为其文化素质教育的实施开辟了新的途径。所以我们国家的教育要对其自身的教师与学生进行调查,以树人为本,以学科发展为目标,在管理模式上做出创新。我们在对高校的学生进行文化素质教育时,应从观念上转变,首先要按照教育的规律设置合理的教育方式。比如根据自己学校本身的特色,设置适当环节,不盲目照搬示范学校的模式。其次不要盲目追求数量,评价学生不应僵硬的依仗分数,竞赛等级等。因为教育是多方位的。让学生在健康的状态下接受全面的教育。

(四)坚持观念更新,健全工作机制,有个良好的工作团队

不断更新教育管理思想。思想观念的更新,往往带来深刻的工作变革。要确定党委领导,行政配合,群团协作的思想;要确立文化素质教育是高等教育重要基础的思想;要确立素质教育是学生工作条线事物的思想。文化素质教育对文科、理科和其他专业的学生都有同等重要的思想。确立师生教学相长的思想。不断健全教育管理工作机制、建立健全高校文化素质教育领导机制,建立健全高校文化素质教育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高校文化素质教育工作阵地。

(五)坚持科学规划,完善课程体系

一是课程定位要准确。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的核心应当是实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相融。科学文化主要体现的是人对自然的认识和改造以及由此积累起来的知识和方法,人文文化则主要是认识与发展人类自身的价值和由此而创造的精神成果。具备科学精神的人文教育,才是有价值的人文教育。二是体系设置要科学。三是保障质量靠监控。四是健全合理的评价制度。

(六)坚持以文育人,提升校园文化

重视大学精神的凝练。校园文化通常作为一种氛围弥散于校园中,只能从师生员工的言谈举止、精神风貌、审美情趣等等诸多方面觉察到它的存在。重视活动体系的构建。积极构建校园文化体系,通过这些政治性的,学术性的,知识性的,健身性的校园文化活动,用先进文化抢占大学生的精神阵地,引导和发展大学生中的主流文化。

七、结束语

教育本质上是一种文化活动。我国高等学校开展的文化素质教育体现了教育这一本质特性。我们应该意识到文化素质教育是我国高等学校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较之通识教育具有更全面、更丰富、更深刻的内涵,也更符合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要求。

[1]王义遒.文化素质与科学精神[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200.

[2]菜达峰.通识教育的使命和历程[J].复旦:2007,(11):4.

[3]李俊,刘智运.构建理工科大学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研究[J].教学研究,2008,(06):495-496.

[4]杨叔子,余东升.文化素质教育与通识教育之比较[J].高等教育研究,2007,(06):28.

张淑华,女,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馆员。

G641

A

1008-4428(2015)08-120-02

2014年度高校哲社研究基金项目(2014SJD2811)《高职院校信息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通识素质教育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通识少年小课堂 无线电寻宝之旅
通识少年“种”石油
通识少年小课堂 血液之旅
通识少年·拿破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