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行
摘 要 在21世纪新形势下,通识教育已是世界各大学普遍接受的国际化议题,引起中国教育界的充分重视。根据《教育部关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简称“质量30条”)和《关于全面推进广东省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在全面总结应用近几年教育教学改革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学校的定位和实际情况,我校进行了本科专业教学计划修订,重新构建我校课程体系,加强课程体系管理。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出发点,整合优化“平台+模块”式课程体系。各本科专业课程体系包括通识教育课程模块、专业基础课模块、专业课程模块、实践教学模块、课外素质拓展与创新创业五个模块,按专业大类或医学和非医学类设置学科基础平台,设置平台课程。
关键词 课程体系 建设与管理 高等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Our School Curriculum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KE Xing
(Department of Teaching Affairs, Guangdong Medical University, Zhanjiang, Guangdong 524023)
Abstract In the new situation of the 21st century, general education is already the world's university of general accepted international issues, this situation already caused the full attention of Chinese education. According the file spirit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about several opinions on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high education"(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quality article 30"and"about promoting applied talents training mode reform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Guangdong province of several opinions", the comprehensive summary application achievements of teaching reform in education in recent years, on the basis of the combination of school orientation and actual situation. Our school has carried on the undergraduate teaching plan revision;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curriculum system. To serve the needs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s a starting point, integration of "platform + module" curriculum system. The undergraduate course system including general education course module, professional basic course module, professional course module, practice teaching modules, extracurricular quality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business five modules, according to the professional categories or medical and non medical discipline foundation platform, set up the platform.
Key words curriculum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higher education
在 21 世纪,高等医学教育应更加主动地适应医学科学发展、医学模式转化以及卫生事业改革的需要,从专业结构和学科体系、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及教学管理等呈现出多样化、社会化、个性化、终身化、现代化、国际化的鲜明特征。课程设置是高等医学教育的核心,课程设置合理与否,课程质量的高低,其实施是否有效,都直接关系到医学人才培养质量。①研究本科课程模式与课程发展趋势,不仅对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还将对丰富高等教育课程理论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②
我校设有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口腔医学、麻醉学、预防医学、医学检验技术、生物医学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护理学、药学、公共事业管理、法医学、英语、应用心理学、劳动与社会保障、中药学、卫生检验与检疫、统计学、社会工作、食品质量与安全、国际经济与贸易等21个本科专业,涵盖医学、理学、管理学、工学、文学、法学等学科门类。作为以临床医学专业为主的多学科发展的本科医学院校,课程体系设置一方面要体现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课程内容要充分反映相关行业和领域的新知识、新成果、新技术和新要求,同时要主动邀请用人单位共同编制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培养方案。我校以本科专业教学计划修订为契机,对课程体系设置进一步进行改革,突出专业特色,注重优化结构,鼓励课程融合,避免课程内容重复,为合理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初步形成了以下几方面的特点。endprint
1 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出发点,整合优化“平台+模块”式课程体系
各本科专业课程体系包括通识教育课程模块、专业基础课模块、专业课程模块、实践教学模块、课外素质拓展与创新创业五个模块,并根据专业设置三类医学课程平台,包括医学类专业、医学相关类与非医学类医学基础平台课程。各专业教学计划课程体系根据专业培养目的和要求建设各模块课程,选择适当的平台课程以构建本专业课程体系,以适应当今社会发展与需要。
2 加强通识教育,着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通识教育已是世界各大学普遍接受的国际化议题,因而应当引起中国教育界的充分重视。我们要把通识教育溶入中国高等教育的基础概念中,从而丰富和发展我们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
通识教育实际上是素质教育最有效的实现方式。以北师大分校为例,在通识教育中,贯彻“博学与精专相统一的个性化素质教育”,把通识教育分解成哲学社会科学素养、人文素养、自然科学与技术素养、美学艺术素养、实践能力素养等五大模块。鼓励学生结合自己实际选课,充分发展个性,博学多识;鼓励学生从难、从严、从自己实际出发自主选课,从而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全面提高素质。
通识教育也是“大学精神”的课程实现方式。现代大学,大多数都贯彻和践行着“民主、科学、真理、正义、自由、宽容”的大学精神,这种精神不仅需要大学体制保证来实现,同样需要课程体系来实现。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力图把学生培养成崇尚科学和民主,追求真理和正义,尊重他人善于沟通的人才。
通识教育是现代教育理念中国化的实践过程。无论是国外与通识教育相关的博雅教育、全人教育、自由教育、能力拓展训练等教育方式;还是中国贯彻多年的素质教育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以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还有培养一专多能、德才兼备的人才教育;或者弘扬传统文化教育等等,都能涵盖在通识教育的范畴之中。这种包容体现了中国通识教育即有中国特色,又全面改革开放面向世界。用通识教育的理念可在相当程度上,整合多样性的现代教育理念和模式,赋予通识教育以中国传统文化内涵,既体现时代性,又保持民族性,把现代科学技术与中国传统的文化典籍结合起来,把现代信息文明与中华优秀文化历史统一起来。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③明确提出,要“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这就要求高等教育不但要注重以学生科学素养和专业能力培养为重点的专业教育,更要注重以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培养为核心的文化素质教育。我校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要统筹协调、规划专业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进一步完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将加强和改进文化素质教育作为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切入点,建立和完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设立通识公共基础课课程、医学人文类通识课程、科学基础与技术类通识课程和文化与社会类通识教育课程。其中通识公共基础课课程包括思政类课程、体育、英语、物理学、化学、高等数学、多媒体信息等公共基础类课程,归为必修课程,其他三类课程为选修课程。我校还成立了通识教育中心,统筹管理通识课程的申报与建设工作。
3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培养
根据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合理分配教学计划中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比例,医学类专业实践教学(含见习和实习)比例占总学分(学时)比例不低于55%,理学、工学类专业实践教学比例占总学分(学时)比例不低于40%;管理类和法学类专业实践教学占总学分(学时)不低于30%;文学类专业实践教学占总学分(学时)不低于25%。根据不同实践环节、不同教学内容采取相应的实践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的开设,医学类、理工类专业具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课程的比例要求达30%。
4 引导学生通过参与各种素质拓展与创新实践活动,提高综合能力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学联《关于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意见》,探索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和素质拓展规律,构建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和素质拓展的新模式,全面推进我校第二课堂建设,保障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和素质拓展工作的顺利实施,使其真正成为学校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各专业要在人才培养计划中设置课外素质拓展与创新模块,有计划地组织、引导学生开展各种有益学生身心健康,扩展知识面,开拓视野,培养能力,陶冶情操的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全面素质。学校制定了《广东医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与素质拓展学分认证实施方案(试行)》(以下简称《方案》)。《方案》从组织机构、实施内容、操作办法、措施保障等方面做出了规定和说明,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与素质拓展学分将从“科技创新”、“创业训练”、“技能培养”、“社会服务”、“文化活动”等五方面进行认定加分,从2014级学生开始实施。
综上所述,新形势下我校构建新的本科课程体系,各专业课程体系包括通识教育课程模块、专业基础课模块、专业课程模块、实践教学模块、课外素质拓展与创新创业五个模块,按专业大类或医学和非医学类设置学科基础平台,设置平台课程。并通过设立“通识教育中心”、“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与素质拓展学分认证中心”等机构进行统筹管理。这只是一个开端,通过课程体系改革,我们要进一步探讨课程体系模式改革带来的成效,评价课程体系改革对于教师和学生的教学质量的提升作用。因为高校人才培养的核心在于课程,课程是高校人才培养内容和方式的主要载体。课程模式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课程模式的变化意味着人才培养的类型、规格的改变,直接影响着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④因此,我们探索研究本科课程模式与课程发展趋势,也紧紧围绕着课程这个核心,着力推进本科课程体系的进一步改革,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
注释
① 黄爱民,韩立民,辛赣海.地方高等医学院校临床医学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研究与实践[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8.25(28):670-671.
②④闫飞龙.高校本科课程模式及课程发展趋势[J].嘉应学院学报,2012.6(30):79-83.
③ 《教育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文件汇编[G].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9):1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