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先行组织策略”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2014-12-31 18:33裴志刚
理科考试研究·高中 2014年12期
关键词:组织者新旧认知结构

裴志刚

“先行组织者”简称“组织者”.有两类:一类是“说明性组织者”,另一类是“比较性组织者”.最初由美国认知派心理学家奥苏贝尔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后来经梅耶等人的后继研究而得以发展.前者主张以较抽象、概括的囊括性材料给学生以适当的上位概念,再遵循从一般到特殊的进化原则最终使新旧知识融会贯通趋于协调;后者则主张以形象具体的模型充当组织者为新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准备.但两者运用“先行组织者”的目的都是从外部影响学生的认知结构帮助学生在原有的认知结构与新知识之间建立起一座桥梁,从而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我们在普通高中生物教学中常常不自觉的运用该策略.笔者根据自身教学实践并对实践进行了进一步的思考,认为“组织者”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充当“灯塔”、“栈道”、“驿站”的角色,恰当的运用组织者策略会让课堂焕发出别样的魅力.

一、“先行组织者”策略在课堂中的应用

1.灯塔——为学生指明思维的方向

“组织者” 可以是一条定律、一个概念、一则故事、一个图片甚至一个问题.在奥苏贝尔看来,学生面临新学习情景,总是用原有的认知结构去同化新知识.但常识告诉我们:学生除了用原来掌握的学科知识学习新教材外,他们的知识经验、能力、态度、兴趣、目的和方法等对新知识的学习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思维方向的引领尤其显得重要,可以为学生节约无效的思考时间而直指认知的关键所在.

如:在学习细胞分化概念的时候,先给出“组织者”——人体红细胞和心肌细胞的图片,请同学们思考:

问题1.这两种细胞都是由什么细胞分裂而来?

问题2.这两种细胞在形态、结构、功能三个方面都存在怎样的差异?

问题3.这样的差异稳定吗?持久吗?

通过图片创设情景以及后附的问题设置把学生们的认知引导到“细胞的分化”概念的理解上去.给学生的思维指明了方向,防止学生思维朝着不确定的方向去无效发散.

2.栈道——为学生搭建新旧认知的联系

“组织者”的主要功能就是在学习者能够有意义地学习新的知识之前在他已经知道的东西和他需要知道的东西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奥苏贝尔《教育心理学—认知观点》)教师设计“先行组织者”人为地将最能与新知识建立联系的观念以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移植”进学生的认知结构中确保学生建立新旧知识的实质性联系,这将有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以及重点和难点的突破,最后构建出可兼容更多新知识的开放的知识框架.

如在学习“有丝分裂”时,要求学生抓住一条主线就是(染色质)染色体的形态、数目、动态变化.教学时,笔者先呈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三章第三节学过的知识(学生已经具备的认知)——细胞核的结构,特别是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关系——同样的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细胞分裂时以及分裂结束时)的两种存在状态.有了这样的先期认知作为沟通的“栈道”,学生很容易在学习新知识(有丝分裂)时化解了分裂过程中的重难点——(染色质)染色体的变化以及DNA分子的数量变化.让“组织者”真正彰显了搭建新旧认知“栈道”的魅力.

3.驿站——为学生寻找获得新知的乐园

“先行组织者策略”对于巩固学生认知结构中知识的稳定性、可辨别性及培养学生缜密的思维方面具有促进作用,尤其对于理解能力不太好的学生效果显著.

如:在学习蛋白质基本单位氨基酸的结构时,笔者巧妙利用鲜活的人的肢体作为“组织者”给学生作为展示模型.手臂伸开一手拿着氨基(-NH2),一手拿着羧基(-COOH);两腿分开夹一根木棒代表氢基团(-H);头部由于面部特征各人都有所不同作为R基团(决定氨基酸的种类);人的躯干位于中心就是中心碳原子.这样创设“说明性组织者”目的让理解能力不太好的学生通过模型的直观感知与即将学习的新的认知——氨基酸的结构进行比较,从而深刻地领会了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氨基酸)的结构组成.

该策略不但有利于师生明确教学目标,使学生维持稳定的学习动机,而且有利于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发展能力;更加有利于学生掌握认识能力的学习方法.同时让我们的学生感受[JP3]到了获得新知的乐趣,力显“组织者”为学生寻找学习驿站的魅力.[JP]

二、“先行组织者”策略运用的要点

新课程标准提出:“给学生提供必要信息,要求他们结合原有知识和新材料,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每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独特的知识体系和思维方式,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应注重学生科学思维和科学研究方法、能力的培养.所以,在使用该策略时还是需要教师利用智慧和专业素养加以斟酌.以下几个问题在实践过程中需特别注意.

1.遵照知识的逻辑顺序及学生的认知顺序,设计恰当的“先行组织者”.在学生学习新知识前注意整理一个旧知识框架,有利于学生更好更快地接受新知识.教师有意地关注新旧知识的逻辑衔接,并将教学进程导向目标.有利于教师明确教学目标和逻辑思路,从而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保持稳定的学习动机.

2.奥苏贝尔创立“先行组织者”学说,是以学生认知结构呈“金字塔”形的层次组织为假设条件的.据此,我们教师在使用该策略时必须要备透“学情”即学生的认知结构层次,巧妙地设计先行组织者,达到搭建新旧知识桥梁的联系作用.

3.“先行组织者”主要是针对班级学生设计和呈现的.班级不同学生有不同认知结构,新知识化为主体知识结构也有各不相同的心理学意义.所以,在教学中使用该策略时候,设计“组织者”必须有一定的层次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有所引领,思维有所发展,认知有所构建.例如不同的学生对“结构决定功能”有不同的理解,所以“先行组织者”必须从简单的直观的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入手设计再递增设计复杂抽象的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4.“先行组织者”能否提高学习和保持效果,关键取决于教师是否全面深入了解学生能力和知识状况,是否合理组织教材和控制教学进程.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花一定的时间去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否则必然降低策略实效.

“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时按知识间的内在逻辑顺序合理地组织起来,学生通过积极的思维过程,将逻辑上有意义的知识同化为认知结构中的知识,将知识进行认知结构重组,形成一个合理的网络化的知识结构.还需要我们一线教师不断地在教学中实践、反思、创新、提升以寻求更高效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组织者新旧认知结构
基于新课标的高中地理新旧教材对比研究
人间最美半新旧
导演
新旧《中小学生守则》透析
当NSX遇上NSX
庭审话语中法官“介入”的人际意义
严惩诱骗高校学生参与传销的组织者
一题多解,认清思维树之“根、枝、叶”
最节电的人
中学生体育认知结构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