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言寿
同课异构是基于相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形式,从新知识生成和学生认知生成等角度进行原创性的建构,以获得教学效益的最大化的活动.而个体“同课异构”研究以课例为载体,研究的是具体的一节课,优化了教师个体的课堂教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本文以《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为例,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和教学体会,展开研究.
一、同课异构教学策略研究
“异构”不仅表现在形式和教学主体上的,它更多的应该是体现在教学内涵上,因为教学设计不同,使同一教学内容呈现出不同的色彩.而设计的“异”可以从教学方法、教学目标、教学风格、教学评价等方面表现出来.
1.方法异构.学生的发展是我们开展教学的唯一目标,正视不同班级的学生差异,自然会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同一教学内容也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无论是环节安排,还是细节处理都可以有很大的差异.
2.目标异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我认为因材施教的“材”可以指两个方面,一是教材,二是学生. 任何教学都必须以教材和学生的特点作为依据.就教材而言,除了透彻了解教学内容本身之外,还要了解该内容所处的学业阶段、教学单元,并以此作为确定教学目标的重要根据.学生的基础不同,必然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来确立教学目标,设计课堂问题,择取教学内容.
3.风格异构.“异构”的目的是让不同的教师面对相同的教材,结合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背景、情感体验建构出不同意义的设计,呈现出不同教学风格的课堂,赋予静态教材以生命活力.
4.评价异构.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如果以同样的标准来进行评价,这显然有悖于新课程理念,所以我认为对一堂课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措施同样需要异构.
二、同课异构教学案例研究
本文以气体摩尔体积中的一个教学片断——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为例,展开同课异构研究:
1.以知识传授型为主的上课模式.在讲解了气体摩尔体积以后,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个结论,即“在标准状况下,1 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近似相等,都约为22.4 L”.老师在开始上课时,是按如下思路展开的:
(1)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具有相同数目的分子.
分析标准状况下是一种特殊的状况,同温同压下,1 mol气体的体积也是近似相等的.采用逆向思维,若在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相等,则气体应该具有相同的物质的量,根据n=N/NA可知,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时,气体的分子数目也相等.
结论:“三同”定“一同”,即同温同压同体积,所以同分子数.
(2)推论:
以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为基础,展开了推论.具体介绍了四个结论.
①在同温同压下.以A和B两个容器为例,均满足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在A中有PVA=nART,在B中也有PVB=nBRT,结合同温同压条件我们知道,VA/VB=nA/nB,再由n=N/NA可知,VA/VB=nA/nB=NA/NB.
在同温同压下,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推导,可以转化为密度和摩尔质量之间的关系,PV=nRT=mMRT,所以PM=mVRT=ρRT,在A容器中有PMA=ρART,在B容器中有PMB=ρBRT,因此,在同温同压下,密度之比=MAMB.
②在同温同体积下.根据PV=nRT,可知气体的压强之比等于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也等于气体的分子数之比.
③在同温同压同体积下.仍以A和B两个容器为例,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在A中满足PV=nART,在B中也满足PV=nBRT,所以A和B中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mA/MA=mB/MB,所以mA/mB=MA/MB,气体的质量之比等于气体的摩尔质量之比,摩尔质量越大,气体就越重.
2.以知识迁移为导向的建构模式.本节课,老师没有引入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先回顾了影响物质体积的微观因素:粒子数目、粒子间距和粒子本身的大小.对气体而言,分子间距是分子分子直径的10倍左右,所以相对于间距,分子本身大小事可以忽略的.因此影响气体体积的微观因素主要是分子数目和分子间距.
物质的量是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和粒子数目有关,物质的量一定,则分子数目一定,温度和压强决定气体分子间距,若是同温同压下的两种气体,则分子间距是相同的.于是老师引导学生得出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具有相同数目的分子.”同温同压下,气体分子间距相同,气体体积的大小由气体分子数目决定,若体积相同,则分子数目相同.
在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和分子数目有关,分子数目越多,气体体积越大,所以在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气体的分子数目之比,得出了推论一.
若在同温同体积下,以A和B两个容器为例,气体的分子数目越多,压强就越大,所以压强之比等于气体的分子数目之比,也等于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
在同温同压同体积的下,仍以A和B两个容器为例,两容器中气体的分子数目相同,即气体的物质的量相同,根据n=m/M可知,mA/MA=mB/MB,所以mA/mB=MA/MB.
三、同课异构的思考和总结
什么是“同课异构”?关键是对“构”的理解.“构”字究竟指什么?建构主义观点认为,学生学习的过程应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因此,笔者认为,同课异构的“构”应理解为“建构”,在新知生成和学生认知生成的本质处建构.endprint
同课异构是基于相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形式,从新知识生成和学生认知生成等角度进行原创性的建构,以获得教学效益的最大化的活动.而个体“同课异构”研究以课例为载体,研究的是具体的一节课,优化了教师个体的课堂教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本文以《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为例,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和教学体会,展开研究.
一、同课异构教学策略研究
“异构”不仅表现在形式和教学主体上的,它更多的应该是体现在教学内涵上,因为教学设计不同,使同一教学内容呈现出不同的色彩.而设计的“异”可以从教学方法、教学目标、教学风格、教学评价等方面表现出来.
1.方法异构.学生的发展是我们开展教学的唯一目标,正视不同班级的学生差异,自然会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同一教学内容也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无论是环节安排,还是细节处理都可以有很大的差异.
2.目标异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我认为因材施教的“材”可以指两个方面,一是教材,二是学生. 任何教学都必须以教材和学生的特点作为依据.就教材而言,除了透彻了解教学内容本身之外,还要了解该内容所处的学业阶段、教学单元,并以此作为确定教学目标的重要根据.学生的基础不同,必然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来确立教学目标,设计课堂问题,择取教学内容.
3.风格异构.“异构”的目的是让不同的教师面对相同的教材,结合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背景、情感体验建构出不同意义的设计,呈现出不同教学风格的课堂,赋予静态教材以生命活力.
4.评价异构.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如果以同样的标准来进行评价,这显然有悖于新课程理念,所以我认为对一堂课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措施同样需要异构.
二、同课异构教学案例研究
本文以气体摩尔体积中的一个教学片断——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为例,展开同课异构研究:
1.以知识传授型为主的上课模式.在讲解了气体摩尔体积以后,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个结论,即“在标准状况下,1 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近似相等,都约为22.4 L”.老师在开始上课时,是按如下思路展开的:
(1)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具有相同数目的分子.
分析标准状况下是一种特殊的状况,同温同压下,1 mol气体的体积也是近似相等的.采用逆向思维,若在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相等,则气体应该具有相同的物质的量,根据n=N/NA可知,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时,气体的分子数目也相等.
结论:“三同”定“一同”,即同温同压同体积,所以同分子数.
(2)推论:
以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为基础,展开了推论.具体介绍了四个结论.
①在同温同压下.以A和B两个容器为例,均满足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在A中有PVA=nART,在B中也有PVB=nBRT,结合同温同压条件我们知道,VA/VB=nA/nB,再由n=N/NA可知,VA/VB=nA/nB=NA/NB.
在同温同压下,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推导,可以转化为密度和摩尔质量之间的关系,PV=nRT=mMRT,所以PM=mVRT=ρRT,在A容器中有PMA=ρART,在B容器中有PMB=ρBRT,因此,在同温同压下,密度之比=MAMB.
②在同温同体积下.根据PV=nRT,可知气体的压强之比等于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也等于气体的分子数之比.
③在同温同压同体积下.仍以A和B两个容器为例,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在A中满足PV=nART,在B中也满足PV=nBRT,所以A和B中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mA/MA=mB/MB,所以mA/mB=MA/MB,气体的质量之比等于气体的摩尔质量之比,摩尔质量越大,气体就越重.
2.以知识迁移为导向的建构模式.本节课,老师没有引入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先回顾了影响物质体积的微观因素:粒子数目、粒子间距和粒子本身的大小.对气体而言,分子间距是分子分子直径的10倍左右,所以相对于间距,分子本身大小事可以忽略的.因此影响气体体积的微观因素主要是分子数目和分子间距.
物质的量是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和粒子数目有关,物质的量一定,则分子数目一定,温度和压强决定气体分子间距,若是同温同压下的两种气体,则分子间距是相同的.于是老师引导学生得出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具有相同数目的分子.”同温同压下,气体分子间距相同,气体体积的大小由气体分子数目决定,若体积相同,则分子数目相同.
在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和分子数目有关,分子数目越多,气体体积越大,所以在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气体的分子数目之比,得出了推论一.
若在同温同体积下,以A和B两个容器为例,气体的分子数目越多,压强就越大,所以压强之比等于气体的分子数目之比,也等于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
在同温同压同体积的下,仍以A和B两个容器为例,两容器中气体的分子数目相同,即气体的物质的量相同,根据n=m/M可知,mA/MA=mB/MB,所以mA/mB=MA/MB.
三、同课异构的思考和总结
什么是“同课异构”?关键是对“构”的理解.“构”字究竟指什么?建构主义观点认为,学生学习的过程应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因此,笔者认为,同课异构的“构”应理解为“建构”,在新知生成和学生认知生成的本质处建构.endprint
同课异构是基于相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形式,从新知识生成和学生认知生成等角度进行原创性的建构,以获得教学效益的最大化的活动.而个体“同课异构”研究以课例为载体,研究的是具体的一节课,优化了教师个体的课堂教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本文以《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为例,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和教学体会,展开研究.
一、同课异构教学策略研究
“异构”不仅表现在形式和教学主体上的,它更多的应该是体现在教学内涵上,因为教学设计不同,使同一教学内容呈现出不同的色彩.而设计的“异”可以从教学方法、教学目标、教学风格、教学评价等方面表现出来.
1.方法异构.学生的发展是我们开展教学的唯一目标,正视不同班级的学生差异,自然会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同一教学内容也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无论是环节安排,还是细节处理都可以有很大的差异.
2.目标异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我认为因材施教的“材”可以指两个方面,一是教材,二是学生. 任何教学都必须以教材和学生的特点作为依据.就教材而言,除了透彻了解教学内容本身之外,还要了解该内容所处的学业阶段、教学单元,并以此作为确定教学目标的重要根据.学生的基础不同,必然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来确立教学目标,设计课堂问题,择取教学内容.
3.风格异构.“异构”的目的是让不同的教师面对相同的教材,结合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背景、情感体验建构出不同意义的设计,呈现出不同教学风格的课堂,赋予静态教材以生命活力.
4.评价异构.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如果以同样的标准来进行评价,这显然有悖于新课程理念,所以我认为对一堂课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措施同样需要异构.
二、同课异构教学案例研究
本文以气体摩尔体积中的一个教学片断——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为例,展开同课异构研究:
1.以知识传授型为主的上课模式.在讲解了气体摩尔体积以后,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个结论,即“在标准状况下,1 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近似相等,都约为22.4 L”.老师在开始上课时,是按如下思路展开的:
(1)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具有相同数目的分子.
分析标准状况下是一种特殊的状况,同温同压下,1 mol气体的体积也是近似相等的.采用逆向思维,若在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相等,则气体应该具有相同的物质的量,根据n=N/NA可知,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时,气体的分子数目也相等.
结论:“三同”定“一同”,即同温同压同体积,所以同分子数.
(2)推论:
以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为基础,展开了推论.具体介绍了四个结论.
①在同温同压下.以A和B两个容器为例,均满足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在A中有PVA=nART,在B中也有PVB=nBRT,结合同温同压条件我们知道,VA/VB=nA/nB,再由n=N/NA可知,VA/VB=nA/nB=NA/NB.
在同温同压下,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推导,可以转化为密度和摩尔质量之间的关系,PV=nRT=mMRT,所以PM=mVRT=ρRT,在A容器中有PMA=ρART,在B容器中有PMB=ρBRT,因此,在同温同压下,密度之比=MAMB.
②在同温同体积下.根据PV=nRT,可知气体的压强之比等于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也等于气体的分子数之比.
③在同温同压同体积下.仍以A和B两个容器为例,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在A中满足PV=nART,在B中也满足PV=nBRT,所以A和B中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mA/MA=mB/MB,所以mA/mB=MA/MB,气体的质量之比等于气体的摩尔质量之比,摩尔质量越大,气体就越重.
2.以知识迁移为导向的建构模式.本节课,老师没有引入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先回顾了影响物质体积的微观因素:粒子数目、粒子间距和粒子本身的大小.对气体而言,分子间距是分子分子直径的10倍左右,所以相对于间距,分子本身大小事可以忽略的.因此影响气体体积的微观因素主要是分子数目和分子间距.
物质的量是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和粒子数目有关,物质的量一定,则分子数目一定,温度和压强决定气体分子间距,若是同温同压下的两种气体,则分子间距是相同的.于是老师引导学生得出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具有相同数目的分子.”同温同压下,气体分子间距相同,气体体积的大小由气体分子数目决定,若体积相同,则分子数目相同.
在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和分子数目有关,分子数目越多,气体体积越大,所以在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气体的分子数目之比,得出了推论一.
若在同温同体积下,以A和B两个容器为例,气体的分子数目越多,压强就越大,所以压强之比等于气体的分子数目之比,也等于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
在同温同压同体积的下,仍以A和B两个容器为例,两容器中气体的分子数目相同,即气体的物质的量相同,根据n=m/M可知,mA/MA=mB/MB,所以mA/mB=MA/MB.
三、同课异构的思考和总结
什么是“同课异构”?关键是对“构”的理解.“构”字究竟指什么?建构主义观点认为,学生学习的过程应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因此,笔者认为,同课异构的“构”应理解为“建构”,在新知生成和学生认知生成的本质处建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