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教学的学习活动设计和质量监控研究

2014-12-31 03:42:54李桂春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4年35期
关键词:质量监控网络教学学习效果

李桂春

摘要:网络教学已经成为学习者的主要学习方式或辅助学习方式,但由于网络教学的广泛性、自由性和灵活性而产生了难于跟踪学生的学习状况,难于监督管理等问题成为网络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将针对这些这些问题,探索基于网络教学的学生在线学习活动设计与监控管理学生学习效果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网络教学;学习活动设计;学习效果;质量监控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35-8464-02

网络教学教育信息化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传统教学的一种有益补充,尤其是精品课程资源共建共享更为广大学习者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基于新技术与新理论网络教学应用与实践也给学习者提供了和谐、自由、个性化的学习空间、环境和资源。网络教学不但可以让学生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发表自己的学习成果和作品,也提供了师生共同讨论的教学环境。但是网络教学也带来了相应的负面影响,首先是网络教学的设计主导还是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就注重教学内容的设计和展示,忽略了教与学的活动设计,容易使学生产生疲劳;其次,由于网络学习正是强调学习的自由和时间的灵活,所以教师很难掌握和控制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学习效率和知识点的理解情况,也不能保证每位同学所交作业的质量。基于网络教学存在的这些问题,本研究将针对这些这些问题,探索基于网络教学的学生在线学习活动设计与监控管理学生学习效果的教学模式。

1 网络教学学习活动设计对网络学习者的重要性

网络教学的基本目的是希望班级成员在无线通讯的学习情境中能视实际需要弹性且有效地运用面对面互动、人机互动、以及群组同步互动等各种不同互动方式建构知识,进而促进有意义的学习[1]。

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学中的认识活动无论如何特殊,总是需要在学生头脑里进行建构和组织的,这一点教师是无法替代的,教师的教学活动应建立在学生对学习的自觉的、主动的、自我追求的基础上[2]。

网络学习是在开放的、无限制的、易于相互交流的、便于资源共享的网络交流学习过程,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乃至创造性的发挥, 不仅有赖于教师正确的启发与引导, 更要依靠能够支持认知、探究的网络教学活动设计的教与学环境, 以便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者提供必要的帮助与支持;同时也要能够对学生的网络学习过程进行必要的跟踪管理,以便于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所以贴近网络教学的教学活动设计对网络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就显得尤为重要。

2 学生使用网络学习的活动流程分析

美国教育技术 CEO 论坛的第三个年度报告指出[3]: “数字化学习的关键是将数字化内容整合的范围日益增加, 直至整合于全课程, 并应用于课堂教学。当具有明确教育目标且训练有素的教师把具有动态性质的数字内容运用于教学的时候, 它将提高学生探索与研究的水平, 从而有可能达到数字化学习的目标”。那么作为教师要能够设计出符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活动就要了解学生在网络学习中的活动过程。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方法为网络教学活动设计提供了有力支持,所谓学习活动,就是为了达到特定学习目标而进行的师生操作的总和[4]。学习活动是完成一个学习任务的过程, 其中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就是学习活动的主题。在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围绕学习活动的主题,会发生一系列协作学习活动,包括查阅信息、信息交流、日程安排、事件通知、答疑解惑以及作品展示和作品评价等活动,为了整个学习活动能够得到教师对学习过程的监控和管理,保证学习活动的顺利进行。通过参考相关文献,以及学院搭建的基于Moodle开放式网络教学平台笔者得出在网络上进行学习活动的一般流程,如图 1 所示。

3 基于网络教学的学习活动设计

网络教学环境下教学交互模式的宗旨在于寻求网络与课程相结合的最佳切入点,实现教师、学生、资源、内容与平台之间的交互,通过采用适当的教学模式,尽可能让学生多一些活动空间、思考空间,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增强创造力并得到发展[5]。

Moodle网络教学平台主要包括网站管理模块、用户管理模块、课程管理模块、作业模块、聊天模块、投票模块、论坛模块、测验模块、资源模块、问卷调查模块、专题讨论模块等 11 个模块构成,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协作的学习环境。对于广大从事网络教学的教师而言,其核心任务不应局限于开发学习资源,而应转向设计和组织学习活动,以学生为主体, 以学习项目内容为为载体来组织教学,而学生的学习、师生交互过程都是在完成某个项目为主题的学习活动中产生和完成。在教学设计阶段,教学者要抓住学习者的学习特征、认知风格,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和组织方法,因学习需要不同而有差异,使学习活动的设计做到有的放矢、有据可依。图2是师生在网络教学中的活动设计过程。

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登录到课程网站参与学习,其次教师要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料,开发适合学生专业需求的项目课程内容,要提供课程的基本知识内容以及与课程相关的动画、视频音频资源,增加新的测试试题,让学生通过测试,掌握相应的知识点,清楚了解自己的能力。教师还要设计合适的主题引导学生参与讨论,主题的设计要兼顾学生的兴趣和课程内容相关,教师还要对同学们的讨论进行总结,这就需要教师一方面既要挖掘学习者的需求进行讨论问题的激发、刺激以及回复,让他们感到通过讨论,有所收获,同时得到老师的重视;另一方面,结合形成性评价方式,通过学习者的发帖数量和质量、上网频率、作业作品上传、填写问卷、互评等要素进一步监控学习者的学习情况, 更好地有针对性地刺激学习者对讨论的积极参与,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

从学生使用网络进行学习活动的流程和参与网络教学互动教学来看,要达到网络教学所产生的预期教学效果,就必须全面推广以学习活动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要创设教学环境,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切实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同时教师要提供多种交流方式和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交流,以活动为中心的网络课程设计 有利于通过适当难度的学习活动任务引导学生进入沉浸状态 从而培养学生的在线自主学习能力 促进在线学习持续的有效的发生,同时辅以有效的监督管理,才能有效的提高网络教育的教学质量,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

4 网络教学质量监控研究

网络教学活动的设计为网络教学提供了有效保障,教师的活动设计就要关注学生为什么不愿意参与讨论,如何更有效的监督学生的在线学习情况?为此,就需要教师通过学生访谈和问卷调查等途径,了解大多数学生的需求,在设计学习活动时考虑学习者的实际需求和能力,设计出切合学生学习的网络教学的活动,因为网络教学和课堂教学不同,师生不能面对面对话,沟通和交流的方式也不同,如果在学习中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也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所以在网络教学中教师要提供多种方式(如:QQ、论坛、WIKI等)和学生进行有效及时的沟通交流。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管理者,同时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监督,最后做出合理的评价,所以教师在网络教学中的引导和监督是学生能够主动学习重要保证,师生、生生之间的互评和交流互动是保持学生持续学习兴趣的有力保障,要有效的进行网络教学质量监控就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1) 教师要分解学习项目的任务,设定每个小任务完成时限,监督整个学习任务完成,统计作品上传情况,及时通报,作出表扬统计表,未完成的要继续完成,但不予表扬。

2) 根据学生完成情况和不同层次学生需求,添加新的、课外的有难度的任务,吸引能力强的学生通过网络查询完成,能力弱的同学可以选作或和能力强的学生协作完成,只要完成的就加分,增强学生的斗志和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索和合作精神。

3) 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学生还需要了解什么,提前发布主题,让学生准备发帖讨论,进一步了解学生的需求,保证论坛上新的主题,吸引学生参与,教师要对学生参与数量、质量和时间统计,据此给出学习过程性评价。

4) 师生、生生之间的互评和交流互动使得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教师对提交的作业要及时提出中肯的建议和意见,学生看到反馈信息,会增强信心,下次会更努力的完成。学生在教师对作品完成要达到那些要求的引导下对作品互评,评出优秀作品展示,给优秀作品学生给予加分奖励,没获奖的也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师也要给积极参与的学生给与加分,而参与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这样持续不断的学习过程就形成了。

通过以上网络教学的监督和师生、生生互动的交流平台(论坛、QQ、WIKI)的使用,尤其是学生和教师通过互评大大的提高了学习效率,同时也让网络教学真正的发挥了效用。

5 总结

活动学习理论认为, 教学不是重在直接灌输学习内容, 而应在学生的自发性、内驱力的基础上呈现有关线索或例证, 启发学生自行发现知识, 掌握原理规则, 不断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系统。在网络教学中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 又要充分发挥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以自主学习为主要模式的网络学习中, 评价系统是督学的重要手段, 评价具有导向作用、激励作用、调控作用和启发作用[6]。所以网络教学中教师的引导和监督及学生的主动学习二者要结合起来,才能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21 世纪人才的核心素质是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与合作精神、合作能力[7],通过具体的学习活动 可将知识内容与学生学习活动紧密结合 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自主学习,根据《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内容及网上调查问卷学生的需求,所有同学比较关注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情况,结合学生要通过计算机等级考证的需求,提供了大量的历年试题在线测试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Tzu-Chien Liu, Hsue-Yie Wang, Jen- Kai Liang, Tak-Wai Chan,Jie- Chi Yang.Applying Wireless Technologies to Build a HighlyInterac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DB/OL]. http://academic.research.microsoft.com/Publication/581654/applying-wireless-technologies-to-build-a-highly-interactive-learning-environment.

[2] 何克抗,对美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的分析思考和新整合理论的建构[J].电化教育研究,2008(7):1-10.

[3] Ceoforum. on Education and Technology[EB/OL].http://www.ceoforum. org.

[4] 乔爱玲,王楠.网络环境中的学习活动设计模型及相关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9(5):41-47.

[5] 黄琳娜.网络环境下计算机教学交互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4):114-116

[6] 李兴敏.国内网络课程评价实践问题的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9(7):119-122.

[7] Richard W.Riley.e- Learning:putting a World-Class Education atthe FingertipsofAll Children(The National Educational TechnologyPlan)[R].U.S.Department of Education:Office of EducationalTechnology, Dec.2000.

猜你喜欢
质量监控网络教学学习效果
疫情期间线上学习效果评价分析
“百词斩”对于大学英语四级词汇学习效果的实证研究
民族文汇(2022年14期)2022-05-10 03:08:22
基于学习性评价原则提高研究性学习效果的研究
莲心宝宝有话说
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监控的国内外做法与经验
高职教育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构建分析
计算机公共课的教学环节设置小议
议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数学课堂教学
南北桥(2016年10期)2016-11-10 17:03:47
高职院校开展基于云平台网络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中国市场(2016年36期)2016-10-19 04:43:09
基于移动学习的自动问答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