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骨再生技术应用于下颌阻生齿拔除的临床观察

2014-12-31 11:14天津医院口腔科天津300211
吉林医学 2014年29期
关键词:下唇神经管智齿

张 静(天津医院口腔科,天津 300211)

下牙槽神经损伤临床较为常见,可因外伤损伤,肿瘤侵蚀,卡压等各种情况造成,如下颌骨骨折,颌骨恶性肿瘤,种植牙损伤,其中低位阻生智齿拔除是造成下牙槽神经损伤的主要原因,临床表现为拔牙术后患者一侧下唇麻木,下前牙至颏区有轻微胀痛、烧灼感等。2008年4月~2012年10月,门诊选择40例患者均为低位完全埋伏阻生智齿。经X线曲面断层检查显示阻生智齿根尖与下颌神经管关系密切或重叠,后经CT明确证实阻生智齿根尖突入下牙槽神经管内,拔除智齿有极大可能损伤下牙槽神经。本文B组患者通过采用微创拔牙技术,术中在拔牙窝深面及下颌神经管显露处覆盖胶原蛋白海绵后,再于拔牙窝内填塞胶原蛋白海绵及DTM材料,创造骨组织优势生长环境,促进了下颌神经管骨壁缺损的骨质愈合,减轻了术后出血及肿胀,加速了拔牙窝创口的愈合时间,术后定期随访,患者麻木程度减轻,受损伤的下牙槽神经恢复时间缩短,达到临床治愈的预期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门诊选择40例患者,年龄20~52岁,均为下颌低位完全埋伏阻生智齿,术前经曲面断层检查显示根尖影像与下牙槽神经管重叠,关系密切,经CT证实阻生智齿根尖卡压下牙槽神经管,下颌神经管壁有缺损。智齿拔除术后,按照对拔牙后创口处理方式不同分为两组,每组20例患者。A组:微创拔除阻生智齿直接拉拢缝合拔牙创。B组:微创拔除阻生智齿配合胶原蛋白海绵并植入DTM。

1.2 治疗方法:微创拔牙均由同一医师操作,拔牙手术时间均在20 min以内,根据X线片或CT检查定位,确定均为埋伏阻生智齿,且智齿根尖卡压下牙槽神经管,了解其位置及牙根形态,通过阻力分析采用微创拔牙技术拔除,避免损伤拔牙窝深面的下颌神经管,术中动作轻柔,使牙齿能够无阻力脱出,避免使用骨凿进行锤击凿骨分冠,防止对下牙槽神经造成更大的损伤,术后观察有无活跃性出血,轻刮拔牙窝[1]。术后A组:直接拉拢牙龈缝合,关闭拔牙创口。B组:采用胶原蛋白海绵覆盖拔牙窝深面及下颌神经管显露处,应用胶原蛋白海绵时要注意吸净拔牙窝内的血液及分泌物,保持镊子、纱布、手套的干燥。在创面活动性出血处理后迅速填塞胶原蛋白海绵。再将DTM植入骨缺损处其表面覆盖医用胶原蛋白海绵填塞拔牙窝,严密缝合关闭创口,避免DTM颗粒外溢流失,局部加压[2]。应用DTM要注意在使用前需按无菌要求开启,待白色基质颗粒沉于瓶底,去除瓶内液体,而后用0.9%无菌生理盐水清洗3遍,1 min/次,A组、B组患者术后均给予抗菌素消炎3 d,必要时给予促神经恢复药。

2 结果

2.1 A组患者:术后拔牙窝无活跃性出血,肿胀反应多在5~7 d消失,术后1个月拍摄全颌曲面断层,见图1~3,X线显示拔牙窝暗影明显与周围正常骨分界清晰,本组20例患者拔牙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唇麻木症状,下前牙至颏区有轻微刺痛感觉;其中12例患者拔牙术后2~3个月下唇麻木范围逐渐缩小,下前牙刺痛感消失,3~6个月下唇麻木完全消失;6例患者术后观察6个月~1年下唇麻木基本消失;2例患者术后观察2~3年仍有轻微的下唇麻木症状,至今未治愈。

图1 术前可见下颌阻生智齿与下颌神经管重叠关系密切

图2 术前CT显示下颌阻生智齿与下颌神经管壁关系密切,管壁有缺损

图3 下颌阻生智齿拔除后1个月,拔牙窝骨密度低于正常骨质,边界清晰

2.2 B组患者:术后拔牙窝出血少、肿胀反应轻,术后1个月拍摄全颌全面断层片,见图4~6,X线片显示植骨区DTM颗粒大部分吸收,并有新骨形成,骨密度已经与正常骨密度基本接近,20例患者拔牙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唇麻木症状,其中18例患者拔牙术后2~3周内下唇麻木范围逐渐缩小,1个月后下唇麻木完全消失;2例患者术后随访3~6个月下唇麻木完全消失。

图4 术前可见下颌阻生智齿与下颌神经管重叠关系密切

图5 术前CT显示下颌阻生智齿与下颌神经管壁关系密切,管壁有缺损

图6 下颌阻生智齿拔除后一个月,拔牙窝处骨密度正与周围正常骨接近

3 讨论

下牙槽神经损伤可因下颌骨骨折、颌骨恶性肿瘤、种植牙损伤等多种原因造成。在临床上,下牙槽神经损伤90%是拔下颌阻生齿引起的[3]。国外报道的发生率为1.3%~5.3%,据原北京医科大学口腔医院统计为0.5%,这与下颌阻生智齿的牙根在下颌骨中的位置密切相关,曲面断层显示牙根与神经管重叠时,损伤机率大,当CT证实根尖已突入神经管壁时拔除下颌阻生智齿,在牙齿脱出的过程中,极易造成下牙槽神经管壁的损伤及缺损,造成下牙槽神经的损伤外露,应尽量减轻拔术中的机械性损伤。神经管壁的损伤会造成局部出血较多,导致局部肿胀反应加重,炎性渗出及组织水肿进一步刺激下牙槽神经,延长拔牙术后神经恢复的时间。

因为下颌阻生智齿根尖已经与下颌神经管相通,即使微创拔牙,还是会暴露缺损的下颌神经管壁,造成出血甚至伤及神经,较大的拔牙空腔不利于神经损伤的恢复,因而采用引导骨再生技术。引导骨再生技术成功的关键因素是采取胶原蛋白海绵和骨移植材料(DTM),①胶原蛋白海绵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体内留置期间不引起机体的排斥反应和炎性反应,无毒性,致热性和免疫原性,稳定性好,不易与组织发生反应,易于覆盖骨缺损区并贴合于邻近的骨表面,能够创造并维持空间,引导骨向内生长和沉积,而且在组织成熟前不会吸收,吸收过程也不引起炎性反应,不会抑制骨形成和加速骨吸收,因胶原蛋白海绵能够粘附在深部骨缺损区,既解决了下颌神经管缺损处的出血问题又保证了DTM的再生空间环境,同时又防止了因微动造成的血管化[4-5]。②正常人骨是一种类似海绵的广泛交织的孔隙系统,DTM由于其独特的多孔贯通、高孔隙结构有利于成骨细胞的迁移和血管的长入,这种结构增强了宿主骨向植入材料内部的穿通能力,这种比人体骨大得多的内表面积允许成骨细胞和间充质细胞与DTM有充分的接触,易于新骨沉积,在骨缺损区植入DTM,材料持续释放能够诱导骨组织生长的物质-BMP(骨形态发生蛋白),诱导未分化细胞—间充质细胞趋聚、增殖,分化成为软骨细胞及骨细胞,为新骨的生成提供了支架,材料随新骨的不断长入而被逐渐吸收,并能够被新骨置换,新骨的形成可以快速封闭下颌神经管壁的缺损,封闭外露的下牙槽神经,隔绝外界的刺激。

术后A组患者X线全颌曲面断层显示拔牙窝暗影与周围骨界限清晰,术后B组患者X线曲面断层显示植骨区DTM颗粒大部分吸收,并有新骨形成,骨密度与正常骨密度基本接近,DTM颗粒内部的孔隙中有新骨长入,逐渐被新生骨取代,髓腔减少,DTM与新生成的骨融合在一起,引导骨再生的骨形成和改建的组织学过程与骨移植相似。开始也是形成富含血管的编织骨,并逐渐被同心圆排列的板层骨取代,在过渡期间常常以混合骨的形式存在。

采用胶原蛋白海绵及DTM填充拔牙窝,创造骨组织优势生长环境,对快速成骨,减少创口出血,降低肿胀反应,效果显著,是下牙槽神经损伤恢复的重要保障,对缩短受损神经的恢复时间,使患者下唇麻木程度减轻疗效明显,对术后仍有麻木感的患者可配以促进神经恢复的鼠神经生长因子,有积极治疗的作用,方法简便,易于操作,适合临床。

[1] 贾世俊.增隙式去骨法拔除下颌阻生智齿[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7,23(7):445.

[2] 张晋伟,孙淑平,韩荣红.脱钙人牙基质材料在埋伏牙拔牙创中的应用[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2,22(2):102.

[3] 邱蔚六.口腔颌面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92.

[4] 倪 艳,孟 晶,唐雄飞.胶原蛋白海绵预防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研究[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杂志,2011,9(5):15.

[5] 宿玉成.现代口腔种植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07.

猜你喜欢
下唇神经管智齿
两个梦的争执
“双内听道”畸形CT表现一例*
智齿到底该不该拔?
我陪妈妈拔智齿
重症口腔颌面部蜂窝织炎伴下唇组织坏死缺损1例
孕期个体化补充叶酸预防胎儿神经管缺陷效果观察
高速涡轮机、微创拔牙刀在阻生智齿拔除术中的应用观察
巨大唇癌单纯切除术后下唇延长成形1例
舌瓣修复下唇红唇缺损6例效果观察
下颌阻生智齿拔除并发症分析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