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庆芳(河南省林州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南 林州 456550)
犬皮肤病是犬被皮结构的炎症损伤,犬的常见皮肤病有:
指患犬在非换毛季节出现的局部性或全身
性被毛脱落,其常由犬的内分泌紊乱及蠕形螨、癣菌感染所致。
1.1.1 病因及临床症状。此种脱毛症可发生于各种犬,病犬早期变化为皮肤色素沉着、多皮屑,被毛稀疏,随后出现脱毛症,脱毛区对称地分布于犬的腹肋、胸部等部位。甲状腺、肾上腺和性腺机能紊乱均可导致脱毛。
甲状腺机能衰退导致脱毛时,患犬表现为嗜睡、疲劳、过度肥胖、不育、不耐寒,其皮肤干燥、粗糙,被毛稀疏和角化过度等。
肾上腺皮质肿瘤、腺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过盛、长期使用皮质类激素可致脱毛。患犬表现过度饮食,尿频、尿比重低于1.020,肌肉萎缩、易疲劳、脂肪筒状分布、腹围增大,皮肤变薄,明显可见表皮血管和腹部皮褶。钙质和色素不均匀地沉着在病变的皮肤上。
性腺失调见于雄性犬睾丸足细胞瘤。母犬脱毛症通常与卵巢囊肿有关,病犬脱毛-康复过程反复循环,并伴有乳房及阴门肿大。
1.1.2 治疗。有睾丸足细胞瘤的雄犬需摘除睾丸,同时口服或注射睾丸激素。卵巢机能紊乱的母犬应切除两侧卵巢或子宫。可试用甲状腺素治疗本症,按每日 0.4~0.8 mg/kg体重服用,4~8周为1疗程,头2周用药量递增,以后递减。
1.2.1 病原及临床症状。癣菌是条件性致病真菌(又称皮霉菌),能引起皮肤表皮层、毛、爪的损伤。对犬主要有3种致病性皮霉菌:
犬属小孢子菌,其长期存在于犬体,只引起轻微的炎症,约50%的癣菌病由该菌所致。
石膏状小孢子菌,是一种嗜土壤真菌,其在温暖的气候条件下偶然引起犬发病,但发病过程中的炎症反应属自限性的。
须小孢子菌,主要引起犬继发癣菌病,老鼠是主要带菌者。
皮霉菌主要通过菌丝侵入犬的毛柱、毛囊、角质层而引起脱毛和产生皮屑,其多发生于头、脚和腿,小犬较成犬易发。
1.2.2 治疗。首选药物是灰黄霉素,每日剂量15mg/kg体重,局部可涂搽克霉唑等抗菌制剂。
1.3.1 症状。蠕形螨局部感染常见于面部和腿部,多数病犬呈慢性经过,个别犬深部组织化脓。蠕形螨病可引起两种皮肤变化:局部被毛稀疏或完全脱毛,皮肤增厚,皮屑增多并变黑,从肿大的毛囊中可挤出蜡质样皮脂;蠕形螨破坏毛囊并深达真皮层,病犬皮肤破溃,继发细菌感染,成为脓皮病。
1.3.2 治疗。大面积蠕形螨感染治疗较困难。局部治疗可先剪掉炎症区周围的被毛,用酒精等清洁病灶,有大面积炎症的需用硫磺皂或洗发剂给患犬洗澡,之后去掉表面病皮,局部使用低毒、高效、易渗透的药物,如石硫合剂等涂搽。如果犬伴发细菌感染应使用抗菌素治疗。
犬皮肤色素紊乱临床常有两种类型:
2.1.1 病因及症状。该病是一种以乳头层增生,表皮层过度角化和色素增多为特征的皮肤病,多见于德国牧羊犬和小猎犬,其病因与内分泌紊乱,尤其与甲状腺机能紊乱有关。
临床上本症多发生于面部、腹侧,并呈对称性分布,犬患部被毛脱落,皮肤增厚、粗糙,皮屑增多,皮肤颜色变黑。
2.1.2 治疗。可口服甲状腺素类制剂,如三碘甲状腺素,每日1.0 mg/kg体重,疗程1个月,严重病犬配合使用皮质激素类、促甲状腺素及碘制剂等,局部治疗可使用硫磺皂清洗犬体,随后涂以皮质激素类药物。
2.2.1 病因及症状。犬常常用鼻嗅探环境气味,所以易发生鼻部受伤、过敏或被细菌感染,临床上常见犬鼻镜因炎症而失去色素,这些炎症可使犬黑色的鼻子变成白色。
2.2.2 治疗。主要是减轻炎症反应,控制感染。局部可涂搽皮质激素类制剂或抗菌消炎药。对犬鼻湿疹可服用阳光遮护药,如:盐酸阿的平。
正常犬的皮肤常有少量的皮屑,但过多的皮屑脱落并伴有瘙痒、脱毛症状则可怀疑为皮屑过多。
3.1.1 症状。患犬主要病理变化是表皮干燥,有大量的皮屑,皮肤呈鱼鳞状,并易发生继发感染。
3.1.2 治疗。本病可试用以下方法治疗:
用含矿物油的洗发剂给患犬洗澡,以减少皮屑。对干燥的皮肤,冲洗时应使用水溶性浴油。对腹部干燥的皮肤可涂搽羊毛脂及尿素衍生物膏剂。病犬适当服用不饱和脂肪酸和脂溶性维生素。
3.2.1 症状。犬表皮层角化过度可使皮肤增厚、变硬,表皮层角化过度多见于犬的骨骼突起部和足下,严重的因病部角化层撕裂而感染或跛行。
3.2.2 治疗。口服或局部使用皮质激素以减轻角化程质。为软化组织可涂动物油或植物油,裂伤处配合使用抗菌药物,跛行犬需修剪足垫,对地面摩擦所致的角化过度,应注意改善休息场所。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