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合一 物我相融——谈莆田木雕艺术创作中的和谐观

2014-12-31 05:27余黎明byYuLiming
雕塑 2014年2期
关键词:莆田木雕材质

文/ 余黎明 by Yu Liming

东方美学的终极目的是追求人类的和谐,有个体与群体、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述说对生命、生活、人生、感性、世界的肯定和执着。莆田传统木雕艺术在“天人合一”自然观的陶冶下,将其思想精髓幻化成挚爱之情,以“润物细无声”的脚步潜入灵魂深处,通过对自然的深入挖掘,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的至臻之境。

“天人合一”是人与自然的合一,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思想核心与精神实质。在老子《道德经》中说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汉代董仲舒在其《春秋繁露·深察名号》中更明确提出:“天人之际,合二为一。”这些都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木雕作品创作中,必须是人与材质双剑合璧,方能铸就。其中,人,即是指雕工;材质,即是木头。雕工是人与木头的对话,是艺术创作的过程,是雕刻者用自己的眼睛发现木的自然美,以精湛的雕工、巧妙的造型和生动的构图等方式表现出来。因此,在木雕艺术创作中,对“天人合一”蕴意的理解就非常重要了。

中国语言学家季羡林先生将“天人合一”中的“天”解释为“大自然”。而在木雕艺术范畴中,笔者认为“天”即是“天然”,强调木材的自然属性。对于拥有“天之宠爱”的木材而言,艺术家用艺术审美的视觉,挖掘其身上的天然属性如纹理美、肌质美、色彩美、形状美以及韵律美等,加以充分的利用,通过点木成金的手法,变“丑”为美,化腐朽为神奇,使之复苏为一个个生机勃发的生命符号,妙趣天成。

“人”即是“人为”。在面对一块木料时,首先是对材质的自然形状进行仔细地斟酌,构思出自己初步的创意设计;其次是选择,对整理出来的创意设计进行筛选,选出最适合的主题;再次是以敲定的主题思想进行雕刻,将意念中的“无形”,在现实物质中幻化成“有形”的事物。最后是对整个作品做最终审度,对其中细微不足之处进行修改,最完美地将木的材质美展现出来。

“合”即是“协调融合”。“协调”是木雕艺术作品完成的最低要求,即是木雕作品造型优美、自然,无突兀、生硬、做作的感觉,给人以很高的视觉享受。“融合”是作品的升华,艺术的最高境界。实现了木的本色与人的文化内涵的高度结合,使整个作品刚柔相济、天然逼真、繁而不乱、多而不杂、言之有物,达到了局部与整体、形式和内容的统一。

驱邪钟馗

“一”即是“浑然一体”,是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的艺术,是人类智慧与自然完美的结合。在自然界甘露滋养下的木头富有灵性,用色、形、质、纹等特点谱写出富有生命的语言,这种语言是需要我们用心去聆听,与其产生共鸣。这是对自然的感化,是人与自然融合的感悟,是一种“无我”的境界,“木”与“我”融为一体,“木”之意愿即为“我”之意愿。

莆田木雕是我国民间文化产业中的一部分,在当地民间独特的文化基础上发展壮大,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特色。在工艺上以细腻的圆雕和精致的透雕为代表,被广泛运用于寺庙建筑装饰、普通民居建筑装饰等。龙眼木是莆田当地主要的果树之一,是雕刻的好材料。其材质坚实、木纹细密、色泽柔和,老的龙眼树干,特别是根部,虬根疤节、姿态万状。题材大多为古代的人物,以老翁、仕女、仙佛、武士等见长,所雕刻人物,或坐或立,或跪或卧,动作丰富,神态迥异。在刀法上既有粗犷有力的斧劈刀凿感,又有浑圆细腻娴熟的刻画。很多当地的雕刻家都青睐用龙眼木作为雕刻的材质,运用“因材施艺”的艺术手法来创作。“因材施艺”是木雕艺术的一大特色,利用木材的纹理美、形状美、肌理美等特点,随形设计,力求简约与神韵的结合。龙眼木生得格外“怪”而“丑”,往往蕴藏着最美的造型因素,能够引起创作者的思维联想,容易萌生创作灵感,出现丰富美妙的遐想。黑格尔说过:“艺术家必须置身于这种(自然)材料里,跟它建立亲切的关系,他应该看得多,听得多,而且记得多”,从而“把现实世界丰富多彩的图形印入心灵里”,再“按照其整个广度和整个深度加以彻底体会”后表现出来。这是要求对自然的审美观察达到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如果对自然的观察达不到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就无法创作出脍炙人口的作品。因此,要学会“师法自然”,把握“道”之本真。从某种意义上说,把握了自然,把握了“道”,把握了“美”,把握了“真”。“因材施艺”是“师法自然”之道的表现,深切地感悟自然界法则,以实现创造精神与自然对象的和谐沟通,才能完美地诠释 “天人合一”的思想精髓。在莆田木雕界,许多杰出的前辈以 “木之天然”配以“人之巧思”,真实地表达了“木之意愿”,成功创作了许多雅俗共尝的龙眼根雕作品,如《达摩》《寿仙》《弥勒》《东坡行吟》等,作品成品温润细腻,造型逼真。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因材施艺的创举,看似简单,实极难为。它不仅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卓越的独创性,还要有高超的雕刻技术,两者必须紧密配合。如檀香木作品《三十三观音》,在有限的材料中运用透雕、镂雕、浮雕等手法,运刀如笔,心手相应,设法融抽象、意象、具像于一炉,实现“天人合一”的境界。选材、立意,藏魂于天然,纳灵于神工。以檀香木为材质,呈现出天然、沉穆的色泽,集神秘、古朴、沧桑、博大等自然美学特性于一体。古朴、沉穆的自然色彩使作者自然而然地联想到了参天大树粗大斑驳的枝干,有着岁月的沧桑感。寥寥数刀弥补了天然之不足,使天物助人,人借天物,实现了真美融合。远观之,以如群山般形状的大树枝干为背景,稀疏的枝叶如飘渺的云点缀着,增添了无限的仙境感,有中国画的韵味,于粗犷中蕴含大气,于简朴中显露神韵。更为绝妙之处在于,将三十三观音错落有致地雕镌在枝干上,层次重叠、疏密有致、错而不乱,虚实相间。整体群像偏正照应、主体明朗、中心突出、结构合理,每单个造像或精致传神,或典雅庄重,或简洁明快,或含蓄秀美,或慈祥睿智。造像有的眼帘下垂,嘴角微翘;有的双目微闭,祷告神明……。整个作品用刀潇洒自如,造型细腻柔美,是匠的功力、画的气韵、诗的境界的体现,让人们在欣赏时,享受到了一种永恒的美,显现出了大家风范。木之天姿国色与技之巧夺天工的珠联璧合,为我们献上了如此佳作!

人虽在天地间能叱咤风云,但世界的深不可测、自然力量的不可抗拒激发了人们对和平的渴望。莆田木雕艺术中借以丰富的题材内容去表现“人”与“天”的这种和谐关系。这已超越了外在的造型和谐,更是内涵寓意的融合。通过各种不同的场景来表达这一主题,深刻地反映了人们不同生活中的和谐情趣与愿望。作品《和平鸽》是执着于“由物造境,以木布道;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真切情感的体现,充分表达了民族大众的吉祥、和谐的愿望,具有很高的民族文化品格。檀香木古朴的色彩,使整个作品具有沉稳、庄重的韵味。质朴浑厚、精美细腻的瓶子为中心轴,置于主体位置,以谐音的手法,以“瓶”寓意“平”。瓶子底座,赋形参古严谨。瓶身四只和瓶口两只鸽子的动态呈展翅高飞状,“鸽子”和“瓶子”的结合,寓意着现代人们对和平的追求,是文化内涵的升华,流溢浓厚的人文底蕴,折射深邃的哲理光华,于无声处显神奇,具有丰富而清新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天人合一,物我相融”的思想,是博大精深的我国文化的精髓之一,在木雕艺术家的思想和意识里,已成为一种最有价值的东西。在这个万物竞争激烈的新时代,蕴含着和谐观的木雕艺术为打造文明和谐的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达摩

猜你喜欢
莆田木雕材质
莆田巾帼架起枣农“连心桥”
莆田“上刀梯下火海”过元宵
衣服材质大揭秘
木雕工艺品如何保养
莆田闹元宵
莆田系阴影下民营医疗的出路
木雕鱼
外套之材质对比战
针织衫之材质对比战
10KV配变绕组材质鉴别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