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瀚文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工程建设规模也随之增大,混凝土浇筑技术已在工民建中得到广泛采用。混凝土浇筑施工对工民建工程质量影响巨大,加强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的研究,对于提高混凝土浇筑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工业与民用建筑 混凝土施工技术
混凝土施工技术是建筑工程中常见的施工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建筑工程,为了保证工民建的质量,对混凝土施工的技术质量要求十分严格。但是,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人员的技术能力有限,施工管理不善等原因,导致在工民建施工出现各种质量通病,遗留许多安全隐患。本文就工民建混凝土施工问题进行探讨,明确混凝土施工要点,加强对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管理与控制,保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提高工民建工程整体质量。
1 工程概况
此项目建筑群由三座塔楼和一座裙楼组成,本工程为该建筑群的主塔楼,总建筑高度为455米,其形如一叶扬帆,建成后将成为当地的新地标之一。
主塔楼核心筒下采用筏板基础,四周框架柱下采用桩基础,裙房和地下室柱下采用桩基础,地下室底板设置抗拔桩。工程筏板南北长113米、东西宽76米,其筏板基础核心筒区域板厚为4米(局部位置板厚为10.2米),塔楼外框区域板厚为2.5米(局部位置板厚为3.6米、4.1米),裙房位置板厚均为0.7米。局部厚度达到4.5米,最薄也有0.7米,属于超长、超宽、超厚的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为C40,抗渗等级为P8,总浇筑量约为19000立方米。
1.1 该工程混凝土浇筑特点、难点与对策
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过程主要有以下特点:在混泥土浇注的过程中由于混泥土浇筑量比较大,而且地质结构比较复杂,在施工过程中就要考虑到综合的因素。因为筏板地基是属于地下地质结构,浇注的深度比较深,而且坑洞在地下分布密集,预埋条件多,要保证浇注过程中的质量就要事先对浇筑区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保证在浇注过程中的整体性和稳定性。地下浇注与一般的浇注有很大的区别,而且筏板浇注更要有高抗渗能力和强度,而且对温度控制也要求非常严格,所以在浇注时必须注重混泥土的稳定。采取施工措施保证混凝土浇筑的整体性和连续性;容易产生裂缝,由于浇筑的混凝土量大,水泥的水化热较高,并且混凝土内部热量不容易散发,内外温差较大,极易产生较大的温度应力,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
同时,由于筏板混凝土浇筑体量巨大,水泥水化热极容易在内部大量聚积,不易散发,中心部位在浇筑初期近似处于绝热状态,温度上升迅速,在短时间内可达80℃甚至更高;筏板表面则散热较快,温度接近环境温度,筏板内部与表面形成较大的内外温度差,这些都可能引起较大的温度应力,导致裂缝出现。为了尽量降低由于筏板内部温度过高造成裂缝的可能,混凝土公司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降低混凝土的出机温度,通过试验找到水化放热量少,又能够满足其他工程要求的混凝土配合比,保证基础筏板的整体性及自防水效果。
筏板面积大,泥土浇注也有不断的方法和方式,不同的浇注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因此选择怎样的浇注方式就成为本项目的难点和重点。在选择浇注方式时,要确保浇注的任何阶段不出现施工缝隙。要解决以上诸多问题,就要对施工现场进行仔细的勘测,对施工场地的土质和密度进行仔细分析,合理利用施工现场,对混凝土泵的质量进行检测,做到施工过程中万无一失。在浇注完成之后,要加强浇注后期管理,在浇注混凝土上面覆盖一定的毛毯和薄膜,而且要进行定时的洒水,防止浇注后出现裂缝。筏板核心筒局部区域厚度达到10.2米,为了确保浇筑的连续性和工程质量,筏板的浇筑分为两次完成,第一次选择10.2米核心筒区域的坑中坑,浇筑5.7米,混凝土方量约2000立方米;余下部分一次浇筑完成,混凝土方量约17000立方米。
1.2 混凝土浇筑的要求
第一,混凝土应在初凝前浇筑,如已有初凝现象,则应进行一次强力搅拌,使其恢复流动性后,方可入模;如有离析现象,亦须重新拌和后才能浇筑。
第二,混凝土的自由下落高度。浇筑混凝土时,混凝土自高处倾落的自由高度不应超过2米,在竖向结构中限制自由倾落高度不宜超过3米,否则应沿串筒、斜槽、溜管或振动溜管下料,以防止混凝土因自由下落高度过大而产生离析现象。
第三,在对竖向混凝土进行浇注时,在浇注之前应该填入50——100毫米厚的与混凝土充分和水分相同的水泥浆或者水泥砂浆,这样在浇注过程中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和效果。
第四,对混凝土要进行分层浇注,在整体施工过程中,对混凝土要进行分层浇注,这样在浇注过程中混泥土可以被振捣密实,当下层混凝土凝固时,上层混泥土要进行及时浇注,而且浇注的混凝土必须符合施工的相关规定。
第五,在对混凝土进行浇注时,要保持混凝土浇注的连续性,如果上层和下层必须要间歇,间歇的时间要按照施工的时间规定,这样才能够保证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连接线和整体性。
第六,施工缝的留设与处理。如因技术上的原因或设备、人力的限制,混凝土不能连续浇筑的,应事先确定在适当位置留置施工缝。由于该处的新旧混凝土结合力较差,是构件中的薄弱环节,故施工缝宜留在结构受力(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柱应留水平缝,梁、板应留垂直缝。
1.3 施工前浇筑现场布置
在混凝土浇筑前,应对混凝土的泵送路线、操作过程进行控制,并应及时了解混凝土的泵送情况。
首先,在混凝土施工段划分完毕后,应将泵车布置在尽可能靠近浇筑地点的现场道路上,保证在混凝土泵作业范围内,供水、供电方便,不能有阻碍物。然后,搭设混凝土浇筑专用的钢管立架,固定泵管立管,在拟浇筑混凝土的施工段搭设水平架,固定泵管水平管,泵管截面布置如图1。
随后,为了避免泵管的振动扰动基坑的稳定性,泵管必须架设在钢管支架上,钢管下铺放木跳板作为支撑面,跟随混凝土的浇筑方向,边浇筑边移动支架,直至浇完拆除支架。endprint
1.4 混凝土浇捣工艺
混凝土浇筑施工常选用以下三种浇筑方案。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该工程采用第一种方法。
全面分层(如图2a)。将整个浇筑平面作为一层(沿高度方向分成2—3层),浇筑完第一层后,在第一层浇筑的混凝土初凝前,回来浇筑第二层。该方法适用于结构平面尺寸不太大的浇筑块。
分段分层(如图2b)。混凝土从底层开始浇筑,进行一定距离后回来浇筑第二层,如此依次向前浇筑以上各分层。该方法适用于面积不太大而长度较大的结构。
斜面分层(如图2c)。在浇筑时保证一定的坡度,同时进行分层浇筑,混凝土振捣应从浇筑层的下端开始,逐渐上移,以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该方法适用于结构长度超过厚度3倍的结构。
分层的厚度一般为300—500毫米,或取基础高度的一半,原则上应考虑振动器的棒长和振动力的大小,以及混凝土供应量和浇筑量的大小。
大体积混凝土采用机械振捣棒振捣。对振捣棒的操作要做到“快插慢拔”,每一点的振揭延续时间为30秒,使混凝土表面水分不再显著下沉,直至不出现气泡、灰浆为止。振揭棒插点要均匀分布,距离一般为300—400毫米。
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需要对混凝土进行二次复振和二次抹压,以排除混凝土泌水,并预防裂缝,其处理程序如图3。
二次复振是指在浇筑完下层混凝土后进行上层浇筑时,将插入式振捣器依重力插入或通过振动下部构件钢筋,对下层混凝土进行二次振捣,目的主要是为了预防新旧混凝土产生冷缝,消除积水及泌水。振捣时间宜选择在混凝土初凝前1—4小时进行。
2 浇筑质量控制
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混凝土质量控制措施。据筏板混凝土的浇筑量大小,混凝土公司需要提前备齐各种生产所需的原材料,原材料性能尽可能稳定。在施工过程中要对施工中骨料的水分进行检测,如果遇到下雨或者含水分较高时,要增加测定的次数,根据检测的结果对骨料进行合理的选择。而且要选择固定的混凝土输送,避免出现差错。在混凝土浇筑前期,检测每一车出场混凝土的工作性和出机温度,坍落度控制在240—260毫米。同时,还要检测每车混凝土的出机温度,若温度高于30℃,需加大对原材料的冷却力度。待浇筑正常以后,混凝土的检测频率可以适当降低。混凝土公司要随时关注施工现场的混凝土浇筑进度及道路交通是否通畅,并根据实际情况安排混凝土生产,确定合理的运输线路,保证整个浇筑过程中混凝土供应的连续性。
2.1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对施工的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对运到施工现场的混凝土要进行仔细的检测,因为在运输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毁。对性能损毁的混凝土不得进行浇注,而且振捣操作要严格施工的程序进行,不能有漏振、欠振,掌握好振距,主要标准为当混凝土表明出现浮浆为准。
在进行筏板基础大体积进行浇注时,要加强混凝土抗渗能力,加强混凝土冬季施工质量的控制和管理,因为冬天温度比较寒冷,而且控制起来比较困难,要对入模温度和工程质量进行控制,同时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分裂。当施工完成后对施工质量要进行检测,要防止混凝土刚施工时因为收缩造成的下陷和裂变,保证施工质量的完整性。
在施工过程中对筏板不能连续覆盖的部位要采用塞聚苯板、挂麻袋片等方式对这些部位尽可能进行覆盖,防止出现“冷桥”现象。避免这些部位在施工过程中散热降温太快。在浇筑混凝土时要对版面以上的墙柱钢筋进有效方法保护,如果出现歪曲,要进行校正,保证墙柱轴线准确。
其他质量控制措施之集水抽排措施。在施工过程中要关注天气的变化,如果遇到雨天时,会对混凝土浇筑施工产生不利的影响。降雨会集中在筏板区域不能自己排出去,影响筏板混凝土浇筑进度。因此,要设置临时集水坑,用水泵将水排出。
其他质量控制措施之混凝土连续作业保证措施。为避免停电对混凝土浇筑的影响,保证混凝土浇筑的连续性,在混凝土施工时配置发电机用于振动棒、照明等,并要求混凝土输送泵全部采用柴油机。在场内设置单循环通道,确保场内道路通畅。
2.2 基础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
大体积混凝土保温保湿养护一般分为自然养护和人工养护。自然养护是在常温(气温在5℃以上)条件下,在混凝土表面覆盖草席、麻袋或棉链等保温材料,并在一定时间内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的养护方法。人工养护是指人工采取措施保证混凝土温度和湿度,使混凝土强度增大,如蓄水养护、蒸汽养护、暖棚法养护等措施。在筏板基础施工中,根据大体积混凝土内外温差条件,通常采用自然养护。
为防止散热过快,在浇捣混凝土4-5小时之内,应在表面进行抹面,并在l0-12小时内进行保温材料覆盖养护。保温材料应根据相应的温度计算确定,一般在混凝土表面铺上一层塑料薄膜,中间应覆盖1-2层棉桂或麻袋,之后再覆盖一层塑料薄膜进行保温处理。寒冷季节应加强保温层覆盖。在整个养护期间,如果温差超出了25℃,应及时采取灯照或搭设塑料保温棚等方式将温差控制在25℃之内。
在大体积混凝土养护期间,要保证混凝土具有一定的湿润度,这样水泥水化作用就能够达到最佳效果。而且对混凝土浇水养护的时间要大于7天,如果气温低于5度时,要采取喷涂养护液对混凝土进行养护。而且在混凝土强度没有达到1.2牛/平方毫米以前,不准任何人在混凝土上面行走,以免造成不利的影响。
2.3 基础大体积混凝土的拆模
在施工完成之后对混凝土进行拆模时也要考虑综合因素,主要是考虑到混凝土的强度和温度,温度过高会引起混凝土降温过快导致裂缝的产生。一般情况下混凝土或者构件的表里温度相差大于25度时以及混凝土表明温度与大气温度相差大于20度时对模板不能进行拆除。而且在大风或者降温时也不能拆除。在大风或者干燥季节,要采取边拆边盖的拆模技术。
本文结合工程实例,详细介绍了混凝土浇筑施工顺序、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并对温控措施进行了分析。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是控制混凝土工程质量的关键,工程施工方必须在工程中合理安排,随时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全面落实施工方案,才能有效提高浇筑质量,使工程质量得到保证。
3 结语
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建筑业的应用和普及,为工民建施工作业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混凝土的施工程序较为繁杂,包括混凝土集料、配合比、浇筑、养护等,每个施工程序对混凝土施工的质量结果都有很大影响,所以施工人员要掌握工民建混凝土施工要点,对混凝土施工过程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保证混凝土质量,以提高工民建施工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徐梅,工业与民用建筑的相关技术应用.[J]企业技术开发,2011(24):90-91.
[2]李亮,工业与民用建筑中的清水混凝土施工.[J]经营管理者,2010(10):67-68.
[3]李莉,探讨工民建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策略.[J]科技与企业,2012(05):65-66.endprint
1.4 混凝土浇捣工艺
混凝土浇筑施工常选用以下三种浇筑方案。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该工程采用第一种方法。
全面分层(如图2a)。将整个浇筑平面作为一层(沿高度方向分成2—3层),浇筑完第一层后,在第一层浇筑的混凝土初凝前,回来浇筑第二层。该方法适用于结构平面尺寸不太大的浇筑块。
分段分层(如图2b)。混凝土从底层开始浇筑,进行一定距离后回来浇筑第二层,如此依次向前浇筑以上各分层。该方法适用于面积不太大而长度较大的结构。
斜面分层(如图2c)。在浇筑时保证一定的坡度,同时进行分层浇筑,混凝土振捣应从浇筑层的下端开始,逐渐上移,以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该方法适用于结构长度超过厚度3倍的结构。
分层的厚度一般为300—500毫米,或取基础高度的一半,原则上应考虑振动器的棒长和振动力的大小,以及混凝土供应量和浇筑量的大小。
大体积混凝土采用机械振捣棒振捣。对振捣棒的操作要做到“快插慢拔”,每一点的振揭延续时间为30秒,使混凝土表面水分不再显著下沉,直至不出现气泡、灰浆为止。振揭棒插点要均匀分布,距离一般为300—400毫米。
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需要对混凝土进行二次复振和二次抹压,以排除混凝土泌水,并预防裂缝,其处理程序如图3。
二次复振是指在浇筑完下层混凝土后进行上层浇筑时,将插入式振捣器依重力插入或通过振动下部构件钢筋,对下层混凝土进行二次振捣,目的主要是为了预防新旧混凝土产生冷缝,消除积水及泌水。振捣时间宜选择在混凝土初凝前1—4小时进行。
2 浇筑质量控制
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混凝土质量控制措施。据筏板混凝土的浇筑量大小,混凝土公司需要提前备齐各种生产所需的原材料,原材料性能尽可能稳定。在施工过程中要对施工中骨料的水分进行检测,如果遇到下雨或者含水分较高时,要增加测定的次数,根据检测的结果对骨料进行合理的选择。而且要选择固定的混凝土输送,避免出现差错。在混凝土浇筑前期,检测每一车出场混凝土的工作性和出机温度,坍落度控制在240—260毫米。同时,还要检测每车混凝土的出机温度,若温度高于30℃,需加大对原材料的冷却力度。待浇筑正常以后,混凝土的检测频率可以适当降低。混凝土公司要随时关注施工现场的混凝土浇筑进度及道路交通是否通畅,并根据实际情况安排混凝土生产,确定合理的运输线路,保证整个浇筑过程中混凝土供应的连续性。
2.1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对施工的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对运到施工现场的混凝土要进行仔细的检测,因为在运输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毁。对性能损毁的混凝土不得进行浇注,而且振捣操作要严格施工的程序进行,不能有漏振、欠振,掌握好振距,主要标准为当混凝土表明出现浮浆为准。
在进行筏板基础大体积进行浇注时,要加强混凝土抗渗能力,加强混凝土冬季施工质量的控制和管理,因为冬天温度比较寒冷,而且控制起来比较困难,要对入模温度和工程质量进行控制,同时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分裂。当施工完成后对施工质量要进行检测,要防止混凝土刚施工时因为收缩造成的下陷和裂变,保证施工质量的完整性。
在施工过程中对筏板不能连续覆盖的部位要采用塞聚苯板、挂麻袋片等方式对这些部位尽可能进行覆盖,防止出现“冷桥”现象。避免这些部位在施工过程中散热降温太快。在浇筑混凝土时要对版面以上的墙柱钢筋进有效方法保护,如果出现歪曲,要进行校正,保证墙柱轴线准确。
其他质量控制措施之集水抽排措施。在施工过程中要关注天气的变化,如果遇到雨天时,会对混凝土浇筑施工产生不利的影响。降雨会集中在筏板区域不能自己排出去,影响筏板混凝土浇筑进度。因此,要设置临时集水坑,用水泵将水排出。
其他质量控制措施之混凝土连续作业保证措施。为避免停电对混凝土浇筑的影响,保证混凝土浇筑的连续性,在混凝土施工时配置发电机用于振动棒、照明等,并要求混凝土输送泵全部采用柴油机。在场内设置单循环通道,确保场内道路通畅。
2.2 基础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
大体积混凝土保温保湿养护一般分为自然养护和人工养护。自然养护是在常温(气温在5℃以上)条件下,在混凝土表面覆盖草席、麻袋或棉链等保温材料,并在一定时间内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的养护方法。人工养护是指人工采取措施保证混凝土温度和湿度,使混凝土强度增大,如蓄水养护、蒸汽养护、暖棚法养护等措施。在筏板基础施工中,根据大体积混凝土内外温差条件,通常采用自然养护。
为防止散热过快,在浇捣混凝土4-5小时之内,应在表面进行抹面,并在l0-12小时内进行保温材料覆盖养护。保温材料应根据相应的温度计算确定,一般在混凝土表面铺上一层塑料薄膜,中间应覆盖1-2层棉桂或麻袋,之后再覆盖一层塑料薄膜进行保温处理。寒冷季节应加强保温层覆盖。在整个养护期间,如果温差超出了25℃,应及时采取灯照或搭设塑料保温棚等方式将温差控制在25℃之内。
在大体积混凝土养护期间,要保证混凝土具有一定的湿润度,这样水泥水化作用就能够达到最佳效果。而且对混凝土浇水养护的时间要大于7天,如果气温低于5度时,要采取喷涂养护液对混凝土进行养护。而且在混凝土强度没有达到1.2牛/平方毫米以前,不准任何人在混凝土上面行走,以免造成不利的影响。
2.3 基础大体积混凝土的拆模
在施工完成之后对混凝土进行拆模时也要考虑综合因素,主要是考虑到混凝土的强度和温度,温度过高会引起混凝土降温过快导致裂缝的产生。一般情况下混凝土或者构件的表里温度相差大于25度时以及混凝土表明温度与大气温度相差大于20度时对模板不能进行拆除。而且在大风或者降温时也不能拆除。在大风或者干燥季节,要采取边拆边盖的拆模技术。
本文结合工程实例,详细介绍了混凝土浇筑施工顺序、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并对温控措施进行了分析。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是控制混凝土工程质量的关键,工程施工方必须在工程中合理安排,随时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全面落实施工方案,才能有效提高浇筑质量,使工程质量得到保证。
3 结语
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建筑业的应用和普及,为工民建施工作业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混凝土的施工程序较为繁杂,包括混凝土集料、配合比、浇筑、养护等,每个施工程序对混凝土施工的质量结果都有很大影响,所以施工人员要掌握工民建混凝土施工要点,对混凝土施工过程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保证混凝土质量,以提高工民建施工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徐梅,工业与民用建筑的相关技术应用.[J]企业技术开发,2011(24):90-91.
[2]李亮,工业与民用建筑中的清水混凝土施工.[J]经营管理者,2010(10):67-68.
[3]李莉,探讨工民建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策略.[J]科技与企业,2012(05):65-66.endprint
1.4 混凝土浇捣工艺
混凝土浇筑施工常选用以下三种浇筑方案。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该工程采用第一种方法。
全面分层(如图2a)。将整个浇筑平面作为一层(沿高度方向分成2—3层),浇筑完第一层后,在第一层浇筑的混凝土初凝前,回来浇筑第二层。该方法适用于结构平面尺寸不太大的浇筑块。
分段分层(如图2b)。混凝土从底层开始浇筑,进行一定距离后回来浇筑第二层,如此依次向前浇筑以上各分层。该方法适用于面积不太大而长度较大的结构。
斜面分层(如图2c)。在浇筑时保证一定的坡度,同时进行分层浇筑,混凝土振捣应从浇筑层的下端开始,逐渐上移,以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该方法适用于结构长度超过厚度3倍的结构。
分层的厚度一般为300—500毫米,或取基础高度的一半,原则上应考虑振动器的棒长和振动力的大小,以及混凝土供应量和浇筑量的大小。
大体积混凝土采用机械振捣棒振捣。对振捣棒的操作要做到“快插慢拔”,每一点的振揭延续时间为30秒,使混凝土表面水分不再显著下沉,直至不出现气泡、灰浆为止。振揭棒插点要均匀分布,距离一般为300—400毫米。
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需要对混凝土进行二次复振和二次抹压,以排除混凝土泌水,并预防裂缝,其处理程序如图3。
二次复振是指在浇筑完下层混凝土后进行上层浇筑时,将插入式振捣器依重力插入或通过振动下部构件钢筋,对下层混凝土进行二次振捣,目的主要是为了预防新旧混凝土产生冷缝,消除积水及泌水。振捣时间宜选择在混凝土初凝前1—4小时进行。
2 浇筑质量控制
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混凝土质量控制措施。据筏板混凝土的浇筑量大小,混凝土公司需要提前备齐各种生产所需的原材料,原材料性能尽可能稳定。在施工过程中要对施工中骨料的水分进行检测,如果遇到下雨或者含水分较高时,要增加测定的次数,根据检测的结果对骨料进行合理的选择。而且要选择固定的混凝土输送,避免出现差错。在混凝土浇筑前期,检测每一车出场混凝土的工作性和出机温度,坍落度控制在240—260毫米。同时,还要检测每车混凝土的出机温度,若温度高于30℃,需加大对原材料的冷却力度。待浇筑正常以后,混凝土的检测频率可以适当降低。混凝土公司要随时关注施工现场的混凝土浇筑进度及道路交通是否通畅,并根据实际情况安排混凝土生产,确定合理的运输线路,保证整个浇筑过程中混凝土供应的连续性。
2.1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对施工的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对运到施工现场的混凝土要进行仔细的检测,因为在运输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毁。对性能损毁的混凝土不得进行浇注,而且振捣操作要严格施工的程序进行,不能有漏振、欠振,掌握好振距,主要标准为当混凝土表明出现浮浆为准。
在进行筏板基础大体积进行浇注时,要加强混凝土抗渗能力,加强混凝土冬季施工质量的控制和管理,因为冬天温度比较寒冷,而且控制起来比较困难,要对入模温度和工程质量进行控制,同时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分裂。当施工完成后对施工质量要进行检测,要防止混凝土刚施工时因为收缩造成的下陷和裂变,保证施工质量的完整性。
在施工过程中对筏板不能连续覆盖的部位要采用塞聚苯板、挂麻袋片等方式对这些部位尽可能进行覆盖,防止出现“冷桥”现象。避免这些部位在施工过程中散热降温太快。在浇筑混凝土时要对版面以上的墙柱钢筋进有效方法保护,如果出现歪曲,要进行校正,保证墙柱轴线准确。
其他质量控制措施之集水抽排措施。在施工过程中要关注天气的变化,如果遇到雨天时,会对混凝土浇筑施工产生不利的影响。降雨会集中在筏板区域不能自己排出去,影响筏板混凝土浇筑进度。因此,要设置临时集水坑,用水泵将水排出。
其他质量控制措施之混凝土连续作业保证措施。为避免停电对混凝土浇筑的影响,保证混凝土浇筑的连续性,在混凝土施工时配置发电机用于振动棒、照明等,并要求混凝土输送泵全部采用柴油机。在场内设置单循环通道,确保场内道路通畅。
2.2 基础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
大体积混凝土保温保湿养护一般分为自然养护和人工养护。自然养护是在常温(气温在5℃以上)条件下,在混凝土表面覆盖草席、麻袋或棉链等保温材料,并在一定时间内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的养护方法。人工养护是指人工采取措施保证混凝土温度和湿度,使混凝土强度增大,如蓄水养护、蒸汽养护、暖棚法养护等措施。在筏板基础施工中,根据大体积混凝土内外温差条件,通常采用自然养护。
为防止散热过快,在浇捣混凝土4-5小时之内,应在表面进行抹面,并在l0-12小时内进行保温材料覆盖养护。保温材料应根据相应的温度计算确定,一般在混凝土表面铺上一层塑料薄膜,中间应覆盖1-2层棉桂或麻袋,之后再覆盖一层塑料薄膜进行保温处理。寒冷季节应加强保温层覆盖。在整个养护期间,如果温差超出了25℃,应及时采取灯照或搭设塑料保温棚等方式将温差控制在25℃之内。
在大体积混凝土养护期间,要保证混凝土具有一定的湿润度,这样水泥水化作用就能够达到最佳效果。而且对混凝土浇水养护的时间要大于7天,如果气温低于5度时,要采取喷涂养护液对混凝土进行养护。而且在混凝土强度没有达到1.2牛/平方毫米以前,不准任何人在混凝土上面行走,以免造成不利的影响。
2.3 基础大体积混凝土的拆模
在施工完成之后对混凝土进行拆模时也要考虑综合因素,主要是考虑到混凝土的强度和温度,温度过高会引起混凝土降温过快导致裂缝的产生。一般情况下混凝土或者构件的表里温度相差大于25度时以及混凝土表明温度与大气温度相差大于20度时对模板不能进行拆除。而且在大风或者降温时也不能拆除。在大风或者干燥季节,要采取边拆边盖的拆模技术。
本文结合工程实例,详细介绍了混凝土浇筑施工顺序、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并对温控措施进行了分析。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是控制混凝土工程质量的关键,工程施工方必须在工程中合理安排,随时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全面落实施工方案,才能有效提高浇筑质量,使工程质量得到保证。
3 结语
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建筑业的应用和普及,为工民建施工作业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混凝土的施工程序较为繁杂,包括混凝土集料、配合比、浇筑、养护等,每个施工程序对混凝土施工的质量结果都有很大影响,所以施工人员要掌握工民建混凝土施工要点,对混凝土施工过程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保证混凝土质量,以提高工民建施工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徐梅,工业与民用建筑的相关技术应用.[J]企业技术开发,2011(24):90-91.
[2]李亮,工业与民用建筑中的清水混凝土施工.[J]经营管理者,2010(10):67-68.
[3]李莉,探讨工民建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策略.[J]科技与企业,2012(05):65-6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