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诗经·国风》的男性爱情观

2014-12-30 08:56:37林静
2014年8期
关键词:男性形象爱情

林静

摘要:《诗经·国风》塑造了一群被女性光芒所遮蔽的男子,但只要你认真研读,就会发现这是一群鲜活、生动、富有生命力的男性。

关键词:男性形象;爱情

爱情从古至今都是文学作品的经典。《诗经》也不例外,郑振铎先生曾在《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说:“在全部《诗经》时代,恋歌可以说是最晶莹的圆珠圭壁。他们的辉煌竟然照得全部《诗经》都金碧辉煌,光彩炫目起来①。”大家更多的是从女性角度来分析《诗经·国风》的婚恋诗,较少探寻男性在婚恋中的内心世界。但如果我们从《诗经·国风》的文本认真加以研究就可以发现,在或感人或清新或让人愤怒的爱情故事背后,活跃着诸多形象鲜明的男主人公,他们在爱的世界里也有许多精彩的表现。

一、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爱慕之情

《国风》中小部分作品塑造了坠入情网无法自拔的单相思男性形象。他们爱上不该爱的姑娘,心中怅惘若失,落寞不已。这些真挚感人的情感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周南·关雎》

《关雎》是《诗经》的开篇之作,一首爱情诗被冠在诗三百的首篇,可见古代政教对男女之事的重视。诗中男子爱上在河边采摘荇菜的姑娘。“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写姑娘劳动的画面,更写出她有着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美好品德,这也是男子对她一见钟情的原因。他为了她而夜不能寐,在追求未果后,索性做起美梦,梦想着敲锣打鼓热热闹闹地迎娶心爱的她。在这虚构的空中阁楼中,越是精彩纷呈,便越衬托出青年心中的怅惘②。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秦风·蒹葭》

《蒹葭》讲述女子不知为何对男子避而不见,于是在浩瀚的芦苇河边,男子不顾险阻,寻找他的心上人。“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诗的开篇为我们营造了一个疏达旷远凄清的意境,男子思念在水一方的伊人,他不顾道路的险阻和漫长,一路追随,从“白露为霜”,到“白露未晞”,再到“白露未己”,时间一点点流逝,男子却不曾停下追寻的脚步,但他的执着让我们佩服。

二、彤管有炜,说怿女美:爱情甜蜜

陷入热恋中的男子情感奔放,他们不受礼教的束缚,大胆地享受爱情,沉溺在爱的愉悦中,尽情享受二人世界。

野有死麕,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

林有朴樕,野有死鹿。白茅纯束,有女如玉。 ——《召南·野有死麕》

《野有死麕》中的男子以高超的打猎技术打动了少女的芳心,而男子看出少女的心思后主动出击,“诱”字显示出他的大胆。“怀春”、“诱之”可看出两人一见钟情,两情相悦。“ 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无使尨也吠!”我们可以从少女慌乱娇羞的语气中想象到男子粗野的行为,但全诗并未因此有荒淫之感,反而充满青春和生命的朝气。

三、琴瑟在御,莫不静好:婚姻幸福

经过甜蜜热恋后,两人步入家庭,开始和睦美满的“男主外,女主内”的生活。

女曰鸡鸣,士曰昧旦。子兴视夜,明星有烂。将翱将翔,弋凫与雁。 ——《郑风·女曰鸡鸣》

全诗采用夫妇晨起对话的方式来表现家庭生活的和美。先是妻子劝丈夫起床,丈夫推脱“士曰昧旦”,“明星有烂”,颇有调皮小孩之感。全诗谱写了一幅幸福美满的夫妻和乐图。傅斯年谓之:“其曲折旋转以诉柔情者,能极思意之回旋。”

鸡既鸣矣,朝既盈矣。匪鸡则鸣,苍蝇之声。——《齐风·鸡鸣》

《鸡鸣》与《女曰鸡鸣》有异曲同工之妙。丈夫不愿起床,妻子反复催促其上朝,丈夫找各种理由拖延,妻子半嗔半爱地默许。全诗语言口语化,富有人情味,特别是丈夫的诡辩,让人忍俊不禁,从而突显两口子其乐融融的家庭生活。

四、一日不见,如三秋兮:思念之绪

对于热恋或新婚的男女来说,分离是折磨人的,即使只是短暂的分别,他们也难以忍受,他们渴求分分秒秒的厮守。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王风·采葛》

一般来说,古时候都是男子在外奔忙,女子在家牽挂想念在外的恋人,但《采葛》却颠覆传统,把男子思念恋人的苦涩和无奈深刻体现出来。《采葛》中女子外出从事采集活动,短短一天时间未见,这位多情的男子也无法忍受。于是普普通通的一天,变成“如三月兮”、“如三秋兮”、“如三年兮”,这逐步夸张的表达,十分生动地表达了男子对恋人的深切思念和痴痴的守候。“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便是由此衍生出来的。

扬之水,不流束薪。彼其之子,不与我戍申。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王风·扬之水》

诗中在外戍守的士兵思念远在故乡的恋人。他们曾经戏水打闹,留下许多美好回忆。可惜好景不长,他征兵在外未能与她成婚,恋人又无法追随他而来,他的心中被思念占据。他忧心忡忡,归心似箭,急切盼望快快返乡与她永远在一起。

五、虽则如云,匪我思存:忠贞不二

与现代男性的恋爱观相比,上古时代的男子情感往往更纯粹而且忠诚。他们没有太复杂的想法,认定了就勇敢地一直爱下去,不动摇。

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缟衣綦巾,聊乐我员。

——《郑风·出其东门》

《出其东门》是《诗经·国风》中不多的从男性角度直接表达对恋人的忠诚。诗中男子来到东门,这里美女如云,但他不为所动,依然坚持着自己心中的那份爱。朱熹曾对此喟然长叹:“是时淫风大行,而期间乃有如此之人,亦可谓能自好而不为习俗所移矣。”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邶风·击鼓》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让我们看到一个忠于爱情忠于妻子的男性形象,这信誓旦旦的感人承诺,表达了男子对爱情地老天荒永不分离的忠诚,这句诗也成了后世经典的爱情名言,流传至今。

六、我思故人,实获我心:痴情难忘。

《诗经·国风》里还有这样一类男子,他们和妻子相敬如宾,但天不遂人愿,妻子突然离世,男子十分伤心,时常回忆他们过去的美好。这样痴情的男子只叫我们感动不已。

絺兮络兮,凄其以风。我思古人,实获我心。——《邶风·绿衣》

读遍《诗经·国风》最能抒发丈夫对妻子痴心一片的当属《绿衣》,这是我国最早悼念亡妻的诗歌。丧偶的男子睹物思人地看着自己身上妻子过去做的衣服,感伤今后只留自己孤独地生活。本诗构思巧妙,由外入里,层层生发,色见于外,丝见于内,由“治”、“丝”条理,联想到办事条理,而致“无訧”,进而描写葛衣御风的肌肤感受,再到“实获我心”的情感深处,若断若续,含蓄委婉,缠绵悱恻。“我思古人,实获我心!”男子无助的呼喊让我们动容。

七、结语

《诗经·国风》塑造了一群被女性光芒所遮蔽的男子,但只要你认真研读,就会发现这是一群鲜活、生动、富有生命力的男性。他们勇敢表达爱意,他们痴心一片,这一个个有血有肉有灵魂的男子丝毫不比女性逊色。通过这些,我们可以较全面客观地窥探出上古社会真实的男性百态。(作者单位:天津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刘毓庆,方铭. 诗骚分类选讲[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何新. 风与雅《诗经》新考(上、下卷)[M] . 北京: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8.

[3]朱熹. 诗集传[M] . 北京:中华书局,1958.

[4]方玉润. 诗经原始[M] . 北京:中华书局,1989.

注解

①郑振.《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第一册 [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 第48页.

②郑群,钱宗武.《诗经》研究盲点:婚恋诗中男性形象的整体关照[J]. 扬州大学报(人文社会报),2005.

③傅斯年.《诗经》讲义稿 [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第87页.

④朱熹. 诗集传 [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 第55页.

猜你喜欢
男性形象爱情
《甜蜜蜜》:触碰爱情的生存之歌
不谈爱情很幸福
都市(2022年1期)2022-03-08 02:23:30
爱情两个字好辛苦
爱情让我们直立行走
金仁顺短篇小说中的男性形象分析
东方教育(2016年8期)2017-01-17 15:39:56
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我的安东妮亚》男女主人公形象
浅析金仁顺小说的男性形象
科技资讯(2016年19期)2016-11-15 10:31:18
城市大众消费文化的狂欢
英国电影中“愤青”与“暴青”对比研究
电影文学(2016年16期)2016-10-22 10:21:16
《方舟》男性形象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