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道中模糊语言现象合理性分析

2014-12-30 23:04王灵嫣
企业文化·中旬刊 2014年12期
关键词:合理性新闻报道

王灵嫣

摘 要:本文主要从新闻模糊语言的客观存在、模糊语言在新闻报道中出现的原因、模糊语言在新闻报道中的合理性运用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阐述。

关键词:新闻报道;模糊语言现象;合理性

一、前言

随着新闻报道研究的逐渐深入,新闻报道中模糊语言现象合理性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主要对该部分内容进行了分析。

二、新闻模糊语言的客观存在

美国伯克利的加利福尼亚大学电机工程系和电子学研究实脸室查德(L.A.zadeh)教授提出了“模糊”概念和模糊理论的问题。查德指出:“在现实物质世界中所遇到的客体,经常没有精确规定的界限。”这一概念的提出,给模糊语言的存在奠定了基础和理论依据。新闻语言,首先应具备准确性,然而,在新闻事件中,往往会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导致报道者无法用明确的字眼呈现新闻现实,或者说,有时,用一种带有模糊性的语言能更好的表现客观现实。所以,模糊语言在新闻语言中成为一种合理的语言运用形式,新闻语言在特定情况下也具有了模糊性。这一模糊性通常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客观事物本身难以明晰

事物本身具有很大的可变性和伸缩性,他们的性质、状态和功能可能随着外界的干扰而改变,为此我们很难清晰的分类,更难确定表示这些事物约定俗成的概念的外延。这种客观事物本身所具有的模糊性,导致了人们在使用语言描述某些客观事物时就不可能绝对的清晰、明确,或者说,在某些特殊的交流中,就不自觉的使用了模糊语并使其成为了一种约定俗成。

2、语言本身具有模糊的特质

语言的模糊性是语言自身固有的属性,这并不会因为语言环境的改变而改变。所以当我们用一种静态的、有限的语言来表达无限变化的万物时,语言或许会出现匮乏,有时不够精准。例如,对于太阳一天中位置的改变,但我们只能用“夜”、“昼”、“黎明”、“黄昏”、“傍晚”等几个有限的词语来描述这个瞬息万变的过程。

虽然出现词语有限的情况,但在新闻报道中,有时模糊语言的使用比精确语言的使用更能贴合报道的内容。就像每天电视台播音员在节目开头常常说“各位听众(观众)早上好”,如果说成“各位听众(观众)早上八点十分好”,虽然没有用词错误,但人们在认知和接受上是有困难的。

3、新闻写作主体认知思维具有模糊性

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而报道的工具是语言。马克思、恩格斯说:“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客观事物的界限模糊,关于这类事物的信息也是模糊的。由模糊信息形成的概念是模糊概念,根据模糊概念所作的判断是模糊判断,模糊概念和模糊判断又导致模糊推理,因此新闻写作中思维的模糊性也是客观存在的。

对于同一件事的认知,人们往往显现出不一样的理解方式,加上客观事物本有很多不清晰的界限,使得人们在感受和理解客观事物时,也处于一个不明确的状态,这种不明确,通常还和主体的新闻素养有关。这样一来,在环环相扣的基础上,客观事物的本身模糊和认知素养、能力偏差使得认知思维处于一个迷糊的状态,最终导致语言的模糊。而上述三因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也成为了新闻模糊语言客观存在的基础。

三、模糊语言在新闻报道中出现的原因

语言的模糊性是语言自身固有的属性,因为语言是静态的、有限的,事物是动态的、无限的。因此,用静态有限的语言来表达动态无限的事物时必然会产生偏差,即语言的模糊性。人类语言中的许多词语所表达的概念没有一个精确的定义,语言的模糊现象随处可见,这些具有不确定性外延的词语表达出来的是模糊的、非量化的含义,使得文章或话语所描述的食物具有不确定性。

1.观众的原因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各种媒体提供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观众可以选择接受信息的渠道也是越来越多,但观众阅读信息的时间并没有因此而增加,甚至在减少。因此,由于观众有限的阅读时间而对模糊语言的存在表现出了相对宽容的态度,使得模糊语言为新闻报道又争得了一点狭小的生存空间。

从另一方面来看,模糊语言更符合于平时语言的运用习惯和观众的认同理解。很多时候,观众不知不觉中就已经发出和接受模糊语言的指令和结果了。模糊语言所具备的不精确的外延完全能够正常的表达出段中所需要的信息,虽然说话人和听话人对于话语中所用的模糊语言的理解程度有时可能不大相同,但在大范围的语言规则下,两者之间的交流并没有因此受到多大的影响。

2.编辑或记者的原因

新闻报道的是客观事实,文字本来也是没有任何生命力的笔画组合,但编辑或记者可以通过自己的思维能力,把新闻用一些组成良好顺序的文字表达出来,也就是说,编辑或记者的主观创造性在新闻报道中起到了主导作用。但人的主观创造性是由其自身的思维能力与认知能力所决定的,因此,新闻的编辑或记者对新闻的观察角度、写作能力、分析水平甚至新闻预知能力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的偏差,模糊语言出现也就不足为奇了。

3.新闻自身原因

作为动态的事件,新闻报道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随着事件的发生和发展的全部过程。只有紧紧抓住事物发展的全程进行跟踪报道,新闻的真实性才会显示出来,也就是说,事物发展到了什么程度,相应的新闻就要报到到什么程度,新闻的真实性才能达到什么程度。由此可见,新闻报道有时候就是对事件未来发展动态的一种预测,这样的预测不可能使用非常精确的表达方式进行报道,以防止与后来实际发生的事件产生更大的误差。

四、模糊语言在新闻报道中的合理性运用

1.遵循新闻传播的规则

新闻报道需要遵循的首要原则便是及时性与客观性。通常情况下,新闻报道的内容多是当前社会变化的主要内容,对其进行报道的主要目的便是让群众在最短的时间了解到这些内容。所以,新闻报道必须及时、客观。与此同时,新闻事件作为社会动态的反应,更具有随机性与可变性,这两个规则就注定了新闻报道具有模糊性,一般这样的情况在短时间很难做出精确的判断,因此,模糊性语言就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提高新闻报道的可信度

新闻报道的内容多是一些正处于变动中的事件,新闻工作者通常是无法在第一时间内详细地了解到事件的发生原因、参与人、以及目击者的,更无法对这样的事件结果做出准确判断,不能够将话说的过于绝对。因此,在此时应用模糊性语言就显得尤为重要了,通过对模糊性与精确性之间的互补关系进行新闻的报道,定使得新闻报道更具真实性。

3.提高新闻报道内容的客观真实性

真实性是新闻的中心原则,而客观是报道的中心原则,所以客观真实便是新闻报道的关键所在。新闻工作者在进行新闻报道的过程中,通常为了能够有效避免过于主观和自信,常常会使用一些模糊语言,然后将那些看似正确、无法肯定的新闻事件报道给观众,进而使得新闻更加符合事件本身,达到新闻报道的客观真实要求。

4.降低新闻报道的消极影响

一些灾难性的新闻事件在报道的过程中,如果报道内容过于精确,那么势必会对受害者的心理造成严重的打击,给受害者留下一定的阴影,尽管这样的报道与事实更加接近。如果是一些犯罪的新闻报道,对于犯罪细节,以及警方破案的具体过程,都不可以精确的报道,否则会使之成为犯罪教学案例,给社会造成更大的危害。因此,在新闻的报道过程中,对于可能会对事件主体,或者观众带来心理刺激的内容,要模糊传播,避免更大危害的产生。因此,在进行一些灾难性或者犯罪性新闻的报道时,适当使用模糊语言,能够降低新闻事件报道的负面影响,维护社会稳定。

5.保护个人机密与国家隐私

新闻报道在一些时候会涉及到国家隐私与个人机密,对于这些内容不得不采用模糊语言方法来进行处理。比如我国政治、军事上的相关新闻报道,对于一些涉及到国家机密的内容,必须要模糊处理。与此同时,对于一些新闻事件中相关人物的电话号码、身份证号、以及相片等,也需要模糊语言进行报道,要使群众的隐私权得到保护。

五、展望

在新闻写作中,模糊语言的运用是一门艺术,运用得当,可以增加作品的表现力,增强宣传效果;运用不当,作品就无法真实、生动地表现事实,反而削弱了事实的新闻价值。因此,如何把握时机,在新闻写作中恰当地运用模糊语言就显得十分重要。

用于预测性报道,表达策略性内容时使用模糊语言。现代社会的人需要大量的信息来指导工作和生活,预测性的报道以现实为基础,有分析、有判断地传播信息观点,系统深刻反映经济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由于记者对预测内容、时间以及自身的知识程度还在不断变化,还要兼顾报道本身的准确客观,用太精确的语言显然不适宜。这时,适当运用模糊语言是必要的。

作动态性报道时使用模糊语言。新闻的时效性使得新闻报道总是受到一些限制。比如动态新闻中很多的不确定性,使得报道中的很多事实无法确定,真实性无法预知。所以在一些动态性较强的报道中作者只能用一些模糊的词语来表达。比如:“据悉,的士司机对出租车公司新出台的规定昨天已经反映到了市政府,并引起了市政府的高度重视。目前市政府已派人调查此事,估计很快会有结果。”这里面有很多地方属于模糊性表述,它们看上去不够准确,但要比那些真正准确的表述更为客观、恰当。

叙述新闻背景和过程时使用模糊语言。模糊语言具有较强的概括性,便于用来交代新闻背景和概括新闻情景,做到言简意赅。如“基本上”、“绝大多数”、“较好”、“进一步”、“大幅度”等模糊性的词语,作为辅助手段进行情况说明,可以便于重点突出,避免新闻冗长拖沓。

六、结束语

加强对新闻报道中模糊语言现象合理性研究,才能使新闻报道更加完善,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王涛.浅析新闻报道中模糊语言现象合理性[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3(3):166-168.

[2] 盛文仲.浅谈新闻报道中模糊语言现象合理性[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3):16-18.

[3] 王文鹏. 新闻报道中模糊语言现象合理性分析[J].经验交流.2013(6):66-69.

猜你喜欢
合理性新闻报道
论新闻报道中的流行语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新形势下新闻采访行为的合理性探讨
域外证据领事认证的合理性质疑
至善主义、合理性与尊重
论合理性标准在诠释过程中的作用与限制
关于如何加强建筑设计的合理性问题探讨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
新闻报道隐性失实的四种表现
如何让新闻报道鲜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