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李想,伍 进
(桂林理工大学 旅游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漓江流域生态旅游安全管理体系构建
高李想,伍 进
(桂林理工大学 旅游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实地调研和相关理论研究相结合发现:建立以游客为中心,由政府主导,旅游企业、媒体、当地居民共同协作、参与的安全管理体系有利于漓江流域的生态安全管理。该体系由安全教育系统、信息管理系统、安全预警系统、应急救援系统、安全保险系统和安全评价系统组成。
漓江流域; 生态旅游; 安全管理体系;
近年来,生态旅游已成为当今世界旅游业发展的主要趋势,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着诸如旅游开发、生态保护、利益相关者间矛盾的调和等问题亟待解决,其中尤其需要重视的是旅游安全管理的问题。在全球化的进程中,中国生态旅游安全管理主要面临四大问题:生态安全、社会安全、经济安全和游客安全。因此,生态旅游的安全管理已不仅仅是政府相关部门的职责,更需要联合多方人士和利用相关资源。此时,建立一个安全管理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点,本文将以漓江流域为例,探讨生态旅游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
生态旅游兴起于上个世纪80年代的西方,其安全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自然灾难和安全事故的预防和恢复。Leah , Ewen通过分析维多利亚的火山爆发对当地生态旅游的影响进而建立了风险管理策略[1]。Nirari研究了墨西哥天使湾的滨海生态旅游,进行了以社区为基础的“行为守则”管理实践[2]。Tim通过分析多个生态旅游企业,建立了预防和控制受伤事件发生的模型,用于协助企业进行风险管理的实践[3]。
我国的旅游安全管理起步较晚,大部分研究在于旅游安全的基础理论、保障体系、安全教育和旅游者安全等方面。吴忠宏等人以澎湖列岛为例,探讨了居民对生态旅游的认知和态度间的关系[4]。陈秋华等人将质量管理理论应用于生态旅游景区,从四个方面构建了景区的质量管理体系框架[5]。安启等人从游客、景区人员和社区居民三个层面对生态旅游安全认知进行了研究[6]。王烨等人以郴州莽山国家森林公园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六轮风车”型安全体系模型[7]。邹永广等人通过对旅游景区安全系统的分析,构建了由核心、辅助和保障三大体系构成的安全评价模型[8]。
漓江以其丰富的旅游资源而享誉世界,近年来随着生态旅游热的兴起,更是成为旅游者向往的胜地。漓江核心段为桂林至阳朔之间,以漓江及其两岸峰丛洼地、遇龙河及其周边峰林平原为基础,包括桂林城区、桂林至阳朔段漓江及遇龙河部分和灵渠部分,主要分为河湖、徒步探险、赏花、农业、漂流、温泉、森林七大生态旅游景区,共有景点200多个,总面积130000多公顷。近十年以来,桂林年均游客接待量和旅游收入都在快速增长,全市生态旅游业发展效益稳步提升。
桂林旅游的高速发展给漓江流域生态旅游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本课题从生态安全、社会安全、经济安全和游客安全四个方面出发,对漓江风景区的居民、游客、旅游企业和政府相关部门进行了走访调查,并收集了相关数据资料。在整理相关调查和资料的基础上,本课题结合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全面质量管理以及利益相关者等理论,构建了漓江流域生态旅游的安全管理体系(图1)。
该体系以游客为中心,政府为主导,媒体、当地居民、旅游企业共同参与,构成体系核心。由核心延伸出基于“事前-事中-事后”的功能系统,包括安全教育系统、信息管理系统、安全预警系统、应急救援系统、安全保险系统和安全评价系统。核心对外延功能系统有监督和管理权,六大功能系统具体执行核心的指令,各系统之间相互协调,相互影响。此外,在政策法规和技术支撑的保障下,这个体系动态循环地运行,保证对生态旅游区安全高效地管理。
1.以游客为安全管理的中心
在上述中国旅游业面临的四大主要安全问题中,游客安全是最为重要且影响最大的。旅游行业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游客进行开发,规划和组织,这贯穿于旅游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是整个旅游业的中心[9]。因此漓江流域生态旅游安全管理体系只有以游客为中心,才能理清安全管理的脉络,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以达到高效管理。漓江流域生态旅游的各利益相关者需要建立这种以游客为中心的理念,一切相关的活动、政策也要贯彻这一理念。
2.以政府行政管理部门为主导
现行的安全责任制度和保险制度并未提供足够科学有效的利益安排,甚至还为不当行为提供了利益激励,扭曲了旅游安全风险的市场配置[10]。因此,和经济市场一样需要政府干预,政府旅游行政部门自然是管理系统的主导。政府部门首先从政策和法律上规范漓江流域生态旅游景区的安全管理保障机制,明确责任义务。另外,政府还承担着安全问题的预测,并采取相应的应急救援,使安全事故的危害降到最小。
3.以媒体、当地居民、旅游从业人员为辅助
旅游产业包含游客、当地居民、媒体、导游、管理者等诸多利益相关者,故旅游安全管理体系一定要有这些利益相关者的参与才能到达最好的效果,本体系中将其称之为核心辅助。旅游从业人员应该树立安全意识,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技能。相关研究表明,很多旅游安全事故与当地居民有关,生态旅游安全管理必须争取到当地居民的支持[11]。媒体执行着对旅游事件的报道,对旅游政策法规的公布,对相关行政部门的监督,使游客意愿得以反应,深远地影响着整个安全管理体系。
1.安全教育系统
对生态旅游区游客以及其他相关人员的安全教育是整个安全管理体系的第一环,通过旅游安全教育,可以有效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12]。漓江流域的安全管理主要由政府行政部门和相关旅游机构共承担,管理人员多是在安全事故发生中或发生后才进行处理。消极被动的处理方式不符合生态旅游区对安全管理的要求,提前做好做足安全教育才是有效管理的关键。对漓江流域旅游安全教育应由政府牵头,企业资助,高校力行,主动上门对社区、景区、游客等进行旅游安全教育,加强旅游安全观念,提高安全意识。
2.安全信息管理系统
安全信息管理系统作为漓江流域生态旅游安全管理体系的关键子系统之一,处于基础和核心地位,安全预警系统、应急救援系统、安全保险系统及评价系统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相应信息的支撑。该系统采用电子信息技术、GPS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搭建以安全设施信息、山体水路、天气指数、内外环境、客流量、交通状况、安全事故等为核心的信息搜集、分析、整理和发布的管理平台。系统相应的细化为安全地理信息系统、安全信息监控系统、沟通信息系统和应急资源系统。
3.旅游安全预警系统
安全预警是整个生态旅游安全管理体系中是至关重要的,也是最复杂的。生态旅游安全预警系统是通过对生态旅游安全问题的监测、跟踪、分析、信息报告等,建立的一整套有效针对生态旅游安全问题的预警功能系统[13]。漓江流域生态旅游安全预警系统图如图2:
图2 漓江流域生态旅游安全预警系统
漓江流域生态旅游安全预警系统的核心部分是预警分析,从安全信息管理系统中得到的信息结果,经过安全预警指标体系的建立,预警分析模型确立,风险分析和专家评价四个预警分析阶段[14],输出安全问题的预警信息。指标体系主要是确定安全问题的评价项目,并从其中挑选出能反应漓江流域生态旅游安全态势的领先指标;通过指标体系的确立进而确立预警分析模型;其后通过数据和临界值计算,得出风险型分析的结果;最后由分管漓江流域生态旅游的政府行政组织和各高校、社会专家学者组成专家评估群体,用他们的调查研究和经验判断,参与到改进和完善纯模型无法克服的局限。
经过预警分析得到的预警信息,视情况不同而做出预测、预报、警示还是调控决策的反应。这一过程,需要职能部门和旅游企业共同负责。但针对重大安全问题,需要快速预警反应,增加了协调指挥功能,旨在抓住先机,快速对重大安全问题进行控制。
4.应急救援系统
应急救援系统作为生态旅游安全的一个重要构成,主要是指在生态旅游活动中,因为自然灾害、意外灾难等安全问题发生后,为了确保游客及相关人员的人身财产安全而进行的救援行动[15]。从应急预案的规划、应急救援队的组建、应急救援物资的挑配,最后到应急救援行动的实施,是一个时间周期短,环境不确定性大的动态过程[16]。漓江流域生态旅游涉及到的地理范围之广,各景区景点之多,相关人员关系复杂,要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迅速地做出正确决策,必须要有一个高效、严密的最佳调度中心,因此漓江流域生态旅游应急救援系统最关键的就是应急救援组织结构的设置。如图3:
图3 漓江流域生态旅游应急救援组织结构
应急救援组织包括决策中心、保障中心、救援对象、执行中心四大部分,彼此间的联系互动主要有四点:(1)决策中心指挥和控制执行中心,发布各项救援指令;执行中心负责将现场的情况传回决策中心和执行救援命令。(2)执行中心和保障中心依据指令对救援对象展开救援,救援对象则将自身情况反馈到各中心,全力配合救援。(3)决策中心对保障中心下达指令,做好救援物资、设备等后勤保障;保障中心将信息汇报给决策中心,并根据各方情况调整行动。(4)执行和保障中心相互沟通与协调,配合工作。
5.安全保险系统
生态旅游安全保险是保证游客及利益相关者权益的重要构成[17]。漓江流域游客最常买的有四种类型的保险,一是旅客意外伤害保险,这类保险主要为游客乘坐交通工具出行时提供风险防范服务,游客所购买的车票和船票金额中的5%是用于保险的。二是住宿游客人身保险,每份1元,保险期限15天,期满可续保,也可购买多份。三是人身意外伤害保险,针对参加探险游和惊险游的游客。四是出境旅游救助保险。游客的保险意识淡薄,赔偿限制多,保险种类针对性不强是漓江流域生态旅游安全保险存在的主要问题。因此要积极鼓励创新保险产品,拓展大众保险市场。矿大保险业保障、资金融通和辅助社会管理的功能。开发适合桂林的新兴、特种和综合性旅游保险产品[6]。
6.安全评价系统
安全评价系统是漓江流域生态旅游安全管理体系的最后一个外延系统,是对前面所做工作的思考和总结,为下一个循环提供经验和教训。漓江流域安全评价系统采用的评价方法是自我评价、游客评价和第三方评价相结合的方式[18]。其评价体系的设计首先结合漓江流域的具体情况确定评价的范围和内容;然后明确评价的的标准和方法;最后做出评价结果反馈至信息管理系统,开始下阶段的工作。
1.政策法规保障
目前关于漓江流域生态旅游安全管理的法规主要有《旅行社管理条例》、《旅游投诉暂行规定》、《重大旅游安全事故报告制度试行办法》、《重大旅游安全事故处理程序试行办法》、《旅行社办理旅游意外保险暂行规定》、《旅游安全管理暂行办法》等。依托这些法规的保障,生态旅游的安全管理才能有法可依,各项工作才能顺利高效的开展[19]。当然,依然还存在着一些法律的空白区,例如关于旅行社无过错责任保险的相关法律法规一直处于空白状态,要通过立法完善旅行社无过错责任制度。
同时,桂林市相关立法部门也应该依据国家有关文件的规定,深入漓江流域实地考察,了解旅游行业的发展中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补充、完备相应的政策、法规,支撑整个安全管理体系。
2.技术能力支撑
漓江流域生态旅游安全事故多是因设施陈旧,安全设备落后,救援不及时所致。而国内部分地区已开始重视新科技在旅游中的运用,如世博会期间,新疆的天山天池风景区就引进了澳大利亚的随身翻译卡服务,为外地或境外游客在遇到安全问题时提供即时咨询救助。因此,漓江流域生态旅游的安全管理应加大部署新一代移动通信与宽带网络,以物联网、云计算、移动电子商务等技术为支撑,构建先进的城市信息网络[6]。此外,新能源(比如节能汽车在环保和安全两方面都优于传统汽车)、科普教育(数字化展示技术、3D、4D宣传技术)、安全防范技术(定位、预警)等技术也应更多地引入到安全管理中。
在生态旅游已成为旅游业主流的形式下,以漓江流域生态旅游为例,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漓江流域生态旅游安全管理的体系。以游客为中心,由政府主导,旅游从业人员、媒体、当地居民共同协作、参与,构成体系的核心部分。外延功能系统包括安全教育系统、信息管理系统、安全预警系统、应急救援系统、安全保险系统和安全评价系统。结合漓江流域生态旅游的实际情况去分析每一个功能系统,提出构建这些系统的意见,为此系统在实践应用中提供支持。
[1] Leah cioccio, Ewen J.Michael.Hazard or disaster: Tourism management for the inevitable in Northeast Victoria [J].Tourism Management, 2007, 28(1):1-11.
[2] Nirari Cárdenas-Torres, Roberto Enriquez-Andrade. Communitybased management through ecotourism in Bahia de los Angeles,Mexico [J].Fisheries Research, 2007, 84(1):114-118.
[3] Tim A Bentley, Carl cater, Stephen J .Page. Adventure and ecotourism safety in Queensland: Operator experiences and practice [J].Tourism Management, 2010, 31(5):563-571.
[4] 吴忠宏,洪常明,钟林生.居民对生态旅游认知与态度之研究[J].旅游学刊,2005,20(1):57-62.
[5] 叶 茜,国内生态旅游研究进展——基于核心期刊的文献计量分析[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3):27-30.
[6] 安 启,王金叶,孙志强.生态旅游利益相关者安全认知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0,(10):109-110.
[7] 王 烨,胡 兵.基于生态旅游景区的安全保障机制的构建[J].企业技术开发,2011,(7):180-181.
[8] 邹永广,郑向敏.旅游景区安全评价模型及实证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1,21(3):156-162.
[9] 李长荣.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 1-2.
[10] 吴楚材,吴章文,郑群明,胡卫华.生态旅游概念的研究[J].旅游学刊,2007,22(1):67-71.
[11] 郑向敏.旅游安全学[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3:9.
[12] 韩玉灵,翟向坤,王业娜.国内旅游安全问题的前沿研究述评[J].华侨大学学报,2011,(1):39-46.
[13] 阳国亮.走进区域旅游合作大战略——再论泛漓江流域旅游圈[J].改革与战略,2006,(12):65-67.
[14] 彭 玲.生态旅游的发展与管理分析—以大桂林旅游区域为例[J].旅游经济,2012,(4):166-167.
[15] 王 瑜,吴贵明.景区旅游安全问题表现形态及管理体系构建[J].莆田学院学报,2008,1(4):24-29.
[16] 张进福.建立旅游安全救援系统的构想 [J].旅游学刊,2006, 21(6):39-43
[17] 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发展规划纲要[J].旅游研究与实践,2012,(4):1-16.
[18] 向宏桥.市场失灵.制度扭曲与旅游安全研究[J].商业研究,2011,(9): 202-206.
[19] 何伟怡,陈伟珂.城市公共安全两级预警机制的基础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6):92-96.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Eco-tourism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in Li River
GAO Li-xiang, WU Jin
(Tourism College, Gui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ilin 541004, Guangxi, China)
Based on the theory of process management and stakeholders, this paper takes Li River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o build the eco-tourism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The system takes the tourists as the centre, led by the government, and the tourism enterprises, the media, local residents work together as the core. It also includes the safety education system,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security early warning systems, emergency rescue systems, security insurance system and security evaluation system.
Li River; eco-tourism;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F592.7
A
1673-9272(2014)02-0024-04
2013-12-30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漓江流域生态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技术模式与示范”(编号:2012BAC16B04)。
高李想(1988-),男,湖北随州人,桂林理工大学旅游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旅游管理。
伍 进(1972-),男,广西桂林人,桂林理工大学旅游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旅游管理及旅游开发。
[本文编校:徐保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