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入境旅游市场竞争态势演化、成因机制及政策研究
——旅游客源地和目的地两个维度

2014-12-29 02:13陈志军刘嘉毅陆自荣
关键词:客源入境湖南

陈志军,杨 洪,刘嘉毅 3,陆自荣

(1.湖南科技大学 管理学院,湖南 湘潭 411201;2.湖南省新型工业化研究基地,湖南 湘潭 411201;3.上海财经大学 国际工商管理学院,上海 200433)

湖南入境旅游市场竞争态势演化、成因机制及政策研究
——旅游客源地和目的地两个维度

陈志军1,2,杨 洪1,2,刘嘉毅1,3,陆自荣1

(1.湖南科技大学 管理学院,湖南 湘潭 411201;2.湖南省新型工业化研究基地,湖南 湘潭 411201;3.上海财经大学 国际工商管理学院,上海 200433)

旅游市场竞争态模型是反映区域旅游发展态势和旅游竞争格局的重要工具。在相关文献回顾的基础上,选择市场竞争态模型和亲景度模型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旅游市场竞争态。研究发现,十五和十一五时期湖南省入境旅游客源地市场和目的地市场经历了以增长率略有加快、集中度显著下降、市场结构明显调整为特征的演变过程,并从旅游目的地间的空间作用、客源地与目的地空间相互作用、旅游危机等三个方面揭示演变过程特征的成因机制,根据演化过程特征和成因机制,从旅游市场营销、旅游文化内涵、旅游交通建设、旅游服务管理、旅游合作、旅游危机管理、旅游发展方式等7方面提出湖南入境旅游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湖南省;入境旅游市场;市场竞争态模型和亲景度模型;竞争态势演化;成因机制

湖南作为我国重要的入境旅游目的地,自然山水秀美神奇,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休闲娱乐文化魅力非凡,民族风情多姿多彩,具有发展入境旅游巨大的比较优势。自1978-2010年,湖南入境旅游者和旅游外汇收入分别增长296.67倍和1081.71倍。但与发达省区仍存在较大差距,2010年湖南省旅游业总收入位列第10位,但同期旅游外汇收入和接待入境旅游人次位列18位。此外,入境旅游客源地市场过度集中导致抗风险能力差、年际波动性大。入境旅游成为“十二五”时期湖南实现旅游经济强省目标的障碍和潜力所在。

纵观湖南入境旅游市场研究,主要涉及入境旅游市场现状问题与对策[1-4]、入境旅游市场研究方法[2-3]、旅游市场竞争力测评和对比[3]、客源市场结构[3,6]、客源市场规模预测[5]、客源市场旅游消费[7]、旅游市场发展影响因素[8]等方面,但多数研究是入境旅游目的地或客源地市场的单一维度,研究方法不够成熟,对市场竞争态演变及成因缺乏深入研究。因此,本研究运用十五和十一五时期数据,从客源地和目的地市场二维视角,通过纵向对比揭示湖南入境旅游客源地和目的地市场竞争态类型、各分市场的竞争地位和发展趋势,分析其成因机制,并提出入境旅游竞争力提升的政策建议。

一、旅游市场竞争态模型解读

市场竞争态模型是一种依据市场增长率—市场占有率矩阵的投资组合分析法,通过Ω(αi,βi)两大指标组合构建能综合反映市场竞争格局模型。旅游市场竞争态分析中,αi反映其在旅游市场竞争格局中的位置和竞争力,βi反映其在旅游市场竞争中的发展潜力,αi和βi的计算公式为:

该公式中,XI-1表示某旅游市场第i年的客流量,ΣXi表示第i年旅游市场游客量的总和。

以α=a,β=b为界,将旅游市场竞争态分成4个象限,其对应的市场竞争态:明星市场、幼童市场、瘦狗市场和金牛市场。本研究采用平均值法确定 a和b。

二、湖南省入境旅游客源地市场竞争态势演变

以十五和十一五时期14个主要客源国和港澳台地区市场增长率和市场占有率为基础,经计算,前期取a=6.30%、b=59.84%,后期)取a=5.78%、b=64.58%。前期港澳台和韩国客源市场占七成以上,增长速度相对较慢,但市场结构健全;后期增长速度略有加快,港澳台和韩国市场占有率下降至64.74%,明星市场出现空缺(见表1)。

表 1 十五和十一五时期湖南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竞争态

三、湖南省入境旅游目的地市场竞争态势演变

以十五和十一五时期的14个地市接待的入境游客量作为统计数据。前期取a=7.38%、b=144.56%,后期取a=7.25%、b=182.60%。呈现以下特点:前期湖南入境旅游目的地市场增长率趋于两级分化,衡阳、邵阳和郴州分别增长-31.77%、-21.01%和-8.38%,长沙、张家界分别为59.09% 和71.11%,株洲、永州、益阳则分别增长307.59%和216.74%和1115.02%。

表 2 十五和十一五时期湖南入境旅游目的地市场竞争态

市场占有率方面,长沙和张家界分别为42.59%和36.30%,二者合计78.89%,目的地市场过度集中增加了潜在风险。后期湖南各入境旅游地市场增长率提速。市场份额方面,长沙和张家界市场占有率分别下降5.97%和10.84%,二者合计62.08%,市场集中度下降明显,其他目的地市场竞争能力相对增强,特别是岳阳和常德市场占有率扩大至9.13%和6.49%(表2)。

四、湖南入境旅游市场竞争态成因机制分析

(一)客源地与目的地空间相互作用

1.客源地推力

客源地推力包括客源地旅游需求水平和游客因素。湖南主要客源地韩国、日本、新加坡、港澳台、英国、法国、德国、美国、加拿大等,属于发达国家和地区,大都已进入老龄社会,出境旅游政策较开明。人均GDP在8000美元以上,消费结构层次高,大多推行带薪休假制度,节假日较多。

亲景度指标反映了入境游客对目的地喜好的差异,亲景度差异是导致客源市场竞争态差异的主因之一。按亲景和疏景层次将湖南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细分为强亲景(2≤Dk<+∞)、弱亲景(1≤Dk<2)、弱疏景(0.5≤Dk<l)和强疏景(0≤Dk<0.5客源市场)[9](表3)。

表 3 十五和十一五时期湖南入境旅游客源市场亲景度格局

十年间,港澳台、韩国保持湖南的强亲景客源市场地位,是湖南两大主要客源地,港澳台与湖南同根同源,毗邻广东、福建。韩国除空间距离近外,因其与湖南的文化距离,表现在:湖南山水风光秀丽奇特,而韩国人崇尚自然风光、爱山敬山,来张家界旅游成为一种文化和时尚;湖南烹制特色与韩国的接近,影视娱乐业都很发达,甚至有学者认为湖南人是韩国人祖先之一。这是因为湖南与西欧、北美国家的经贸、文化交流更加频繁,使西欧和北美游客旅游决策时更加偏好湖南。日本和新加坡、泰国与湖南文化同源,生活同俗,地理相近,时间和交通成本较低,其吸引力较大。

2.目的地拉力

(1)旅游资源

湖南各地市旅游资源禀赋各异,长沙、张家界、郴州、怀化、湘潭、岳阳、常德等地旅游资源丰度相对较高[10]。长株潭以历史文化、现代都市文化、休闲度假和寻根祭祖为主要特色,环洞庭湖以水域风光、田园风光和历史文化为特色;湘中旅游区以地质地貌奇观、历史文化和工业景观为主要特色,大湘西以自然文化遗产、民俗文化和自然生态为主要特色,大湘南以历史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和生态休闲度假为主要特色。

(2) 旅游形象、旅游产品和国际旅游促销

湖南各地市旅游形象特征及其认知、旅游产品类型、国际旅游市场促销有较大差异异(见表4),是入境客源市场竞争态演化的重要因素。从旅游市场认知网页关键词看,居前三位的分别是长沙、张家界和湘西州,其次是岳阳、株洲和衡阳、湘潭市和常德市(表4)。这是因为长沙、岳阳和凤凰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沙马王堆汉墓,张家界世界自然遗产武陵源,湘西凤凰古城、岳阳岳阳楼洞庭湖风景名胜区、株洲炎帝陵、衡阳南岳衡山、湘潭韶山等景区的国际知名度高导致其所在的目的地的知名度高。各地市满意度差别也比较大,长沙和张家界游客满意度在全省居前列。

表 4 湖南各地市旅游形象、旅游产品、国际旅游促销和及其排名

十一五时期,全省加大了入境旅游促销力度,出台了《湖南省入境旅游奖励办法》,政府和旅游企业国际促销更频繁,但很不平衡。张家界、郴州和长沙市位列政府国际促销前三甲(表4),长沙和张家界企业国际促销居前两位。如张家界2002年以来每年2次韩国旅游促销,飞机穿越天门洞、国际乡村音乐周翼装飞行等旅游营销,极大提升其国际知名度。

(3)旅游接待和服务管理能力

十五时期,旅游行业管理逐步规范。行政管理职能强化,管理范围不断扩大,管理力度大为增强,郴州市、资兴市、浏阳市成功晋级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十一五时期,部署“春雷行动”、启用《诚信旅游管理系统》,加强对对旅游企业的规范管理。通过“企业创品牌、员工当明星”等活动,较大提升了旅游服务质量。株洲市、湘潭市、衡阳市、娄底市跻身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同时宁乡县和凤凰县成为首批中国旅游强县。各级政府及企业加强了旅游服务质量与标准管理。按照国家的颁布的国家标准,成功创建和获评国家A级景区和星级饭店。十年间,4A级景区由4家增至42家,等级景区(点)达143家。制定并实施了4个地方旅游行业标准。

十一五末,旅游接待服务能力较大提升。但各地市接待服务能力差异巨大,尤其是长沙的旅游接待软件和硬件优势明显。全国百强国际旅行社由十五末的1家增加至十一五末的5家,但其都分布在长沙;经营收入过亿11家星级饭店除株洲华天外,其余汇集长沙;长沙住宿业和餐饮业从业人数占全省比重,由十五末的36.39%和62.55%升至十一五末65.43%和49.59%。

3.旅游通道

(1)区位分析

湖南与6省区毗邻,北靠长江经济带,是东南沿海与中西部地区的结合部,地理区位优越。长株潭同时接受长江产业带与华南经济圈的双重辐射。洞庭湖位于中西结合部,是南北向一级开发轴线交汇处。大湘南是湖南的南大门和门户,具有毗邻粤港澳和广西区位优势,与东南亚和港澳台客源空间距离最近。大湘西地区处于5省交界处,位于全国生态旅游走廊,旅游区位优势明显。

(2)交通条件和通达性

十一五时期湖南旅游交通网、旅游信息网发展迅速,交通信息网更为完善。长沙、衡阳、株洲、怀化、常德、湘潭、张家界、岳阳、永州等地交通通达性指数较高[10]。湖南形成以长沙、张家界、常德三大机场为核心,以怀化芷江机场和永州零陵机场为补充的航空网络。长沙黄花机场跻身全球百强机场,开通与韩国首尔、日本大阪、台北市等地直航,时间距离大大缩短。铁路方面,构建田字形铁路格局,形成长沙、株洲、娄底、衡阳、怀化铁路枢纽,运营里程由十五末的2802 km增加至十一五末的3695 km,武广高铁2009年底通车。十一五末等级公路和高速公路里程是十五末的4.02倍和1.7倍。形成 “三纵六横” 高速公路格局,在建和通车高速总里程跃居全国第3位,形成以长沙为中心的“4小时经济圈”。怀化、湘西州高速公路从无到有,株洲和邵阳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分别是十五末的2.37和2.5倍。水运方面,湖南以长江为依托,以洞庭湖为中心,以湘资沅澧等航道为骨干。但各地市通车里程、交通密度的差异相当显著,如高速公路方面,长株潭和衡阳的优势明显,高速公路密度在0.02 km/ km2以上,其次是邵阳、常德、怀化等市。

(二)旅游目的地间的空间作用

旅游目的地间空间作用包括旅游目的地空间竞争和空间合作。旅游地竞合包括省内和省际两个层面。十五末,省内掀起的长株潭联手打造“红色之旅”,郴州与永州携手打造“湘南旅游”,张家界、湘西州和怀化共同经营“大湘西”,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和利益多赢;省际层面,湖南参与泛珠三角和中部旅游合作等区域旅游合作。“十一五”旅游规划引导下,湖南形成了长株潭、环洞庭湖、大湘西、大湘南和湘中的旅游合作空间格局。旅游地的合作一方面增强了区域和旅游目的地旅游竞争力,也推动了旅游竞争的不断升级和旅游竞争态态势的不断变化。

(三)旅游危机

旅游危机包括政治危机、恐怖事件、经济危机、社会文化危机、自然灾害和流行疾病等类型。受2001年9·11事件影响,除长沙、邵阳、张家界和怀化增长外,其他地市入境旅游人次均为负增长,永州、怀化、益阳、岳阳和郴州高达-70%以上。2002年半数市州仍为负增长,邵阳和益阳分别高达-93.27%和-84.14%。2003年,加之受“非典”影响,全省入境旅游人次为-72.81%,客源国和港澳台分别为-54.13%的和-85.03%,2004年益阳、株洲和郴州高达-87%以上,2005年怀化、岳阳和衡阳高达-69%以上。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全省入境旅游人次出现7.92%负增长,旅游客源国高达-18.77%,邵阳、张家界和长沙分别高达-54.83%、-25.97和-22.41%,受其后续影响,2009年张家界和岳阳为-44.64%和-16.29%负增长,尤其是张家界韩国客源市场遭受重创,至2010年仍未恢复到2007年的水平。

五、政策建议

(一)实施STP战略和创新营销策略和方式,增强旅游吸引力

1.实施STP战略,合理进行目标市场选择和市场定位

以韩国和港澳台客源市场为一级客源市场,以日本、新加坡、泰国、美国、加拿大、德国、法国、英国等客源市场为二级客源市场,以印尼、菲律宾、意大利、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客源市场为机会市场。以长沙和张家界为一级旅游地市场,常德、岳阳、郴州为二级旅游地市场,其余为机会市场,继续巩固一级客源市场地位,培育二级市场和机会市场,改善交通条件,提高旅游接待能力,经济开放度等措施,增强其旅游竞争力。

运用差异化营销和两极营销(中高端、低端营销)的目标市场范围选择策略。在巩固低端客源同时,更加重视开发中高端市场(休闲旅游、度假旅游、豪华游轮游、MICE旅游等),未来几年重点开发日本、韩国和港澳台高端旅游市场,着重培育美国和德国为重点的欧美高端旅游市场。在巩固传统观光市场基础上,大力开拓休闲度假旅游市场和文化旅游、公务旅游、会展旅游、节庆旅游、高尔夫旅游、生态探险、医疗健康旅游等专项旅游市场;在巩固提升团体包价旅游同时,大力开发散客包价旅游和家庭旅游市场;巩固中青年旅游市场同时,重视青少年旅游市场、青年情侣市场、老年旅游市场和女性旅游市场开发。在继续挖掘基本旅游消费(旅游住宿、饮食、交通、游览等)潜力同时,积极扩大非基本旅游消费(医疗保健、通信服务、文化娱乐和购物等),实现旅游消费结构、层次和形态的升级。根据差异化的市场定位原则,结合湖南旅游发展条件和市场竞争能力,灵活采取市场领先、市场挑战、市场追随、市场补缺等市场定位战略。

2.创新旅游市场营销策略和方式,增强旅游吸引力

进一步完善旅游产品体系,优化产品组合。(1)提升旅游品牌产品和重要产品,构建品牌旅游产品集群。构建以武陵源和崀山世界自然遗产为代表的自然文化遗产和生态观光旅游产品集群;以衡山、水府庙和灰汤为代表的山地、湖泊和温泉生态休闲度假旅游产品集群;炎帝陵、蚩尤故里和舜帝陵等为代表的历史文化旅游产品集群;长沙、凤凰古城为代表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文化遗产旅游产品集群;土家族、侗族和苗族等为代表的民俗文化旅游产品集群;以韶山、花明楼等为代表的红色旅游产品集群;以天门山和矮寨大峡谷为代表的生态探险旅游产品集群。《天门狐仙》和《魅力湘西》为代表的文化娱乐和创意型旅游产品集群。(2)加快配套产品开发。应进一步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健全旅游服务中心和建设旅游信息服务平台,加强旅游交通、游客集散中心、游客中心、旅游标识系统、文化娱乐、公厕等硬件设施建设和高级人才和紧缺人才队伍的软件建设等。

灵活采取成本导向、需求导向和竞争导向定价法的定价方法。旅游产品价格根据资源品位、成本投入和环境因素等基本要素和淡旺季因素和市场物价浮动等弹性要素来确定[11]。对一般性、大众性旅游产品主要通过宽渠道进行销售,对森林探险、翼装飞行、低空跳伞等运动等专业性较强或费用较高旅游产品销售采用窄渠道。促进促销手段多样性。继续完善政企合作、部门联合、上下联动的促销机制;构建和完善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基础上,综合运用整合营销、网络营销、形象营销、文化营销、品牌营销、影视营销、关系营销、节事营销和微博营销等营销方式,营销湖南的自然山水和浓郁的地域文化。实现旅游宣传媒体和载体的多元化和高品质化;加强与航空公司、口岸办、国家旅游局驻境外办事处和国家驻外使馆等机构联系。有选择性地参加国家旅游局牵头的境外促销活动,同时加强对韩国、港澳台、美国、加拿大、日本、新加坡、英国、法国和德国等重点目标市场的专项促销。

(二)释放旅游的文化内涵,增强旅游的地方感和竞争力

区域竞争力建立在48类旅游目的地特征(地方性)基础上[12]。地方性及人们对其主观认知构成了地方感。可运用地方感理论进行区域和景区规划开发、资源环境保护、经营管理、形象策划和市场营销,在历史、区位、人流、空间和活动等方面加强地方感的塑造[12],使入境游客在理解湖南地方性文化内涵基础上,形成独特鲜明的地方性形象,从而产生和保持情感依恋,推动其在旅游选择和决策时倾向于湖南,通过加强地方感增强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力。

“三好湖南”(锦绣潇湘,好美;人文潇湘,好奇;快乐潇湘,好玩)是湖南旅游资源特色精要概括,也是湖南旅游地方感的高度浓缩。“三好湖南”塑造中,应充分挖掘丰富深厚独特的旅游主体文化(旅游动机文化和消费文化)、客体文化(物质和非物质文化)和介体文化(服务管理文化和遗产解说文化)。湖南旅游客体文化如山水文化、楚汉文化、湖湘文化、红色文化、动漫影视娱乐文化、农耕文化、和平文化、商道文化、梅山文化、德文化、寿文化和爱情文化等。旅游介体文化是连接主体和客体间的文化桥梁,也是缩小地方性和游客地方性感知的重要途径,除重视企业和政府的服务管理文化外,需更加重视从解说主体、解说信息、解说受众、解说媒介和解说效果等方面提高解说文化。

(三)加强旅游交通建设,提高旅游可进入性和交通通达性

巩固和充实长沙与新加坡、香港的直航,充分利用长沙与韩国首尔、台湾台北、日本大阪、德岛直航契机,将长沙打造全省及中部地区的游客集散中心和中转地;抓住荷花机场晋升为国际机场的机遇,将张家界市打造为武陵山片区的重要游客集散中心和和中转地。利用铜仁—凤凰机场“借船出海”,推动凤凰入境旅游步伐。加快岳阳、衡阳、武冈等地新建机场进度,争取与更多的境内外城市、景区实现直航,并开展旅游包机、定期航班和代码共享航班业务。加快长沙、张家界、常德、怀化、永州、铜仁凤凰机场的改扩建项目、衡阳、岳阳、武冈机场新建项目和开展娄底、郴州机场前期调研。

充分利用洛湛铁路和京广高铁,推进沪昆高铁和长沙高铁枢纽工程为代表的铁路和铁路枢纽建设,加快在建的沪昆客运专线、怀邵衡铁路、怀化-新宁、常德-崀山-桂林铁路、3+5城市群城际轨道交通建设,加快构建“三纵四横”铁路网。推进长沙地铁建设。加快连接世界自然遗产崀山的高速公路建设,加快构建以“六纵七横”为骨架的高速公路网。加快实施“四水”和洞庭湖尤其是东方莱茵河—湘江、沅江和洞庭湖的水上观光、休闲度假通道建设,通过高水平规划整合沿岸旅游资源,高起点建设水上和岸上的基础设施、休闲观光配套设施和策划游乐项目,大力发展邮轮旅游。

(四)加快旅游服务管理标准化和智慧化,提升服务质量和旅游体验

游客满意度是全球化背景下提高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一种重要工具[13]。为此需加快完善和实施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把文化创新作为未来旅游标准化管理的重点,提升行业素质和优化旅游消费环境,推动游客满意度的提升。在继续加快信息化同时,加快智慧化步伐,将其作为推进个性化服务管理和提高旅游体验新的强大动力。加快智慧旅游的数据中心、服务端、使用端三大部分建设,发挥旅游服务的智慧、旅游管理的智慧和旅游营销的智慧。近期以智慧旅游景区、智慧旅游城市试点及高速公路服务区、机场、火车站等公共场所的旅游信息服务中心试点为重点。

除重视娱乐,教育、逃避、审美、移情的游客体验类型外,应更加重视异域风情、异国情调主题的塑造和氛围的营造,在分析旅游地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和市场需求基础上,提炼体验主题、营造体验氛围和设计个性化、参与性和互动性体验项目,提高游客体验质量。

(五)加强旅游合作推动精品旅游区和线路建设,开拓旅游市场

加强旅游合作增强旅游竞争力和吸引力。以旅游合作为路径,通过整合旅游资源,塑造旅游品牌,共推旅游线路,推动精品旅游区和旅游线路形成和发展。

省内继续深化大长沙、大湘西和大湘南三大板块区域旅游合作,重点打造“一圈一带”。 加强大湘西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圈合作,形成“一个龙头、二个中心、五个支撑城市、一条廊道、四条精品带、六大功能”格局 ,成为我省旅游业的核心增长极和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加强湘江旅游经济带6市的旅游合作,统一规划、塑造统一形象和品牌。打造湘西生态民俗风情旅游带、湘江旅游经济带等7条黄金旅游带和湖湘文化等10条精品旅游线路。

加强与中部和泛珠三角的旅游合作。加强三大伟人故里“及”三个中央一号工程“的红色旅游合作;利用武陵山经济协作区等合作平台,加强与桂滇贵渝民族和生态旅游区和线路合作;与粤鄂等省合作,依托武广高铁等快速通道,开拓港澳客源市场;依托海峡旅游博览会等平台与福建共同开拓台湾客源市场。与鄂赣等省联手打造长江中游生态山水、邮轮之旅、建筑工程观光线路,重点整合屈原文化、三国文化、楚文化、民俗文化和红色文化等文化旅游资源,打造生态观光和文化旅游线路。与广西合作,依托中国—东盟博览会等平台,巩固和扩大东南亚旅游市场,重点突出邵阳和永州等市区位和地缘优势,突出加强崀山、张家界与桂林合作,将其打造为世界级旅游精品路线。

(六)加强旅游危机管理,降低旅游市场风险[14-15]

实施旅游客源和目的地市场多元化战略,避免旅游市场大幅度波动的前者风险。巩固发展一级市场,培育和壮大二级和三级市场,重点培育明星市场,促使发展强劲的幼童市场和瘦狗市场发展成熟转变明星市场,弥补明星市场空缺。有效防范和化解入境旅游中的危机,需政府、旅游企业、旅游协会和旅游从业人员、公众等各司其职并及时加强沟通协调,尤其是发挥政府的旅游危机管理核心功能和作用。建议根据危机的阶段性特征,扮演好各危机管理主体各阶段的角色;改革现有的管理体制,设置常设性旅游危机管理机构;建立健全危机预警和应急管理体系,防范和化解风险;完善旅游危机预警和应急等相关法律,确立执法依据;形成面向全社会的旅游公共风险沟通机制。

(七)转变旅游发展方式,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

转变旅游发展方式就是要使旅游功能综合化、旅游增长方式集约化、旅游服务质量提升持续化、旅游生产、消费低碳化、旅游产业结构和旅游发展模式高级化,实现规模、质量、结构和效益的统一。为此,需全面分析评估湖南入境旅游的影响,保持旅游资源和社会文化的原真性、完整性和多样性,防止生态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除旅游容量控制,采取“前台—帷幕—后台”等文化保护方式,旅游利益相关者的广泛参与,加强对居民和游客的教育,运用新手段和技术等措施,此外,加快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张家界和长株潭低碳旅游试验区的旅游发展方式转变的步伐。通过旅游发展方式转变,实现资源的完整多样、游客畅爽体验、社区受益、投资商得到合理的回报的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1] 贺清云.湖南省国际旅游客源市场开发研究[J].世界地理研究,2001,10(2):107-112.

[2] 陈宁英,张河清,喻彩霞.湖南入境旅游市场开发新探-基于亲景度与市场份额分析[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5):24-27.

[3] 张 旺,周跃云.基于时空变化特征的湖南省入境旅游市场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8,25.

[4] 何志兰,周跃云.张家界入境旅游市场评价与开拓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0:27-45.

[5] 杨晚华.湖南旅游客源市场分析与拓展对策研究[J].商业研究,2006,(9):187-204.

[6] 钟永德,刘生.基于SSM的湖南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结构分析[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1):1-3.

[7] 徐飞雄.略论湖南入境旅游消费市场[J].湖南社会科学, 1999,(2):43-44.

[8] 周玉翠,谢江红.我国区域入境旅游的影响因素分析-湖南省的实证研究[J].商讯商业经济文荟,2006,(2):1-3.

[9] 薛 刚,孙根年,侯伟涛.基于亲景度与竞争态的西安国内旅游分析[J].旅游学刊,2008,23(9):12-16.

[10] 邹家红,王慧琴.旅游经济发展空间差异分析—以湖南省为例[J].社会科学家,2009,(6):93-96.

[11] 邹统钎.旅游景区开发与管理(第三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25,37-38,355-356.

[12] Muzaffer Uysala, Joseph S. Chena, Daniel R. Williamsb.Increasing statemarket share through a regional positioning[J].Tourism Management,2000,21(1): 89–96.

[13] Ivana Pavlic, Doris Perucic,Ana portolan.Tourists’satisfaction as an important tool for increasing tourism destination competitiveness in the globalization conditions-the case of dubrovnik-neretva count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agement Cases 2011, 13(3):591-599.

[14] 陈志军,杨 洪.从国际视角看新世纪中国政府旅游危机管理[J].旅游管理,2011,(9):1-10.

[15] 姜 尧,谭丽林.广西入境旅游区域发展差异分析[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6):23-27.

Research on the Evolution of Inbound Tourism Market Competitive
State, Formation Mechanism in Hunan Province and Its Polic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ourist Generating Region and Tourist Destination

CHEN Zhi-jun1,2, YANG Hong1,2, LIU Jia-yi1,3, LU Zi-rong1
(1.School of Managemen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Xiangtan 411201, Hunan, China; 2. Hunan Provincial Research Base of New Industrialization,Xiangtan 411201, Hunan, China; 3.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Shangha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Shanghai 200433, China)

Competitive state mode of tourism market is an important tool for reflecting tourism development state and tourism competitive pattern. Based on the review of related literature, the research selects the method of combining market competitive state model and tourist preference model to study tourism market competitive state. The research fi nds out that both tourist generating market and tourist destination market undergone an evolutionary process which was characterized by slight growth rate, signif i cant concentration decline, deep market structure adjustment, during the 10th and 11th fi ve-year-plan period, then illustrates competitive state formation mechanism from three respects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ourist origin and tourist destinatio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ourist destinations, tourism crisis. On the basis of evolut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formation mechanism, the thesis puts forward policy suggestion which includes tourist marketing, culture connotation, transport construction, service and management, tourism cooperation, tourism crisis management, tourism development pattern transition to upgrade inbound tourism competitiveness of Hunan province.

Hunan province; inbound tourism market; market competitive state model and tourist preference model;competitive state evolution; formation mechanism

F592

A

1673-9272(2014)02-0008-07

2013-12-21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农民工社区融合与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编号:12BSH041);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世界自然遗产地旅游发展与遗产保护双赢研究——基于湖南省武陵源和崀山的实证分析”(编号:11YBA131);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武陵山片区区域旅游竞合机制与绩效评价研究”(编号:13YBA130);教育部社科学基金项目:“突发事件对泛珠三角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的影响研究”(编号:13YJA630029);湖南省教育厅资助项目:“旅游经营效率评价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湖南省14个地州市为例”(编号:13B022)。

陈志军(1977-),男,湖南邵阳人,湖南科技大学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旅游管理与旅游规划。

[本文编校:徐保风]

猜你喜欢
客源入境湖南
Indoor orchids take the spotlight
浅析延边旅游客源市场现状及对策
三线建设在湖南
中国第三个国家级入境再制造示范区通过验收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
沙家浜风景区客流时空特性
警查證截獲非法再入境男
江苏省客源市场影响因素研究
非法入境
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