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紫砂壶“竹鼎”的艺术魅力

2014-12-27 07:46李云宏
江苏陶瓷 2014年5期
关键词:竹韵竹子紫砂壶

李云宏

(宜兴 214221)

日本文人奥玄宝在 《茗壶图录》一书中评价紫砂茗壶为“温润如君子,豪迈如丈夫,风流如词客,丽娴如佳人,葆光如隐士,潇洒如少年,短小如侏儒,朴讷如仁人,飘逸如仙子,廉洁如高士,脱俗如衲子”,正是由于其兼具艺术、实用、人文等多重功能于一身,故而时至今日依然博得世人深爱笃好,是陶都宜兴的一张金质“名片”,展现出不凡的艺术魅力。

紫砂壶的艺术魅力表现在诸多方面,变化多样的造型,丰富精巧的装饰,寓意深刻的文化内容,恰到好处的跨门类结合等,都是其艺术魅力的组成部分。回归到不同的壶上,其表现的方式和力度均不尽相同,紫砂壶“竹鼎”(见图1)以竹之形态及竹文化元素为创作题材,流露出大方端庄的美感和深刻的人文寓意,现以此壶为例,从竹节造型、陶刻装饰、竹文化内涵等几方面,分析该壶的艺术魅力。

图1 竹鼎壶

紫砂陶艺造型丰富、变化无穷,自明代中期以来,历代能工巧匠不懈创造,使紫砂壶器成为我国陶瓷美术中造型丰富、艺术性极高的一个品种。紫砂壶以造型作为最主要的载体,通过风格各异的形态,展现出紫砂文化深厚的渊源。目前,紫砂茗壶造型主要分为圆器、方器、筋纹器和花器几大类,其维妙维肖、巧夺天工的风格特色,着实令人喜爱和赞叹。“竹鼎壶”整体器型端庄稳重、比例协调、结构严谨,以竹子的形态为主,经艺术改进和变化,使之更为自然得体。壶身为一段竹节,两条竹鼓线将壶肩、身筒、壶底巧妙地呈现于一体,身筒略微内收,更具内敛气质,壶底微向外伸展蔓延,从而使整把壶真正达到稳健的效果;壶盖切于壶口,子母线规整划一、严丝合缝;立钮置于盖顶中央,形态似壶身微缩版,上下对应,风格一致,更显整体感;壶嘴与壶把前呼后应,均设计成竹节状,竹鼓线清晰自然,仿佛是由真实的竹子弯折而成,给人以眼前一亮的感觉。从壶嘴处攀伸而出的一小节竹枝,更是灵动生趣,增添了整把壶的自然气息,小竹枝弯折有力,彰显着生机之态,一片片纤细的竹叶平贴于壶身一侧,形成类似于浅浮雕的立体效果,飘逸之美呼之欲出。整把壶在造型上融合了圆器与花器的形态特征,既圆稳匀正,又施法自然、妙趣生动,渗透着丝丝竹韵,从中流露出山野竹林之趣味,颇具艺术魅力。

紫砂装饰往往与造型相互配合,对表达主旨、升华意境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陶刻便是最主要的装饰技法之一。清代嘉庆年间,由“西泠八大家”之一的陈曼生与艺人杨彭年珠联璧合,所创制的“曼生壶”便是紫砂技艺与翰墨结缘的精品,从它问世以后,一直备受世人所钟爱,特别是书画家爱之如珍宝,“字依壶传、壶随字贵”,使“曼生壶”身价倍增,迄今仍为收藏家千金难求的珍品。这把“竹鼎壶”上的陶刻装饰同样给人以眼前一亮的感觉,“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十字挥洒自如,字体简约隽永,风格独特,其大小粗细看似随意,实则对应情感,妙语若丝,字与字之间的比例,字与壶面的布局协调合理,呈现出匠心独运的美感。该句语出诗人杜甫《严郑公宅同咏竹》一诗,指雨后每片竹叶都纤柔美丽,风过带来琐碎的叶子芬芳,意境优雅,无疑带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美的联想,将悠悠竹韵更好地带入了壶中。整壶集造型和篆刻于一体,文切意远、耐人寻味,使清雅素净的紫砂茗壶平添几分诗情画意,形成独特的文人壶风格,从而使整器超越了单纯茶具的浅层意义,具有极丰富的文化内涵,令人回味深长。

紫砂壶艺是中国重要的工艺门类,它是随着人们饮茶活动和陶瓷艺术发展到一定程度相结合的产物,可以说,紫砂艺术本身就是一部浓缩而生动的文化全书,因此,紫砂壶的文化性能历来便备受人们重视,这也是提升整件作品艺术魅力的关键所在。竹子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具有广泛的象征意义,“未出土时先有节,到凌云处尚虚心”的气节与谦虚,梅、兰、竹、菊“四君子”的高风亮节,松、竹、梅“岁寒三友”的坚贞友情等,竹文化饱含了中国文人的丰富情怀,是中国君子文化的象征。紫砂壶“竹鼎”无论在造型还是装饰上,均充分与竹子这一意象结合,其由内而外均渗透着竹文化的深刻韵味,实现了意象与意境的完美搭配,使悠悠竹韵深入人心,展示出深厚的文化元素魅力。

猜你喜欢
竹韵竹子紫砂壶
你所不知道的竹子
竹子为什么长不粗
“竹韵提梁”的造型艺术和文化内涵
竹韵自在祥瑞赋,自然风物显风华——紫砂壶“祥竹”创作谈
此时无声胜有声——论紫砂壶“谦德提梁”的创作
Outpatient telephonic transitional care after hospital discharge improves survival in cirrhotic patients
大巧若拙,大拙至美——浅谈紫砂壶“供春”的传承与创新
论紫砂壶“洞天福地”的创作
紫砂壶的自然意趣——紫砂壶“怡情”创作漫谈
转过心里的那道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