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新和
(宜兴 214221)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人们对紫砂壶的需求增加,要求也不断提高。发挥创意在紫砂壶设计上的运用,对提升紫砂壶艺术与审美品位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紫砂壶的造型千姿百态、变化丰富,按其基本特点大致可以分为光货和花货两类。花货的造型大多是模拟动植物形象,或模仿古代器物和日用品造型,设计时,可将自然界中物体的形态去粗取精,进行艺术上的加工提炼,并注意从形、神、气、韵等各方面进行艺术塑造,力求达到天物合一、出神入化的境界。而光货造型则可以通过体量的大小、形体的方圆、空间的虚实、线条的曲直等形式来表现。王寅春的紫砂“玉笠壶”(见图1)就是一款颇具创意的光货设计范例。
图1 玉笠壶
著名“紫砂七大老艺人”之一的王寅春(1897-1977年),祖籍江苏镇江,父辈定居宜兴上袁村。13岁时,拜赵松亭为先生,在其陶坊随金阿寿为师,学习紫砂壶艺。3年满师后,上门为窑户当制坯客师。1921年起,因他制坯手艺特好,上海客户向他长期定制各式“水平壶”,他用印“阳羡惜阴室王”盖于壶底,“寅春”章盖于壶盖内,从而名扬上海。这款由王寅春创作的紫砂“玉笠壶”,壶身圆润柔丽、收缩自然;壶盖鼓起,呈三分之二半圆状,口处向外延伸成沿,然后收而为子口嵌于壶中,疏密有致、明暗分明;壶钮形如斗笠,感觉细腻光滑,气孔通于天地之间,又若冬日温茶游丝缭绕于上;壶嘴小巧灵致、曲环有度,仿佛渔翁的鱼竿垂钓江面,颇具独创意义;壶把曲而不俗、张而不扬,衔接处力度适中,穿指于其间,感觉把握舒适、稳定。壶嘴、壶钮与壶把三点一线,比例协调。远观紫砂“玉笠壶”,壶体线条舒展流畅、匀称柔和,风格清和恬淡、宁静祥和,给人以清静气爽的感觉。
紫砂光货“玉笠壶”无过分的雕饰,它采用原矿紫泥精制而成,单以斗笠造型取胜,形态颇为优美。“玉笠壶”自壶钮顶端点开始,弧线向下依次展开,似玉笠铺开遮尽风雨。然而,壶体圆韵流畅,姿态优雅、润湿饱满,又不失端庄。壶钮形状酷似壶体,三角架、圆弧边,于壶顶之上,仿佛一小一大两顶斗笠相接,灵动生气。壶钮如同整个壶的缩小版,更加贴近主题“玉笠”。壶嘴为一弯嘴,在壶体略向上不蜿蜒而出,恰与壶柄形成对拉之势,结构和谐,视觉上观赏舒适、自然柔和;使用上出水爽利,不留口水。而壶柄造型在以往壶型上相比甚是奇异,以一如意为雏形弯曲而成,呈耳状,为一壶中的亮点和神来之笔处,它寓意祝福吉祥,选择此壶更如意。壶把加以筋纹线条的装饰,整个壶更少了一抹单调感。整体上观之,“玉笠壶”器型简约,线条柔和又不失端庄大气,蕴意吉祥,实用性也强,壶身仿佛是被放在一个托盘之上,也无任何雕刻,朴色、朴韵,此壶是不可多得的传世作品。
紫砂“玉笠壶”其设计理念源于勤劳、朴素的中国劳动人民。同时,这款光货也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斗笠,这种古老的挡雨遮阳的器具,至今在山村水乡仍随处可见。更有一些旅游胜地,将斗笠作为一种既实用、又美观的工艺品明码标价,十分受人欢迎。许多家庭,往往在墙上挂上一斗笠作为装饰,亦赏心悦目。《诗经》有“何蓑何笠”的句子,说明它很早就为人所用。《说文》中提到一个“簦”字,意为竹篾编的有盖有柄的遮阳挡雨的器具,而有盖无柄的则称之为笠,又叫笠帽。俗语称之为“斗笠”,因其平面如斗大小,故名之。斗笠用竹篾、箭竹叶为原料编织而成,有尖顶和圆顶两种形制。讲究以竹青细篾加藤片扎顶滚边,竹叶夹一层油纸或者荷叶,笠面再涂上桐油。有些地方的斗笠由上下两层竹编菱形网眼组成,中间夹以竹叶、油纸。斗笠,又名箬笠。昔日,张志和有诗《渔歌子》云:“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两句诗词表现了渔翁的闲逸之情。
民国时期,几乎大多数紫砂名艺人都有被古董商邀请到上海仿制紫砂古董的经历。当时的时代背景下,社会动荡,人们的生活也自然艰难。王寅春所做的这把紫砂“玉笠壶”,表达的是一种清隐之趣,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不饰繁华,在闹市中惟求一清静。孤舟蓑笠,独钓寒江,一派清隐,一派闲逸。壶之神气韵,自在自得;温泉品茗,自是一番乐趣。他在苦中作乐的艺术追求使人看到了希望,艺术之道不易,但如果坚持不懈地走下去,美好的前途就在前方不远处。
[1]韩朝.浓妆淡抹总相宜——解读张仁芝的山水画艺术[J].美术.2005(08):78-83.
[2]鲍曙岩.略论紫砂器型的艺术特征[J].江苏陶瓷.2006(03):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