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秀利
摘 要:我们正处在信息时代,每天都要同数量巨大、变化极快的信息打交道。这就要求人们必须具备一种能在很短的时间里吞吐大量信息,并能够快速处理信息的能力,即必须具备快速把握阅读材料大意的略读能力,形成迅速捕捉、筛选、提取、处理所需信息的能力。学会略读,应对社会发展,是现代语文的一种必然举措。
关键词:略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2-387-01
学会略读是现代社会对语文能力的新要求。我们正处在信息时代,每天都要同数量巨大、变化极快的信息打交道。这就要求人们必须具备一种能在很短的时间里吞吐大量信息,并能够快速处理信息的能力,即必须具备快速把握阅读材料大意的略读能力,形成迅速捕捉、筛选、提取、处理所需信息的能力。学会略读,应对社会发展,是现代语文的一种必然举措。那么,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如何进行略读课文的教学呢?笔者就此问题作了一些探讨。
一、把握略读课文教学的尺度
要区分精读教学与略读教学,就要确切把握略读课文教学的尺度,既不搞过细剖析,也不作随意教学,要确立略读课文教学的明确地位,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虽然略读课文不像精读课文那么严格细致,只要求粗知文章大意,但并不意味着就可以马马虎虎,草草了事,如果只把读书停留在初读阶段,不加总结与反刍,读到的东西就会成为过眼烟云。如果教师以为粗知就是浅知、少知,就会使教学陷入盲目性。其实,粗知是相对精读课文而言的,教学目标更为集中,教学重点更为突出,但在阅读的方法上,也不排斥精读,文章的重点、精彩之处还是要引导学生细细品读,使略读与精读互相融合,综合运用,通过有层次的阅读,在内容理解、情感感染与语言感悟上也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
二、在略读课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可以更多地放到学生的预习中去
在学生预习前,教师应有所引导,不同年级,预习课文的要求是不一样的。1、三年级。一般是安排课内预习,让学生认识字词,读通课文,然后再参照“阅读提示”自主阅读,初步领会文章内容。2、四年级。预习从课内到课外。3、五、六年级。教师则可放手让学生课外自主预习。
三、利用提示,自主阅读
崔峦先生在《对语文课程和阅读教学的思考》一文中提到:“略读课教学更要整体把握,不宜肢解课文。”因此教学时,务必要求学生先认真读读略读课文前的阅读提示。这段文字不仅自然地由精读课文过渡到略读课文,还有针对性地提出本课的学习要求和方法,使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形成一个整体,更好地发挥训练阅读、迁移能力和陶冶性情的功能。例如,《找骆驼》[人教版三(上)第三组]一课的阅读提示:在生活中,只要我们用心观察,认真思考,就会有所发现。这个故事里的老人,通过观察,发现了什么呢?读读课文,想一想:商人丢失的骆驼有哪些特点?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的? 这段话很自然地把学生带到本单元的学习主题中,又引出了略读课文学习的内容和方法。
四、围绕要点,品味语言
略读课文教学体现的是简约语文的思想,以简略的教学目标、简化的教学进程、简洁的教学语言、简明的教学线条、简约的教学风格为标志。所以在略读教学中,教师要 引导学生抓住要点或感兴趣的问题,可以是内容上的,也可以是写法上的,通过讨论、交流,掌握阅读方法。一课中可训练的内容或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有很多,如果教师什么都想抓,什么都想练,必将是“蜻蜓点水、水过鸭背”,到头来学生什么都没学到。因此教师要抓住要点,忽视其枝节。而这个要点必须联系本组教材的单元专题来确定。
五、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要讲究“读写结合”
略读课文大都是极好的习作例文,教学时可以打破教学略读课文的常规,重点进行习作指导。例如教学《青山不老》一文时,此篇课文作者将自己结识老人后的内心感受写的含蓄深刻,学生不易理解。但本文作为一篇略读课文,不可能像精读课文那样让学生去逐词逐句地去品味、去研读。理解课文内容后,我启发他们:“结识了这样一位山野老农,作者说青山是不会老的,读过课文,你又有什么感受呢?”我尝试着让学生结合他们自身认识课文的实际,进行深入思考,写出自己的感受。有的学生写道:“读了《青山不老》这篇文章,我感受到了老人的坚定和执着。老人的女儿三番五次来接他去享清福,但他只愿在这山中种树,这种无私奉献、造福后代的崇高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敬仰。”我不失时机地表扬了这个学生:本课的成语“三番五次”她能正确适当的运用,真不简单!这样的操作恰到好处地体现出了:我们在理解的同时,学习语言的表达;在学习表达的同时,再提升了自己的认识水平。
总之,略读课文的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它虽然不列入考试范围,但在客观上为学生自主读书、自主积累、运用语言,提供了更为自由的空间,也为略读课文的教学研究提供了更广阔的环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把握好略读教学的尺度,坚持做到读写结合,师生一定都能在略读课上有所收获,它所发挥的作用绝不亚于精读课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