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建华
教师的专业素养不应该是静态的、保守的,要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和教育提出的新要求而不断调整与发展。新课程标准不仅对课程、学校提出了改革要求,对教师的教育理念、专业能力、素质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对新课标的认识,谈谈如何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发展教师的专业素养。
一、 宏观视角下的教育理念
语文这门学科有不同于数学、英语的特殊性,即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和德育功能。小学语文教师不要把教育视野仅局限于小学阶段的教学任务的完成方面,而应认识到教师这一职业在教书之外的育人的重要性,即从宏观的视角下重新诠释语文教育。教师应认识到小学阶段的教育对于社会未来的发展、民族未来的希望、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性,体会到语文教育在滋润学生的生命方面的特殊性,以及学校教育的社会性,深入认识到小学教育为学生一生发展所起到的奠基作用,从而使语文教育不仅促进学生知识的学习、语文素养的形成,还应促进少年儿童在健康、认知、社会性、情感、个性等方面的全面、和谐发展。
因此,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要注重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不仅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知识的必要性,感受到学习知识的乐趣与成就感,还应创造条件提高学生的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充分发挥教材的德育功能,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教师在对教材解读和讲授的过程中,要注重发挥环境、文本和学生间的互相作用,增强学生对课文解读的深刻性,使课文知识有助于学生形成完整地知识体系,使教材的思想认识内化为学生的价值观念,外化为学生的行为准则;在解读课文时,教师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力,适当引导但不包办,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动机和创造性解读为主要目的,不用标准答案抹杀学生的创造力。如有的教师让学生以“春天”为主题写一篇作文时,大部分同学都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只有一位同学表达了春天的缺点。虽然这位同学的作文观点新颖,但却受到了教师的批评,理由竟是古往今来的作家都是赞美春天,只有你一个人讨厌春天,这是不行的。这样的教师,为了教学的统一标准而抹杀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是违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科学的教育理念的错误做法。
二、 不断丰富、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
目前,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师的知识结构、普遍存在单一、保守的现象,即教师缺乏丰富的、广博的知识积淀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因此在语文课堂中对课文的解读容易流于表面化、枯燥化。尤其是很多小学语文教师自从大学毕业进入教育从业以来,就把书本弃之一边,认为自己再不用学习,只是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参资料,堆砌讲课的内容,而不是利用时间去研究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即使是在学校组织的教师培训、进修等活动中,也往往应付了事,抱守着原来的教学模式一成不变。加之很多教师自从教以来就以自己所教学科知识为主,没有机会接触其他学科,在工作之余也已自己学科的研究为主,因此造成了小学语文教师知识结构单一、保守的现象,教学模式也比较固定,课堂过于枯燥,完全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和新课标的要求。现代新型教育观念下的语文教师不能只满足于一般的“教书匠”的工作状态,而要不断追求职业生涯的发展。小学语文教师要致力于自己的知识结构向更专、更博、更科学的方向发展,即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力求使自己的知识体系更加广博全面,天文地理都要略知一二,社会时事热点也应时常关注,这是由语文教材内容的广博性所决定的,教师只有在具备丰富的知识体系的基础上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旁征博引,对课文中涉及到的知识信手拈来,使课堂不仅充满知识性和趣味性,也开阔了学生的眼界。
三、 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学技能。
教学不是一成不变的活动,而是一个动态展开的过程。教师在面对不断发展变化、充满个性的学生群体时,要善于根据发展中的学生特点进行教育策略的调整。尤其是自从新课程标准提出以来,对原有的课程体系、教育观念、教学方式提出了新的改革措施,教师要及时根据科学的新课标理念进行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技能的提高。教师一方面需要加强对新课标的解读和理解,了解新时代的社会发展对学生素质提出的新要求,树立科学的教育目标,改革传统的不合理的教育理念;另一方面要善于把理论应用于实际,结合实践贯彻实施新课程标准,如新课程标准提出的生本理念、开放式教学、素质教育等,教师都需要深入研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实行的实践,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再修正自己的教育理念,从而形成先进理念促进科学实践,科学的实践总结促进理念的先进性这一良性循环,从而使自己的教学更加专业化、科学化。此外,随着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普遍应用,教师还应提高自己的电脑技术,提高自己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丰富课堂教学手段,提高趣味性和课堂效率。
总之,小学语文教师要深刻认识到义务教育的基础性、重要性,不断根据时代的发展变化丰富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为培育出适合时代发展变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求的少年儿童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