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永裕
摘 要:历史题材的小说、影视剧,误导着广大中小学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其认知观和历史观的形成。中学历史老师,可通过进行材料教学,印证教材表述,组织辨伪勘误,还原历史真相,立足时代背景,感受真实历史,具备尚德博识,坚持严谨教学等教法讲授真史,引导学生对历史事物和现象进行全面、客观地感悟、评说。
关键词:中学历史;教学;讲授;真史;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2-055-01
大凡历史题材的小说、影视剧,往往以其虚构和夸张手法,扣人心弦和荡气回肠的情节,吸引着观众,并被一些历史老师不加甄别地作为教辅资料加以运用。深受误导的广大中小学生天真地以为这就是历史,这不但加大了历史教师教学的难度,而且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认知观和历史观的形成。作为一位中学历史老师,讲真史,引导学生对历史事物和现象进行全面、客观地感悟、评说,责无旁贷。
中学历史教学如何讲授真史?笔者结合多年来教学实践,浅谈个人的点滴体会。
一、进行材料教学,印证教材表述
材料教学,既可增强历史感,培养学生提取和解读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又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历史沧桑变幻,激发丰富的历史想象力,进一步了解、感悟和还原历史。
因此,要讲授真史,需围绕教学目标、重点主干知识,进行材料教学,通过让学生阅读材料,结合时代背景,启发学生多角度探究、挖掘、阐析历史材料中蕴含的信息,归纳要点,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并藉此印证或质疑教材中表述的史实史论。
二、组织辨伪勘误,还原历史真相
好多历史文献,带有明显的时代烙印,个人主观色彩浓厚,很难作为信史。即使是流传了数百年、堪称家喻户晓的梁山伯与祝英台这样的经典爱情故事,也并非是历史真实。现行历史教材,也存在很多表述不当、牵强附会、主观臆断、评价偏颇等现象。备受诟病的1959—1961年的三年,直到笔者从事高中历史教学多年了,中学历史教科书上称之为“三年困难”时期,依然堂而皇之把人间惨祸归咎于“三年严重自然灾害”,令多少不明真相的学生信以为真。“左”倾错误时代的流毒及其历史观,仍或多或少影响着当今历史界。
因此,要讲授真史,需进行辨伪、勘误,去伪存真。随着考古发掘的不断发展,随着尘封的历史不断被揭秘,史学观点不断被考证,不断推陈出新,一些历史真相逐渐大白于天下。这就要求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应以发展的眼光来关注相关历史知识、考古成果和史学研究新成果,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与考古意识。课堂上,可让学生讲述图片、旧照中的历史,并通过教师的点评给予规范或纠错。也可以小组辨伪勘误竞赛的形式,出示相关材料或影视剧视频,组织学生鉴别史实真伪,挑毛病,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观察和发现此中谬误之处,说明理由并勘误,还原历史的真相。
三、立足时代背景,感受真实历史
或因为政治宣传需要,或因为所处立场不同,不同时代乃至同时代不同阶层的人对某一历史事物或现象的解读是不同的。极具争议的太平天国运动,显然是因为个人好恶而被人为地过分拔高。太平天国破坏力空前,繁华的江南地区成为一片废墟,以致孙中山发动反清革命,规模都极小,响应者大多是会党。对于美国“独立战争之父”华盛顿,不恋权力,近乎是一位完人,因为他家养了一群黑奴,硬要给人家贴上“资产阶级革命家的局限性”的标签。我个人以为不妥。这种把历史课上成政治课,以意识形态评价之,令我啼笑皆非。而照搬所谓的历史规律用于解释历史事物或现象,把“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当做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实在是显得简单幼稚。历史上有不少政治家及其御用文人强词夺理,自我美化、自我神化、自我标榜,以救世主自居,文过饰非,对对立方极尽污蔑,肆意诋毁,丑化,混淆视听。究竟孰是孰非?
有鉴于此,要讲授真史,需立足历史背景,引导学生以时代的眼光,了解并把握历史事物和现象的前因后果,客观、全面地分析,尊重历史,不随意拔高,也不随意贬低,更不能以好恶绝对化。可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作为历史的参与者,体验历史发展的走向。如,在高三复习讲解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衰历程时,可让学生假设自己曾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创办了一个家族纱厂,经历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1912-1919年,1919-1927年、1927-1937年、1937-1949年、1949-1952年、1953-1956年等阶段。教师列出时间轴后设问:请简要说说各个阶段发展的概况怎样?结合特定的时代背景分析为什么会这样?通过进行系统的知识整合和探究,有利于学生开启思路,从宏观上把握和微观上深入了解各个历史阶段的主要特征及其来龙去脉,感受真实的历史。
四、具备尚德博识,坚持严谨教学
随着史学研究领域的不断拓宽,决定了历史教师务要拥有史德、史识、史法等历史专业素养,进一步拓宽文、史、哲学等知识视野,关注史学的最新动态和最新成果。
因此,要讲授真史,需严谨对待史料,将主观性和时代性结合,帮助学生弄清什么是历史、什么是戏说,激发学生探究历史真实性的兴趣。课堂上采用的图文资料,要旁征博引,准确节录,并经过慎密地甄别、辨析,突出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公民观和史鉴作用,坚决杜绝断章取义、以偏概全、戏说历史,恶搞历史,不盲目拔高教学目标,不把历史和现实牵强附会,不编造不存在的史料,不随心所欲想当然,不矫揉造作,不哗众取宠,切忌把历史政治化。在坚持历史教学以史服人的同时,也要以情感人,激发学生共鸣,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人文情怀、大国胸襟和国际视野。
由于历史具有过去性的特点,决定了真实的历史与代表一家之言的教材表述不一致,甚至相去甚远。因此,历史教学要提倡质疑,引导学生讨论一些似是而非、存在争议的问题,重新评价一些耐人寻味、值得商榷的史实史论,尽量提出一些言之成理、与教材不同的观点。当然,对于一些狭隘、狂热、偏激、惊世骇俗的观点,很有必要负责任地给予理性的、人文的、科学的方法论的指导。
为提高中学历史教学讲真史的有效性,笔者大声疾呼加大对历史题材的小说、影视剧本的审查力度,作家、编导要自己遵守创作职业道德,为中小学学生负责,再也不要误导和坑害国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