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敏
摘 要:从小班幼儿的实际出发,尝试进行一种全新的美术教育活动:“玩画”式的美术活动。
关键词:玩画;兴趣;娱乐
玩是孩子的天性,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的素质,包括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正是在“玩”中产生、发展的。有一位教育心理专家说得好,孩子没有“玩”,就难以养成以童趣、童真、童心为基础的健全人格;孩子不会“玩”,就很难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对于小班幼儿来说,进行美术活动,就是一种“玩”,是借助材料来表现自己的一种“玩”的方式,也是他们表现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态度的特殊形式。因此,我们从小班幼儿的实际出发,尝试进行一种全新的美术教育活动:“玩画”式的美术教学活动。
一、玩画之趣——以兴趣为前提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兴趣,才能启发想象,幼儿的美术活动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美术创作本身作为一种自由度极大的艺术创造,都是幼儿整体成长的反映,需要老师用一双艺术的“点金之手”,挖掘各种新颖独特、富有情趣的表现形式和方法,经常让幼儿在欣赏和尝试形式与方法的变化中产生耳目一新的美感。因此,在绘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组织和协调幼儿,既要给幼儿新奇的东西让他们产生好奇和神秘,又要注意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教学时间中我们也不难发现,幼儿的学习是非常情绪化的,与兴趣好奇有极大的关系,只有使幼儿对绘画产生源源不断的兴趣,激发幼儿的创造想象潜能,才能使幼儿的作品呈现出独特的魅力。根据孩子好奇好动又好胜的心理特征结合绘画教学不失时机地诱发幼儿对绘画活动的兴趣,这将会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二、玩画之娱——以娱乐为根本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中”,小班幼儿在美术活动中,他们不喜欢被束缚,他们需要的是有趣味性的、轻轻松松的活动过程。因此充分利用游戏活动,让幼儿保持愉快的情绪,在没有任何负担和压力的情况下进行美术活动,不失为集中幼儿注意力、持续幼儿美术活动兴趣的一个好举措。
例如,在《小鱼吹泡泡》这一活动中,目标是让幼儿学会画圆、剪圆并涂上好看的颜色,这看似一个简单的活动,但对于小班的孩子要完成这样的任务,的确要有一定的信心和毅力。为了激发幼儿的兴趣,为了让更多的孩子体验成功的喜悦和感受活动过程所带来的快乐,在活动时,我给每个孩子都戴上小鱼头饰,告诉幼儿我们来比赛哪条“小鱼”吹的泡泡多,并把吹出来的“泡泡”送到鱼妈妈那里(在活动室的墙上布置一条大鱼,并留有一定的空间给幼儿贴“泡泡”用)。
整个活动下来,幼儿兴趣浓厚反应热烈,每个孩子都积极参与,不见了以往那种半途而废的现象。这样利用幼儿游戏的兴趣,进一步激发了幼儿学习美术的兴趣和强烈的作画愿望,从而达到了教学的目的,使幼儿在轻松、自愿的氛围中掌握了画圆、剪圆及涂色的技能。
三、玩画之创——以创造为基础
陶行知先生说:“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必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教师的教学应着眼童心的释放,鼓励幼儿好奇心的张扬,“以情启学”是最佳方式。教学中“依葫芦画瓢”这种方法所产生的消极作用是造成儿童画的千篇一律,没有创意,使幼儿在绘画时产生被动、消极乏味的情绪。为了画而画,阻碍了幼儿思维和想象的发展,扼杀了他们潜在的创作意识,要改变这一状态,就要求教师善于抓幼儿的情感,把幼儿学习过程中的兴趣、动机、情感赋予感情色彩。让幼儿带着对它的喜爱、敬佩之情投入创作中,这样幼儿的作品才会充满生机、生动而鲜活,才是幼儿心目中最美的画卷。
记得有一次粘贴活动《树叶造型》,我带着小朋友一起去教室外面采集树叶,孩子们很兴奋,有的说:“老师,这小树叶真漂亮,像小金鱼的尾巴。”有的说:“我想把树叶变成红色。”还有的说:“我想在树叶上画画。”……“好吧,我们把树叶带回教室,你们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噢,太棒了!”孩子们一阵欢呼。进入活动室后,他们找来小剪刀、胶水、糨糊、颜料、毛笔、纸、彩笔……七手八脚忙开了。小A用树叶粘了两尾小金鱼;小B用树叶沾色,印出了美丽的秋天;小C真的在树叶上画了小汽车(尽管不是很像)。虽然这次活动的目标是粘贴树叶,可我并没有死抱目标,而是放手让孩子们凭着自己的兴趣去操作,他们创作的作品非常丰富,有粘贴、有印色、有绘画……
当孩子们拿着自己的作品互相欣赏时,洋溢着的是成功的喜悦。美术活动是幼儿通过自身的实践进行主动自我建构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幼儿所进行的探索比画出一幅作品对其发展的作用大得多。
幼儿的美术活动不仅能激发美感,陶冶性情,还是幼儿描绘自己内心欢乐、忧伤最直接的方式,是儿童精神世界的真实流露。教师要采取多种方式手段,始终站在幼儿的角度上着想,多开导、多鼓励、多激发、多探索,让幼儿觉得绘画是快乐的事,使美术教育为儿童成长写下光辉的一笔。
参考文献:
张念芸.新(纲要)与幼儿艺术教育改革.学前教育研究,2003(4).
编辑 薛直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