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生活 放飞心灵 激活习作

2014-12-26 09:52向芳
新课程·上旬 2014年10期
关键词:真情习作作文

向芳

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最能激发儿童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和自信心,提高写作能力。要转变教学观念,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关注生活,激活学生习作,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一、关注生活,找准源头

生活是习作的源泉,每一个学生的生活都是一部丰富的大书。作文指导不只是写作方法、写作技巧的指导,更应该指导学生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积累习作素材。作文教学要向生活“开放”,回归到丰富生动、令人向往、其乐无穷的生活。这是作文教学获得解放的理想途径。树立“生活本源”的习作教学理念,牢牢抓住“认识生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表现生活”这一切入点,让学生的习作充满童真,富有灵气。让学生敞开心扉,抒发真情,诱发出表达的欲望。这样的作文指导既有情趣,又有实效。

二、真情体验,表现真我

生动的语言是作文华丽的外衣,而充实的内容是文章的生命。这都来源于对生活细致的观察与感受。如,“描写校园的一处景物”这次习作,前几周布置学生去观察自己喜欢的校园一处景物。要求学生去这处景物走一走,看一看,听一听,闻一闻,想一想。学生有了真情体验,就有了生活的积累。写作时脑海中就会闪现生活的情景,其间的美景也会招之即来,奔入眼底,注入笔端,达到文思泉涌的写作佳境。

三、多元互动,诱发灵感

习作指导如果做到了师生、生生,相互启发,相互唤醒,情情相激,和谐共生,就会营造一种非吐不快、欲罢不能的习作态势。于是,学生提笔成文,就像花的绽放、香的飘溢—— 一切都是那样浑然天成。如,“描写一种熟悉植物”习作中,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真情体验;回忆美文,唤醒积累;生生、师生互动再现观察所得;学生自由表达,放飞心灵。学生的习作自会富有真情。

四、优化形式,激发兴趣

兴趣是人们活动的导向。皮亚杰说过:“儿童是具有主动性的,所教的东西能引起儿童的兴趣,符合他们的需要才能有效地促使他们发展,兴趣是学生认知活动的契机和直接诱因。”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往往以自己的学习兴趣为转移。有了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我要学”的愿望和要求,就能真正参与教学活动之中,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描写秋天的景物”的作文指导中,教师努力创设情境,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指导学生收集描写秋天的美文,欣赏秋天的美景,共同制作树叶画,交流自己的作品等,优化了作文指导的形式。克服了作文指导讲章法、念范文的形式。学生对这些指导活动有兴趣,乐于参与,体验感悟深刻,一定会感受到探索与合作的乐趣,体验成功的愉悦。

五、分层指导,落实培辅

教学要因材施教,教师要尽可能地关注、严格要求每一个学生。俗话说“十个指头不会一般长”,一个班的学生有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要尊重这种差异,在习作指导中分层指导,使每一个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语文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习作教学就自然而然地应与孩子的生活联系起来。所以,教师要从生活入手,引导、鼓励、激发学生大胆与环境对话,让学生在对话中蓄情。在习作过程中让学生自主表达,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新的表达。这样学生就会思绪纷飞,笔随心动,富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则如高山流水自然而出。习作指导课自然简洁,有效益。

参考文献:

崔雪梅.体验式作文教学的探索与尝试[J].语文教学通讯,2006(32).

编辑 王团兰

猜你喜欢
真情习作作文
我用真情守护你
以心换心见真情
真情扶贫见实效
真情关爱十六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