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友国
一些人经常信誓旦旦,一再下决心要改变自己优柔寡断的性格,或暴躁的脾气,或颓废的生活习惯。时间飞逝,蓦然回首,他们依然如故,站在原点一成不变。追问起来,理由林林总总,大致可归结为缺乏机会和条件不成熟。他们的句式常常是,“当/只要/等到……,我就可以……”结果是他们所期盼的改变要发生的前提条件久久不到来。
他们要等待一个大契机,仿佛只有那样的场面才能承载得起自己脱胎换骨的大业。他们期待的是一蹴而就的行动效果,希望一觉醒来,周遭的生活境况都发生改变,或者自己浑身充满智慧和能量,一朝实现华丽丽的转身,然后一劳永逸。一旦坚定这样的信念,可以说,越是宏大的愿景,越是颠覆性的改变,就越是步履维艰,蜕变遥遥无期。所以,他们对现状既懊悔但又心安理得。
当下能做点什么,可以离我的目标更近一些?或者使阻碍我产生改变的束缚更小一些?比起对理想自我的一味幻想和对自我改变成熟条件的盲目等待,这样的问题实用得多。强调当即行动,这是改变的必由之路,强调力所能及的一小步,因为这是容易实现的,且可以增强自我改变的效能感,使行动得以持续。为此,要善于把握当下每一个可以采取行动的契机,努力作出尝试。这种契机时刻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可能就是今天对朋友说个“不”字,或者是本周工作日提前十分钟晨起,或者是这周末和家人到户外放松一下,等等。仔细想想,这些不正使你趋近于理想自我吗?
不要小看一小步的力量。1.01365=37.8,0.99365=0.03,这对数学式,很妙地表达了“日进有功”,每天只要坚持做一点点,日积月累,成果非凡,而假如不思进取,甚至每天退步一点点,日积月累,则所剩无几。改变往往是小步前进引发的蝴蝶效应,而非立竿见影的石破天惊。只要朝自我设定的目标,坚持不懈,我们都可能成为自我改变的专家,实现自己预期的理想状态。
(作者单位:闽江学院心理咨询与训练中心,福州,350108)
编辑/王抒文 终校/于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