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学期的到来,我接手了一个新班。第一天报名我就发现了一个特别的学生——吴X,一个极其漂亮可爱的女孩。然而一月下来,在惊叹于她的可爱之时,我却发现她的“与众不同”:看起来灵动的她听不到只言片语,她常常一个人不言不语地呆在一边,不和别人交流,更不和其他孩子做游戏;当你和她交谈时,她不会看着你,对你的话置若罔闻、不理不睬;对于她不愿意做的事情,她总是一动不动,不理会老师的好说歹说,甚至是批评……看着这样一个孩子,我的脑海里立即冒出了一个词——自闭症!
为了验证自己的判断,解开心中的疑团,我及时与家长取得了联系并进行了深谈。开始吴X的妈妈对我的疑惑闪烁其词,经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开导,并对她保证不会另眼相看,反倒会更关爱有加时,她放下了包袱,告诉我孩子患有“中度自闭症”,是因小时发烧抽风伤到大脑而家长延误了治疗时机所导致。原来真是这样!送走孩子的家长,我陷入沉思:自闭症的孩子我没有接触过,怎样的教育才能对他们有利呢?
为了找到更好的、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我去书上、网上查找相关资料,希望对她能有更好的了解。在不断的研读中,我发现自闭症孩子有这样一个情况:敏锐的观察力,喜欢暗暗观察别人,她们的智力有可能不及正常的孩子,但有可能在某一方面异于常人。我了解到自闭症孩子往往社交能力较弱,喜欢单独玩耍,所以他们往往难以融入集体生活。他们缺乏关爱,不愿意参加团体活动。因为不合群,时间长了,别的孩子也会把他们孤立出去。因而,对于这类孩子,我们就要多点爱心、多点耐心!
从此,我常常暗中注意她的一言一行,多了一份关心,多了一种习惯。一次语文课,在教学生字“火”时,我问学生有没有什么办法记住这个字,小朋友都说了自己的想法。再看吴X,她依然一动不动,看来又没听讲吧。课间写生字时,我见她一个人一边写、一边手舞足蹈,口里还念念有词。哟,她居然说话了!我走过去侧耳细听,只听见她说:“火在跳舞,火在跳舞!”呀,多形象的比喻!这火在跳舞不就像火在燃烧时的样子吗?我心中一喜,原来她看起来没听讲,却也未必真没听讲,而是她的思绪跑到了别处!
她经常不写作业,我也不强迫她。有一次,我看到她一个人在画画,嘴里还不停地说着什么,仔细一听:“我喜欢画画,喜欢写字……”一听这话,我赶紧问她:“那为什么不写作业呀?”她听闻此言,抬头望我一眼,又低下头不理我了。我也只能微笑作罢!
有一天,我穿了一件很艳的衣服来上班,布置好作业,学生认真地写起来。环视片刻,我低下头拉拉衣角自赏了一番,但眼角余光告诉我,有学生在看我,抬起头一瞧,吴X正笑眯眯地看着我。她的眼睛里少了很多呆滞,多了一些欣赏。没想到我无意识的一个自赏动作,却被坐在中间的吴X看入眼中,看来,这小家伙观察可不是一次两次了,其他孩子都没发现的她却看到了。我回她一笑,她随即羞涩地低头写作业了。我心中洋溢着一丝成就感,因为她在我面前总算有点反应了!
慢慢地,我在她身上看到了许多可喜之处,我希望能和她多交流,更好地帮助她、教育她,但事实总是不那么顺利。有一次考试,别的孩子都在答题,她却一动不动,我有点生气地对她说:“你会写多少就写多少,写好了再放学!”我知道有些字她是会写的!可结果她还是无动于衷,不管我哄也好、骗也好,她就是一动不动。真是无可奈何呀!事后我又非常自责,对于这样的孩子,你能在学习上苛求她什么?自己的耐心哪去了?当时对家长的诺言哪去了?不行,要耐心再耐心!
有一次,可能是她心情不好,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那里。看到我过去,她的身子抖了一下,当我再看她的眼睛时,她的眼睛里充满了恐惧,而眼里的泪水却始终忍着倔强地不肯流下来。这时,我把她拉到教室外面,轻轻地对她说:“心情不好吗?”她不说话,只是点头!我一把将她拥入怀中,她也没拒绝。看来我的付出还是让她有了一丝改变。在后来的日子里,我发现吴X在慢慢变化,尽管这变化漫长又细微,虽然是简单的几个“是、不是、好、不好”,虽然大部分时间还是我在猜她的意思,但她会和我交流了;虽然她还是20多分的成绩,但是我知道这20多分来之不易;她已经能背会部分课文,虽然她不太认识试卷里的字,但她也肯做了;虽然她在跳绳比赛中还是一下未跳,但我知道,当她一个人面对我的时候,她也尽自己最大努力跳过好几下呢!……
记得有次变天,我对她说:“老师的手冷,你能给老师暖暖吗?”她轻轻点了点头,用她的手把我的手握紧了,她的手虽然很小但却很绵软、很温暖,而我的心更是暖暖的……
现在的吴X已经能主动参与到同学的游戏活动中,遇到自己喜欢的游戏,还会用手拉住同学表达她想继续玩的意愿。课间活动时,操场上已很少看到她独自撒欢儿的身影;课堂上,她自言自语、目光呆滞的表情也少了很多;课下,她还能够独立地写作业……
在这个集体中,吴X的每一个细小变化无不牵动着大家的心。看到吴X妈妈紧攥我的双手热泪盈眶时,我的心里更是暖暖的……因为我一点一滴的关爱,换来了孩子的进步与成长。
作者简介:颜兰莉,女,1973年10月出生,本科,研究方向:学生德育研究。
编辑 王梦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