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发展背景下关中传统村落街巷空间保护研究

2014-12-26 20:02王迪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4年11期
关键词:乡村旅游

王迪

摘要:目前传统村落民俗旅游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传统村落街巷空间作为传统村落意象的一个承载体,在乡村旅游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以发展旅游为目的的前提下,村落街巷的空间尺度与功能关系则成为村落保护与开发的重要关注点。

关键词:乡村旅游;村落保护;街巷空间;空间尺度

近些年来,在拥挤、喧嚣的钢筋混凝土城市压迫下,人们越来越喜欢前往景色宜人、乡土氛围浓郁的乡村去放松心情,感受乡土生活乐趣。在市场促使下,一些城市外延的乡村积极的开发乡村旅游,希望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袁家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袁家村以创新理念大力挖掘自身的地域特质和丰厚的关中文化,开发和规划“关中印象体验地”项目,以其显著成效,引领出富农新路。但若从长远来看,袁家村若想要在竞争下,拥有持久的市场生命力,就必须更加注重保护原有的乡土特色,更好的传承和保护关中民俗文化,不能只是毫无节制的在追求短期市场经济效益的驱动下,盲目的自发开发、无序开发,从而降低了乡村景观的旅游吸引力。对于游客来说,生活在大尺度空间城市里的人对这种保留原汁原味传统记忆的关中体验地有着浓厚的感情,所以袁家村在面临越来越多游客到来的情况下应该坚持原有的村落空间尺度,而街巷犹如村落肌体中的血脉,在旅游发展背景下作为村落主要公共空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袁家村概述

袁家村位于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烟霞镇境内。在改革开放初期,村党支部书记郭裕禄带领全村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合村办工业走上了致富之路,业绩显著,成了全国的先进村。今天的袁家村秉承环保、绿色、民俗文化的理念,大力发展旅游业,使农民转业转产,走上一条全新的发展之路。2007年起创建民俗、民风一条街,集中展示关中农村在明清以来的演变。村内古宅院落、青砖灰瓦、亭台楼阁、古木修竹无不引人入胜。借助如此优越的条件现己发展成为年接待游客过百,以民俗街为核心,关中民俗事项为主要旅游吸引物的国家级旅游区。

二、对袁家村街巷空间尺度和比例的保护

袁家村——关中民俗体验地主体结构为“三点两街”。三点分别是入口寺庙、中心广场和街尾门楼,两街为民间手工艺作坊街区和民间小吃街区。主体民俗体验区是一条仿古街区,将一些关中地区的老作坊迁至此处,集聚许多地区饮食民俗文化,通过对空间的组织,重现关中民俗生活的风情。街巷入口处为一个庙宇,从两边穿过则会进入传统作坊街区。中心为休闲广场,目前广场空间被茶座占满,仅留下行人交通道路空间。接下来则是民俗饮食街区,包含有当地各色的小吃和特产。小吃街街巷空间不仅仅满足交通引导功能,还成为沿街店铺的商铺外延部分,用餐的桌椅直接摆放在街道上,丰富了街巷空间。街巷宽度为2.5m—4m,一侧设有 30 公分宽的明渠,清澈的水流缓缓流淌为整个环境增添了一丝灵气。整体街巷的高宽比约为 1:1。街巷收放有致,步移景异,空间层次丰富,虽然不长,但并不显得单调。生活在城市大尺度空间中的游客对于这种关中原有村落空间体验倍感亲切。

三、对袁家村街巷空间节点的保护

街巷节点一般来说是街巷空间起始、交汇、转折处。在一条狭长的道路中,如果没有空间变化,没有曲折蜿蜒,那么道路对于游客来说就过于单调乏味,所以节点的设计就尤为重要。在袁家村街巷空间中就利用节点将其空间序列有机串联起来。

起始点:街巷的起始点是街巷的入口领域,引导人们进入。袁家村街巷入口是一个寺庙,庙前有一个大广场,与街巷狭长的空间形状相比,广阔的广场空间以容纳更多的人流聚集和进入街巷。街巷末端是一个门楼,门楼古色古香,具有标识性,门楼前也有一块小广场,汇集人流。

标志物:人们在街巷行走时,通过标志物作为参照来识别路程距离和目标位置。在袁家村街巷中就分别布置了一些有特色的标志物,例如井台空间,碾盘和磨坊,古树空间等。水井作为公共的生活资源,是村落人们活动的节点性空间。村民平常在此挑水、洗衣、洗菜,伴随着聊天等交往行为。随着社会的发展,水井的功能已发生改变,现在的水井空间作为游客游览参观的对象而存在,游客可以在此寻找农村生活的影子,尝试体验用辘轳打水的行为。碾盘和磨坊也是原来村民从事农业生产所必需的生产工具,村民的日常生活也多会在石碾旁发生。而来袁家村旅游参观的游客会被这些古色古香的东西吸引,游客会在此拍照休息聊天,所以就形成了交往活动,而石碾空间就成了活动中心。古树空间是村民活动的极佳场所,以往在关中农村,到了饭点时大家端着碗来到大树下蹲着边聊天边吃饭,这是关中地区一个特色的民俗习惯,而这些习惯对于现代人来说已经很陌生了,所以古树节点空间的布置有助于人们去了解过去的传统习俗。在袁家村多处布置古树节点空间,茶楼小广场处的古树周围用木栏杆围合,树下摆放了桌椅供人们乘凉休憩,咖啡一条街沿路一侧可见多个古树,主要以柿子树为主,夏天绿色茵茵,秋天红红的柿子挂满枝头,冬天苍劲有力的枝干形成独特的美感,无时无刻不在妆点着袁家村。

四、对袁家村街巷空间特色的保护

在袁家村街巷空间中,采用有特色的招牌、幌子等必要的标识系统,其体量、材质、色彩、式样与大尺度环境相协调。作为照明设备及装饰功能用的红灯笼保留了关中传统特色,地域特色浓厚的沿街古建筑重新占据了视觉空间的主题位置。小品与家具以传统工艺为基础,通过材质、尺度、色彩、比例、形状等与街道建筑物产生连续性,突出街巷空间氛围的地域特色。

对于袁家村这种以民俗体验为依托的乡村旅游模式来说,保护村落传统肌理,找回村落空间特色是重中之重,应当延续当地传统空间特色,结合现代生活雷要,重构似曾相识的街巷空间。

【参考文献】

[1][日]芦原义信, 建筑科学. 外部空间设计[M].尹培桐,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5

[2]耿暖暖, 李琰君. 袁家村旅游休闲村落规划设计与开发经验探究[J]. 大众文艺, 2012(02)

[3]崔贵娟. 关中农家乐旅游村空间特色与创新研究[D]. 长安大学, 2007

【作者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猜你喜欢
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新业态“亲子农场”发展研究
新常态下乡村旅游发展中的实践困境及对策
民族民间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理念研究
四川山地特色乡村旅游农家乐景观设计探析
安顺乡村旅游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全域旅游背景下海南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范式
乡村旅游供应链优化探析
仙居湫山乡方宅村乡村旅游规划构想
乡村旅游环境中不同污染源以及保护措施分析
集中连片特困区乡村旅游开发管理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