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本浩
秋天来了,人们在享受秋高气爽的同时,可别忘了它带来了时令的主气——燥。
中医学认为:燥易伤肺。在干燥的气候环境中,人体可由此产生诸多的干燥症。比如,肺脏受伤,多有咳嗽,秋之咳嗽,常为干咳无痰或黏痰难咯出,谓之“燥咳”。鼻乃肺之窍,鼻干燥或鼻衄于秋季尤为常见,前者几乎无人可免。喉、咽也分别是肺之门户和肺气之通道,秋燥所袭,往往会导致咽干、口燥、音哑等不适。肺又外合皮毛,秋季出现的皮肤干涩、皲裂甚至毛发不荣,都和秋燥有关。此外,肺与大肠还有密切联系,“互为表里”,而肺燥下移于大肠,肠燥则便秘。
秋燥对人体的影响涉及方方面面,防治之法也是很多的。正所谓:“木之为舟,无水不行;治燥之法,以润为贵。”秋日在饮食上要注意滋养津液,可适当多饮开水、淡茶、豆浆等饮料,并适当选食能够润肺清燥、养阴生津的食物,如秋梨、甘蔗、荸荠、柿子、百合、银耳等。要少吃辛辣、油炸、烈性酒及干燥的膨化食品,因为此类食品易生燥化热。
对人体各部出现的干燥症,宜酌情予以调治。如鼻燥,尤其是有萎缩性鼻炎、鼻中隔偏曲的人,可点些滋润鼻腔的滴鼻油,具有清凉宣燥之功;喉燥,饮用玄麦甘桔冲剂,可获得良效;柿霜能清热宁咳,用于燥咳颇为适宜;肤燥当以珍珠霜润而护之;肠燥可择有润肠作用的蜂蜜、芝麻服食通秘。此外,增液汤(玄参15克,麦冬、生地各12克),能润身之燥,如秋季出现各种燥证可水煎代茶饮。
在日常生活中,要想预防秋燥对人的损害,还应注意调节空气湿度,保持环境中的水分。在庭院、室内可养些能净化空气、涵养水分的绿色植物,睡前亦可于卧室置一盆冷水,以缓解燥气。同时,还需指出的是,秋高气爽又是健身锻炼的大好时节,人们在立秋伊时秋燥不甚之际就应早到户外锻炼,借以提高肺脏生理功能,则燥邪难侵。
(摘自《中国中医药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