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培育海洋经济载体对江苏的借鉴

2014-12-25 01:48蔡柏良陶加强常玉苗
江苏商论 2014年9期
关键词:江苏载体海洋

蔡柏良,陶加强,常玉苗

(盐城师范学院,江苏 盐城 224001)

海洋经济包括海洋渔业、海洋种植业、海洋制造业、海洋运输业、海洋旅游业等,同时涉及一、二、三产业领域。海洋经济是沿海区域国民经济的主要成分。[1]海洋经济载体通常是指和海洋开发利用有关的产业和相关经济活动的承载体。涉海性、多样性、承载性是海洋经济载体最基本的特征。企业(园区、集聚区)、港口、城市、经济(生产)要素平台是海洋经济载体的最基本形式。江苏海洋经济在整个沿海地区排名靠后,有必要从海洋经济载体角度研究江苏海洋经济的发展对策。比较经济学提倡通过比较分析,衡量优劣,判明利弊,总结经验,作为制订经济政策的依据。所以,要研究江苏海洋经济,首先就必须比较,比较国内外的成功做法,得出适合江苏海洋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江苏海洋经济载体研究的必要性分析

1、实践中,江苏海洋经济的滞后性决定了研究江苏海洋经济载体的必要性

江苏沿海地区,包括连云港、盐城和南通三市,陆域面积3.25万平方公里,海岸线北起绣针河口,南抵长江口,长954公里,滩涂面积5100平方公里。按照陆上区域划分,江苏沿海地区应该属于目前中国经济最活跃的长江三角洲区域。按照海洋划分,根据2003批准实施的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属于苏东海洋经济区。然而这块战略地位重要,海洋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的沿海区域海洋经济发展确严重滞后于其他省份。

(1)江苏海洋经济发展状况。2011年江苏省海洋生产总值在全国11个沿海地区中排名第6,这与江苏的在全国的经济地位和拥有较为丰富的海洋资源不对称,江苏省海洋经济整体水平偏低。2011年全国海洋主要产业产值45496亿元,江苏4253.1亿元,仅占全国的9.3%,而山东、上海和广东分别完成8028亿元、5618.5亿元和9191.1亿元,江苏仅为山东的52%,上海的75%和广东的46%。同时,江苏海洋经济在整个江苏生产总值比重也比较低,仅2.7%,对于江苏总体经济的贡献度较低,2.7%的比重在全国11个省市排名中位列倒数第3,仅仅高于河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江苏海洋经济发展水平这几年与广东、山东的差距也在逐步的扩大,山东和广东相继成为全国蓝色经济试点区域后,将更大程度上促进这两个省份海洋经济的迅速发展,江苏海洋经济的滞后性将会更明显的凸显。

(2)江苏海洋产业发展状况。不仅仅整体数据不令人乐观,江苏省海洋经济的3产数据同样比较低。2011年江苏第一产也135.6亿元,全国第六;第二产业2297.0亿元,全国第四;第三产业1820.6亿元,全国第六。

图1 江苏和沿海发达省份的海洋经济三产比较

从图1的比较中,可以发现,江苏第一产业相对来说发展态势良好,然而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严重拖累江苏海洋经济总体。在第一产业中,2011年,江苏海洋捕捞产量568108吨,远洋捕捞10324吨,海水养殖842408吨,总值位列全国倒数第四,在统计的省份排名中,远洋捕捞倒数第三,养殖倒数第三。第二产业中,原油、天然气和矿产暂时没有,虽然海盐产量比较高,2011年,江苏海盐产量106.61万吨,位列全国第五,但是层次比较低;海洋化工产品总量1284696吨,全国排第三;第三产业中,海洋旅客运输量25万人,全国排名倒数第二。

2、理论上,研究海洋经济载体是发展江苏海洋经济的必然要求

经济增长理论通常认为经济增长的源泉或者动力来自于生产要素,同样,对于海洋经济来说,它增长的源泉或者动力同样来自于生产要素及其承载体。

(1)海洋经济增长的来源或者动力来自于生产要素。亚当·斯密在经典著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论述经济增长问题,认为劳动力、土地、资本看成是经济增长的基本要素。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哈罗德-多马模型认为增长速度决定于资本的流量,即决定于投资,投资越多增长越快。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Y=A(t)LαKβu 也认为,产出与劳动、资本和技术有很大关系。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代表人物索洛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为基础,把资本、劳动和技术认为是影响经济增长三个主要因素,并建立了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根据该模型,经济增长是由资本积累、劳动投入和技术进步等三者共同决定的。综上,不管哪种经济增长理论,他们的共同点都认为生产要素是经济增长的动力来源。这观点对江苏省海洋经济同样适用,它增长的动力来源同样也是生产要素,这些生产要素可能包括:资本、劳动、技术等等。

(2)江苏海洋经济生产要素的承载物——载体。既然江苏海洋经济的发展依赖于各种不同的生产要素,所以,要发展江苏海洋经济首先需要更多的生产要素投入。而生产要素是虚拟的,无法衡量的。这时候就需要有一个承载物来承载这些生产要素。投入资本,在海洋经济中,可以演变为:投资产业、港口等基础设施、城市等等;投入劳动,在海洋经济中,可以演变为:产业中的劳动、港口中劳动、城市中的劳动;投资技术,在海洋经济中,可以演变为:产业中的技术、港口中的技术、城市中的技术;最终,还可以单独创造各种载体来承载各种生产要素:资本中心(各种融资平台等等)、技术中心(技术研发中心等等)、人才中心(创新人才基地、人才市场等等)。所以,要发展江苏海洋经济,就必须对各种载体进行深入研究,研究它们的形式、模式和运行规律,最终提升江苏区域海洋经济发展水平。

二、国内外海洋经济载体建设的经验与借鉴

美国、日本和韩国是国外海洋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而且这些国家的海洋经济都是上世纪60-70年代通过一系列的政策和扶持慢慢发展起来的,它们的优秀做法对于江苏海洋经济发展有非常好的借鉴。同时,国内的诸如上海、青岛、宁波、大连等沿海城市海洋经济发展也如火如荼,他们的做法可能和中国的国情更加符合和贴切,比较容易成为江苏海洋经济发展的思路。

1、国内外关于海洋经济载体建设的经验

(1)港口。在海洋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任何一个成功国家的案例,都离不开大型港口的建设,只有有了大型港口的建设,海洋经济的先行条件才能满足,不然就算临海,也和内陆城市相比没有任何的区别和优势。滨海门户城市能成为区域发展的“核心”就是因为这些门户城市拥有远洋深水良港,这些深水港承载区域贸易和临港产业的交通运输需求。在这些发达地区的著名的深水大港中,洛杉矶大都市区拥有长滩港和洛杉矶港等深水大港,东京大都市圈拥有横滨、川畸和千叶港等深水大港,韩国釜山大都市圈拥有釜山和大浦港等深水大港,而在国内长三角经济圈有上海港和宁波港。这些港口都是远洋深水大港,年吞吐量达亿吨以上。不仅带动了区域全球贸易进程而且推动了沿线重化工业基地建设为门户城市的枢纽功能发挥起到了强有力的支撑作用。

(2)港城。沿海地区的发展模式,通常会推进城市化,发挥城市化的先锋作用,通过城市化带动工业化、市场化与现代化的进程,这个路径已经变为很多沿海地区发展过程中重要特征。沿海地区在城市化战略的引领下,往往最先接近全球化,最终这个沿海地区就成为沿海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发动机”。沿海城市相对于内地城市而言,沿海城市承担起本地区与外地区进行各种“流”交易的重要角色。对沿海地区而言,沿海门户城市的特点是具有承担海内外贸易且能组织区域内部流通的职能。日本的大阪市、韩国的釜山市、美国的洛杉矶市等门户城市在开发初期均采取做强门户城市,带动整个区域经济整体开发的路径。国内最典型的港城当属青岛和大连,青岛和大连都以自己的沿海区位优势,创办自己的海洋旅游等产业,促进各自城市的建设,相继被评为“国际生态安全最佳城市”和“中国最具经济活力城市”。

(3)产业(企业)。产业在沿海开发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海洋经济最后的落脚点肯定在产业,世界先进区域海洋经济的发展的推动力也集中在产业。首先,政府在沿海开发的过程中,往往首先通过布局产业,培育区域经济生长点。二战期间,美国的军事工业绝大部分投资放在“阳光地带”,投资占比高达70%。在冷战期间,美国又将大量航空相关产业建于沿海区域并制定相关的补贴政策,促进美国人口向“阳光地带”流动,加快了美国沿海城市化的进程。其次,在沿海开发过程中,许多国家政府都在创造条件,吸引重型化工产业的产业转移。例如:在20世纪70年代,在“京滨”重化工业带建成的基础上,日本政府填海造陆,在东京湾建成了60公里长的“京叶”重化工业带,最终,日本整个“三湾一海”地区形成了全球最大的重工业基地。最后,在沿海开发的过程中,注重结合本地区的特色,发展特色产业。荷兰利用自己的花卉特色,发展了花卉特色产业,成为了世界上主要的花卉出口国。1973年韩国提出了“重化工业宣言”,在东南沿海地带以深水海港的开发为先导,利用了廉价海运条件进口石油、铁矿石等原材料,发展了钢铁、造船、汽车、机械、石油化工等等产业,最终形成了发达的临港重化工业地带。

(4)其他形式。除了以上的载体形式以外,能够承担生产要素的形式还有很多。①保税区。为提升区域国际竞争力,世界上主要港口如鹿特丹、汉堡、香港、新加坡等都实行了自由港政策,吸引了外国船舶和货物自由进出、自由交易、自由经营等等,最终目的以降低交易成本,促进本区域的国际贸易和投资增长。②沿海城市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日照市接轨青岛市,不断强化与中科院海洋所、中国海洋大学、黄海水产研究所等国家级、省级海洋科研机构合作,提升全市的海洋科技创新能力。③融资渠道广泛,港口实现上市。国内港口股权形式多样化,特别是大港纷纷上市,最典型的上海港、宁波港和天津港。④科研、资本形式多样。2010年9月,上海市依托临港产业区管委会,联合了上海地区海洋相关领域相关的大学、科研机构、企业、业务部门,共同筹建上海海洋科技研究中心。在天津,股权投资基金及其相关管理企业超过了2000家,天津股权交易所挂牌的企业超过120家,天津市滨海国际知识产权交易所揭牌运营,新设立的融资租赁公司达到174家,业务总量占全国的四分之一。

2、借鉴国内外海洋经济载体建设的新形式、新模式应具备的条件

(1)科学规划,细化执行。政府主导的规划成为推动沿海地区发展的巨大动力,通过政府的科学规划,引领沿海地区的产业布局和产业转移。上世纪60年代至今,日本进行了5轮国土开发规划,从点到面,全面发展。上世纪70年至今,韩国进行了4轮国土综合开发规划,指引韩国从两级到全面开发转移。

(2)政府主导,综合管理。所有沿海经济发展比较好的国家,政府在其中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韩国在1982年通过 《第二次国土综合开发规划》,其中重申了“国土均衡发展”的理念,[2]同时在1989年开始实施了西海岸开发;美国的沿太平洋高新产业带得益于美国政府巨额的国防开支。美国加州的圣地亚哥市的最大雇主就是美国海军总部;上世纪60年代至今,日本政府生产性公共投资总额为18兆4676亿日元,其中60%投在了日本的沿太平洋经济区域。日本从1945-1978年,建成投产的18个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和15个石化联合企业全部集中在太平洋经济区域。

(3)科技先行,人才引进。高新技术和大型科研院所在沿海区域的大量聚集,给予沿海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不竭动力。美国的波士顿城市群的急速发展,就得益于科技的力量。[3]如果说上世纪中,美国的发展得益于重型工业的支撑,那么上世纪70年代后,美国工业更多的得益于海洋高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4]在美国的沿海区域—阳光地带,上世纪70年代-80年代,计算机、通讯、电子、航空等高新技术产业工人数量增长了40%,著名的“桑迪来国家研究所”和“洛斯阿拉莫斯研究所”就坐落在该区域。美国的硅谷成为全球科技的创新中心,同样来源于该区域。

同时,美国沿海地区的发展还得益于美国的人才引进政策。有数据表明,在诺贝尔工科获奖者中,70%来源于美国,而70%中,绝大部分不是土生土长的美国人,都是美国的引进人才。美国的人才引进政策,造就了美国的最大的人才引进国。

(4)港口为主,交通发达。国外沿海区域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沿海区域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靠交通网络。一方面交通网络指引城市的发展方向,勾画城市的外部形态;另外一方面,交通网络可以重新划分城市的产业结构,产生并创造的新的产业发展机会。最后,通常,沿海门户城市的发展,首先发展的必是城市的交通,以此来吸引投资,最终发展区域经济。

三、提升江苏海洋经济载体的建议

通过对于国内和国外海洋经济发展的经验借鉴,江苏省如果要大力发展自己的海洋经济,必须从海洋经济的载体切入,通过政府层面来落实条件,载体层面来具体实施。

1、政府层面

通过前面的比较借鉴,国内外海洋经济发展比较好的地区,要发展海洋经济总会有政府的因素,有的时候,政府的因素可能会占据主要作用。要发展江苏海洋经济,首先要发展江苏海洋经济载体,要发展江苏海洋经济载体首先要从政府层面落实和支持。作为政府层面来说,借鉴优秀地区的做法,江苏省政府首先必须从战略角度给予足够的重视。江苏沿海地区在未来肯定是江苏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其次,必须重视江苏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原有的规划是以一个比较粗略的规划,并没有提出具体的措施,江苏海洋经济规划必须细化,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衡量考核性;最后,必须加大对江苏沿海地区的政策扶植力度,学习先进国家和地区的做法,如果要发展沿海,必须从省政府层面,[5]给予江苏沿海区域特殊的政策优惠和扶持,加大对于沿海地区的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包括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港口等基础设施,加大对江苏沿海的产业扶持力度,学习西方发达国家的做法,引导进行大范围的大产业转移。

2、载体层面

(1)江苏沿海必须因地制宜,采取灵活多样的海洋经济载体培育模式。围绕海洋是培育海洋经济载体的核心要求,也是江苏沿海地区竞争优势所在。江苏沿海地区地质地貌和区位条件各不相同,不同海洋经济载体又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和要求,这就决定必须因地制宜,采取灵活多样的海洋经济载体培育模式。连云港要围绕深水大港的载体优势和东陇海线的交通优势,做大、做足、做强港口经济载体。盐城要围绕滩涂资源优势和日益凸现的产业港优势,做大、做足、做强临港产业和特色产业。南通要发挥兼具海港、江港的组合优势,做大、做足、做强江海联动的经济载体。

(2)依托海港和海洋资源,加快建设沿海三大海洋经济区。海洋经济区(或园区)是海洋经济载体的重要形式。要加快以连云港为核心的北部海洋经济区、盐城为核心的中部海洋经济区和南通为核心的南部海洋经济区的建设,提高江苏省海洋经济载体建设的水平。沿海北部经济区要大力发展海洋交通运输载体、港口物流载体、航运交易市场载体和国际航运中心载体,全力打造石化园区、钢铁产业园区和海洋生物医药、海洋化工等新兴产业载体。沿海中部经济区要做大做强汽车、船舶等临海优势产业载体,培植海洋生物、新能源等临海战略性新兴产业载体。沿海南部经济区要依托雄厚的海洋装备制造的产业基础,建设世界一流的远洋船舶、海洋装备的基地,全面提升海洋医药、海洋交通等载体建设的水平

(3)加大港城特别是沿海城镇建设的力度,构建现代海洋经济服务中心。要加快沿海中心城市建设,调整城市区划,扩大城市规模,增强城市功能,促进海洋生产要素集聚,增强为海洋经济发展的服务支撑能力。选择基础条件好的临港城镇着力打造海洋特色经济镇,做强做大海洋特色品牌。要适度超前加快“海、陆、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以公路、铁路、快速轨道交通线为主的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尽快形成高速公路、铁路、海运、内河航运联网的货运交通集疏运体系。要大力发展涉海金融、海洋信息、海洋公共服务等海洋服务业,构建现代海洋经济服务中心。

(4)增强科技和人才对海洋经济的引领促进作用,搭建现代化的海洋科技孵化平台。实施“科技兴海”战略,设立海洋经济发展专项资金,集中支持与海洋有关的核心科技、科技创新、重点产业、服务平台和涉海基础设施建设等。要依托江苏现有资源和研发优势,聚焦海洋研与创新,实施重大海洋技术项目攻关,集中出一批能够在国内和国际领先的海洋科技成果。要大力建设海洋技术转让、创新孵化等技术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实现技术成果与海洋经济要素的有力结合。

[1]朱凌,林香红.世界主要沿海国家海洋经济内涵和构成比较[J].海洋经济,2011,(4):58-64.

[2]汪海.荷兰、韩国海洋开发对江苏沿海开发的启示[J].现代经济探讨,2010,(11):40-43.

[3]世界海洋经济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主要沿海国家海洋经济发展比较研究[J].统计研究,2007,(9),43-47.

[4]黄利秀.美国、日本沿海经济带的发展对江苏省沿海开发的启示[J].学术论坛,2012,(5):144-148.

[5]宋炳林.美国海洋经济发展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2,(1):26-28.

猜你喜欢
江苏载体海洋
创新举措强载体 为侨服务加速跑
数读江苏
坚持以活动为载体有效拓展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
数独江苏
数读江苏
江苏
爱的海洋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TiO_2包覆Al_2O_3载体的制备及表征
创新德育教育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