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知识图谱的信息服务现状与趋势分析❋

2014-12-25 02:15:32张闪闪
图书馆 2014年4期
关键词:图情领域文献

黄 鹏 肖 明 张闪闪

(1.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北京 100875;2.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北京 100190)

1 引言

信息服务是采用最有效的方式及时的向用户提供所需信息的活动,是信息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1〕是图情领域研究的重要内容。以张晓林为代表的学者认为新世纪传统的信息服务正遭受互联网的冲击,图情领域应该重新审视信息服务的模式,借助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的契机为信息服务寻找新的生长点,向知识服务迈进。〔2〕

文章调查了自1998至2012年国内外图情领域信息服务研究的相关文献,对图情领域中进行信息服务研究的代表机构、期刊、文献、研究热点和前沿进行定量考查,通过Bibexcel、Pajek及Ucinet等工具,绘制出具有直观性的知识图谱。

2 数据来源及使用的工具

在充分考虑数据的全面性、权威性、可获得性和适用性等因素后,选择CSSCI数据库作为来源数据库。检索策略是以“信息服务”为标题关键词,时间设置为1998-2012年,学科限制为“图书情报学”,得到数据记录1711条。国外图情领域对信息服务的研究数据主要通过从SSCI数据库中下载获得。相对应的检索时间设置为1998-2012年。标题检索关键词为“information service”,通过“information science and library”的学科精炼得到693条文献数据。

3 文献年度趋势统计分析

根据检索结果,在不限定学科的情况下CSSCI收录的1998-2012年间关于信息服务的文献有2037篇,图情领域内信息服务研究的论文占到1711篇,与其他学科相比文献量较大,显示出在国内信息服务研究的前沿阵地仍是图情领域。而从国外SSCI的数据库的检索结果来看,1998-2012年间,关于信息服务的论文有3655篇,图情领域只有693篇,仅仅占到19%,这点与国内恰恰相反。国外的这种差别体现了关于信息服务研究的学科交叉性,而国内对信息服务的研究,学科之间的交互性较少,条块分割现象较为严重。

衡量某领域发展的重要指标就是学术论文数量的变化,对其文献增长变动作历史的、全面的统计,绘制相应的曲线,对评价该领域所处的阶段,预测其发展趋势和动态具有重要意义〔3〕。根据国内外发文量绘制变化曲线(见图1),可以看出国内趋势的变动略领先于国外,并在2008年后趋于一致,表明了近年来国内外对信息服务领域研究的共同关注。从整体来看信息服务领域的论文在1999-2001年,迎来了新一轮的研究高峰,之后在一定范围内不断波动,到2010年左右达到高潮,随后相关论文的量回归到研究高峰出现之前的水平。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由于传统图情服务模式受到了互联网的极大冲击,因此出现了争相研究的高潮,导致论文数量短时间增加。经过几年的研究发展,信息服务领域的研究已经吸纳由于新技术带来的冲击,回归到正常轨道进入了新一轮发展的稳定期。

图1 1998-2012年CSSCI与SSCI图情领域信息服务研究发文量变化曲线

4 作者分析

4.1 核心作者情况

分别统计CSSCI及SSCI文献中的作者分布情况,分别得到发表1篇、2篇、3篇文献的作者数量,以及该类作者群体所占全部作者的比例。根据表1作者分布情况中的数据可知,SSCI文献集合中1篇论文的作者数为939人,占总数的87%,CSSCI文献集合中1篇论文的作者数为1652人,占总人数的82%。低产作者所占的比例远大于根据洛特卡定律所得到的比例,因此可以说明,在图情领域对信息服务的研究,国内外都处于还未成熟的发展期。以信息服务为一个研究方向并深入进行研究的作者较少,因此在这一领域高产作者所占的比例也较低。

从发文量来看,SSCI文献中,发文量在4篇以上的作者数量占总数的1.21%,且根据统计结果,发文量最多的是Calvert P有11篇文献,其次Fourie I与Urquhart C分别发表了10篇与9篇文献。相比较,在CSSCI文献结合中,发文量在4篇以上的作者数量占总数的1.2%,发文量最多的前三名是胡昌平22篇,邓胜利13篇,张敏、焦玉英、郭海明等10篇。可见外文文献中该领域的核心作者群体尚未形成,而中文文献中的高产作者稍多,有形成核心作者群的趋势。

表1 作者发文量的分布情况

4.2 作者合作情况

一篇论文若由两个或多个作者共同合作完成,则这两个或多个作者之间形成一次共现关系。分别对SSCI以及CSSCI文献集合中的作者共现进行分析,利用Pajek绘制作者共现的知识图谱(见图2)。图中数据点的大小表示作者的发文情况,发文量越大,数据点越大。点之间的连线表示作者之间有合作,线段越粗表示合作的次数越多。

图2 CSSCI文献集合中最大的四个学术合作团体

4.2.1 国内本研究领域的作者合作情况分析

国内图情领域有关信息服务研究较大的合作团体共有4个,其他的合作多发生在两人或三人之间且合作频次较低,研究的作者之间合作不紧密。这四大学术合作团体有:

(1)以胡昌平为首的团队,成员包括胡昌平、王宁、杨成明、李枫林、梁孟华等,他们分别来自武汉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河南工业大学。其中有10名学者来自于武汉大学,胡昌平与杨成明间的连线最粗,表明二者之间的合作关系较紧密,从总体来看该团队基本上是由以武汉大学为班底的研究人员所组成,其中与外校人员的合作大部分是本校人员因工作调动而在外校开展研究所产生的(例如,梁孟华是从武汉大学调入上海师范大学档案馆的)。在团队内部,由中心度最高的胡昌平教授作为团队合作网络的枢纽,在团队内部知识整合上具有支配的作用。

(2)以甘利人为首的团队,成员包括岑咏华、臧强、傅湘玲、史田华等。在该网络中,除张颖来自国防信息中心以外,其余人员均来自南京理工大学。作为该网络中的中枢,甘利人与岑咏华、傅湘玲、臧强合作较为紧密,史田华与张彤萱合作较为紧密。概言之,整个网络封闭性较强。

(3)以张晓林为首的团队,成员包括张晓林、黄影、袁莉、黄学军、党跃武、李桂华、杨峰,其成员全部来自四川大学。该网络属于典型的老师带学生的团队。其中,张晓林是黄影、袁莉、黄学军以及杨峰的导师,而党跃武则是李桂华的导师。从图2中不难看出,各师生团队之间的合作较为紧密,而两个团队之间的合作则较少。

(4)以张红燕为首的团队,成员包括张红燕、袁宝财、王盾、赵云志、周良春、王琛、朱华、谢静华,其成员分别来自宁夏农林科学院科技信息研究所、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以及宁夏中宁县图书馆。其中,以张红燕为枢纽的宁夏农林科学院科技信息研究所是该团队的主要构架,他们之间的合作较紧密,而赵云志多次加入这个团队进行合作。

4.2.2 国外本研究领域的作者合作情况分析

从SSCI文献集合得到的作者贡献图中出现了三个规模较大的作者合作团体(见图3):第一个是以Bright MA为中心的11人合作团体,第二个是以Rowley J为中心的4人合作团体,第三个则是以Gunter B为中心的4人合作团体。其中,Bright MA来自肯塔基大学医学研究中心,合作团体中的其他人分别是加利福尼亚肿瘤研究所的研究员Davis SW,迈阿密西尔维斯特癌症综合治疗的研究员Thomsen C、Kornfeld J,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的研究员Wolfe P、Fleisher L与Rutten LJF,密歇根大学媒体研究实验室的学者Strecher V,阿斯系统工程公司的研究员Heimendinger J,CODA工程研究公司的研究员TerMaat J,丹佛肿瘤研究中心的研究员Marcus AC;第二个团体均由来自威尔士大学的学者构成;第三个团体的成员均来自英国伦敦大学。从图3可以看出,第三个团体中的Nicholas D与Huntington P合作次数最多,两人共计合作了4次。

图3 SSCI文献集合中的作者合作网络

4.2.3 国内外本研究领域作者合作情况比较

从上述中外合作网络图中可以看出,图书情报领域的信息服务研究,既有共同点又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要差异是国内合作团体规模较大,但合作关系不稳定,合作最多的是以张晓林、杨峰、袁莉、黄影等人合作了两次。整体研究较为分散,存在很多两人合作关系。国外合作虽然存在整体规模较小的问题,但是交流合作频繁,连接紧密。通过深入分析发现,国内外存在的相同问题是,信息服务研究的合作研究模式倾向于同一学校或者师生之间进行的合作,不同学校、不同师承或者高产作者之间的强强合作较少,特别是大部分合作是“老师-学生”型的合作方式(这方面的典型代表是张晓林团队),尽管该方式可以迅速开展科研合作,但合作网络主要依赖于权威学者,所以网络具有一定的脆弱性。目前,国外学者已经有了“走出去”的趋势,其中,Bright MA团队就实现了跨区域多方合作,积极与美国各地研究所或者企业进行合作,这样能够挖掘知识创新的潜力,壮大信息学科的科研力量和优化合作网络,这种合作模式值得借鉴。

在基于CSSCI文献集合的作者合作网络中,网络中心度为0.71%,平均每个点的度为1.798,点的度最大为11,最小为1。在基于SSCI文献集合的作者合作网络中,网络的中心度较高,达到了1.69%,平均每个点的度为4.349,点的度最大达到了46,最小为1。通过比较可见,由于SSCI文献集合中作者的合作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网络整体的点平均来说更为集中,因此形成的作者网络中心度更大。而国内由于存在较多的两人合作团体,网络整体的点平均来说更低。另外由于外文文献中形成了一个较大规模且稳定的合作团体,处于该网络中心的点度数最大达到了46,同时合作团体网络中的其他点由于存在较多合作关系,每个点的度数都比较大,因此平均后每个点的度数为4.349,远大于中文文献合作网络中的 1.798。

5 机构分析

5.1 核心机构情况

目前,国内开展信息服务研究的单位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图书情报院系和研究中心;二是国内各类型图书馆。从表2中可以看到,信息服务研究领域具有强大的学术实力和研究能力的机构大都属于第一部分,可见学术机构在信息服务研究中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时,发文量位列前两位的是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和武汉大学信息资源研究中心。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是目前国内公认的图情教育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高校院系,而武汉大学信息资源研究中心是国家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也是图情领域内唯一入选的重点研究机构。二者共计发文为136篇,占前十位机构发文量总和的40.2%,占全部文献集合的7.1%,可见武汉大学在信息服务研究领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中湘潭大学由于管理学院于2008年改建为公共管理学院因此将其发文合并计算位居第五。根据表2的初次发文时间我们可以看出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与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系开始研究的时间最早,应该是信息服务领域研究的先行者。

表2 CSSCI中信息服务领域发文量前五名的机构

国外主要信息服务研究单位,除了上述的两种类型以外,还增加了企业部门。由表3可见,与国内情况一样,高校在信息服务领域担任主要的研究任务,由于本次研究限定了数据库的时间范围,造成了相应的机构研究时限缩短,因此,经过扩展研究修正其首次发文时间,发文量最多为威尔士大学从1998年到2012年共发表文献20篇。威尔士大学在1993年已经开始信息服务的研究,发表了基于个人电脑接口的在线信息检索系统研究的文章。由表3中可以看出最早进行信息服务研究的机构是伊利诺伊大学,其在1974年已经从社会信息服务系统入手对信息服务进行研究;而比勒陀利亚大学与惠灵顿大学则是近十年才开始。

表3 SSCI中信息服务领域发文量前五名的机构

5.2 机构合作情况

从图4来看武汉大学是与校外机构合作最多的机构,且合作范围较广,与跨省合作较多。其他的信息服务研究的机构分布比较分散,多是本区域的机构合作,且合作频次较低,跨区域机构合作则较少。可见信息服务研究相对比较封闭,各个机构交流较少。另外,从图上来看,我国信息服务研究缺乏市场化服务机构的参与,从服务行业特性来说,处于服务第一线的商业信息服务机构拥有信息服务市场的第一手资料,并且更为了解用户的需求,因此,为了加速我国信息服务的研究,学术机构应该加强合作与交流特别是与商业信息服务机构的合作,使理论研究与真实的信息服务市场相结合,并通过合作指导信息服务机构,促进我国信息服务业的发展。

图4 CSSCI文献集合中机构合作网络

目前,国外在信息服务领域的研究已经形成相对稳定的合作网络(如图5所示)。其中,最大的两个合作网络是以加利福尼亚肿瘤研究中心为核心进行医疗信息服务研究的合作网络,以及以渥太华的医学研究所为中心所形成的关于医疗专家系统研究的合作网络。从图5中可以明显看出与国内研究合作网络不同的是,大量的商业信息服务公司参与到研究中,例如《关于多维度定制信息提高癌症信息服务用户对水果和蔬菜的需求研究》就是由伊利诺伊大学与阿斯系统工程公司合作完成的,并且出现了一定的跨国合作。从上述两个网络来看已有稳定大范围的跨地区合作,但是跨国合作处于萌芽期,仅仅是加拿大与美国这种临近国家,还没有出现大范围的跨国家合作网络。

图5 SSCI文献集合中机构合作网络

6 主体分析

6.1 高频关键词的对比分析

为研究国内外图情领域对信息服务研究主题的区别,各选取了本次统计样本中国内外图情领域有关信息服务研究的高频关键词列表进行对比分析,以发现国内外研究热点的不同。

表4中可以看出,CSSCI文献集合中,研究对象主要有图书馆、高校图书馆、网络环境、个性化信息服务等,综合来说,就是在新的信息服务环境下,针对信息服务对象开展的各个方面的研究。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从传统信息服务方式向个性化信息服务转变,使用新的信息技术对信息服务流程进行再造,形成个性化的信息服务机制。以及未来随着人们对信息认知的加深,专业化分工的信息服务产业将会形成。

表4 CSSCI和SSCI检索结果集中高频关键词列表

SSCI文献集合中高频关键词有:因特网、图书馆、数字图书馆、图书馆服务、高校图书馆、学术图书馆、信息管理、信息检索、信息服务评价、信息技术等。Internet的频次最高表明国外跟国内境况大致相似,互联网出现的冲击给信息服务领域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同时据表4我们可以看出,信息技术的变革推动了信息服务模式的转变,通过用户交互性、信息关联性、有用性、可得性等指标构建信息服务评价体系,评估用户信息需求的满足程度,〔4〕进而提出了新的需求满足要求,而这种要求又带动了信息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整个研究环境形成一个良性的闭环。

相比较而言,国内整体研究是自下而上的,由微观的图书馆服务模式的转变上升到宏观信息产业的形成,而国外则是从微观的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到辅助支持的信息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特别关注信息检索技术的研究,向下不断延伸。

6.2 高频关键词的共现频率分析

从表5可以看出,共现频次较高的都是与信息服务相关的内容。而共现次数最多的前两位显示图书馆特别是高校图书馆是信息服务研究的主战场。排名第三位的是网络环境与信息服务,表明了网络环境的变化给传统信息服务带来了巨大的影响,特别是3G移动互联网的出现,使得文献获取更加简单,更具有普及性、随身性,基于手机的掌上图书馆,可以丰富读者使用电子文献资源的手段,使读者体会到获取信息服务的便捷性。〔5〕从表5总体来看互联网的出现使得信息服务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新的服务模式开始转向数字化与个性化。数字图书馆缩短了信息用户与信息服务机构的时空距离,而数字图书馆的服务又为大数据时代的个性化信息服务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而大数据时代则需要用户数据获取的智能Agent技术以及用户偏好研究的数据挖掘等信息技术做支撑。〔6〕未来信息服务领域研究的趋势将是加强信息技术的研发以及在信息服务机构的应用。

表5 CSSCI文献中共现频次较高的关键词列表

依据表6的统计结果发现,与CSSCI中关键词共现相比,SSCI文献集合中的关键词更具多样化,因此关键词的共现频次较少。从表6来看图书馆与信息服务、信息服务与因特网、数字图书馆与信息服务位列前3名,表明国内国外的研究方向大体一致,但是国外多了对于通信技术在信息服务领域的应用、用户行为研究以及信息服务质量的定量研究等课题。这与前文所述相吻合,国外偏重于具体实践性与前沿性研究,研究如何通过相关实际可行的技术手段或测量方法来提升服务质量,这是国内研究涉及较少的。

表6 SSCI文献中共现频次较高的关键词列表

6.3 关键词的共现网络分析

图6 CSSCI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

图7 SSCI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

将Bibexcel处理的文献共现矩阵导入Pajek中,绘制出关键词共现网络。其中两个关键词之间的连线代表他们的共现关系,连线越粗表示共现次数越多,联系越紧密。CSSCI文献形成的关键词共现网络图中(见图6),中心度最大的点是信息服务,其次主要是图书馆与网络环境。可见CSSCI文献中,信息资源管理、文献信息服务、用户信息需求研究都是从图书馆与网络环境的方面延伸出来的。在SSCI文献形成的关键词共现图中(见图7),中心度最大的点同样为信息服务,但除了以研究对象为主要的中心外,信息技术、信息服务质量管理与用户满意度研究等也在共现网络中占有重要地位。图书馆服务是共同体现出来的热门主题。在SSCI文献中,很注重用户行为研究,将信息服务质量管理与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内容应用于研究如何提高图书馆信息服务的质量,因此才会出现信息服务质量测量与用户满意度调查在网络中占据相对重要位置的情况。而CSSCI中的文献仍是在大方向上研究信息服务变革,在这些方面的研究没有形成一定的趋势。

6.4 关键词的聚类主题分析

在关键词网络图中能够看到单个关键词与其他关键词之间的关系,但是相同主题的关键词在共现图中的布局仍然分散,因此很难了解该领域的研究重点。利用关键词的共现关系,可对不同的关键词进行聚类,并建立层次聚类体系。在关键词共现矩阵中,以每一关键词看作一个特征,两个词与较多的相同关键词共现,代表他们有较多的相同特性,因此具有较大的相似性。通过Ucinet的层次聚类操作,相似度大的关键词被聚到一类中,进一步将相似的类聚在一起形成更大的类,最终以归并到一类中结束。层次聚类的过程形成了一颗层次聚类树。以合适的阈值对聚类等级进行切分,每一类中关键词在共现矩阵中都具有较高的相似度。可以用图书情报学在信息服务研究领域的研究方向来解释聚在一类中的关键词。

6.4.1 国内研究文献的关键词聚类主题分析

对CSSCI文献集合中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调整阀值并查看类中及类间关键词的特点,最终确定共分三类,第一类是总括性的介绍了图书馆借助信息技术的变革促进了信息服务方式开始向知识性、主动性信息服务转变。其中的关键词主要有:高校图书馆、知识信息服务、主动信息服务、Web2.0、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等;第二类是针对信息服务方式的改变所进行的具体方向上的研究。主要涵盖的关键词有:个性化信息服务、My Library、信息需求、开放存取、信息服务质量评价等;第三类表现的是信息服务业的创新,随着互联网跟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信息服务开始向社会化发展,利用信息技术不断推出新型的信息服务模式,形成新的社会化信息服务行业分工,〔7〕其中主要涵盖的关键词有:信息服务体系、个体创新、数据挖掘、智能推送服务、手机图书馆、图书馆2.0、RSS等。

6.4.2 国外研究文献的关键词聚类主题分析

采用相同的方法对SSCI的文献集合的关键词共现矩阵进行层次聚类,从分类的清晰度来看CSSCI文献集合的类与类之间存在着交叉的现象,所以需要设定一定的阈值将一些类进行合并,而SCI的分类结果比较直观。SSCI集合一共得到三类,第一类主要集合了与信息服务市场有关的关键词,围绕信息环境下如何将新的信息资源类型——电子信息资源推向市场,提高信息服务行业的服务质量,采用了市场营销、意愿评估与信息服务质量调研等方法。这一类包含的关键词有信息环境、市场营销、电子资源、人工智能、意愿评估等;第二类主要是图书馆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研究,图书馆通过引入新的信息技术衍生出新的信息服务的方式,涵盖的的关键词有:图书馆、学术图书馆、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设施、信息检索、专家系统等;第三类针对信息系统的用户研究,Kettinger WJ从信息系统用户需求的基本功能以及用户期待的拓展功能两个维度,定义了用户对信息系统满意度的度量区间,〔8〕后来的大多数研究者都在此基础上构建用户研究模型,该类涵盖的关键词有:数字图书馆、地理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用户研究、影响评价、顾客满意度调查、机器学习等。

6.4.3 国内外关键词聚类的对比分析

CSSCI文献集合形成的聚类相比SSCI文献形成的聚类界限更模糊,类与类之间相互交叉过多,通过深入分析可见,其主要原因在于中文文献中关键词不够规范,同一含义可由多个不同关键词来表达,如大学图书馆、大专院校图书馆都可用来表示高校图书馆,因此同一含义的关键词可能由于书写不同分到不同的类中,造成了聚类结果的不准确,因此对于CSSCI数据所需要做的预处理工作更多。在主题聚类中,进一步验证了高频关键词分析得到的结论,国内外关于信息服务领域热点关注的主题都是信息技术的革新带来信息服务方式的转变。

国内外图情领域对信息服务的研究上有以下不同:第一,在SSCI文献中,信息系统及机器学习与用户研究相互交叉已经形成了一种完整的模式,研究如何提高用户体验,而在CSSCI文献中却没有相应的体现,仍停留在理论研究如何提高服务质量;第二,CSSCI文献集合所讨论的仅是转换信息服务模式,没有像SSCI文献集合中讨论在新环境下信息服务市场化的过程中如何解决市场问题;第三,SSCI虽然提及了信息服务的市场化,但是没有像CSSCI一样上升至宏观信息产业的高度上讨论信息服务的发展。

6.5 信息服务研究的趋势

研究前沿是科学研究中最先进、最新、最有发展潜力的研究主题或研究领域。研究前沿通常表现为新主题词的大量出现、词间关系变化、主题词含义变迁以及主题词异常变化等。因此,跟踪文献集中主题词及相关属性的变化可以探测研究前沿的诞生。

按照关键字共现的阈值运行Cite Space探测出膨胀系数居前6位的主题词。通过表7我们可以看出,膨胀系数前6位的是Web2.0、公共图书馆、政府信息服务、电子政务、社会信息化和移动信息服务,其中“Web2.0”的膨胀系数最高达7.8178,说明Web2.0研究是国内信息服务研究的前沿热点。目前对于信息服务的研究集中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上的信息服务,Web2.0的出现,改变了单纯的信息传递者与信息接受者的划分,通过交互我们可以更好的实现信息的组织与服务,提高服务效率;〔9〕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移动信息服务成为可能,特别是以LBS为基础的社区类信息服务日渐成为最大的信息服务平台。

表7 CSSCI信息服务研究领域膨胀词表

对SSCI文献集合使用相同方法探测出膨胀系数居前6位的主题词。通过表8我们可以看出,膨胀系数前6位的是肿瘤信息服务、图书馆信息、医疗文献、电子商务、服务质量和数字化学习,其中“肿瘤信息服务”的膨胀系数最高达16.3595,说明肿瘤信息服务研究在国外目前受到的关注最多,通过研究癌症患者对医疗信息使用者的用户行为以及用户需求的满足情况的关系,提出互联网医疗信息服务将在未来成为诊断疾病的强有力的工具。〔10〕同时,目前信息服务研究在医疗领域蓬勃发展,膨胀系数前3位中两个关键词涉及医疗领域。其次是关于信息服务市场化方向的研究,当下的热点是电子商务和数字化学习平台,同时关注用户体验注重提高平台的服务质量,所以服务质量研究的排名也位居前列。

表8 SSCI信息服务研究领域膨胀词表

目前国内外信息服务领域研究的方向已经出现了分岔,国内偏重于将新的信息技术引入传统信息服务领域,改变信息服务的方式,以提高信息服务的效率。而国外的研究出现了细分,除了传统的图书馆信息服务,还向医疗领域进一步垂直延伸。同时国外图情界还注重信息服务市场化、电子商务以及数字化学习平台进行研究等,这些是国内图情界关注较少的。

7 总结

7.1 发文量分析

从发文量上看,国内外图情领域在信息服务研究上都处于一个发展期,SSCI收录的相关主题文献,年发文量从1998年起有较大幅度下降,到2000年到达一个低点后,后续几年不断波动,并基本维持在40篇以上,到了2010年又进一步大幅下降,降到30篇以下。而体现在CSSCI上的增长点则提前了几年,从1998年开始有增长,此后一直波动,整体发文量维持在100篇以上,到2008年以后与SSCI趋势大致保持一致。可见国内研究由于技术革新影响导致新世纪的信息服务研究起步稍晚,但关注度一直在增强,发展较快,整体来看已于国外研究保持同步。

7.2 主题分析

从主题分析的结果看,国内外图情领域在信息服务研究上具有共同的研究热点,即个性化的信息服务,主要采用数据挖掘、人工智能等方法,不同之处在于,从SSCI的文献集合看,国外在信息服务研究上主题更为丰富,除以图书馆作为研究对象外还以医疗信息服务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同时为了提高信息服务的质量,面向整个信息服务市场,国外研究还引入市场营销及服务质量管理的内容,这在CSSCI文献集合中是较少体现的。

7.3 作者及机构分析

从作者分析以及机构分析结果看,国内外图情领域在专利的研究上还未发展成熟,都存在发一篇论文的作者占总数的80%以上,核心作者缺乏的情况。合作方式的差别在于,国内形成若干的合作团体,但合作规模不大,合作来自于同一所高校或机构的成员之间,且都是图情专业的人员。另一方面,国外虽然也具有上述合作多来自于一所高校的情况,但国外已经形成了跨机构、跨地区、甚至跨国的合作团队,同时引入市场化运作的公司,有大量不同专业背景人员之间的合作,显然合作成员之间异质性更高,知识背景的差异促进了不同学科的交流融合。因此主题的多样性也是可以预见的。

1.岳剑波.信息管理基础.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53

2.张晓林.走向知识服务:寻找新世纪图书情报工作的生长点.中国图书馆学报,2000(5):30-35

3.Hou Hai-yan,Liu Ze- yuan.Mapping of Science Studies:the Trend of Research Fronts .Science Research Management,2006,27(5):90-96

4.Tsakonas,G.Analysing and evaluating usefulness and usability in electronic information services.JOURNAL OF INFORMATION SCIENCE,2006,32(5):400 -419

5.张曾昱,刘洪志.基于3G网络和智能手机的掌上图书馆建设探讨.图书馆建设,2009(5):49-51

6.张树良,冷伏海.Web环境下个性化信息的获取和个性化服务的实现.中国图书馆学报,2007(4):77-81

7.乐庆玲,胡潜.面向企业创新的行业信息服务体系变革.图书情报知识,2009(2):33-37

8.Kettinger W J,Lee C C.Zones of tolerance:Alternative scales for measuring information systems service quality.MIS QUARTERLY,2005,29(4):607-623

9.王伟军,甘春梅.图书情报学视角的Web2.0研究综述.中国图书馆学报,2011(6):67-80

10.Bass S B,Ruzek S B,et al.Relationship of Internet health information use with patient behavior and self-efficacy:Experiences of newly diagnosed cancer patients who contact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s Cancer Information Service.JOURNAL OF HEALTH COMMUNICATION,2006,11(2):219-236

猜你喜欢
图情领域文献
数字时代图情档学科教育的数据化创新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速读·下旬(2021年11期)2021-10-12 01:10:43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图情档学科建设(笔谈)“新文科”呼唤图情档成为“硬”学科
图书与情报(2020年6期)2020-04-06 03:25:19
聚青年学者之睿智 窥图情档学科之未来
——写在《图书与情报》“图情档青年学者专辑”出版之前
图书与情报(2019年6期)2019-11-12 20:20:00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大东方(2019年12期)2019-10-20 13:12:49
领域·对峙
青年生活(2019年23期)2019-09-10 12:55:43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商情(2017年1期)2017-03-22 16:56:36
中国盲人数字图书馆服务情况及展望
新常态下推动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