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区域性高校图书馆联盟资源共享模式与效益分析❋

2014-12-25 02:15
图书馆 2014年4期
关键词:区域性资源共享数据库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图书馆 北京 100029)

1 引言

伴随着社会信息化和网络化的进一步发展,图书馆已无法凭借自身资源完全满足用户的需求,以联盟的形式共建共享资源已成为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早在公元前200年,埃及的亚历山大图书馆与普格姆图书馆之间就进行了馆与馆之间文献共享(馆际互借)的尝试。〔1〕现代意义上的图书馆联盟是网络环境下的一种新型资源合作方式,以信息资源共享,促进各成员馆间的馆藏资源利用、提高图书馆读者服务水平为最终目标。〔2〕而网络环境下区域性高校图书馆联盟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环境,以数字化的平台为依托,为实现资源共享和利益互惠,以某一区域范围内的若干高校图书馆为主体,联合相关的信息资源系统,根据共同认定的协议和合同,按照统一的技术标准和工作程序,执行多项合作功能的联合体。这里称之为“区域性高校数字图书馆联盟”。

2 区域性高校数字图书馆联盟资源共享模式分析

2.1 我国区域性高校数字图书馆联盟建设现状

表1 我国区域性高校数字图书馆联盟情况统计

笔者按照区域性高校数字图书馆联盟的定义,通过文献调研和网络调研的方法,将主要的区域性高校数字图书馆联盟基本情况统计如下(如表1所示):区域性高校图书馆联盟数为12个,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广州、天津等经济较发达城市以及浙江、河北、湖北、海南等省份,建设时间的区间在〔1994,2010〕,建设最早的区域性高校数字图书馆联盟为广州地区高校图书馆联盟(1994年),迄今已有20年的发展历史。

2.2 资源共享模式统计与分析

表2 国内区域性高校图书馆联盟资源共享模式统计

目前联盟采用的资源共享模式包括:联合采购、联合编目、联合咨询、原文传递、馆际互借、特色数据库建设、联合目录、馆员培训以及学术交流等,其中联合目录模式均采用的资源共享模式,联合采购、联合咨询、原文传递、馆际互借以及特色数据库建设的资源共享模式被75%的联盟所采用,可视为区域性高校图书馆联盟所采用的主要的资源共享模式(见表2)。共享模式主要有以下几大类。

2.2.1 基于OPAC系统和导航系统的联盟资源共享模式

联盟采用联结整合不同图书馆的OPAC系统的形式即联合目录,将不同平台上的异构OPAC数据库进行整合,建立同一平台、同一界面、同一检索下的资源整合检索系统。目前参与统计的区域性高校图书馆联盟均采用联合目录的共享模式,实现了共享资源的一站式检索。〔3〕目前各平台采用的后台支撑技术主要有三种,一种是自建系统支撑,如北京地区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保障体系是由北京邮电大学图书馆提供后台支持〔4〕;一种是基于CALIS系统的后台支撑,如湖北省高等学校数字图书馆;再就是基于超星公司百链云图书馆元数据搜索引擎技术,如北京财经类高校资源共享平台及昌北高校图书馆联盟等。天津高校数字图书馆联盟和浙江省高校数字图书馆也采用建立导航的模式提供资源的分类浏览功能,便于读者检索。

2.2.2 基于文献传递和参考咨询的资源共享模式

网络大大延伸了文献传递和参考咨询的工作空间,使得文献传递和参考咨询工作能够基于网络平台实现高效个性化的服务。依托各馆数字资源为社会提供免费的网上参考咨询和文献传递服务,如昌北地区高校图书馆联盟可同时提供网络参考咨询和文献传递服务。广义的网络文献传递服务包含原文传递服务和网络提交申请单的馆际互借服务。本次统计的12家联盟中有7家提供网络文献传递服务,其中可以提供原文传递的有11家之多。

图1 BALIS原文传递系统和北京财经类院校资源共享平台原文传递量统计图

笔者统计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图书馆所参与的两家联盟自开通服务始的原文传递量,其中北京地区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保障体系〔5〕2012年的数据截止到11月,北京财经类院校资源共享平台〔6〕2013年的数据截止到9月。如图1所示,两家联盟的原文传递量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且涨幅巨大。北京财经类院校资源共享平台2012年的传递量高达78743条。

2.2.3 基于联合采编的联盟资源共享模式

资源的采访和编目也是区域性高校图书馆联盟资源共享的重要模式。参与统计的66.7%的联盟采用了联合采购的模式。在联合采购模式中,申请加入联盟采购的程序并不复杂,大多联盟仅需报名即可,联盟可以较低的价格团购原价昂贵的数据库,既节省了成本,也省去了各馆分别调研和谈判的时间。因此,大部分联盟成员都愿意参与联合采购这种形式。

联合编目功能,对于各联盟来讲,需要成员馆共同协调技术手段、编目准则和人力资源等众多因素,限于目前不同图书馆在编目细节上设定有所不同,联合编目功能在目前阶段是较难实现的。仅海南省教育科研数字图书馆采用联合编目的资源共享模式。

2.2.4 基于合作交流的联盟资源共享模式

特色数据库建设是目前各区域性高校图书馆联盟正在探索的创新功能,所统计的联盟中已合作搭建特色数据库的有海南省教育科研数字图书馆、广州地区高校图书馆联盟、天津高校数字图书馆联盟和浙江省高校数字图书馆4个。其中天津高校数字图书馆联盟和浙江省高校数字图书馆在特色数据库建设投入巨大,目前已合作搭建的特色资源数据库已高达30多个,数据库类型涉及历史、地域文化、科技、综合等多个领域。

馆员交流与培训指的是图书馆联盟以举办培训班、研讨班、学术研讨会等形式,通过设立专门的培训部门或者聘请外部专家等多种互动方式,统一各成员馆在编目、咨询和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培训,方便各成员馆工作人员进行业务提升和交流,便于熟悉其他成员馆的特点和工作方式。目前已有近50%的联盟采用此项资源共享模式,如北京地区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保障体系〔7〕(BALIS)设有专门的培训中心,由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负责,定期举办培训班、研讨会等,便于馆员交流成长。

3 基于当前资源共享模式的联盟效益分析

当前的资源共享模式的应用对提升区域性高校图书馆联盟的服务具有重大作用。现分析当前模式对联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升,可为联盟建设的效益评估提供参考。

3.1 联盟信息资源共享的经济效益

经济效益主要是指信息服务单位在向用户提供信息服务过程中所获取的全部货币收入的总和。但就联盟效益来讲,很多经济收益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和模糊性。尽管信息资源并不直接产生物质财富,但是其为科研生产所用,间接所产生的经济收益,都会促进社会财富的增长。〔8〕

联盟资源共享的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降低资源的购置成本,提高各馆资源的保障率。任何形式的图书馆联盟的建设初衷都包括对降低资源购置成本效益的考量。联盟的任何资源共享模式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实现资源购置成本的降低;各成员馆通过联合采购的形式,提高与资源供应商的谈判能力,降低单笔资源的购置经费;同时可从联盟的角度出发,各成员馆按各自采购重点进行采购,有效减少资源的重复购置,节约购置用款,将文献购置经费利用效率最大化,进而提高各馆文献资源的保障率。

(2)有效节省时间,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联机合作编目、联合目录、统一检索平台等资源共享模式都可以有效节省图书馆员或者用户的时间。联机合作编目使资源著录标准化,提高各成员馆著录效率;联合目录和统一检索平台实现了成员馆资源的统一整合呈现,便于用户查询和检索信息,提高了信息获取和传递的速度。

(3)在各成员馆文献购置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利用联盟扩大资源获取范围。通过联盟资源共享,扩大读者可获取的资源范围。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图书馆所牵头搭建的区域性高校图书馆联盟——北京财经类院校资源共享平台〔9〕的数据显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图书馆尚未购买但是贸大读者可经由财经平台获取的数据库数达50个,数据库类型涉及财经类专业数据库(如色诺芬中国证券市场数据库、Accounting&Tax)、法学专业数据库(如月旦法学知识库)、英语学习资源、综合型数据库等多个种类。侧面反映出从联盟获取的资源量还是非常巨大的。

3.2 联盟信息资源共享的社会效益

社会效益指的是联盟通过为社会提供的知识服务所产生的对社会有益的方面,包括社会对图书馆认知能力的提升等。区域性高校图书馆联盟资源共享所产生的社会效益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更大程度满足用户需求,实现信息资源价值的更大化,提升图书馆服务价值。通过联盟的形式实现资源共享,通过馆际互借和原文传递服务,满足用户在本馆资源外的文献需求,将信息资源的使用价值扩大化,对于提升图书馆的使用率和服务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2)有助于完善成员馆功能、提升馆员素质,进一步扩大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和社会影响力。通过联合参考咨询的区域性高校图书馆联盟资源共享模式实现馆际服务的交流和共享,在极大程度节省人力资源的同时,拓宽图书馆服务的广度;通过联合建设特色数据库、联合培训等增强馆际人员合作与交流,提高人员整体素质和业务能力,对于扩大图书馆整体服务水平,提升图书馆社会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3)有助于改善联盟内部成员间及图书馆各部门间协同能力,提升各馆乃至整个联盟的社会认同感和知名度。由于联盟资源的共建和共享并不是图书馆某个人或者某一部门可以独立承担的,需要各馆之间、各部门之间、各馆员之间的通力合作。充分调动联盟内部成员的协同参与程度,便于馆内各部门之间以及馆际各部门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有助于调动全馆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各馆乃至整个联盟的社会认同感和知名度。

4 优化联盟资源共享模式,提高联盟整体效益的思考

目前我国区域性高校图书馆联盟正处于不断壮大发展阶段,其资源共享模式亦在不断地开拓创新。在立足基础共享模式的同时,应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和机制方法,拓展共享模式的广度和深度,对于进一步提升联盟的整体效益具有重大意义。

4.1 本着服务主导的理念,探索个性化的资源共享模式

区域性高校数字图书馆联盟的工作基础是资源,核心是服务。以用户为中心完善和发展联盟当前的资源共享模式,如开展多校联动的网络参考咨询工作和建设有面向用户服务的导航系统。在合作参考咨询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用户开展个性化信息服务,对信息资源进行个性化整合,根据用户的专业特征、研究兴趣和信息需求向其提供和推荐教学科研所需要的资料和信息,以不同的服务方式、不同的信息类型和信息传送途经来提供“适销对路”的信息服务〔10〕,充分发挥信息的最大效用。

4.2 充分利用合理使用原则,注重联盟内特色化资源的共建和共享

联盟内的各成员馆要充分依托联盟平台,挖掘特色馆藏资源,建设特色数据库。借助联盟的力量,定位特色馆藏,在筹措特色馆藏建设基金、人力、物力等方面通力合作,在资源合理使用的范畴内,实现本区域范围的特色馆藏数字化。以天津高校数字图书馆联盟为例,目前已建设了一批高质量的学科专业特色数据库和地方特色文献数据库,如天津农学院的动植物病害智能诊断专家系统、天津工业大学的纺织特色外文文献全文数据库、天津商业大学的旅游、制冷及设备资源特色数据库、天津美术学院的美术特色资源库、天津师范大学的心理与行为研究特色资源数据库、天津财经大学的中国钱币研究与鉴赏数据库等,通过建立一定的使用机制和利益机制,充分利用合理使用原则,在版权许可的范围内实现各高校特色资源的共建和共享。

4.3 优化联盟的沟通平台和人才交流培训机制

当前绝大多数区域性高校数字图书馆联盟具备网络平台提供现有的资源和服务。现有的技术保障体系已为区域性高校图书馆联盟提供了天然的技术平台。区域性高校图书馆联盟还可以借助动态网络平台的协调管理方法,采用网络动态检验体系,随时了解各成员馆的协议执行情况并及时发现问题。

馆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服务质量的优劣乃至整个图书馆的发展。加强业务培训和工作交流非常重要。可以采用定期举办培训班、研讨会、网络课堂等形式,加强馆员交流,提升馆员业务修养,为联盟整体效益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1.王真.图书馆联盟建设研究.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1:209-211

2.白新勤.高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新态势.情报科学,2013(3):62-67

3.刘丽.我国区域性高校网络图书馆网站建设现状调查分析.情报理论与实践,2009(1):59-62

4.严潮斌.BALIS馆际互借管理研究.大学图书馆学报,2011(6):47-54

5,7.北京地区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保障体系.〔2013-10-12/2013-10-15〕.http://balis.ruc.edu.cn/index.html

6,9.北京财经类院校资源共享平台.〔2013-10-12/2013-10-15〕.http://www.5e.5read.com

8.徐诗豪.高职院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成本与效益分析——以广东省图书馆区域联盟为例.图书馆学刊,2010(12):43-45

10.游丽华等.高校图书馆区域性合作与资源共享共建的研究.福建农林大学学报,2013(1):102-105

猜你喜欢
区域性资源共享数据库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交通运输数据资源共享交换体系探究与实现
福建省交通运输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发展区域性股权市场的通知 国办发〔2017〕11号
正确认识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
数据库
数据库
数据库
数据库
测量学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