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挑选”了血型?

2014-12-25 14:11snowlove
大众科学 2014年10期
关键词:O型疟疾B型

文- snow-love

疾病与血型之间有着什么样的关系?为什么A型血的人在欧洲分布最多,而亚洲则是B型血的人最多

近日,有人撰文指出,不同血型的人容易患上不同的疾病。比如,O型血的人易患胃溃疡、十二指肠疾病、肝硬化、胆囊炎、阑尾炎、支气管哮喘、脓肿等疾病;A型血的人易患葡萄球菌化脓感染、沙门氏菌病、结核病、白喉、痢疾、流行性感冒、动脉粥样硬化、风湿病、心肌梗塞、癫痫、慢性酒精中毒等疾病;B型血的人易患的疾病包括痢疾、流行性感冒、神经根炎、骨病、泌尿生殖系统、关节炎等;AB型血的人容易患脓毒性感染、急性呼吸道疾病、病毒性肝炎等疾病,且患精神分裂症的几率比其他血型的人高出3倍多,但在患结核病、妊娠贫血的比率上,则比其他血型的人低很多。

事实真是这样吗?

实际上,血型与某些疾病确实存在相关性,某些疾病的流行,加上遗传规律及人类的迁移,共同决定了今天世界各地ABO血型的分布频率。因此,与其说血型容易让人患上某种疾病,不如说在人类进化过程中,某些地区流行的疾病“挑选”了该地域人群的血型分布。

不同地区,血型分布不同

ABO血型由单一基因决定,分为A、B和O三种变型。在不同的地区和人种中,ABO血型分布是有差异的。譬如,西南非洲地区O型血的人较多;A型血的人在欧洲分布最多,往亚洲方向逐渐减低;B型血的人在亚洲最多,欧洲最低。

在中国,由北向西南方向,B型血的人的数量逐渐下降,O型血的人的数量却逐渐增加;在云贵川和长江中下游地区,A型血的人的数量较多;而两广福建和台湾地区O型血的人比其他地区多。

血型由基因决定,一种基因在人类某一群体的进化中能被保留下来或占较高比例,说明这种基因对这个群体的生存和繁衍有利,所以才能通过遗传传递并扩大其比例。

那么,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血型基因的地区分布差异?这就要从人类漫长的进化史中影响血型演变的因素说起了。

原始社会,非O型血生存机率大

最初科学家发现,相对于O型血的人来说,非O型血(A型、B型、AB型)的人更容易患上血栓性疾病。为了解释这种现象,研究者检测了不同血型的人血液中相关凝血因子的含量。结果发现非O型血中,两种参与凝血过程的因子(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和凝血因子Ⅷ)的水平高于O型血。

原因在于A型血和B型血基因的基因产物能延长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的半衰期(在O型血群体中为10小时,在非O型血群体中为25小时),从而使体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维持在较高水平。

因此,科学家猜想,原始社会初期,人类在野外生存中经常与野兽搏斗,免不了会流血,若能迅速止血,便有更多活下去的可能。所以,早期人类中,非O型血群体所拥有的更迅速的凝血能力,赋予了他们更多的生存优势。

疟疾让O型血最终占了上风

但从目前世界上各血型的分布比例看,O型血的比例更高。那么,后来究竟又出现了什么因素,让O型血基因产生了选择优势?

研究者们想到了传染病,在人类各个历史时期,各种传染病都是对人类生存和繁衍的一个极大威胁。研究者们推测或许瘟疫也在“挑选”着人类的血型基因。

在诸多传染病中,疟疾大概是人类基因组最强的选择压力了,它在人类的基因组中留下了包括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镰刀形贫血症在内的多种疾病的遗传痕迹。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2010年全球仍有2.16亿人感染疟疾,65.5万人死于疟疾,死亡的大部分是5岁以下的儿童。

疟疾最猖狂的时代是一万年前,那时,人类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从四处捕猎转变为以农耕生活。家畜开始被圈养,森林里的树被砍掉后产生大片空地,雨水在这里积聚起来,形成很多不流动的小池塘,这为蚊子的大量繁殖提供了温床,而蚊子正是疟原虫的宿主,是疟疾传播的必要媒介。

疟疾致人死亡的原因,是被疟原虫寄生的红细胞会在细胞膜上表达一种粘附分子,这种分子会与未感染红细胞上的血型抗原相结合,形成像玫瑰花一样的血液凝块,黏附于血管内皮细胞上,导致血管闭塞和严重的疾病,而且玫瑰花结的多少与感染的严重性成正比。

有研究表明,这种粘附分子对A血型抗原有较强的亲和力,与B抗原亲和力较弱。因此感染疟疾后,A型血的人相对于B型血的人和O型血的人能形成更多的玫瑰花结。

根据这一研究结果,可以推知:疟疾流行过的地区,O型血的人的数量应该高于A型血。目前,世界上O型血和A型血的人群分布确实与上述推论一致。在热带地区,疟疾较为流行,而在寒冷的地区,疟疾不那么流行。因此,居住在中美洲和南美洲的热带区域的土著居民,绝大部分是O型血;而在寒冷地区,如斯堪迪纳维亚半岛、格陵兰岛及欧洲和北美的北极圈地区,A型血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血型。

这从另一个角度印证了O型血有利于对疟疾的抗性,A型血不利于对疟疾的抗性。此外还有研究指出,欧洲的A型血人群较多,可能也是天花蔓延的原因。

近亲间输血,没准会要命

直系亲属之间不宜相互输血,因为所输血液中可能残留少量造血细胞。来自陌生人的造血细胞能被受血者体内的免疫系统识别并清除;但直系亲属的造血细胞的HLA表型与受血者的部分相符,因此可能逃过免疫系统并分化增殖大量淋巴细胞,转而攻击受血者的组织器官,引发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该疾病一旦发生,死亡率高达80%~90%。TA-GvHD也是近亲间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发生率达1/3。

对血液进行辐照可以杀灭其中残存的造血细胞,从而降低乃至避免TA-GvHD的发生。目前,日本已对所有红细胞、血小板与血浆等制品采取辐照处理。

O型血并非占尽便宜

虽然O型血抵御疟疾占优势,可遇到霍乱就不及其他血型了。大量研究表明,感染霍乱后,O型血的人相对于非O型血的群体,更可能发展为严重感染。

孟加拉国恒河三角洲地区是霍乱高发地区,近代几乎所有的霍乱疫情都是从这里传播出去的,研究认为现代该地区O型血人群数量较少而B型血人群数量较多,与早期霍乱的选择压力直接相关。

无独有偶,1996年苏格兰爆发了一种由大肠杆菌O157导致的胃肠道感染,死亡人群中有87.5%都是O型血,这意味着O型血的人对这种细菌可能更敏感。

也就是说,血型确实跟某些疾病存在相关性,在人类演化初期,像疟疾这样严重威胁人类生存的传染性疾病,影响了人类的血型分布。但血型和一些具体疾病之间并无直接对应关系。在现代社会,个体患特定疾病的风险及患病后病情的严重程度,影响因素很复杂,血型不是唯一的因素。因此,与其为自己的血型担忧,不如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猜你喜欢
O型疟疾B型
中国消除疟疾流行后如何加强临床医生疟疾的诊治能力
中国荣获世界卫生组织颁发的“无疟疾”认证
太空技术预测疟疾暴发
验 血
O型血抗污染
O型血抗污染
临床表现为心悸的预激综合征B型心电图1例
O/O型未定式极限的求法总结
输入性疟疾
《潜伏》等48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