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沙溪古镇传统建筑的数字化保护研究

2014-12-24 20:47唐文兰
艺术科技 2014年12期
关键词:传统建筑保护数字化

摘 要:随着城镇化快速发展,传统建筑遭到严重破坏,数字技术给传统建筑的保护与传承带来的新的契机。本文通过对沙溪古镇传统建筑的分析,结合数字技术,达到传统建筑保护和传承的目的。

关键词:传统建筑;数字化;保护

0 引言

沙溪古镇太仓沙溪古镇是一座典型的水乡古镇,至今还留存有各个时期的建筑,具有深刻的历史延续性,是活着的历史文化遗产,但是由于保护不当,一些传统建筑遭到严重破坏。数字化技术在近年来发展迅速,越来越被应用到传统建筑的保护中来。

1 沙溪古镇历史概况

沙溪镇位于江苏太仓市辖区中部,北到常熟,南临上海,[1]附近还有苏州和无锡,辐射能力非常广。古时,沙溪又叫作沙头,意思是海滩的边缘尽头,在很久以前就是河流汇入长江的源头,又名印溪、团溪,至今已有1300余年。

2 沙溪古镇传统建筑的特点

古街与戚浦河并行,呈“川”字形,街与河之间古民居错落有致,相连成片,不仅有明清建筑,还有部分民国建筑。

2.1 临水建筑的空间布局

古镇的各户各宅,虽然同为临水建筑,但是由于主人的经济地位、社会地位不同,以及房屋建筑基地的自然条件不同,便产生了多种多样的空间布局形式。在古镇的民居建筑中,主要以天井式住宅和院落式住宅为主。

2.2 青砖黛瓦马头墙

沙溪古镇的明清建筑大多延续徽派建筑的风格,屋顶的传统建筑材料是小青瓦,这种材料的特点:一是实用,可以防寒、防水、防火。二是材料获得十分便利,用泥土和柴草就可以烧制而成。三是施工简易。只需要将瓦一仰一卧铺作即可。瓦当可以避免屋椽长期受到雨水侵蚀。瓦面上带有花纹的挡片,有装饰作用,还有趋吉避凶的文化功能。

古镇中各家民居相邻而建,中间一般都建有马头墙,马头墙是一种叠落式山墙,高出屋脊,随屋顶斜坡呈阶梯形,成为昂扬的马头形象,将四水归堂的建筑围护起来,产生一种稳重感。另外由于木结构的建筑一旦着火便会殃及周边,所以马头墙还有防火的功能。

2.3 斗拱挑檐结构

沙溪古镇至今还保留着传统的商业建筑,由于历史上沙溪商贸是十分繁荣的,沿街居住的居民大多是商人,一般都有前后三进。底层作为店铺,还沿用着宋代建筑的风格,大多是挑梁出檐,不用柱子支撑,粱拱上还装饰有雕刻十分精美的图案。

2.4 独特的河棚风貌

沙溪被誉为“河棚支起的古镇”,临水的居民家家都建有河棚,依水而建。由于戚浦河直通长江,古镇居民为了减轻潮水带来的冲击力,将自己的房屋挑河而建,大多采用石桩来支撑,这种形式类似吊脚楼,是沙溪极具特色的建筑形式,从前面街上看,是二层民居,从后面河面上看就是三层。

2.5 别致的民国建筑

沙溪古镇不仅有许多百年以上的老宅,还有民国建筑,比较典型的建筑就是吴晓帮故居。始建于1927年,它是一座欧式建筑,外形独特。室内功能分区十分完善,除了客厅、卧室、餐厅等常用功能分区,还设有瞭望台。这样的建筑形式在苏南的历史文化名镇群中,十分罕见。

3 沙溪古镇传统建筑当前的发展现状

3.1 传统建筑破坏情况严重

20世纪60、70年代,古镇部分传统建筑受到一定破坏,没有进行及时修缮。80年代以后,经济建设的大潮来临,古镇的个别居民在生活水平提高后,将原来的老屋翻新重建,使传统建筑面目全非。而现今,古镇又经历着新一轮的破坏,原本古老的沿河建筑部分被拆除,改建成新的仿古建筑。

古建筑是一个城市发展脉络的体现,是城市的根,通过建筑,我们可以了解当时的民俗、文化,一旦传统建筑消失,城市便会失去文化的根基,无所依托。沙溪的三里古街是弥足珍贵的,如今却破坏严重,面对如此状况,迫切需要找到能够有效保护与传承传统建筑文化的方法。

3.2 传统建筑的保护十分困难

我们之所以要致力于保护传统建筑,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古建筑的不可再生性,一旦摧毁,其历史文化价值和信息就不复存在。

在古镇传统建筑的保护过程中,面临着巨大的困难。首先,维修成本巨大,古建筑在维护修缮时,要考虑古建筑的价值性与文化性,必然会耗费大量的物力财力,这并不是保护的长久之计。其次,古建筑信息记录的载体大多为纸质材料,不能长久保存,造成一些珍贵文献的失传,带来的损失是巨大的。再次,古镇保护与开发的不合理,没有使传统建筑得到实质性的保护。2009年,政府投资2个亿用于沙溪古镇的保护与开发,主要用于核心区的修复,以及建造一些场馆用于向外来旅游者展示,但是却忽视了对传统民居建筑的修复与保护,古镇中仍然存在大量年久失修的民居建筑。

4 沙溪古镇传统建筑数字化保护的意义与价值

随着社会的不断向前,传统建筑也在发展的大潮中摇摇欲坠,这些如此宝贵的物质文化财富,也许在若干年之后,会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崭新、更适合现代人居住的舒适住宅,繁华的现代商业街。因此,对传统建筑的保护迫在眉睫,而数字技术的发展为传统建筑的保护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手段。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化技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目前,已经成为国内外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重要手段。数字化保护的核心就是将文化遗产通过技术手段转换成数字化形态,充分应用信息技术对其进行数字勘探、挖掘,使其重现和再生,并通过多媒体数据库技术得以永久保存,利用互联网向世界传播。[5]

沙溪古镇的建筑历史悠久,特色鲜明,运用数字技术将它的建筑特征,构造手法,材质工艺记录并再现出来,不仅有利于沙溪古镇传统建筑的保护与传承,也是一种永久保存传统建筑的有效途径,为历史文化的研究提供依据。

5 总结

沙溪古镇历史悠久,虽不似周庄与同里繁华,却有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人们在这里探寻。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里原汁原味的建筑可能会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将会是新建的仿古建筑,慢慢失去了古镇原本的味道,应用数字化保护的技术和方法,可以将古镇的建筑永久的记录下来,不仅可以作为资料留存,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依据而且还可以将其应用到一些文化创意的项目中去,实现文化创意的价值增值,使沙溪的建筑文化保留与传承下去,并且带动沙溪旅游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春,赵和生.恢复水乡古镇传统地段昔日的活力——以江苏省太仓市沙溪镇为例[J].小城镇建设,2004(4).

[2] 丁俊清.江南民居[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

[3] 王其均.图解中国民居[M].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4] 耿晓星.关于古建筑保护问题的两难[J].世界家苑.

[5] 郭丹青.数字化时代的古建筑保护探讨[A].第六届全国建筑与规划研究所年会论文集[C]. 2008.

[6] 吴建平.文化遗产数字化应用平台的技术构建[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6(8).

作者简介:唐文兰(1990—),女,河北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艺术学院设计艺术学,研究方向:数字艺术设计与理论。endprint

猜你喜欢
传统建筑保护数字化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探析陕西关中地区“东府”与“西府”传统木窗
试析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中的传统建筑营造技艺
试论传统建筑的礼制特征
从甘肃庆阳窑洞的发展来看传统建筑文化
数字化制胜
刍议增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途
浅谈遗址公园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