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章平+王梦芝+陈燕凌+冀德君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畜牧产业进步、畜产品消费理念变化、产业新技术新装备问世,对传统的动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提出了崭新的要求。该文从动物科学专业发展的一般历史入手,分析了促进专业改革的源动力,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路径。
关键词:动物科学 畜牧产业 培养方案 专业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0(c)-0210-02
Perspective on the Revision of Training Scheme on Animal Science Based on History and Modern Needs
YANG Zhangping WANG Menzhi CHENG Yanling JI Dejun
(Anim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lege, Yangzhou University, Jiangsu, Yangzhou 225009,China)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society and economy, the promotion of animal husbandry, the change of consumption culture on animal products, and the emerging of advanced technology and devices, the traditional training system in Animal Science is being challenged with novel requirements. In this paper, the general history of Animal Science was reviewed to search for the driving force of discipline reformation and proposals were presented as a reference.
KeyWords:Animal Science;Animal Husbandry;Training Scheme;Discipline Reformation
动物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是以生物学为基础,研究动物生长发育、遗传繁殖、消化代谢等动物生命基本规律的科学。该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能在动物遗传育种、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动物生产与管理等相关领域从事教学、研究、生产、开发和推广等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随着世界经济、技术和文化的飞速发展,高等农业院校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也将面临着巨大挑战,动物科学专业人才也不例外。畜牧业产业化的发展、新技术新装备的利用以及人们对畜产品需求的变化等对动物科学专业技术人才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等提出了新的要求[1]。因此,如何适应畜牧业发展的新形势,确立高等农业院校动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培养方案,已成为我国高等农业教育的一个新课题。
1 动物科学专业培养方案的历史变革
动物科学专业前身为畜牧专业,全国近50家农业高等院校动物科学专业的办学历史均在40年以上。以我校(扬州大学)为例,动物科学专业始建于1928年创建的南通学院畜牧专业,1952年合并招收畜牧兽医专业,1953年分设为畜牧、兽医专业,1972-1976年间以畜牧兽医专业招生,1978年起至今一直招收畜牧本科学生。期间,1985年招收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专科,1989年起招收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本科专业,1999年起原畜牧专业、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专业合并成动物科学专业,99级、2000级设有畜牧、动物营养、多种经营(教育)等三个专业方向,2002年起在原畜牧专业内设有动物营养专业方向。
本专业培养方案(原称教学计划),从98年起至今有较大的修订、调整已有2次,98年修订以“模块制”为重点,实行学年学分制,以满足不同方向的培养目标需要,2001年修订,以“完全学分制”为重点,加大实践性教学环节和选修课的比例。2003年又在2001年基础上作了微调、补充,对部分课程的学分、先后次序、实践性教学内容及时间等作了适当调整,增加了专业选修课门数,进一步加强了实践性教学环节、拓宽了课程范围和内容。2010年修订又对部分课程的学分、开课学期和次序作了适当调整,增加了实践教学环节,进一步加强了实践性教学环节、调整和拓宽了课程范围和内容。4年的实施表明,课程设置合理,尤其重实践应用环节的导向符合社会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但在社会日益发展、科技日益进步的今天,凸显了对实践应用与科技创新能力的需求。
2 当今畜牧及相关产业需求是培养方案改革的源动力
教育服务于社会,服务于经济。动物科学专业归根结缔是为了服务于畜牧产业,就与产业形成良好互动[2]。
专业定位:江苏省是畜牧业的重要省份,同时本专业的招生是面向全国,学生就业亦是面向全国的,因此本专业设置和规划主要根据我省及全国畜牧业发展需要,面向产业,面向经济建设需要,培养从事科技、教学、管理、技术推广等高级专门人才,以复合型高级科技和管理专门人才为主。就产业需求而言,改服务地方或区域为立足江苏,服务全国。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动物科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从事动物生产、品种改良、饲料加工与饲养管理等工作,能在与动物科学相关的领域和部门从事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以及教学与科研创新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这是传统且经典的培养目标,缺乏对畜牧业发展前沿的认识和未来需求预测;另外,就本科层次面言,不是当今“教学与科研创新工作”人力资源主渠道。当今畜牧业新技术、新装备不断问世,畜牧企业管理运营理念也与时俱进,社会和消费者对畜产品的需求结构和质量要求也在悄悄发生变化,畜牧业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也在不断加快。所有这些,要求动物科学专业教学与人才培养大胆创新与突破。endprint
专业特色:作为一个办学历史悠久的传统专业,必须积极推进教学改革,确立鲜明的办学理念和特色,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强化课程体系建设和改革,着力推进专业层面的教学改革,这是一种体系的改革,而不是一二门课程教学方法上的改革。在重视学生基础知识学习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重视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构建学生与产业零距离通道。
专业发展:随着社会的变革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动物科学的内涵在广度和深度方面都有很大的扩展,动物科学和生物学、动物医学、食品工业、化学工业、饲料工业、渔业及环保等许多领域交织在一起,对整个国家的GDP、就业率、社会稳定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要为畜牧生产、品种繁育、饲料生产和农产品贸易等部门服务,还为相关科研院所动物育种提供技术支持,毕业生主要从事动物科学相关的经营与管理、推广与开发、技术与设计、生产与贸易、防疫检疫等领域的工作。同时为畜牧业生产培养大批高质量的技术管理干部,更有大量毕业生继续深造,从事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分子育种、营养与免疫、新型饲料研发和生物制药等生物高技术研究工作[3]。
3 培养方案改革路径分析
3.1 课程体系确定
动物科学是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本专业的根本理念与原则。在该培养方案修订中,应再适当提高了实践教学的比例,加大实验、实训、实习的总学分。对毕业论文(设计)方面要求结合生产实践开展研究,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程设置上扩大了选修课的学分,确定了动物生物化学、动物生理学、动物营养学、动物遗传学、家畜育种学、动物繁殖学、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动物(猪、牛、禽)生产学、家畜环境卫生学等课程为本专业的主干课程。在此基础上,按学生的兴趣方向可选修相应兴趣方向上的专业课课程群。即可保障学生对本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又可提供学生本专业不同兴趣方向上的深入学习;既可保证学生有充分的选择余地,又可保证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
3.2 专业层面改革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社会实际需要和专业发展,在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以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在大一开设新生教授研讨课;开展专业层面的研究性教学,将动物营养学、动物繁殖学、动物遗传学、家畜育种学、家畜环境卫生学等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程设置为研究型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与能力;增设大学生创新实践课程,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同时,结合我院的本科生科技导师制进行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为科研院所培养输送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动科人才;重视“通才”培养,增设了分子生物学、动物福利学、市场营销学等选修课,除增加学生对兴趣方向上课程的选择自由度外,也适应社会对“通才”,即,大学教育阶段重基础课程学习、知识面广,同时专、深研究基础牢固的需求;设置一批全英文教学课程,以适应畜牧经济全球化,畜牧业走出国门、农科人才走出国门的需求;适应招收外籍留学生、动物科学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需求。
3.3 充分发挥科研和基地的作用
科学研究对本科生教学和人才培养有着坚强的支撑作用,这也是高校大力提倡广大老师从事科研工作的根本目的之一。这就要求教师的选题、研究方向与专业方向、与产业紧密结合,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本科学生才有参与的可能性,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然而,当今众多老师选题一味追求“高、精、深”,片面追求SCI论文,严重脱离实际,甚至与专业达不上边,对专业及人才培养就失去了支撑作用。经过多年的建设,动物科学专业的“农科教基地”、“产学研基地”、“教学实习基地”等大都具备一定基础,它们也是现代畜牧业的载体,是行业的重点,是人才培养的重要资源[4]。新方案应在强化基地建设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基地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把主要的实践环节、创新理念培养、创业就业素质训练放在基地进行,细化内容、强调过程管理、落实考核办法,同时鼓励青年教师深入生产一线,指导学生的同时,丰富自己的实践技能。
参考文献
[1] 王洪才,马巍,方园园.动物科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4(4):24-25.
[2] 黄文勇,陈然,崔芸.美国高等农业教育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与启示[J].世界农业,2013(8):158-161.
[3] 杨帆.对新时期下农业高校改革的思考—以甘肃农业大学为例[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4(3):78-80.
[4] 王明成,朱玉,张世卿,等.动物科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讨[J].天中学刊,2012,27(2):107-10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