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数字技术时代的视听艺术

2014-12-24 22:44曾喜庆
艺术科技 2014年12期
关键词:影视数字艺术

影视艺术是视听综合的艺术,是用最具视觉造型性的声画语言来叙述故事,完成作品的艺术。影视艺术发展的每个阶段都深受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数字时代,新科技革命为影视艺术的发展开拓了新思路、新手法、新样式。

数字化的含义是指将一切以其他模拟形式存在的信息转化成数字信息,这里的数字即是指由0、1组成的二进制数字。为什么要进行这个转化工作呢?因为我们要用计算机来处理,计算机的处理工作有着巨大的优点,但它只能处理数字化了的信息。而以往的信息都是以模拟的形式存在的,必须转化成数字信息。我们将这个转化过程称之为数字化的过程。它不仅指电影电视所包含的模拟视听信息的转换,也包括其他领域中模拟信息的转换。数字化强调的是这个转换过程。因为我们正处在模拟与数字信息并存的时期,在过渡阶段就需要这个转化过程。当未来我们所获得的信息全部以数字形式存在以后,数字化的工作就完成了。

1 影视艺术中的数字技术运用

人类社会确实在以加速度的形式向更高的文明发展进化。影视技术的发展进步正在深刻而有力地刺激并推动影视艺术向新的深度与高度发展迈进,其势方兴未艾。一种新的电子技术——数字技术勃然兴起于世,并给予影视艺术更为巨大而深刻的影响。这场变革的来势之迅猛与内力之深厚,使人们真真正正地感到了绝对的应接不暇与别无选择。

从技术层面讲,这一次的影视新技术革命,不是某种单一的技术变革,而是以电脑数字技术为核心的包括电影、电视、电脑硬件与软件、电话、自动化工程、机器人等等新技術长期发展融合的集中体现。电影艺术与新技术的关系比电视与技术的关系更为紧密,其所受影视更为深远。

从电影特技制作能力的空前提高,到电影制作方式的根本性改变,再到各类新兴娱乐产品、产业的产生(如电脑游戏,实真经历,互动娱乐等),再到全新的发行展示渠道的创建(如只读记忆光盘、数字光盘、卫星电视、有线电视、互联网等),这一切不仅无一直接引发了电影艺术的本性变革,更以集体的合力最终将电影艺术推进到了一个全新的“后电影时代”。

从艺术层面上讲,在后电影时代,电影艺术在艺术本体上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电影特技制作能力的空前提高,使电影艺术的奇观本性得到突现,超越了电影艺术的纪实本性而明显处于前景位置,直到产生所谓的“效果美学”纪实性与奇观性是电影本性的相互关联的两个方面。在巴赞时代,电影艺术的纪实本性得到了最大限度地高扬,“纪实美学”也因之而成为电影艺术美学原则的主旋律。而当电子计算机成像技术、特别是电脑数字技术一经应用到电影特技制作领域,就使电影特技超越了单纯的技术意义而具有了美学内涵。

从《星球大战》到《谁陷害了兔子罗杰》,从《终结者》到《侏罗纪公园》,从《阿甘正传》到《勇敢者的游戏》,从《玩具总动员》到《泰坦尼克号》,从《阿凡达》到《功夫熊猫》,电脑科技,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真正匪夷所思的人间奇迹。在20世纪最后10个年头里,电影也正是凭借这种对于传统电影技术来说几乎永远无法实现的银幕奇观的表现而重新定位了自己的大众文化坐标,并再一次战胜了画面小、影像差和音响弱的电视的。而当这种“追求技术魔力”、“致力奇观呈现”的“效果美学”成为时尚、甚至主流时,就不仅悄悄地改变了观众的观影经验和观影期待,而且也悄悄地解构着电影艺术本身,将其融入一个更为广泛的传媒体系之中去了。

另外,数字技术还加快了电影与电视两种艺术的互动,缩小了两种艺术之间的差别。传统上,电影和电视是传递活动影像的两种不同的方式,它们的艺术特点不同,同时拍摄、制作和播放的技术条件又有所不同。以前人们在谈到电影电视的区别时,过多地关注二者在制作工艺及画面质量上的差异。电影是用胶片摄影机拍摄的,电视是用电视摄像机拍摄的,胶片的颗粒度和色彩的宽容度都要高于电视。由于电影的发明早于电视,电视在艺术上借鉴了许多电影的表现手法。而在技术上,则是电影亦步亦趋地跟在电视后面。

今天,数字技术打破了以载体为主要依据来划分影视艺术的分野。在数字领域内,电影画面和电视图像都变成了计算机中以0、1存在的数据文件,其实质是一样的,处理手段也完全一样。就目前来说,二者的后期制作过程一致,对电影的后期制作手段也同样能够应用到电视节目的制作中,如数字特技、三维动画等,电影的最新成果很快便推广到电视中去,从而使电影和电视工作者有了越来越多的共同语言,电影和电视首先在数字后期的制作领域走到了一起。而随着前期摄录设备的趋同,即数字高清晰摄像机在电影拍摄中的应用,影视艺术的互动乃至一体化的进程正在加快,电影和电视正在同步走向未来。

2 数字技术时代的影视艺术思考

电影诞生之后,由于其所具有的对于视听信息的方便而直观的呈现能力,便成了这种情结最理想的承载方式。于是巴赞在1946年便提出了一个所谓的“完整电影神话”的概念,认为“电影这个概念与完整无缺地再现现实是等同的;他们所想象的就是再现一个声音、色彩、立体感等一应俱全的外部世界的全景。”进入后电影时代之后,我们发现,这个“完整电影神话”即将和正在成为现实。电影的完整再现与电子游戏的人机互动作为两个向度的理想追求,即将和正在最后阶段实现融合。代表这种融合的就是“实真经历”技术的出现和走向完善。“实真经历”既代表人类真实完整地记录自己生活这一探索轴线的运动极限,也代表了人机互动的仿真追求的运动终点。

或许某天,我们终将发现,人类从完整再现现实的艺术追求出发,最后又走回到了创造现实的生活本身。正如作为心理学家的电影美学家爱因汉姆所预言的那样,与现实不同的才是可以审视的艺术。如果与现实完全相同了,则是现实本身,而不再是艺术。因此,“实真经历”的出现,正预示着电影艺术的终结。短短一百年,电影却经历了如此多的变化,以至即将走向终结。回想它曾给我们带来如此巨大的、长达百年的欢乐,一时确实很难接受,而理智应当告诉我们,如果放在足够长的历史长河中考查,世间万事万物,莫不如此。这也就是存在主义所谓的“存在先于本质”。

数字技术对于影视艺术来讲,它是一种推进其快速发展的手段,但手段是不能决定最终成果的。我们不能完全迷信数字技术,数字技术是不能替代观众对故事的欣赏的。如果电影电视的内容空虚空泛,再好的技术也只能是对内容的一种粉饰而已,没有恰当的内容,技术永远是外壳、外表。只有把数字技术与影视艺术很好地结合在一起,正视其辩证互动的关系,使技术更好地为艺术服务,影视艺术才能在科技与艺术上发展进步。

参考文献:

[1] 彭吉象.数字技术时代的影视美学上(下)[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9(3).

[2] 彭吉象.数字技术时代的中国电视(第1版)[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3] 江逐浪.电视艺术技术论——高科技语境下的电视艺术[D].北京广播学院,2003.

[4] 倪万.电视艺术数字化追求的价值与中国式“大片”的反思[J].南方文坛,2009(2).

作者简介:曾喜庆(1985—),女,四川宜宾人,硕士,助教,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现任职于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文化产业系,研究方向:影视,新闻。

猜你喜欢
影视数字艺术
影视展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纸的艺术
答数字
影视风起
数字看G20
影视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