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刻拓片的收藏和市场

2014-12-24 22:44薛水生
艺术科技 2014年12期

摘 要:拓片是用墨把石刻或者古器物上的文字或花纹拓在纸上产生的成品,是为了方便人们学习名家书迹而产生的。拓片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收藏品,拓片收藏在中国由来已久,具有丰富的文化价值和市场价值。影响拓片价格的因素有原碑价值、拓片真伪年代、拓片装裱水平等。鉴别拓片的真伪须参考前人的著录与鉴定、看装潢属于何年代、看题记跋语、看印章、看纸质、看墨气、看石花、看纸色、看版别、注意残损程度、有无刮补等。

关键词:石刻拓片;艺术品市场;收藏

1 石刻拓片概述

在照相技术还没有被发明的时代,人们在研究古代碑碣、墓志、碑帖,或者研究青铜器上的铭文、建筑部件上的花纹时,不便也不可能每次都到实地观摩实物,这就需要把这些古代文物上的文字、花纹想方设法转移到纸上,以便著录和研究,这就推动了摩拓技术的产生。

用墨把石刻或者古器物上的文字或花纹拓在纸上,产生的成品即是拓片。拓片从原物直接拓印下来,大小和形状与原物相同。因此,对原物的记录是客观、科学的。除有凹凸纹饰的器物外,甲骨文字、铜器铭文、碑刻、墓志铭、古钱币、画像砖、画像石等,都可以使用这种方法记录。本文中主要讨论石刻拓片,下文中所说的“拓片”一词,除特别说明之外,皆是指石刻拓片。

摩拓技术在中国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在唐代,我国书法达到一个鼎盛时期,在统治阶级的大力提倡下,社会上习书成风,这直接推动了书法艺术品市场的发展。据记载,唐代“大名家书法已有标明的市价,等级分明,高者几近‘天价”。[1]人们对书法名作的追捧达到今天难以想象的程度,“近日有钟尚书绍京,亦为好事,不惜大费,破产求书。计用数百万贯钱,惟市得右军行书五纸,不能致真书一字。”[1]

名家的真迹价格昂贵,并非人人都敢出资收藏,然而世人学习书法的热情高漲,这就促使了一种价格相对低廉的传播书法艺术的方式的产生,这就是摩拓,摩拓产生的成品就是拓片。现存的唐拓已是凤毛麟角,如巴黎国立图书馆藏唐太宗书《温泉铭》拓片、日本东京三吉美术馆藏虞世南书《夫子庙堂碑》拓片、上海图书馆藏欧阳询书《华度寺碑》拓片、日本三井听冰阁藏褚遂良书《孟法师碑》拓片、北京图书馆藏柳公权书《神策军碑》拓片等,①已是国家收藏的重要文物,基本不可能在今天的艺术品市场流通了。

到了宋代,随着金石学的兴起以及印刷技术的进步,拓片技术进一步发展,并且产生了刻帖术。将名家的书法墨本摹勒上石,先以刷上黄檗木汁液的硬黄纸,覆盖在原帖上细细勾出轮廓,叫作“摹”;然后在摹好的双钩本的背面用朱砂反复勾勒,叫作“勒”;最后在已经打磨平整的石面上涂一层黑墨,再涂一层蜡,以钩本覆盖在石面上,在钩本上放置数层软纸,用鹅卵石细心地压磨,叫作“上石”。这样刻出的石刻与书法原作相差无几,叫作“帖”,是练习书法的最好摹本。汇集多家书迹或一家多种书迹的帖叫丛帖,宋代已经出现一些国家修著的,高质量的丛帖。例如,北宋淳化三年修订的《淳化阁帖》,北宋大观三年修订的《大观帖》等。到了明代,有文徵明父子修订的《停云馆》帖,清代有著名的乾隆《三希堂法帖》。

拓片摩拓好之后,需要进行装订或装裱,方便人们练习书法和进行艺术欣赏。传统的装订方法有六种。折叠装,是在拓片背后托一层纸,然后折叠起来,是一种最简单的收藏方法,一般用于价值较低的拓本。卷轴装,顾名思义是把拓片装成挂轴或横向展开的手卷。经折装,又叫折子装,是将拓片按合适大小割开,装裱成册,从头至尾可以拉开,这是一种最常见的形式。库装,是不加折叠或分割,直接大开装裱,多用于官方库房的收藏。挖嵌装,是将每页帖心四周用整纸挖框装裱,一般用于较珍贵的碑帖。镶嵌装,是将帖心先脱裱于背纸上,再在帖心面四周用纸条压裱,一般也用于较珍贵的碑帖。①

2 拓片的收藏价值和收藏特点

石刻拓片是具有鲜明东方艺术特色的收藏品。拓片是用中国人的传统手法去表现中国古代石刻文物,是中国特殊的文化载体,“在它身上凝结了一种难以名状的金石气息和历史文化积淀。”①

拓片原本是对古物的再现,但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它却蒙上了浓浓的人文色彩,其价值以至于与中国各类古董文玩等量齐观。今天尽管摄影业已经相当先进,但拓器仍有它不可取代的魅力。有不少书法爱好者认为,只有拓片才能把原物本身的精神气质、文化内涵传达表现出来。一些古代拓片经过名人收藏或做了考记,其价值和意义甚至超过了原拓本身。虽说是一纸拓片,但就在这张纸上,它不仅仅透露出中国文人所独有的文化情趣,也积淀了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

古器拓片的文化底蕴吸引了一代代文人学者。他们常以收藏一两纸珍本佳拓而终生自豪。中国文人与拓片的渊源如此之深,证明拓片本身存在的人文价值。正因为如此,拓片收藏在今天的中国艺术品市场上仍占有一席之地。

然而从经济角度看,有人认为,拓片是一种可以大量复制的东西,不像一般的艺术品具有唯一性。因此,收藏价值不大。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但也不尽然。拓片也可能是唯一的。首先,许多历史上流传下来的,保存完好的碑刻拓片或丛帖,本身就是文物,具有不可再生性。例如,上文谈到的北宋大观三年《大观帖》,因刻工精良,已是国家一级文物,被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南京大学图书馆、北京图书馆等多家单位珍藏。另外,历史上有许多已散失毁坏的碑刻,因有拓片传世,才能见到原碑刻的内容及风采,如汉西岳华山庙碑,在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地震时被毁,传世拓片遂为珍品;唐柳公权书宋拓神策军碑,因原碑已佚,仅有一册拓片传世,就成为孤本。[2]像这样的拓本,其价值也是不可估量的。

近些年由于文物保护工作的展开,各地文物部门对古代碑刻保护的加强,历史上的各种名碑绝大多数都被国家收藏。例如,陕西西安碑林博物馆、山东泰安岱庙、山东曲阜孔庙、河南新安铁门镇千唐志斋等等。在这种情况下,今天想在原碑上进行摩拓的机会少之又少了,新摩拓的名碑拓片往往不是用金钱可以买得到的,这也导致了名碑拓片的价格上升。

当然,拓片产生的初衷就是为大众提供一种低价的书法学习摹本。因此,在今天石刻拓片的价格与名家书法墨本的价格相比,仍是不能相提并论的。今天的艺术品市场上,唐拓、宋拓基本没有机会流通,明拓的数量也极少,绝大多数都是清拓和民国、现代的拓本,另外还充斥着大量的伪拓本。一般的石刻拓片价格,大致在10000~50000元之间,甚至更低。从艺术投资的角度来说,“艺术投资是期望艺术消费方面的资金投入在未来能够产生经济效益,而将资金变换为艺术资产的行为和过程”,[1]拓片收藏目前价格偏低,又由于种种原因石刻拓片数量难以上升,物以稀为贵。因此,拓片价格将会不断上涨,这是没有问题的。将拓片作为艺术品收藏,具有投资较低、收益较大的特点,适合热爱书法艺术的、大众化的收藏人群。

3 影响拓片市场价值的因素

艺术品一旦在市场中进行交易,就成为一种商品,也就受商品价值、价格和价值规律的制约。艺术品又不同于一般商品,它有它的特殊性,一般来说,决定艺术品价格的关键因素是其艺术价值,不过对艺术品艺术价值的认定和对其商业价值的认定有相对性和可变性,“价格和商业价值的偏离是常事,价值认定是评判作品的一种不可忽视的标准,但绝不是唯一标准。否定这样一种标准的现实意义,或者相反地将它捧为至高、唯一的标准,都是片面的。”[1]

如果从作品创造性多少来划分,艺术市场的商品大体可以分为创意性作品、模仿性作品和复制性作品。一般来说,石刻拓片属于复制性作品,这也就决定了石刻拓片的价格局限性,不可能高于丹书的墨本原作。一般来说,石刻拓片的价格,在10000~50000人民币之间。

然而,不同种类、不同品相的石刻拓片,价格又是千差万别,有些会低于这个范围,也有些会高于这个范围。影响拓片价格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首先,拓片是对石刻表面文字的复制。因此,原先石刻的书法水平、史料价值对其拓片的市场价格会产生重大影响。东汉名碑拓片的市场价格,肯定远远高于明清时期一般碑刻的拓片,这是毫无疑问的。而对于原碑书法水平的价值判断,则受到当时人们审美风尚和潮流的影响。例如,唐初推崇二王法书,宋元明代推崇颜、柳、欧、赵,而到了清末,碑学兴起,阮元、包世臣、康有为等大肆追捧南北朝时期北碑的书法,贬低二王、唐初书法家、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和董其昌的书法,导致魏碑流行,这对碑刻拓片的价格必然会产生影响。

另外,原碑的拓片和翻刻碑的拓片价格相差悬殊。翻刻是指原碑损毁或者漫衍不清难以棰拓,或者原碑极其珍贵,不允许摩拓的情况下,令外刻制一通碑,专门进行摩拓,这样制成的拓片被称作翻刻本。一般来说,翻刻本从书法上说与原刻本相差无几,不影响书法欣赏和学习,不过由于中国人的消费心理影响,它们之间的价格还是相差很大。近年来,随着文物保护工作的加强,一些珍贵的原碑基本不可能再进行棰拓。因此,新的名碑拓片大多都是翻刻本,要得到原刻本只有寻找民国甚至明清的拓本,这样的拓本因其具有的历史价值,已经成为文物,又加剧了其价格的高升。

拓本的装裱水平,精美程度也是影响其价格的重要因素。拓本的装裱如同商品的包装,包装精美的商品价格自然也会高升。良好的装裱不仅方便人们收藏、欣赏,还要有利于拓本的防腐防蛀。上文提到的六种传统的装裱收藏方法,它们之间的价格差异也是巨大的。镶嵌装、嵌刻装、卷轴装的质量最高,价格一般也要高;经折装方便欣赏,价格适中;折叠装较简陋,也不利保存,价格较低。

4 拓片的造假与辨伪

由于石刻拓片具有的市场价值,对其进行造假的行为也层出不穷。在这里先要对什么是造假的拓片做一下说明。真实的拓片,应当是原刻本,即在原先石刻上进行打拓产生的拓本。翻刻本是拓片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视为造假,但如果将翻刻本混成原刻本,按照原刻本的价格出售,则属于造假行为。至于伪刻本,则是实实在在的造假行为。对于各类拓片,鉴定与辨伪十分重要。鉴定辨伪的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

第一,须参考前人的著录与鉴定。清王旭的《金石萃编》,是总结前人论述的集大成之作。今人张彦生自幼从事碑帖业,每见善本,必记其书刻、拓工、纸墨、装演、流传,进而考证其新旧字之损伤,原本、翻刻、伪刻之不同,积60余年之功,成《善本碑帖录》一册,由中华书局于1984年出版,极便参考。一卷碑刻到手,先看其名目,而要识别、熟悉此名目,得知先前有无著录、存佚情况、拓本种数、有无真伪之争等系列情况,了解前人的成就是必不可少的。

第二,看装潢属于何年代。现存的石刻资料拓本大多装潢成册,这一方面便于保存,同时也便于人们学习欣赏。一般经名家收藏的本子装帧必很讲究,工料细腻熨贴,年代愈久纸色愈雅。尤其须注意那些表面看似华贵,而按工粗劣的拓本。

第三,看题记跋语。古拓往往因流传有绪,历经名人收藏鉴别、作题记跋语于其上,其本身价值更能提高,鉴别者也往往迷信名家而深信不疑,殊不知作伪者正利用人们的这一心理而大做手脚。例如,可以移花接木,将名人题跋割下装裱到伪本上,或干脆作伪跋来抬高身价,所以一定要细看题跋内容是否符合碑刻内容,若两者风马牛不相及,其中必有诈。

第四,看印章。印章与题记一样,是考证、收藏的记录,本来是鉴别真伪的一项依据,因作伪者对其也妄加利用,故印章本身之真伪也成了问题。伪印特征有:刻写不佳、印色不纯、年代不同的收藏印因一次性作伪而色泽竟可完全一样、铃印之处杂乱不规范。整张拓片,印应铃在首二行或末行以下空白处;装裱本则铃在首页右下角或末页空白处。若有多家藏印,则各家所铃之印应是先四周继而至中央。

第五,看纸质。宋拓本以白麻纸为多,其色白中带青灰,不如后来的宣纸白。其纸浆较粗,故纸表面有小疙瘩。线纹间距不等。有五六分,也有三四分。此纸有厚薄两种,拓碑刻多用厚纸,如《九成宫碑》(云霞蔽本)。至明代以后,纸线纹皆三四分长,比較工细。同时,明代又有白棉纸见用,其色白不亚于宣纸,拓本多见明前、中叶。明末清初时,此纸质量降低,发黄且粗糙。清拓多用地方产纸,最著名者为宣纸,有料半、夹连、棉连、粉连之分。清中叶后又出现了净皮(小七刀),又名六吉棉连,该纸极薄,常用以拓铜器、玉器。

第六,看墨气。旧拓特别是珍本往往用墨考究,墨色浓重黝黑,或紫光隐现,墨香四溢。伪作急于求成,意在获利,用墨平淡或粗劣,拓时粗犷浮滑。这一特征无法掩饰,惟须多看,对真伪多做比较方可掌握。

第七,看石花。石花即石刻上经过天然风化而成的剥落损蚀痕迹。天然的石花非常自然,人工难以仿刻,伪本石花人为椎凿痕迹明显。

第八,看纸色。作伪者为了做旧,绞尽脑汁欲令拓本古色古香,染色充旧便是其惯用手法。一般分别采用茶叶、颜料、明矾、瓦花等物熬汁染纸。但假货在色泽上与真品相较,或太过,或不及,总有破绽露出。

第九,看版别。近代印刷工艺发达后,精印本往往酷似原本,若再加上染色等手法充旧,更易使人真伪难辨。区别时持原物在阳光下细看,影印本字口平滑、表面有油光、纸质不易吸水。锌版制品拓墨粗犷,字纹细处不够挺刮。

第十,注意残损程度、有无刮补。有的旧拓原字丰腴,因年代关系,后来的新拓字体变得纤细,作伪者便用刀将拓本笔划刮粗。有的拓本残破,往往用纸墨相近的翻刻本或新拓本补配。

碑帖拓片辨伪涉及面广,有条件的须多看原拓,重刻及翻刻与之一比即可现真伪。伪刻多系杜撰,有的谎称原石在某地,于某时出土,系某朝某某作品,一般均假冒古代名家,但越是名家,越难仿造其风格、气势及时代特色。这一点,在多读古代碑文并领会其内容、笔法神韵之后,自然能够体会。[3]

5 结语

石刻拓片的收藏在我國由来已久,已经形成了较为庞大的收藏市场和经营人群,形成了丰富的收藏文化。从长远来看,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艺术品市场的整体走热,以及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推崇,对书法艺术的欣赏,石刻拓片的收藏也会不断发展,走向更加繁荣的境地。本文是作者结合所学的粗浅知识,从艺术品市场的角度简单说明了石刻拓片的一些概况、市场价格和辨伪方法等,其中错误还请老师指正。

注释:① 此部分参考了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涂白奎老师的中国古代石刻讲义。

参考文献:

[1] 章利国.艺术市场学[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2] 赵超.中国古代石刻概论[M].北京:文物出版社.

[3] 中国拓片网[DB/OL]. http://www.tp0558.com.

作者简介:薛水生,河南省驻马店市群众艺术馆,副研究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南省美术家协会理事,驻马店市美术家协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