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林
摘 要: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大国,民间艺术的发展在很早就已经起步,民间舞蹈的种类以及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并且拥有很丰富的艺术内涵,由此作为民间舞蹈艺术的传承者,高校的舞蹈专业应当针对现在的舞蹈教学现状进行分析,阐述了民间舞蹈艺术的传承和保护特性,本文探讨了在高校中传承民间舞蹈艺术的措施。
关键词:高校舞蹈专业;教育;民间舞蹈艺术;传承
1 目前我国高校舞蹈专业的教育现状
我国对于艺术生的培养在很多方面还是存在着些许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高校舞蹈课程内容的设置与培养创新性人才的教育理念相悖
我国的舞蹈教育最开始是在20世纪70年代,并逐渐地深入到大学教育阶段,在这一过程中,专业性的舞蹈教育已经成为大学教育的一个比较完整的体制。但是在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种不良的态势,在舞蹈教育的过程中,对于舞蹈技艺的教授远远超过了对于舞蹈的研究,使得舞蹈专业的教学成了一种仅需要较低的文化素质和单一的艺术综合能力以及简单思维的艺术形式,与科学的教学形式形成出现了很大的背离。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的高校舞蹈专业教学的课程设置应当引入更多的教学模式,在专业技能课程设置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启发性,使得学生能够深入的了解学生的舞蹈这一具体的概念,而不是单纯地将学习舞蹈作为自己的目的和思维方式。
1.2 高校的舞蹈专业教育与其他的人文学科的教育出现了互相违背的状况
舞蹈作为一门运用肢体语言表现艺术的学科,在学习的过程中必然会十分重视对于学生肢体协调能力的训练等。但是与此同时,学校不能忽视对于学生艺术鉴赏能力的培养,不断忽视学生评价能力和洞察能力的锻炼,这正是现阶段高校舞蹈专业在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高校的舞蹈专业在实际的课程设置上严重与人文社会学科的脱离,致使学生在舞蹈学习的过程中不能明确地阐释自己的感受,只是单纯地将舞蹈作为一种表演结构进行演绎。
1.3 高校舞蹈专业的优秀的舞蹈教育人才十分的稀少
任何一门学科要想取得十分明显的进步,其所有的研究人才都必须是十分专业并且敬业的,在这一方面,高校专业的舞蹈教师人才的缺乏恰好使得高校的舞蹈专业教育水平一直处在很难提升的状况下。目前已有的高校舞蹈教育者在教学思想方面僵化,很少有高校舞蹈教育者能够将民间舞蹈的艺术真实地展现出来,创造性的舞蹈教育者缺乏的状况非常的严重。
2 民间舞蹈艺术传承的现状
由于高校的舞蹈专业所处的现状并不乐观,给民间舞蹈的传承也带来了一定的阻碍。此外,民间舞蹈艺术传承的环境等因素也处在一个不断变化的状态之中,下文将分析民间舞蹈艺术传承过程中所面临的现状:
2.1 民间舞蹈艺术传承所处的环境在不断地变化
经济的迅速发展造就了现阶段市场的不断变化,文化市场也是处在一个不断改进的过程中,可见民间舞蹈艺术所处的环境也在不断地变化之中。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之下,民间舞蹈的艺术特征的科学价值也正逐渐被人们所忽略,很多与民间舞蹈艺术有关的历史文化也处在不断消亡的过程中,民间舞蹈艺术的市场正在被占领,所以为了继续传承民间舞蹈艺术,改善其传承方式是势在必行的。
2.2 民间舞蹈在传承的过程中缺少应有的保护机制做其后盾
由于新的文化形式的出现,民间舞蹈艺术已经渐渐地被人们所淡忘,而在这样的环境之下,文化社会对于民间舞蹈艺术的重视程度还不够,缺少一定的保护措施的执行,不仅限制了民间舞蹈的发展空间,对其的资金投入还在不断地缩减,使得优秀的民间舞蹈逐渐地被青少年所忽略,精于研究民家舞蹈艺术价值的专家也逐渐地稀缺。
3 高校民间舞蹈教育中传承民间舞蹈艺术的具体措施
上文中已经详细地阐述了我国高校民间舞蹈专业存在的教育现状,也分析了民间舞蹈艺术传承过程中面临的阻碍。但是民间舞蹈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艺术遗产,其艺术价值是绝对的,是不能忽视的,所以高校舞蹈专业一定要担当起传承民族舞蹈艺术价值的责任,采取一定的措施改善高校舞蹈专业的教学现状,使得民族舞蹈的价值能够得到更好的发扬。
3.1 舞蹈专业的教师和学生应当树立正确的民族文化观念
民族舞蹈作为舞蹈专业中最具特色的舞蹈表现形式之一,其所具有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现代人受到多种文化形式的冲击,对于民族舞蹈的文化认知已经逐渐的淡化。这时,高校舞蹈专业的教师和学生应当积极地改正观念,树立正确的民族文化观念,教师在舞蹈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教会学生品味其中的民族文化和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民族责任意识,在这一过程中使得学生能够产生民族自豪感,在表现舞蹈的过程中学生也能够拥有更强烈的感情蕴藏在肢体动作之中,丰富了民族舞蹈的表现形式。
3.2 高校的舞蹈专业应当在专业课程设置上進行合理的安排
舞蹈专业不同于普通的文化课程的研究,在教学的过程中,舞蹈专业的教师也不能完全地照搬传统的教学模式,不然只会使得民间舞蹈课程的教育显得过于的僵化,缺乏人性化。在设置民间舞蹈专业的课程的时候,教师应当选择最合适的教材,结合舞蹈教材,教授学生学习舞蹈技艺,促使学生掌握基本动作的同时,使得学生的舞蹈表现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培养学生对于民间舞蹈的兴趣,丰富民间舞蹈的趣味性。在课程设置的时候,应当杜绝重技巧、轻理论的现象,在民间舞蹈教学的时候,注意培养学生的舞蹈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开设相应的辅修课程,大大的增强叙述对于民族舞蹈的兴趣。
3.3 高校民族舞蹈专业应当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单独地采用任何一种教学模式,而是要将多种先进的教学模式引入其中,顾及民间舞蹈课程教学的全面性和灵活性,在上课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将舞蹈的动作、步伐以及理论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得学生在感悟的过程中产生自由的感悟。其中,感性教育法是民间舞蹈教育中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使用这一方法,教师能够帮助学生快速地感悟到民间舞蹈的本质,使得学生产生学习的毅力和激情,在民间舞蹈表演过程中学生也能充分地展现出自己的情感,使得民间舞蹈的表演更加精彩。不仅如此,教师在使用感性教育法的时候,能够有效地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并能激发出学生创作的热情,使得学生在学习民间舞蹈的同时对民间舞蹈有所感悟并深入研究。
4 总结
高校舞蹈专业在进行民间舞蹈教学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的障碍,其中社会广泛关注度的下降以及民间舞蹈专业人才的缺失是影响最大的因素,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高校舞蹈专业的教师与学生应当加强自己的民族使命感,对民族舞蹈进行良好的传承和保护,创新民族舞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将民族舞蹈的艺术内涵继续传承和发扬下去,使得民族舞蹈的艺术传承能够为我国的民族文化发扬光大做出巨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刘晶,熊瑛.地方性高校舞蹈教学对地域性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发展探析[J].特立学刊,2012(2):46-48.
[2] 曾焯.在高校舞蹈教育中如何传承民间舞蹈艺术[J].大舞台,2013(6):170-171.
[3] 王帝.探究地方的高校舞蹈教学对于当地的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以及发展[J].艺术科技,2013,26(9):41.
[4] 闫子乐.地方高校与地方舞蹈文化传承与发展之初探[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1(18):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