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宾虹绘画艺术的成因

2014-12-24 14:40:01蔡华成
艺术科技 2014年12期
关键词:黄宾虹新安徽州

摘 要:黄宾虹的艺术修养人所公知,至于他绘画艺术的形成原因,也是纷乱复杂的。也许是因为时势造英雄,他的人生经历坎坷跌宕,随着晚清衰弱的国运起起伏伏、沉沉浮浮。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黄宾虹又是幸运的,也是因为历史的原因他得以站在潮流的最前沿,兴利除弊,试图挽救民族于危亡之中。转而在绘画领域,他在总结前人的绘画成果基础上,革新除弊,不断地前进,终于到了艺术的顶峰。

关键词:黄宾虹;时代;地域;家庭;哲学

1 富有营养的出生土壤

1.1 新安地区地理位置

黄宾虹祖籍安徽歙县潭渡村,地处安徽南部,背靠黄山山脉,毗邻江西、浙江两省,古时称新安。这是个文华毓秀之地,有着厚重的人文历史。仅潭渡村一地,元末至明清之际就出了几十位士夫画家,其文化的繁盛可见一斑,此地现在仍保留有黄宾虹徽州故居。新安境内风景宜人,“自秦朝设立郡县制起,徽州距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境内层峦叠嶂,河溪纵横;黄山、白岳簇立云间,峥嵘挺拔,锦绣连绵;新安江奔流于山谷盆地之间,波光潋滟,晶莹澄澈。不仅风景秀丽,湖山宜人,自然资源亦极为丰富,而且自古以来,新安为天下人文渊薮,素有‘东南邹鲁之称”。黄宾虹热爱自己的故乡,他在《渐江大师事迹佚闻》中写道:“新安处万山之中,黄山奇伟,跨于宣歙二州,本属江南省治,地近偏僻,不为舟车要冲。晋唐以来,中原荐绅之家,避乱而居,与文人学士之宦游而至者,喜其山川淑秀,皆不忍去,于是文教日兴,风华益美。宋元明清,近千余岁,陵谷变迁,未受兵革,书籍碑版,金石书画之藏句龋,至明弘、嘉,搜罗宏富,家弦户诵,虽吴越文物之盛,无以逾之。”他又九上黄山,并且五次游览黄山的支脉九华山,足见黄宾虹对徽州山水的热爱。此外新安境内还有九华山、齐云山等冠绝国内的风景胜地,这片山高水长、钟灵毓秀的地理环境孕育出徽州丰厚的人文历史和文化内涵,对黄宾虹的绘画艺术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2 新安地区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正是在新安这片滋润水土的养育下,“汉末中原战争频繁,徽州处于万山深处,成为避兵之所;晋室南渡后,不断有中原世族迁居于此,加上土地肥沃、物产富庶,还有新安江、黄山、白岳(齐云山)的山水风光,到南宋徽州已成东南小邹鲁,至明代更成江南文华富足之地。”悠久的历史和瑰丽的地理风貌孕育出了由新安理学、徽州朴学、新安画派、徽派建筑、徽派家具等元素组合而成的完整的新安历史文化体系,其中,尤其是新安理学和徽派朴学为重,从北宋以后即被推崇为中国思想学术的正脉主流,代表着近一千多年来年中国文化史的最高成就。明代休宁人程所撰的《新安学系录》序言说:“新安为程子之所从出,朱子之阕里也。故邦之人于程子则私淑之,有得其传者于朱子则友之、事之,上下议论,讲弆问答,莫不充然,各有得焉。嗣时以还,硕儒迭兴,更相授受,推明羽翼,以寿其传。由宋而元以至我朝,贤贤相承,绳绳相继,而未尝泯也。”宋代理学的奠基人程颢、程颐及紧随其后的理学集大成者朱熹,他们的祖籍均系徽州。朱子提倡读书,认为:穷理之要必在读书,促进了徽州读书好学的风气。明末清初,随着徽州经济的高度发达和历史走向的转移,徽州朴学又从新安理学酝酿、蜕变、脱颖而出。徽州朴学最为兴盛时期的江永、戴震、程瑶田等经学大师,是清代汉学发展达到高峰时期的标志,而且影响到近代,出现了胡适、吴承仕等承续皖派学风和徽州文化的著名学者,总之,徽州的理学和朴学对徽州乃至那个时代的中国社会都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在这样优越的文化背景下,黄宾虹得以在他的早年就接触到新安派的前辈查士标、李流芳、弘仁等诸家。

这样肥沃的土地孕育了古徽州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也养育了大量的历史文化名人。例如,管仲、庄子、李公麟、萧云从、弘仁、查士标等,他们当中的很多思想学术都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黄賓虹的绘画艺术。行文至此,黄宾虹的成功已经得到“天时”和“地利”的先天性优厚条件,接下来,我们就来探讨推动他成功另一个更重要的条件——“人”。

2 开放的个性

对于能够集古典绘画之大成,又开现代绘画之先河的旗帜性画家,黄宾虹必然有着他的过人之处。他的思想中具有一般文人所不具备的开放性,他不仅执着地探求中国传统的文化,一心只读圣贤书。对于彼时千疮百孔的国家现状,他同样有着以天下为己任的大丈夫豪情。回顾他的生平,在黄宾虹九十二年人生轨迹中,他经历了一系列清末抵御西方列强的战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最为艰难的阶段。作为社会的一个分子,他始终是清醒而坚强的,把自己定格为一个士大夫,勇敢地投入到历史的大潮中去,兴利除弊,试图挽救民族于危亡之中。

3 高深的学养

3.1 中国传统哲学的积累

千百年来,我们一直都把哲学看作是文化思想的基础和核心,它可以影响一个人的思想和价值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道家、儒家、魏晋玄学、佛家等这些影响中国文人的主要思想学说,在不同的历史时段,它们分别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在黄宾虹的学术体系中他一向推崇周秦诸子理论,他的绘画艺术是与老子的“道法自然”、庄子的“技近乎道”和孔子的“士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意旨想通。

其中,老庄思想对他起到主导性的影响,他曾有过这样的言论:“中国除了儒家而外,远有道家佛家的传说,对于绘画自各有其影响。孔子讲现在,老子讲未来,佛家讲过去和未来。比较起来,中国画受老子的影响较大。”在黄宾虹的绘画生涯中,他注重学术的积累,擅长用哲学知识来指导他的绘画艺术。

3.2 太极图的影响

黄宾虹的学术中,老庄思想占了很大的份额,他在《山水画与道德经》中说:“昔人论作画曰读万卷书,蒙见以为画者读书宜莫先于《老子》。盖《道德经》为首,有和于画旨,《老子》为治世之书,而画亦非徒隐逸之事也”。从他很多的画论中也可以看出端倪,他的很多艺术主张甚至就是直接引用道家的理论。例如,用“太极图”、“八卦”等等有关阴阳五行的概念来解释绘画中的用笔、用墨甚至构图,强调绘画语言中的参差离合、俯仰变化等概念。他说:“老子言道法自然,庄子谓技近乎道,学画者不可不读老、庄之书。”这些古典哲学指导着他为人、做学问,更是自始至终贯彻在他的绘画艺术中。

据考证黄宾虹在79岁时,艺术成就已经逐渐到达顶峰,他曾在《画法简言》中总结性地说:“太极图是书画秘诀”。太极图的意义就在于它的变化,在于它的对立统一。代理学家朱熹在他的改定本《太极图说》中是这样定义太极图的:“无极而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众多学者都把“太极画学”作为黄宾虹绘画的哲学基础,无论是山水画中的情景布置,还是笔墨的运用,他都以道家所推崇的“太极分阴阳,阴阳合太极”、“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等道家学术来推衍,作为他绘画的法度。在画论中他也多次引用这些学术概念,比如说用线上:“齐而不齐三角觚”;用墨时要达到:“干裂秋风,润含春雨”,就连笔与墨之间的关系也同样印合了极图的辩证思维:“既反对有笔而无墨,也反对有墨而无笔”。

在给上海昌明艺专编写的《画学讲义》中,他也说到了八卦在他绘画中的指导作用,他说“八卦象征八种物质,八种物质,无数种类。各有其形,其所成六十四卦的变化,大夫可用于医理,武林中人可用于武术,吾人书画,亦可用之以为法。”从黄宾虹的画面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道家所追求的那种无为而治的静谧的意境,他笔下的山乡田野、晚归的(下转第页)(上接第页)老者、携琴的士人、超脱的渔翁等等,这些都可以看作是他在表现道家所推崇的“无为”的符号。在黄宾虹的画面中,如果细心地品味,认真地揣摩,我们就会发现他的画面中无处不在但又无一处在的道家思想精髓。在黄宾虹的绘画中,他把厚重的哲学涵养运用到山水画的创作中去,哲学是中国画思想的内在源头,更是黄宾虹绘画艺术的基石。

3.3 深厚的国学基础

黄宾虹有着深厚的国学底蕴,在他生命的前半部分,他研究的主要方向就是国学,这也是成就他日后绘画艺术的理论基础之所在。受其父亲的影响和引导,黄宾虹从6岁时就开始读书识字,教他的先生有邵赋清、程健行、赵经田等人,到7岁时就已经认识一千多字了。12岁时开始学习诗文、训诂。13岁就参加了歙县童子试,后一直到他30岁时才放弃举业。他后来又参加一系列的文字工作,甚至直到他80岁左右时,他的成名之处还是他的美术史论,据陈传席先生访问鲁迅美院的晏少翔老先生回忆:“我们原来只知道黄宾虹是研究美术史的,他在故宫从事古画鉴定,我们请他来讲课也是讲美术史,不知道他会画画。我们请他讲美术史时,他也有八十岁左右了,当时只知道他研究美术史,后来怎么他的画名气那么大。”由此可见,黄宾虹在他的前半生很大一部分精力是放在国学的积累上,也正是有了国学方面的基础,他对绘画艺术的理解才会高出别人一筹,他对绘画技法的研究才能轻车熟路。他把国学与绘画紧密地融合在一起,在近代中国画处于迷茫的阶段,他把中国画尤其山水画推向了另一个高峰。

4 结语

黄宾虹绘画艺术产生的条件是多元的。从时代的角度来看,动乱的年代产生了革新的思潮,革新的思潮推动了绘画艺术的发展;从黄宾虹出生和生长的环境来说,徽州是个风景独特,人文荟萃的文华毓秀之地,这里的环境孕育了黄宾虹的人文胸怀;再从黄宾虹的个人来说,尚文的家族历史培养了他勤学上进的品质,在这种品质的保证之下,他积累了丰厚的国学修养,他对中国历代绘画名家的长短都了如指掌;同时他坎坷的经历也是历练他修养的磨刀石,在这块石头上,他被打磨得越发的光滑也越发的坚定。再次,眼疾对黄宾虹的身心是残酷的伤害,然而,在那段黑暗的岁月里,他的绘画艺术却愈发的超脱,终于完成了华丽的蜕变,破茧成蝶。如此等等。

参考文献:

[1] 王伯敏.黄宾虹话语录[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1.

[2] 王伯敏.黄宾虹[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79.

[3] 王伯敏.中国画家丛书·黄宾虹[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79.

[4] 潘天寿.黄宾虹先生简介[M].人民美术出版社,1983.

[5] 张少侠,李小山.中国现代绘画史[M].江苏美术出版社,1986.

[6] 汪己文.宾虹书简[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8.

[7] 赵志钧.画家黄宾虹年谱[M].人民美术出版社,1992.

[8] 李泽厚.美的历程[M].安徽文艺出版社,1994.

[9] 石谷风.古风堂艺坛谈·回忆黄宾虹先生的治学精神[M].

天津古籍出版社,1994.

[10] 叶少珊,黄宾虹传艺录[M].安徽美术出版社,1995.

作者簡介:蔡华成(1979—),男,江苏阜宁人,盐城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中国画。

猜你喜欢
黄宾虹新安徽州
黄宾虹《致昂青信札》
高山仰止处 幽密跌宕地——徽州大峡谷
中老年保健(2022年5期)2022-08-24 02:36:38
徽州春雪
江淮法治(2022年3期)2022-03-16 06:54:26
新安滩
徽州绿荫
灿然一灯——再读黄宾虹笔记一则
张新安教授简介
新安滩
浅析黄宾虹入蜀画作
大众文艺(2017年2期)2017-03-13 13:50:42
新安讯士Q6155-E PTZ摄像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