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艺术作品的评价

2014-12-24 13:50阙琪
艺术科技 2014年12期
关键词:艺术史艺术作品艺术家

阙琪

0 引言

我们都知道,哲学是在不断提出问题的,但是哲学并不能解答所有问题。如同任何一种独立哲学一样,艺术伴随着许多核心问题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例如,本文试图探讨的什么是艺术?以及什么样的作品是艺术作品的等问题。

1 什么是艺术

艺术这个词在当今应该是一个高频词汇。但是,什么是艺术,什么样的作品才叫艺术作品却各有标准。在文艺复兴以前,没有艺术这个词,arte即art,指的是工艺技术、技术能力,而不是我们所说的“艺术”。那时候没有艺术家,只有画师,匠人,创作者是为了某种目的(如布道,墙面装饰等)而进行图像创作,画家在当时的社会里并不具备地位,他与其他匠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直到乔托的年代,他开始在自己的作品上署名,艺术从出发点上开始走向独立。艺术逐步从为宗教服务和为政治粉饰的桎梏下走进了艺术家个人的内心世界里。艺术如同眼耳鼻舌身等器官一般,传达出艺术家的个体感受。如果说文艺复兴以前的工匠只是作为一个时代的整体存在于某些美术遗迹中,那文艺复兴之后的艺术史则是一部各个时期艺术家的传记史。他们传达他们自己。显然,艺术是一种表达,是个体为了达到某一确定目的而以某一特定的形式进行的表达。艺术是有源起点的,或者是表达看法,或者是某种个体情绪的支撑。某首诗歌的诞生也许是因为现实触动了受体的某根心弦而引发,某幅画的生成是因为要表达对于人生的某种领悟而开始。

2 什么样的艺术可以称为艺术作品

(1)艺术表达也许人人都会,但什么才是艺术作品,它通常需要艺术史学家、鉴赏家的眼光来评判。单就个人而言,对于经典作品的理解会是逐步的,从开始看到画作表面的形状,色彩,再深入到作品的内在结构和精神特性,再进一步了解作品背后创作人自身和作者所处的时代的种种千丝万缕的联系,再去把整个人类经典从一个点与历史的纵向和时代的横向串成一条条的直线,这样的理解过程就是人类文明的积累过程。前辈书写的文明,后辈通过学习了解也不断接近前辈的认识,再在此基础上往前走一步。一代一代的精英长时间共同塑造了人类文明。学者的眼光影响塑造着大众的眼光。所以,艺术史书写者的视线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大众的视野。例如,在欧洲人撰写的美术史中,只有源于古希腊以人体绘画为发展轨迹延续到文艺复兴的透视法则才处于核心的位置。其他门类的艺术,如中国的书法,只能成为一种边缘文化,永远不能成为中心。如今,许多国人在敏感于后殖民的这个现状,则需要进一步梳理传统的艺术史,在诠释和理解方面多下功夫,从自己传统中发现某条通向中国未来艺术的道路。

(2)艺术的源起点非常丰富多彩,以至于艺术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种解读评价现象。如果说古典的引发艺术的主题(往往源于神话或宗教)因为单一而更容易解读;那么方兴未艾的当代艺术的表达方式不再是沿用传统的语言和材料,再上个体的文化的差异而显得更加的混乱和不易阅读,这是其一。其二,当代的许多艺术作品,如波普,达达等艺术家风生水起,就更有政治在背后出谋划策而导演的一出又一出别有用心地打着艺术旗号的闹剧的原因,[1]这就更让艺术鉴赏这个本来就由掌握了话语权的人发声的事情因为政治,权利等的绑架变得越来越光怪迷离。其三,某一类艺术作品的形成与时代、环境、民族性格等有很大的关系,简单地以某一种艺术标准去衡量将会损失许多不可估量的价值。

或许,我们在评价什么是一件艺术作品时应该抱有这样的态度:在抱守自身的同时,我们尊重并深入地了解他们的文明,以此来思考自身文明文化,让自身作品更为深刻,更为理性的反映时代,反映个体。

(3)在西方,奉行进化论的人非常多见,在艺术史中表现为艺术是以不断进步的轨迹向前发展。这种进步主要体现在技术方面。贡布里希的《艺术的故事》认为,后一种艺术总会以一种新的面貌来刺激人的感官,带来让人耳目一新的新阶段。这实际上就是以创新、前进为轨迹的写作路线。他曾经提到[2]:如果技术的表现变得好像目的一样重要甚至更重要,他会用艺术这个词。他就是一个唯技术论者。唯技术论有很大的缺陷,所有艺术家都是从未成熟走向成熟,从技法生涩走向技术的娴熟。如果单以技术论的话,中国画几千年来发展的笔与墨也就是那么几本画谱,口诀,那是否早就是落后的玩意?被写进教材的史前艺术品,如人面鱼纹彩陶盆,单就技术来说类似儿童画一般的稚拙,简单,为何也被专家认可?或许这个盆在非专家看来就只是一个能用的有一幅图像的器物而已。单单以技术为高低来讨论某件作品是否是艺术作品这个做法也是不甚可取的。

艺术鉴赏跟艺术表达应该是一样的,它是一种带目的性的行為,如果我需要把艺术作品当成是一种真、善、美的标准对人们起到教化、启蒙的作用,那自然会需要挑选具备真善美标准的作品去进行展示及诠释,扩大其影响。如果把艺术作品当成了解历史,了解文明的一个窗口,那至少可以在艺术作品为何形成的背景上多下下功夫,把它与同时代的作品进行一个平行比较,将它与不同时代的作品进行一个纵向比较。如果单单是一种私人的鉴赏行为,则,人人都应该有一部自己认定的艺术史,可以前往各大博物馆去看被别人认同的艺术史,但得出属于自己的判断;也可以从下里巴人,山野田间找到一个个废弃的手工作品,欣赏到那独有的韵律和材料美;同样也能从某个落日的余晖下,观赏到大自然静默的存在……这些,在鉴赏者心中,它们没有绝对意义上的高低之分,也许欣赏乔托只是因为他画面出色的色彩和空间处理的方式;喜爱中国山水画,是因为它更多地包含一种隐士般的理想;好听民间的山歌,是因为它们的热烈、大胆、和赤裸裸的真实。

如同歌德所说:“在我漫长的一生中我确实做了很多工作,获得了我可以自豪的成就。但是说句老实话,我有什么真正要归功于我自己的呢?我只不过有一种能力和志愿,去看去听,去区分和选择,用自己的心智灌注生命于所见所闻,然后以适当的技巧把它再现出来,如此而已。”[3]每个个体——他既是创作者,也是鉴赏者。每个个体都可以是艺术作品的书写者。

参考文献:

[1] 河清.艺术的阴谋——透视一种“当代艺术国际”[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 E.H.贡布里希(英),杨思梁.艺术与科学:贡布里希谈话录和回忆录[M].范景中,严善淳,译.浙江摄影出版社.

[3] 爱克曼(德).歌德谈话录[M].朱光潜,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艺术史艺术作品艺术家
丁 雄艺术作品欣赏
王立新艺术作品欣赏
丁 雄艺术作品欣赏
王立新艺术作品欣赏
纸的艺术史
毛扎扎艺术史
狮子与西方艺术史 下
狮子与西方艺术史 上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