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平
矿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经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矿业的支撑。中国矿业与新中国一起成长。在当代中国,矿业仍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95%的能源资源和80%的原材料。
中国经济的大发展,成就了中国矿业的繁荣;中国矿业的繁荣,助推了中国经济的大发展。中国矿业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保障和支撑。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矿业与华夏文明是同生的。矿业的发展,创造了华夏文明。中国古代矿业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在古代,中国是开发利用矿产资源时间最早、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
然而,中国近代矿业是在连年战火的条件下诞生与发展的。自1840年至1949年这110年间,经历连年战争的影响和旧的社会制度对生产力的束缚,中国现代矿业走过了一条极其困难的道路。
从历史的发展来讲,与中国古代的矿业作纵向比较,确有质的进步与大的发展,但在同一时间段里与世界其他矿业发达国家作横向比较,则中国矿业处在一个落后的状态。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东方大地上宣告成立,从而开启了中国矿业发展历史的新纪元,中国矿业自此进入了现代矿业发展的新时期。
新中国成立之前,由于列强的掠夺和多年的战争,在近代兴建的一些矿山均遭严重破坏,设备陈旧损坏,井巷年久失修,采掘失调,后备可采资源情况不明,矿工生活处于饥寒交迫状态,至全国解放时,矿业生产几乎处于瘫痪状态。
1949年全国主要矿产品产量:原煤仅有3243万吨,原油12万吨,天然气0.07亿立方米,铁矿石59万吨,黄金4.073吨,10种有色金属1.3万吨,原盐298.5万吨,磷矿石1.3万吨,硫铁矿1.5万吨。
为了医治长年战争遗留下来的创伤,为了恢复与发展国民经济、稳定与改善人民生活,恢复与发展矿业来提供经济社会所需矿产资源,就成为整个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这样的形势下,毛泽东主席于1952年2月在苏联访问期间为中国留学生任湘题词时就发出了“开发矿业”的伟大号召。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矿业生产主要有两方面任务:一是抓紧恢复因战争损坏的矿山生产;二是组织地质队伍对现有矿山的资源情况进行勘查,摸清资源家底,以便为恢复生产和扩大建设新矿山创造条件。
1953年,我国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自此,中国矿业的发展也就进入了计划经济时期。
在1953年~1978年这25年间,就矿业来说,这是一个大发展的时期。尽管期间因“大跃进”、三年自然灾害和“文化大革命”给矿业生产带来了严重影响和许多困难,但是,由于全国矿冶战线职工的努力奋斗,矿产勘查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矿业开发还是取得了巨大成就。
中国矿业进入改革开放时期之后,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积极消除“洋冒进”时期提出的“搞十个大庆”、“建十个鞍钢”等不切实际的高指标给矿业生产带来的负面影响,从实际出发安排矿业生产,矿产勘查开发取得重大成就。
到2000年底,全国发现矿产171种,探明储量的矿产155种,其中能源矿产8种,金属矿产54种,非金属矿产90种,水气矿产3种。
据原地质矿产部资料,截止到1996年底全国探明储量潜在价值985437亿元,仅次于美国和独联体国家,居世界第三位。
截至2000年底,累计发现矿产地25000多处,全国建成各类矿山有153063座,其中国有矿山9000多座。2000年全国矿石采掘量54亿吨,主要矿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中国从此由一个矿业小国跃入世界矿业大国行列,成为居美国、俄罗斯之后的第三大矿业国。
随着整个国家经济体制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转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矿业也随着改革大潮进入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轨道,从而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
矿业经济由单一公有制转变为多元所有制。改革开放时期,在矿业经济所有制结构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由计划经济时期的公有制一统天下,转变为全民、集体、股份、民营、个体、中外合资、外资等多种所有制成分并存与共同发展的格局。
矿山企业进行了公司化改造。改革开放时期中国矿山企业也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行公司化改造。
矿山企业实行多种经营。改革开放期间矿山企业均由单一矿业生产向“以矿为主,矿与非矿并举,实行多种经营”转变。
中国矿业由封闭走向开放。根据国家对外开放的方针,中国矿业也走上了对外开放的大道,并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对外开放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引进国外先进的矿业技术、先进仪器设备与管理经验,为我所用;二是引进外资参与合作勘查开发国内矿产资源。2000年,外商投资的矿山企业项目有164个。这一方面以能源资源勘查开发特别是中国石油海洋总公司与国外资本合作开发海上油气的成效最为显著。
中国矿业从无法可依走上有法可依的法治轨道。1986年月3月19日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明确重申矿产资源为国家所有,并实行探矿、采矿登记许可证制度,以及变矿产资源无偿使用为矿产资源有偿开采制度等一系列有关矿产勘查开发监督与管理的方针政策。国务院还发布了一系列与之相匹配的法规条例。从而使中国矿业走上有法可依的轨道。之后还颁布有煤炭、石油等方面的一些法规。
矿产勘查开发技术有了很大进步。矿产勘查开发技术的进步有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为我所用;二是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和研究水平不断提高。由于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扩大,对外交往日益频繁,信息交流也更为便捷,加上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所以有条件也有可能将国外先进技术引进为我所用,以提高我国矿业生产效率和水平。这个时期,国外的一些先进矿产勘查开发技术方法被广泛引进并应用于地质勘查工作和矿山生产过程之中,采矿设备大型化、机械化、自动化程度显著提高。改革开放期间由于我国矿业战线广大技术人员的精心研究也为提高我国矿业生产水平做出了重要贡献。
矿业管理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改革开放时期机构改革的不断推进,矿业管理体制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到2000年,在国务院内设机构中,除地质矿产部与国家土地局、国家测绘局和国家海洋局合并组成国土资源部负责矿产勘查开发监督管理外,其余与矿业有关的各工业部,有的转变为全国性大集团公司和区域性、专业性公司;有的撤销,只是在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内设有几个职能局负责相关矿业的管理,但不直接管理矿业和经济工作。原地质矿产部在各省(区、市)的地质队伍和其他几个工业部门的部分地质队伍被下放给各省(区、市)实行属地化管理,原地质矿产部所属新星石油公司也划归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其间为了加强对基础性、战略性、公益性地质工作的管理,还成立了由国土资源部归口管理的中国地质调查局。
从重开发轻保护向开发与保护并重转变。在改革开放之初和之前,人们的环境保护和资源保护意识比较淡薄,认为破坏生态环境是矿业开发过程中必然的事,从而不注意节约与保护资源,不注意在开发过程中保护生态环境,以致造成资源的损失与浪费,造成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的恶化。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人们从资源环境破坏造成的损失和给国家及人民带来的不良影响中逐渐清醒过来,开始认识到保护资源和环境的重要性,从而在矿业开发过程中注意认真处理矿业开发过程中出现的“三废”(废石、废水、废气),注意开发过程中尽量少占用土地,少破坏土地,对已破坏的土地进行复垦,注意在开发过程中尽量减少对资源的破坏与浪费。
国土资源部作为矿产资源主管部门,按照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要求,在资源保护、节约集约、生态补偿、严格监管、责任考核等方面,不断加大制度创新力度,积极构建矿山生态文明建设治理新机制,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效。
自2012年下半年以来,受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特别是新兴经济体系增速放缓的影响,加之我国已经进入三期叠加的新阶段,即经济增长的“换挡期”、结构调整的“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的“消化期”,全球矿业呈现重大调整、下行趋势,矿山企业高利润时代也渐进尾声,全球矿业进入发展“寒冬期”。
但中国经济体的结构正在发生积极的变化,在将来保持相对高速但更加健康更加稳定的经济增长,意味着中国对能源和其他矿产资源的需求仍将保持比较高的规模和比较高的增长速度。巨大的内在市场需求正在不断释放,世界经济的变化正在进一步促进中国经济加快从外需拉动型走向内需拉动型。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持续快速推进,资源需求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将刚性上升。因此,当前的矿业下行趋势是暂时的。从中长期看,中国矿业的前景依旧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