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姚
摘 要:研究灾害信息的分类与组织,对有效利用灾害信息、加强灾害信息管理能力和指导防灾减灾工作,具有积极意义。国内关于灾害信息的分类与组织的研究起步较晚。目前有关研究主要集中在灾型划分、特定灾害信息的分类与组织、建立灾害信息管理系统、制定灾害信息分类标准等方面。与国外研究相比,国内的研究成果水平相差较大,需要在借鉴国外经验、壮大研究队伍、加大政府支持力度等方面做出更多努力。
关键词:自然灾害 信息分类 信息组织 研究现状
中图分类号:G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0(c)-0026-04
Review on Classification and organization of Disaster information in China
Peng Yao
(An-fu Library,Jiangxi Anfu,343200,China)
Abstract:This article studies Classification and organization of Disaster information, it is good for the disaster information and strengthening the disaster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bility and guiding the work of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reduction. Chinas research is late start about Classification and organizing a of Disaster information.At present ,the research has centered on distinguish of the types、Classification and organizing of Disaster information specially appointed、building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developing disaster information classification standard Etc. The level of domestic research achievements difference Compared with foreign research, we still need lots of efforts to Learning from foreign experience、Strengthening the research teams、strengthening the government support Etc.
Key Word:natural disasters information classifying information organizing research status
自然灾害的频发对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如何防灾减灾成为了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挑战。1987年12月11日第42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第169号决议,确定20世纪90年代为“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1989年联合国又通过第44/236号决议和“减灾十年”国际行动纲领。1989年4月我国积极响应联合国倡议,成立了“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从此中国学界也开始了对自然灾害的研究。如何提高灾害预报水平、灾前防御能力、灾后应急救援水平,是减轻灾害影响的重要手段,而全面、准确、及时的灾害信息能够为灾害预警、防御和抗灾工作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因此,研究灾害信息的分类与组织,对有效利用灾害信息、加强灾害信息管理能力和指导防灾减灾工作,都具有积极意义。
郭松玲[1]将灾害信息定义为“与灾害发生发展规律及其造成的危害有关的那一部分信息”;刘艺林[2]认为灾害信息是指“为减灾研究服务的信息”,它是“灾害情报信息”的简称,而且灾害信息不等同于“灾情”。根据以上定义,本文从广义的角度出发,将基本背景信息、历史灾害信息、灾害预报信息、灾情信息以及应急救援中涉及到的对策、组织、人员、物资等信息全部作为灾害信息的内容。
1 国内自然灾害信息分类与组织研究的动态追踪与分析
国外对灾害信息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1920年加拿大人对哈利法克斯港大爆炸事件进行的调查;对其系统化的研究则是始于一战时人们为了达到某种战争目的而进行的。就科研动机而言,从最开始残酷的战略意义到今天的防灾减灾,灾害信息研究经过了漫长的发展历程。纵观各国灾害信息研究的发展历程和现状,日本在这方面已进入了发展阶段,且处于世界领先水平[3]。
国内关于灾害信息的分类与组织的研究起步较晚,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才逐渐有相关学者着力于这方面的研讨。
1987年任伏虎较早地提出了灾害信息系统的构建,在《灾害信息系统的初步探索与实验》[4]一文中论述了建立灾害信息系统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了灾害信息系统的功能,并将灾害信息系统分为数据采集子系统、数据存贮子系统和应用支持子系统三大子系统。1989年庞宗礼开创性地提出应把灾害信息列为一个专门的学科加以研究和重视,建议创建“灾害信息学”,从而通过对灾害信息的监测、收集、传递、反馈以及加强对灾害信息的系统管理来提高人类同灾害的斗争水平并实现灾害损失最小化[5]。经过深入的研究,庞宗礼又于1991年10月发表了论文《灾害信息学的基本构架》,明确定义了“灾害信息学”,指出了灾害信息学是信息科学的一个分支,探讨了灾害信息学的属性、特点、组织管理以及灾害信息学作为一个综合性学科与其他诸学科之间的关系[6]。可以说,这两篇论文正式拉开了我国新时期灾害信息研究的帷幕,为之后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论及自然灾害信息分类与组织研究的开端,当属郭松玲于1992年发表的论文《试论灾害信息的特征与分类》,文章按照灾害信息在实际抗灾救灾工作中的作用,将其分成三大类:成因信息(包括大气水圈信息、大地信息、生物信息),危害信息(包括生产信息、社会信息、设施信息)和减灾信息(包括测报信息、防御信息、抗灾信息、救灾信息、救援信息)[1]。该文比较系统全面地论述了自然灾害信息的内容,并首次按照灾害信息的作用将其分类,这不仅对于灾害信息分类的研究具有启示意义,而且推动了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工作的快速发展。
此后的几年时间里,国内学者对灾害信息的研究甚少,直到进入新世纪,自然灾害信息的分类与组织研究才引起了国家政府部门、学术界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对自然灾害的灾型进行划分
不同的分类方法决定了不同的自然灾害分类体系,在许多研究中都将灾害形成的成因作为了自然灾害的分类标准。
彭珂珊[7]按成因将灾害分为了地质灾害、气象灾害、环境污染灾害、火灾、海洋灾害、生物灾害6类,又按不同表现方式细分为44个种类。沈金瑞则在《自然灾害学》[8]一书中提到国家科委、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自然灾害综合研究组根据自然灾害的成因和我国灾害管理现状,将自然灾害分为七大类:气象灾害、海洋灾害、洪水灾害、地质灾害、地震灾害、农作物生物灾害、森林生物灾害和森林火灾;这一分类方法在我国应用范围较广。虽然二者分类标准相同,但是自然灾害分类结果略有不同:后者将地震、洪水这两种在我国多发且影响较深刻的灾害分别从地质灾害、气象灾害中分离出来,使其成为两个独立的灾害种类,另外灾害成因同为生物灾害的农作物生物灾害和森林生物灾害也被分别列入不同的类别中;而前者的灾害分类体系中比后者多一项环境污染灾害。
在灾害信息分类与组织的诸多研究中,对自然灾害种类的探讨最多。实际上,1990年我国著名地震学家马宗晋[9]就提出,考虑其特点和灾害管理及减灾系统的不同,将自然灾害同样分为七类。他的分类方法极具参考价值,经过后来人的完善,逐渐形成现今获得普遍认可的分类方案,即前文提到的国家科委、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的分类方案。当然,自然灾害的分类原则和方法尚未统一,还有一些学者按照其他的分类标准对自然灾害进行了分类,如根据灾害波及范围分类、根据灾害持续时间的长短分类、根据灾害发生的先后关系分类、根据地貌类型分类、根据灾害形成和结束速度分类、根据灾害空间分布分类、根据灾害成因和我国灾害管理现状分类等。
另外,还有对单个灾害种类细分的研究,如《云南雷电灾害的现状及类型》[10]、《我国气象灾害的分类与防灾减灾对策》[11]、《滑坡灾害预测预报分类》[12]。
1.2 针对某一特定自然灾害的信息分类与组织的研究
由于各类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及影响程度不尽相同,国内一些研究者专注于对某个特定自然灾害的信息分类与组织的探究。特别是近几年我国接连发生了几次破坏性较强的大地震,遭受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这使得众多科学工作者纷纷投入到对地震灾害的相关研究中来。
苏桂武和聂高众等人[13]认为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得到不同的应急信息分类体系。其中以信息所反映的客观对象或所表达的地震应急某方面问题的不同为分类依据,得到的分类方案最常用且在实际地震应急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最大,由此将地震应急信息可分为“基础背景类信息、地震灾害和救灾背景信息、法律法规信息、预案与规划信息、已有地震对策信息、防震减灾示范与演习经验信息、地震台网信息、应急联络信息、历史地震信息、地震救灾案例信息、救灾能力储备信息、震情信息、灾情信息、应急决策和应急辅助决策信息、灾害现场动态变化信息、救灾物资及人员调配和调动动态变化信息、社会反应动态变化信息”共17个主要类别。这个分类方案所指的地震灾害信息全面涵盖了一切反映与地震应急有关的诸要素、诸物质和诸过程的数量、质量、性质、运动状态、联系和规律等的数字、文字、图像、图形、影音等资料和知识。
而白仙富等人[14]认为需要从庞杂的地震灾害信息中抽取出对地震应急工作最重要的信息建立一个独立的分类体系,从而提高灾后应急响应速度。从这个角度出发,文章重点研究了地震应急现场信息—— 即地震发生后,由地震引起的和为了处置地震事件而产生的一系列具有一定含义的数据、资料、消息和知识,并依据现行的分类规范、采用线面混合分类法将地震现场应急信息分类为地震震情信息(即刻画地震的各种参数)、灾情信息(地震直接或间接产生的破坏)、应急处置信息或称灾情响应信息、处置效益信息或称评估信息(即通过应急处置和灾区人民自救互救所取得的成绩)4个大类。
郑向向和帅向华[15]则主要探讨如何将地震现场的灾情信息(即地震所造成的破坏现象)进行分类分级,并以短信的形式使其高速高效地传递给相关人员。他们根据地震灾情现象的特点以及地震应急对灾情信息的应用需求,利用线分类法将统计出来的各种地震灾情现象分为4个大类,分别为:房屋破坏现象、生命线工程破坏现象、地质灾害现象和人员伤亡,再将4大类细分为小类,并将各小类按照破坏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划分了不同的破坏等级。
1.3 自然灾害信息中某一方面的分类组织研究
自然灾害信息内容繁杂,涉及面广,不少学者以“立体”的视野就自然灾害信息中的某一方面甚至是某种灾害的某一方面的信息进行纵深研究。
王庆阳等人[16]考虑到突发事件后医学救援能够起到挽救生命、减少伤害、控制疫情、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等重要作用,以应急医学救援信息为研究对象,将其分类为环境背景类信息、人员机构类信息、医疗救治类信息、卫生物资类信息、过程事件类信息。
陈超[17]按照不同的标准,将应急物资分为了不同的种类,其中按用途来进行分类的方法比较详细且全面,他将应急物资分为了防护用品类、生命救助类、生命支持类、救援运载类、临时食宿类、污染清理类、动力燃料类、工程设备类、器材工具类、照明设备类、通讯广播类、交通运输类、工程材料类。
1.4 建立自然灾害信息管理系统或数据库
2002年4月民政部成立了国家减灾中心,为政府救灾减灾工作提供信息服务、技术支持和决策咨询,在自然灾害信息管理方面,承担“全国自然灾害灾情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维护和管理工作,该系统的建立为国家、省、地市、县四级民政灾情管理人员提供了一个实时报送和管理灾情的业务平台。此外,还有一些政府网站建立了面向公众的灾害信息管理平台,这类灾害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信息发布和宣传教育,比如广东省人民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网站[18],该网站实时发布各市应急预警信息,并为公众提供了应急指南、应急预案、应急手册等科普资源以及应急自主查询和网上应急模拟等服务。另外,此类网站还有云南防震减灾网、中国应急管理网等。
另外,国内正式开通使用的自然灾害数据库数量不多,绝大多数以历史灾情案例的形式来收集过去发生的自然灾害的成灾原因、灾后人员及财产损失情况、政府应急处理等灾害信息。由中国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支持、北京师范大学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承担建立的世界主要自然灾害概况及政府应急案例数据库[19],是我国目前最完整的自然灾害信息数据库。经过对自然灾害信息的广泛收集和组织,将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作为研究内容:收集和整理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及发达地区或国家(北美、欧洲、日本等)的主要自然灾害的相关信息,收集各国应对灾害的管理体制、机制和法制,收集与灾害相关的国际组织和合作机制,收集各国发生的巨灾案例;并由此形成了四个数据库:世界各国(地区)自然灾害数据库、自然灾害的政府管理数据库、自然灾害相关国际组织数据库、巨灾案例数据库,以及一份《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及政府应急案例报告》。除此之外,有些数据库是针对某个特定灾害的信息,比如收录了中国农业灾害信息的中国种植业信息网灾情数据库、中国地质力学研究所建立的中国及邻区地应力和地质灾害数据库查询系统、中国海洋信息网发布的中国海洋灾害公报等。
1.5 制定自然灾害信息分类与编码标准
近几年,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颁布实施了一些与自然灾害相关的信息分类与编码的标准,对自然灾害的信息分类研究起到了规范作用,此处列举部分标准(如表1所示)。
2 述评
我国在自然灾害信息分类组织的研究方面仍处于探索阶段,与国外研究水平差距较大,存在不少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2.1 研究内容不全面
虽然有学者较早提出创建“灾害信息学”这一学科,但是灾害信息研究尚未成为自然灾害研究的主流研究方向,而且灾害信息分类与组织的研究内容也比较单一、零散。经过大量文献调研,可以看出自然灾害的分类和地震信息的分类组织研究得到了较多学者的关注,然而对整个灾害体系和除地震以外的其他单个灾害种类的信息分类组织的研究就显得非常薄弱。
2.2 缺乏多学科的协作攻关
目前我国自然灾害信息分类组织的研究成果大部分局限于自然科学范畴,而社会科学研究者对这方面的重视程度明显不够,这也导致了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联合攻关的综合交叉成果更是少之又少。事实上,灾害信息管理是一个涉及多学科的综合课题,覆盖范围极广,需要基础自然科学、社会学、信息科学、生命科学、管理科学等诸多学科的联合攻关。只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分离局面得到了改变,对自然灾害信息分类与组织的研究才能更科学、更深入。
2.3 研究缺乏系统性、连续性
虽然对灾害信息分类组织研究的重视程度正在逐渐增强,但是现有的研究仍有待系统化。上述文献的研究者中只有庞宗礼以及白仙富的研究团队有两篇文献,其余作者涉及这一主题的文献只有一篇,所做的研究未能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进行层层推进和进一步深化,缺乏对规律和经验的归纳,使自然灾害信息分类与组织的研究缺乏连续性。
针对我国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自然灾害信息分类与组织的研究水平:
第一,借鉴国外研究成果和经验:防灾减灾无国界,对于国外灾害信息研究已取得的成果,我们要大胆利用、积极学习,缩小与国外研究水平的差距;第二,加大政府的政策支持力度:政府在灾害应急管理工作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政府应该为自然灾害研究的发展培植良好的环境、加大投资和政策支持力度,引导各领域学者对灾害信息的分类与组织进行长期深入的研究;第三,发展壮大研究队伍:扩大自然灾害信息分类组织的研究队伍,特别是社会科学专家要积极投入到研究中来,加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流与合作,从而丰富研究内容、提升研究深度。
参考文献
[1] 郭松玲.试论灾害信息的特征与分类[J].中国减灾,1992,2(3):25-27.
[2] 刘艺林.灾害信息的采集及其成果积累[J].灾害学,1999,14(1):70-75.
[3] 孙庚.日本灾害信息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J].国际新闻界,2010(1):111-116.
[4] 任伏虎.灾害信息系统的初步探索与实验[J].灾害学,1987(4):16-21.
[5] 庞宗礼.关于建立灾害信息学的建议和农业灾害信息初探[J].农业信息探索,1989(1):27-30.
[6] 庞宗礼.灾害信息学的基本构架[J].科学管理研究,1991(5):74-78.
[7] 彭珂珊.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及特点分析[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0,14(3):59-65.
[8] 沈金瑞.自然灾害学[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
[9] 马宗晋.自然灾害与减灾600[M].北京:地震出版社,1990.
[10] 刘有菊.云南雷电灾害的现状及类型[J].保山师专学报,2009(2):4-6.
[11] 郭进修,李泽椿.我国气象灾害的分类与防灾减灾对策[J].灾害学,2005(4):106-110.
[12] 殷坤龙.滑坡灾害预测预报分类[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3(4):15-21.
[13] 苏桂武,聂高众,高建国.地震应急信息的特征、分类与作用[J].地震,2003,23(3):27-35.
[14] 白仙富,李永强,陈建华,等.地震应急现场信息分类初步研究[J].地震研究,2010,33(1):111-118.
[15] 郑向向,帅向华.地震灾情短信编码的初步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2012,21(1):92-100.
[16] 王庆阳,葛毅,贺祯,等.应急医学救援信息的特点与分类[J].人民军医,2012,55(3):200-201.
[17] 陈超.自然灾害应急物资需求分类及需求量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1.
[18] 广东省人民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广东省人民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网站[EB/OL][2013-03-14].http://www.gdemo.gov.cn/.
[19] 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民政部/教育部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世界主要自然灾害概况及政府应急案例数据库[EB/OL].[2013-03-14].http://www.irisknet.cn/riskdb/globalrisk/index.php.
1.4 建立自然灾害信息管理系统或数据库
2002年4月民政部成立了国家减灾中心,为政府救灾减灾工作提供信息服务、技术支持和决策咨询,在自然灾害信息管理方面,承担“全国自然灾害灾情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维护和管理工作,该系统的建立为国家、省、地市、县四级民政灾情管理人员提供了一个实时报送和管理灾情的业务平台。此外,还有一些政府网站建立了面向公众的灾害信息管理平台,这类灾害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信息发布和宣传教育,比如广东省人民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网站[18],该网站实时发布各市应急预警信息,并为公众提供了应急指南、应急预案、应急手册等科普资源以及应急自主查询和网上应急模拟等服务。另外,此类网站还有云南防震减灾网、中国应急管理网等。
另外,国内正式开通使用的自然灾害数据库数量不多,绝大多数以历史灾情案例的形式来收集过去发生的自然灾害的成灾原因、灾后人员及财产损失情况、政府应急处理等灾害信息。由中国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支持、北京师范大学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承担建立的世界主要自然灾害概况及政府应急案例数据库[19],是我国目前最完整的自然灾害信息数据库。经过对自然灾害信息的广泛收集和组织,将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作为研究内容:收集和整理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及发达地区或国家(北美、欧洲、日本等)的主要自然灾害的相关信息,收集各国应对灾害的管理体制、机制和法制,收集与灾害相关的国际组织和合作机制,收集各国发生的巨灾案例;并由此形成了四个数据库:世界各国(地区)自然灾害数据库、自然灾害的政府管理数据库、自然灾害相关国际组织数据库、巨灾案例数据库,以及一份《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及政府应急案例报告》。除此之外,有些数据库是针对某个特定灾害的信息,比如收录了中国农业灾害信息的中国种植业信息网灾情数据库、中国地质力学研究所建立的中国及邻区地应力和地质灾害数据库查询系统、中国海洋信息网发布的中国海洋灾害公报等。
1.5 制定自然灾害信息分类与编码标准
近几年,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颁布实施了一些与自然灾害相关的信息分类与编码的标准,对自然灾害的信息分类研究起到了规范作用,此处列举部分标准(如表1所示)。
2 述评
我国在自然灾害信息分类组织的研究方面仍处于探索阶段,与国外研究水平差距较大,存在不少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2.1 研究内容不全面
虽然有学者较早提出创建“灾害信息学”这一学科,但是灾害信息研究尚未成为自然灾害研究的主流研究方向,而且灾害信息分类与组织的研究内容也比较单一、零散。经过大量文献调研,可以看出自然灾害的分类和地震信息的分类组织研究得到了较多学者的关注,然而对整个灾害体系和除地震以外的其他单个灾害种类的信息分类组织的研究就显得非常薄弱。
2.2 缺乏多学科的协作攻关
目前我国自然灾害信息分类组织的研究成果大部分局限于自然科学范畴,而社会科学研究者对这方面的重视程度明显不够,这也导致了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联合攻关的综合交叉成果更是少之又少。事实上,灾害信息管理是一个涉及多学科的综合课题,覆盖范围极广,需要基础自然科学、社会学、信息科学、生命科学、管理科学等诸多学科的联合攻关。只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分离局面得到了改变,对自然灾害信息分类与组织的研究才能更科学、更深入。
2.3 研究缺乏系统性、连续性
虽然对灾害信息分类组织研究的重视程度正在逐渐增强,但是现有的研究仍有待系统化。上述文献的研究者中只有庞宗礼以及白仙富的研究团队有两篇文献,其余作者涉及这一主题的文献只有一篇,所做的研究未能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进行层层推进和进一步深化,缺乏对规律和经验的归纳,使自然灾害信息分类与组织的研究缺乏连续性。
针对我国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自然灾害信息分类与组织的研究水平:
第一,借鉴国外研究成果和经验:防灾减灾无国界,对于国外灾害信息研究已取得的成果,我们要大胆利用、积极学习,缩小与国外研究水平的差距;第二,加大政府的政策支持力度:政府在灾害应急管理工作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政府应该为自然灾害研究的发展培植良好的环境、加大投资和政策支持力度,引导各领域学者对灾害信息的分类与组织进行长期深入的研究;第三,发展壮大研究队伍:扩大自然灾害信息分类组织的研究队伍,特别是社会科学专家要积极投入到研究中来,加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流与合作,从而丰富研究内容、提升研究深度。
参考文献
[1] 郭松玲.试论灾害信息的特征与分类[J].中国减灾,1992,2(3):25-27.
[2] 刘艺林.灾害信息的采集及其成果积累[J].灾害学,1999,14(1):70-75.
[3] 孙庚.日本灾害信息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J].国际新闻界,2010(1):111-116.
[4] 任伏虎.灾害信息系统的初步探索与实验[J].灾害学,1987(4):16-21.
[5] 庞宗礼.关于建立灾害信息学的建议和农业灾害信息初探[J].农业信息探索,1989(1):27-30.
[6] 庞宗礼.灾害信息学的基本构架[J].科学管理研究,1991(5):74-78.
[7] 彭珂珊.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及特点分析[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0,14(3):59-65.
[8] 沈金瑞.自然灾害学[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
[9] 马宗晋.自然灾害与减灾600[M].北京:地震出版社,1990.
[10] 刘有菊.云南雷电灾害的现状及类型[J].保山师专学报,2009(2):4-6.
[11] 郭进修,李泽椿.我国气象灾害的分类与防灾减灾对策[J].灾害学,2005(4):106-110.
[12] 殷坤龙.滑坡灾害预测预报分类[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3(4):15-21.
[13] 苏桂武,聂高众,高建国.地震应急信息的特征、分类与作用[J].地震,2003,23(3):27-35.
[14] 白仙富,李永强,陈建华,等.地震应急现场信息分类初步研究[J].地震研究,2010,33(1):111-118.
[15] 郑向向,帅向华.地震灾情短信编码的初步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2012,21(1):92-100.
[16] 王庆阳,葛毅,贺祯,等.应急医学救援信息的特点与分类[J].人民军医,2012,55(3):200-201.
[17] 陈超.自然灾害应急物资需求分类及需求量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1.
[18] 广东省人民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广东省人民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网站[EB/OL][2013-03-14].http://www.gdemo.gov.cn/.
[19] 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民政部/教育部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世界主要自然灾害概况及政府应急案例数据库[EB/OL].[2013-03-14].http://www.irisknet.cn/riskdb/globalrisk/index.php.
1.4 建立自然灾害信息管理系统或数据库
2002年4月民政部成立了国家减灾中心,为政府救灾减灾工作提供信息服务、技术支持和决策咨询,在自然灾害信息管理方面,承担“全国自然灾害灾情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维护和管理工作,该系统的建立为国家、省、地市、县四级民政灾情管理人员提供了一个实时报送和管理灾情的业务平台。此外,还有一些政府网站建立了面向公众的灾害信息管理平台,这类灾害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信息发布和宣传教育,比如广东省人民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网站[18],该网站实时发布各市应急预警信息,并为公众提供了应急指南、应急预案、应急手册等科普资源以及应急自主查询和网上应急模拟等服务。另外,此类网站还有云南防震减灾网、中国应急管理网等。
另外,国内正式开通使用的自然灾害数据库数量不多,绝大多数以历史灾情案例的形式来收集过去发生的自然灾害的成灾原因、灾后人员及财产损失情况、政府应急处理等灾害信息。由中国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支持、北京师范大学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承担建立的世界主要自然灾害概况及政府应急案例数据库[19],是我国目前最完整的自然灾害信息数据库。经过对自然灾害信息的广泛收集和组织,将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作为研究内容:收集和整理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及发达地区或国家(北美、欧洲、日本等)的主要自然灾害的相关信息,收集各国应对灾害的管理体制、机制和法制,收集与灾害相关的国际组织和合作机制,收集各国发生的巨灾案例;并由此形成了四个数据库:世界各国(地区)自然灾害数据库、自然灾害的政府管理数据库、自然灾害相关国际组织数据库、巨灾案例数据库,以及一份《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及政府应急案例报告》。除此之外,有些数据库是针对某个特定灾害的信息,比如收录了中国农业灾害信息的中国种植业信息网灾情数据库、中国地质力学研究所建立的中国及邻区地应力和地质灾害数据库查询系统、中国海洋信息网发布的中国海洋灾害公报等。
1.5 制定自然灾害信息分类与编码标准
近几年,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颁布实施了一些与自然灾害相关的信息分类与编码的标准,对自然灾害的信息分类研究起到了规范作用,此处列举部分标准(如表1所示)。
2 述评
我国在自然灾害信息分类组织的研究方面仍处于探索阶段,与国外研究水平差距较大,存在不少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2.1 研究内容不全面
虽然有学者较早提出创建“灾害信息学”这一学科,但是灾害信息研究尚未成为自然灾害研究的主流研究方向,而且灾害信息分类与组织的研究内容也比较单一、零散。经过大量文献调研,可以看出自然灾害的分类和地震信息的分类组织研究得到了较多学者的关注,然而对整个灾害体系和除地震以外的其他单个灾害种类的信息分类组织的研究就显得非常薄弱。
2.2 缺乏多学科的协作攻关
目前我国自然灾害信息分类组织的研究成果大部分局限于自然科学范畴,而社会科学研究者对这方面的重视程度明显不够,这也导致了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联合攻关的综合交叉成果更是少之又少。事实上,灾害信息管理是一个涉及多学科的综合课题,覆盖范围极广,需要基础自然科学、社会学、信息科学、生命科学、管理科学等诸多学科的联合攻关。只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分离局面得到了改变,对自然灾害信息分类与组织的研究才能更科学、更深入。
2.3 研究缺乏系统性、连续性
虽然对灾害信息分类组织研究的重视程度正在逐渐增强,但是现有的研究仍有待系统化。上述文献的研究者中只有庞宗礼以及白仙富的研究团队有两篇文献,其余作者涉及这一主题的文献只有一篇,所做的研究未能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进行层层推进和进一步深化,缺乏对规律和经验的归纳,使自然灾害信息分类与组织的研究缺乏连续性。
针对我国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自然灾害信息分类与组织的研究水平:
第一,借鉴国外研究成果和经验:防灾减灾无国界,对于国外灾害信息研究已取得的成果,我们要大胆利用、积极学习,缩小与国外研究水平的差距;第二,加大政府的政策支持力度:政府在灾害应急管理工作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政府应该为自然灾害研究的发展培植良好的环境、加大投资和政策支持力度,引导各领域学者对灾害信息的分类与组织进行长期深入的研究;第三,发展壮大研究队伍:扩大自然灾害信息分类组织的研究队伍,特别是社会科学专家要积极投入到研究中来,加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流与合作,从而丰富研究内容、提升研究深度。
参考文献
[1] 郭松玲.试论灾害信息的特征与分类[J].中国减灾,1992,2(3):25-27.
[2] 刘艺林.灾害信息的采集及其成果积累[J].灾害学,1999,14(1):70-75.
[3] 孙庚.日本灾害信息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J].国际新闻界,2010(1):111-116.
[4] 任伏虎.灾害信息系统的初步探索与实验[J].灾害学,1987(4):16-21.
[5] 庞宗礼.关于建立灾害信息学的建议和农业灾害信息初探[J].农业信息探索,1989(1):27-30.
[6] 庞宗礼.灾害信息学的基本构架[J].科学管理研究,1991(5):74-78.
[7] 彭珂珊.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及特点分析[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0,14(3):59-65.
[8] 沈金瑞.自然灾害学[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
[9] 马宗晋.自然灾害与减灾600[M].北京:地震出版社,1990.
[10] 刘有菊.云南雷电灾害的现状及类型[J].保山师专学报,2009(2):4-6.
[11] 郭进修,李泽椿.我国气象灾害的分类与防灾减灾对策[J].灾害学,2005(4):106-110.
[12] 殷坤龙.滑坡灾害预测预报分类[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3(4):15-21.
[13] 苏桂武,聂高众,高建国.地震应急信息的特征、分类与作用[J].地震,2003,23(3):27-35.
[14] 白仙富,李永强,陈建华,等.地震应急现场信息分类初步研究[J].地震研究,2010,33(1):111-118.
[15] 郑向向,帅向华.地震灾情短信编码的初步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2012,21(1):92-100.
[16] 王庆阳,葛毅,贺祯,等.应急医学救援信息的特点与分类[J].人民军医,2012,55(3):200-201.
[17] 陈超.自然灾害应急物资需求分类及需求量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1.
[18] 广东省人民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广东省人民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网站[EB/OL][2013-03-14].http://www.gdemo.gov.cn/.
[19] 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民政部/教育部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世界主要自然灾害概况及政府应急案例数据库[EB/OL].[2013-03-14].http://www.irisknet.cn/riskdb/globalrisk/index.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