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毳
摘要:粮食安全与能源安全、金融安全并称为当今世界三大经济安全。民以食为天,粮食不仅是一个国家的根基,更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脉。对策是:夯实粮食生产基础,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加大政府对农业的资金投入;注重对农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加大对农业的人力资本投入;实施“走出去”的发展战略,加大对非洲国家的援助;科学引导消费、厉行节约,反对粮食浪费。
关键词:粮食安全;现状;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4)10-0027-02
一、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意义
目前国际上较为有影响的粮食安全定义,是联合国粮农组织1974年在罗马世界粮食大会上首次提出的。其定义为:“保证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有能力获得生存和健康所需的足够的食物”。 当今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粮食安全的概念又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它不仅包括粮食生产安全、流通安全、消费安全和储备安全还包括质量安全。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的粮食生产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粮食总产量实现“十连增”并跃居世界第一位,人均粮食拥有量也终于远离徘徊多年的400公斤左右,达到创纪录的442公斤。2012年,全世界粮食总产量为22.8亿吨,世界总人口约70.9亿人。则世界人均粮食拥有量为321.7公斤。可见中国人均粮食已达世界平均水平的1.35倍以上。中国以占世界7%的耕地面积,养活了占世界19%的人口。成功解决了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吃饭问题,这确实是个值得讴歌的奇迹!
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第一,有助于更好地适应居民食物消费结构升级和满足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随着我国总人口的不断增长,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我国城乡居民直接消费的口粮和间接消费的饲料粮数量迅速提高, 如此庞大的粮食消费消耗规模,必须尽早谋划,才能做到主动。
第二,有助于避免在粮食连续多年丰收后出现粮食生产大滑坡。当前我国粮食安全保障水平较高。2013年,我国粮食总产量已经突破6亿吨。但是,过去经验表明,我国粮食生产明显滑坡往往都出现在粮食增产后各地放松粮食生产。新形势下,面对国际国内粮食供给形势,提出要以我国为主、立足国内保障粮食安全,对于各地继续抓好农业生产、保障粮食安全的指导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第三,有助于协调好当期和未来粮食安全。为了增产粮食,各地普遍过多地施用了化肥、农药,还有一些地方开垦了山坡地。这种利用农业资源方式是不可持续的,不仅威胁到我们子孙后代的粮食安全,而且削弱了农业生态功能,加剧了环境恶化。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工业化水平上去了,粮食自给率却下来了,这些地方的粮食等农产品消费越来越依靠北粮南运。为长久计议,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工业化水平较高地区也应该承担起粮食安全责任,缓解粮食主产区农业资源过度利用的压力。
二、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因素分析
(一)人地矛盾突出
我国现有耕地18.31亿亩,人均耕地面积1.36亩,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40%。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不断推进,以及各种名义的开发区、园区建设占地增多,耕地面积逐年下降。尽管对占有土地实行占补平衡政策,但由于政策落实不好,补偿土地质量欠佳,使粮食生产的土地资源受到侵蚀。人口增加和消费水平提升使我国粮食需求保持刚性增长。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的膳食结构不断改善,口粮消费逐步减少,而对肉、蛋、奶、禽、水产品和植物油等高蛋白食物需求的比例上升,大幅增加了对粮食的需求。与此同时,粮食消费结构也发生了重要变化。大米、小麦等直接用于口粮消费的需求在减少,而大豆、玉米等用于饲料粮的需求在增加。未来10年~20年,我国将由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迈进,食物消费仍将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对其他农产品的需求还会有较大的增长空间,粮食需求总量将持续增长。
(二)水资源缺乏、水土污染严重
我国淡水资源总量约为2.7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人均水资源2098立方米,是世界上13个严重缺水国家之一。目前我国北方粮食主产区的产量已经占到总产量的半壁江山。然而我国降水分布又极不均匀,作为粮食主产区的北方,水资源贫乏;我国不仅水资源缺乏而且水土受化肥、农药、农膜、面源污染严重,加剧了水危机。我国耕地总量占世界的9%,化肥和农药的消费量却分别占世界的35%和20%,全国每年的化肥使用量是4637万吨,按播种面积计算达每平方公里40吨,远远超过发达国家为防止土壤和水体污染而设置的22.5吨的安全上限。我国受重金属污染的耕地多达2000万公顷以上,占耕地面积的1/6,全国每年出产重金属污染的粮食多达1200万吨。
(三)土地撂荒日益严重
随着农村青壮劳力的大量流失,有效劳动的供给不足,使劳动密集型农业生产难以维持,导致土地大量的抛荒或粗放经营,影响粮食的产出。2013年全国有2.6亿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离开土地,农村空心化、农民老龄化现象日趋严重。农村严重缺乏劳动力,农业劳动时间投入不足,农业不能适时播种收割,土地撂荒面积扩大,广种薄收。农业生产经营粗放;松散的小规模农业生产严重制约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的提高 ,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农村基础设施维修改造,缺乏劳动力,导致水利设施年久失修,农作物灌溉面积减少,极大地制约了我国粮食增产。
(四)体制和政策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际上走了一条掠夺、侵占农业资源发展工业和城市的道路。在土地资源和水资源供给上,都是优先工业和城市用水。大量良田被占用。在水资源方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兴建了“三峡工程”和“南水北调”工程,其目的都是为了保证工业和城市对水的需求,以至于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农业干旱日益严重。我国因自然灾害平均每年造成的损失高达2000亿元。在区域经济发展上,采取的是不利于粮食主产区的政策。长期以来,我国政府十分重视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粮食生产的鼓励政策。但是政策的实施并没取得良好的效果,种粮不赚钱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使得我国东南沿海的一些经济发达的省份纷纷退出粮食生产,粮食生产逐步向中西部及北部省份转移。然而,国家在考核一个地方干部业绩的时候,主要看的是地区GDP增长,招商引资情况,并没有将粮食主产区和粮食主销区加以区别对待,导致中西部省份为了完成GDP目标和招商引资任务,不得不以资源换资本,不得不以较低的资源价格作为招商引资的条件,导致粮食生产基础逐年弱化。
(五)粮食对外依存度过大也使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重大挑战
1996年以前,我国为大豆净出口国,此后,大豆进口一路飙升。2012年大豆净进口量达到5838.4万吨,2013年大豆进口突破6000万吨,自给率仅为18%,创历史最高纪录。不仅大豆进口量激增,而且小麦、玉米和水稻三大谷物进口量也激增。据农业部发展计划司副司长张辉介绍,2013年我国谷物进口接近1500万吨,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表示,中国2013年超越埃及之后,成为全球最大小麦进口国,进口量达650万吨;同期中国将超越尼日利亚,首次成为全球最大的大米进口国,进口量达300万吨。目前,我国小麦、稻谷供求基本平衡, 玉米处于紧平衡的状态。
进口的增加意味着国内粮食自给能力的下降,目前我国粮食自给率不足86%,与官方95%的目标相去甚远。如此大的对外依存度,每当世界波动,粮价上涨,就对我国的粮食安全造成威胁。
三、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对策
(一)夯实粮食生产基础,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改进我国粮食问题的唯一出路是提高粮食单位面积的产量,通过科技进步来提高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应加大对优质粮食品种的科技攻关,加大对品种选育、病虫害综合防治、粮食加工的领域有新的突破。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培育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组织。
(二)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加大政府对农业的资金投入
政府应该改变当前对农业发展不利的金融政策,为农业投资提供优化待遇,对农资贷款进行补贴和担保,以优惠政策吸引外部资金向农业流入,缓解农业发展中资金紧缺问题。有投入才有产出,这是农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规律。当今世界农业正朝着资金、技术密集型和商品化、规模化、专业化、企业化方向发展。为了保证我国粮食持续增长和农产品供给,必须加大政府对农业的财政投入,加大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使其收入不低于种植经济作物等的收入水平,进而达到不低于外出务工收入水平,最终达到社会平均收入水平,确保种粮积极性。
(三)注重对农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加大对农业的人力资本投入
要加强农村基础教育,扩大农业教育投入,普及农业职业教育,向农民普及科技知识,培养更多的青壮年成为农业科技带头人,推动农业科技普及,提高农民科学种田水平。同时,应充分发挥农业大专院校和地方农业技术职业学院和农业科研单位的有利条件,培养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大军,使粮食生产不至于因缺乏有知识的劳动力断层而衰退。
(四)实施“走出去”的发展战略,加大对非洲国家的援助
在当今开放经济中,帮助别国提高粮食产量就相当于间接增加国内的粮食产量。目前非洲是我国粮食援助的重点对象之一,为此,我们应发挥我国在粮食种植、育种等方面的技术优势,加大对非洲粮食生产的技术和基础设施建设援助,提高非洲国家的粮食生产,这样,不仅能提高非洲国家的粮食安全,同时也可以减少我国对非洲国家粮食的援助,对于保障我们自身的粮食安全具有积极的作用。目前中非间的合作正在广泛开展。中国通过援建农业技术示范中心、派遣农业专家提供咨询和开展技术合作、培训农业技术和管理人员等方式,积极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提高农业生产能力,有效应对粮食危机。2010年至2012年,中国对外援建49个农业项目,派遣1000多名农业技术专家,并提供大量农业机械、良种、化肥等农用物资。
(五)科学引导消费、厉行节约,反对粮食浪费
中国的粮食损失浪费令人触目惊心,每年浪费达到1200亿斤以上,浪费的粮食足可以养活两亿人口。每年餐桌浪费粮食保守估计500亿斤。粮食产后,储藏、运输、加工等环节损失浪费总量达700亿斤以上。两项加起来达到1200亿斤的浪费。珍惜粮食、节约粮源,是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的大事。为此,应大力倡导崇俭抑奢之风尚。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粮食节约意识,形成全社会爱惜粮食,反对浪费的良好风尚和氛围。改革公务接待制度,严厉惩治公款吃喝、奢侈浪费行为;完善餐饮业的监管考核制度,提倡适量点餐和打包服务。提倡合理的膳食消费结构,引导科学饮食、健康消费,通过科学引导消费维护长期国家粮食安全。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虽然目前我国粮食生产已经实现了“十连增”。但就整体而言,我国粮食供求平衡是在多种约束下实现的脆弱平衡。为此我们不能盲目乐观,任何麻痹懈怠都是不可容忍的。我们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时刻保持应有的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做到警钟长鸣。
参考文献:
[1] 黄季焜,杨 军,仇焕广.新时期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和政策思考[J].农业经济问题,2012(3).
[2] 吴 娟.关于我国粮食安全保护问题的几点思考[J].农业经济问题,2012(3).
[3] 付 强.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2(14).
[4] 罗晓华.全球农产品价格上涨与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J].粮食加工,2012(1).
[5] 赵 银.中国的粮食安全现状及对策思考[J].湘潭大学学报,2012(12).
[6] 王洛忠,秦 颖.产量“十连增”背景下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研究[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4(2).
[7] 高铁生.我国粮食安全形势与政策建议[J].经济研究参考,2013(28).
[8] 刘 旭.新时期我国粮食安全战略研究的思考[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3(15).
[9] 田海霞,李艳华.我国粮食安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商业研究,2013(4).
[10] 张 雅,黄 竹.我国粮食安全的现状及其对策分析[J].粮食流通技术,2013(4).
[责任编辑:文 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