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裕中
摘 要:人际交往是实现社会化的必由之路,也是一个人心理成长的阶梯。孔子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杜绝了四大弊端:一是不主观臆测,二是不做绝对化判断,三是不固执己见,四是不以自我为中心。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
关键词:孔子;人际交往;弊病
中图分类号:B8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33-0306-01
《论语·子罕》中说:“子绝四:毋意(同臆),毋必,毋固,毋我。”大意是:孔子在与人交往过程中,杜绝了四种弊端:不主观臆测、不做绝对化判断、不固执己见、不以自我为中心。
孔子真不愧为圣人!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他就如此轻而易举地洞见和避免了人际交往过程中最常见的四重障碍。到如今,还有多少人仍然在“臆必固我”的人际迷宫里打圈圈,无奈地痛苦着,乃至于绝望自闭。
主观臆测实际上是一种下意识的自我投射。一般内心自卑、敌对和消极悲观的人,比较容易陷入主观臆测的窠臼。主观臆测多半会指向负面联想,用本来不存在的东西,来捆住自己的手脚,束缚住当下的行动,导致社会功能受损,沟通和工作效能下降。
绝对化判断透露出来的是僵化的自我观念和非此即彼的绝对化思维模式,缺乏应变的弹性和反映社会及人性复杂性的“灰色”空间。言必称“必须”、“一定”、“绝对”、“全部”、“从来”、“总是”等不留余地的词汇,显得异常的傲慢和强势,让人难以接受。
固执己见是自我僵化和自我封闭的表现,其根源还是不够自信。内心越强大的人,其外在表现越柔软和开放,越容易接受别人的意见,来改变和成就自己。固执己见无异于画地为牢,自绝于他人,就像是握拳抓沙,抓得越紧,得到的沙则越少,事与愿违。
以自我为中心是社会化程度不高、心理不够成熟的表现。人在心理成长过程中,要经历一个“无自我—自我形成和强化—自我淡化和消融”的变化历程。以自我为中心正是自我形成初期的心理特点。儿童青少年比较容易犯以自我为中心的错误,但很多成年人由于心理成长滞后和不够充分,也会下意识地滑入以自我为中心的泥沼,为人处事不考虑他人利益和感受,自私自利,势必处处碰壁,难以发展。
纵观“臆必固我”的弊端,皆因心理不够成熟和健康所致。要想去此弊端,还得从心理成长入手。孔子画出的心理成长路线图是:“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由此可此,心理成长是一条漫长的修行之道,要达到自我淡化和消融的“耳顺”之年,以孔子之上根利智,仍然要到六十岁左右,更不用说一般的凡夫俗子了。
路虽迢迢,但只要道路正确,假以时日,还是可以到达的。孔子仁慈地给“臆必固我”开出处方,那就是中庸之道。“臆必固我”,必将陷入“过”与“不及”之极端;勿“臆必固我”,方可中庸和谐。
[责任编辑 魏 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