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1914年俄国的合作化运动

2014-12-23 02:30袁丽丽
西伯利亚研究 2014年2期
关键词:合作社俄国农民

袁丽丽

摘要:1905—1914年是俄国合作化运动的高速发展期,其增长速度在当时国际合作化运动中绝无仅有。局势好转、商品货币关系深入发展、相关法令的颁布以及斯托雷平农业改革的推行是促进该时期合作社大量组建的重要因素。随着合作化运动的深入,合作社联盟开始建立,它在资金流通、商品供应与调节等方面完善了合作社的发展。合作社的活动还波及文化领域,组建了图书馆、博物馆、职员培训学校,出版了合作社期刊和大众读物,上述活动提升了合作社成员的独立自主意识和责任感。

关键词:合作社;俄国;农民

中图分类号:K512.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0961(2014)02—0083—04

十月革命前俄国合作化运动大致可分为萌芽、摇篮、发展和完善四个时期,本文以1905—1914年的发展期作为研究对象。这一时期俄国合作化运动快速普及,合作社组建数量及社员人数大大增加,合作化运动中心开始出现;合作社的作用愈发显著,它已成为国家社会经济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高速发展的原因探析

1905—1914年俄国合作化运动高速发展,这一时期合作社组建数量、参加人数、财政指标均有大幅度提升。根据赫伊辛统计,1905年初合作社总数不足4000个,至1913年已超过25000个,其中包括11000个信用合作社、7300个消费合作社、7000个农业合作社。1914年末合作社数量达到30000个,比1905年增长7倍,此种增长速度在当时国际合作化运动中绝无仅有。这取决于一系列因素。

(一)得益于局势的好转。随着俄国内形势的稳定,国家经济逐渐从深受战争和革命影响下的危机和萧条中摆脱出来,农业丰收、农产品价格上涨、世界农业危机的不良影响被克服,大部分民众尤其是农民的收入增加。同19世纪90年代相比,1908年俄国粮食价格上涨43.7%,1912年上涨45.7%。国家金库储蓄资金的增长也有力证明了这一点。根据统计,1906—1913年居民存款从10.35亿卢布增长到16.854亿卢布,增长了60%;其中33%的存款者是农民,23%的存款者是在国家和私企任职的人,18%的存款者是生活在城市的工人和手工业者。生活水平提高,必然带来人民对生活必需品需求的增长。这些因素自然会进一步促进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进而为合作社的普及创造良好氛围。

(二)政府颁布的一系列法令,如取消身份证、废除连环保、取消赎金,使农民的主动性和生产积极性得以提高,推动了合作社的发展。俄国的身份证制度于18世纪末逐渐确立下来,任何人没有居住证和身份证不得暂时离开自己的定居地。专制政府借助身份证制度解决了众多对内政策问题,身份证成为制定等级、财政、民族、区域、宗教等政策的依据和维护帝国的工具,不惜以牺牲经济发展为代价的身份证制度严格限制了各类人员的迁移,尤其限制了农民的迁移。

改革前,身份证制度严重束缚了农民的手脚,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改革后,身份证制度稍有松动,但农民拿不到它仍然寸步难行。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一败涂地,促使俄国朝野上下抨击农奴制度、经济停滞和身份证制度的消极影响。1861年内务部设立身份证委员会,其任务是起草简化身份证制度方案。1894年在财政大臣维特的不懈努力下,沙皇政府颁布了《居住证法令》,即第一部身份证法令,法令放宽了纳税等级办理身份证的条件。三年后,政府停止征收身份证税;1903年,因连环保被取缔,政府很少再注意身份证问题。

通常,农民的义务按照连环保方式执行。连环保是政府农业政策的组成部分,旨在维护村社和宗法制度,兼有政治和经济目的,它与限制农民自由迁移的身份证制度联系密切。这种纳税方法使农民没有自己的权利。改革后的40年间,连环保使地主和专制政府对农民的剥削进一步加深,它是专制政府推行落后的监护制农业政策的工具。因此,在受农奴制残余压迫的村社内部,连环保与资本主义发展相矛盾。1899年政府先是局部废除连环保,1903年最终全部废除。连环保和身份证制度的废除减轻了村社对农民的束缚,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村社的均衡机制,从而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以提升。

1861年改革后,尽管在法律上农民成为自由人,摆脱了对地主的人身依附,但其人身解放是有条件的,须缴纳相当可观的赎金,对多数农民而言一时无力承担,未缴纳赎金的农民尚处于临时义务农的地位,实际上与地主并未脱离关系。政府早就意识到高额赎金与农民份地收入相差悬殊,遂于1881年颁布法令降低原地主农民的赎金,同时将其转变为义务赎买。1907年政府宣布停止征收赎金,从此俄国农民终于摆脱了沉重的直接税。

(三)1905年革命后,为巩固统治,沙皇政府开始顺应民主潮流,规定民众有权参与国家杜马选举、放宽了对社会团体和政治组织组建的管束,民众自主意识得以提升,积极性也逐渐增强,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合作化运动的发展提供了动力。这一时期,尽管政府对待合作社的态度比较矛盾、复杂,但仍在某种程度上继续完善它的发展,向合作社提供物质和财政扶植,监察、指导合作化运作。此外,自治局对合作社的兴趣再次恢复,试图通过合作社实现其政治、文化纲领。加入合作社的文化阶层代表增加,他们进入合作社管理局和委员会,领导合作化运动。这一时期,合作社的大量普及还与斯托雷平农业改革密切相关。土地轮换制时期,因土地非自己所有,农民没有改良土地的要求。改革后,小土地所有者数量增加,成为份地所有者的农民要求改良土地,农业改良的呼声高涨,农民对资金的需求增长。

二、合作化运动发展状况

(一)信用合作社

1905年俄国信用合作社总数不过1500个,至1914年末其数量已达到11000个,增长近7倍;合作社流动资金亦从1905年的5730万卢布增长到1914年的6.14亿卢布,增长11倍。这一时期,贷款合作社组建数量明显超过贷款储蓄合作社,至1914年末相应数字为10700个和3800个。贷款合作社的快速增长与政府有关。此时恰逢西伯利亚、中亚地区农业歉收,为促进当地种棉业发展、缓解高利贷资本对农民的剥夺,国家提供大量资金用于建立贷款合作社。大部分合作社建在农村,农民是其援助主要对象。根据小额贷款事务管理局统计资料,城市贷款合作社组建数量仅占全国贷款合作社总数的6%,其成员数量占全国的7%,贷款储蓄合作社相应比例为35%和40%。即便在城市,合作社主体仍是农民。只有9%的贷款合作社没有农民或只有数量不多的农民。

随着信用合作社的不断发展,组建合作社联盟的想法日益成熟。如果说初期合作社的发展是人为促动的结果,那么现今合作社的发展已成为实践所需。建立联盟、扩大联盟功能的要求日益迫切,但政府对组建联盟一直持消极态度,小额贷款省委员会常常无故拒绝建立联盟的请求。在各地请愿压力下,政府被迫做出让步。1911年大臣委员会决议批准7个贷款合作社联盟章程,章程颁布后联盟功能得以拓宽,它有权经营存款和贷款业务,可以从事中介业务,上述修改同样适用于以前建立的联盟。章程颁布两年后,彼尔坚斯克和梅里塔波里斯克合作社联盟的财务收支分别增长12和16倍。战前十年,信用合作社联盟的建立刚刚开始,至1914年末其总数约为10个,共联合了732个信用合作社,拥有资金760万卢布。

早在1898年第一届全俄贷款储蓄合作社会议上,合作社工作者就提出了建立小额贷款中央银行的想法,经过长期拖延后,1911年9月沙皇政府颁布了莫斯科人民银行章程。章程规定,该银行负责向合作社、自治局和农业协会提供资金,它是帝国信用合作社的财务中心。该银行股东包括合作社和个人,其中合作社控股85%、私人控股15%。战前十年,就增长速度而言,俄国信用合作社在世界上居前列,几乎和德国并驾齐驱。就数量、参加人数和动员资金数额而言,信用合作社在俄国小额贷款机构中居首位。十年间,合作社本金从0.3亿卢布增加到4.24亿卢布,战前五年合作社流动资金总额约达30亿卢布,同1913年国家财政预算相当。随着合作社联盟和莫斯科人民银行的建立,完善的信用合作社体系即将形成。

(二)消费合作社

战前十年,在数量和参加者人数方面消费合作社是第二大类合作社,1905年革命后其组建数量大幅增长。根据内务部出版的《俄国消费合作社现状》统计,至1914年全俄共有11384个消费合作社。该时期合作社发展的突出表现是联盟开始出现。为了合理组织商品采购和销售,经过多番奔波后,1898年莫斯科消费合作社联盟得以建立。联盟负责批量采购商品,并在合作社间分配。联盟设有库存资金用于商品贸易和向成员提供贷款,还组建了生产部门。

莫斯科消费合作社联盟建立后加入的合作社数量由第一年的18个增长到1914年的上千个。联盟资金周转额由第一年的3.1万卢布增长至1914年的上千万卢布。1908年联盟在顿河畔罗斯托夫、基辅、下诺夫哥罗德等地建立了办事处,其业务遍及70个省和地区。1916年2月在消费合作社联盟代表会议上,将莫斯科消费合作社联盟更名为全俄消费合作社联盟。该时期还建立了圣彼得堡采购联盟、圣彼得堡劳动者消费合作社联盟、基辅消费合作社联盟。战前十年是消费合作社联盟的组建期,这一时期只有10%~15%的合作社加入联盟,联盟组建数量少,且经营困难。

(三)农业合作社、劳动组合

1897年农业部和国家财产部制定了《农业合作社章程》。章程规定农业合作社创办的宗旨是“低价向农民供应农业用具,替农户销售农产品和手工业品,改善农业生产技术,向社员提供贷款”。由此可见,农业合作社是一个全能的业务机构,涵盖了信用合作社和消费合作社的功能。合作社成员股额不一,投票权不等。1股、5股、10股和20股分别享有1票、2票、3票和4票投票权,这破坏了合作社的民主、平等原则。根据《合作社生活》杂志统计,1914年全俄共有4 171个农业合作社,其中县级以下的农业协会占88%,乡级占70%。1913年沃洛格达农业协会商业部建立了北部地区农业合作社联盟,负责向社员供应生活和生产用品,组织农产品和手工业品销售,对合作社活动进行指导。

1902年6月1日政府颁布了《劳动组合法案》。法案颁布前,劳动组合多以口头协议和习惯法为章程,没有确定的运作规则。法案对劳动组合这一概念具体化,将手工业、土地耕种等生产合作社归人劳动组合。法案指出,以生产为目的、参加者为完成某项工作以个人劳动为方式、集体负担费用、实行连环担保的合伙经营为劳动组合。同合作社一样,劳动组合享有财产权、诉讼权,有权签订合同,有权建立工商机构。1913年劳动组合联盟开始建立。

三、合作社的效能

随着合作化运动的普及,合作社的作用日益显著。

首先,它向广大民众提供了低利息贷款,使他们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高利贷资本的盘剥,进而为其发展经济提供了资金来源。据统计,1901—1905年53.1%的合作社贷款用于租赁、购买土地,改良农用机器和购买种子,战前这一比例增长到60.7%;在南部地区67%的合作社贷款用于购买土地;战前七年信用合作社向成员提供的贷款总额达30亿卢布。农民也越来越积极地投身农业合理化实践之中,在村社土地利用制度范围内围绕施肥、种草和改良种畜方面有所作为。

其次,1895年《小额贷款法令》颁布后,信用合作社可以依法从事中介业务,替成员代购和销售商品,从而减轻了小生产者对中间商的依赖。随着联盟采购、销售业务的展开,合作社的作用日益明显,在其影响下中间商被迫降低了商品价格。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信用合作社和消费合作社开始寻求同政府合作,它们承担了前方军事供应、后方物资保障的部分工作。在二者的努力下,物资供应紧张得以缓解,投机商的投机活动有所收敛,粮食和生活必需品价格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抑制。

再次,合作社大量开办附属企业,积极从事生产活动。根据基辅展览会统计资料,1913年信用合作社共下设面粉厂、碾米厂、砖厂、制瓦厂等47个合作社厂房。随着合作社企业的建立,合作社的功能和作用逐渐多样化。它不再只是消极地保护自己的经济利益,而是积极地争取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间。此外,信用合作社还大力扶持手工业合作社的发展。1912年春,在维林斯克贷款合作社资助下,当地组建了亚麻合作社,并同邻近地区合作社合建了亚麻站,生产的亚麻制品以质量优良著称,就连英国商业公司也慕名前来采购。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对亚麻制品的需求急剧增加,1915年9月成立的亚麻中央合作社共联合了15万亚麻种植户。根据1916年手工业统计资料,当年年初全俄共有1083个手工业劳动组合、725个手工业合作社,其大部分资金来自信用合作社贷款。

消费合作社的任务是将单独的、个体的采购行为变为集体的采购行为,为社员采购生活用品。遵循此目的,它在采购商品时力求采取联合行动,于是出现了这样的过程:单独采购—社员增加—联盟—联盟中心。合作社除采购日常用品外,还采购小型农具、手工业用具以及生产原料,出售农产品和手工业品。它还大量开办附属企业,从事生产。以全俄消费合作社联盟为例,至1917年,联盟建立了面粉厂、面包厂、糖果厂、肥皂厂、鞋厂、砖厂等多家企业。其生产的商品不仅供应消费合作社,还接受自治局和城市管理局以及政府部门的订货,并同国外公司开展贸易往来,这一年联盟生产的商品价值2170万卢布。

随着合作社采购、销售和生产业务的开展,它的作用日益明显。根据赫伊辛统计,1914年每个消费合作社约有股金2 200卢布、储备资金616卢布、流动资金2万~3万卢布、利润990卢布,每个成员约有股金16卢布、储备资金4.4卢布、流动资金214卢布、利润7.1卢布。据内务部统计资料,消费合作社资金周转额1904年为5500万卢布,1914年达到2.5亿~3亿卢布,占国家商品零售总额的4%。

合作社在从事经济活动的同时还注重对成员进行文化教育,为此建立了图书馆、博物馆、职员培训学校,开办俱乐部,举办展览会,出版合作社期刊和大众读物。从1912年起,合作社开始大量出版文献,建立出版社、书店,并拨出专款用于地方教育。合作社的文化教育活动,逐渐遍及广大群众。它还积极参与社会团体组织工作。上述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民众的独立、自主意识以及责任感。

[责任编辑:白晓光]

猜你喜欢
合作社俄国农民
耕牛和农民
七颗钻石
农民
蔬菜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实践与启示
完善专业合作社社会化服务,促进家庭农场发展
烟农专业合作社用工管理探析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已达1200万(等10则)
做农民的贴心人
哥德巴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