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纪南等
摘 要: 本文探讨多媒体辅助教学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合理应用。采用多媒体与讲述及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问卷调查、课堂记录及考试成绩,比较改革前后的教学方法,结果说明经过改革规范后的多媒体辅助教学效果明显优于改革前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多媒体辅助教学 生物化学教学 合理应用
随着我国经济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类学校的教学设备也在不断更新,特别是高等院校,大部分教室都装有多媒体教学设备,这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方便,对生物化学教学而言尤其重要。生物化学课程理论性强,内容繁多抽象、代谢途径错综复杂且相互联系,知识更新快,容易使学生感到既枯燥无味又难以理解和记忆,普遍反映生物化学是一门较难学的课程[1]。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化抽象为直观,化复杂为简单,化枯燥为生动,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但是,随着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普遍使用,其缺点逐渐显现出来。如某些老师过分依赖多媒体,只顾埋头操作电脑,疏于与学生交流,甚至是读课件,一堂课下来,知识量很大,但既无重点,更不生动,学生脑子里一片空白。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教研室对多媒体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合理应用进行了探讨与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教学要求
1.1规范多媒体课件内容
1.1.1多媒体信息量大,教师应加强对课程内容的控制力度,确保教学活动紧紧围绕教材中心知识点展开。
1.1.2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应充分发挥多媒体图片、动画、视频等技术优势,使复杂、抽象的内容变得简单直观。
1.1.3课件应画面简洁、形象直观、生动有趣、条理清晰、利于理解。
1.1.4课件文字应简练,内容为知识要点,切忌将讲述内容全部用课件展示,杜绝读课件现象的发生。
1.2课件与讲述相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生动的讲述是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的重要环节[2]。课件展示知识要点,对要点的解释或说明,由教师讲述。如讲解酶的专一性类型,课件展示酶的专一性类型,而各类型的概念、作用特点及举例都由教师讲述,并将关键词板书在黑板上,丰富教学过程。
1.3课件与板书相结合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必须结合板书,才能充分有效地发挥其功能。如讲解转氨作用与谷氨酸脱氢酶相偶联的脱氨作用,课件上展示名称,教师讲述概念,同时在黑板上板书脱氨作用的过程,让学生有一定时间思考和记忆,并熟悉生化反应的书写方式。
1.4控制好多媒体播放和板书速度
多媒体播放内容多,切换快,学生难于记笔记,造成学生听课时好像明白了,课后脑子里一片空白;而板书时间过长,课堂显得枯燥乏味,学生易开小差。因此控制好多媒体播放和板书速度显得尤其重要。如讲解转氨作用与腺嘌呤核苷酸循环相偶联的脱氨作用,这部分内容较复杂,如果板书费时,可用多媒体展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合理安排不同内容在课件和板书中所占的比例,充分发挥多媒体的辅助作用。
2.教学效果与分析
以本校2012级本科药学专业95名学生为对象,教师课前做好充分准备,课件制作、内容分布、多媒体播放和板书速度等严格按教学要求进行。对照组为2011级本科药学专业97名学生,教师为同一人,教学方法为多媒体辅助教学。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课堂记录及成绩比较,结果如下。
表1 教学评价结果
从表1可知,课程兴趣度、学习愉悦性、提高记忆力、讨论发言人数、课堂练习正确率、期末考试成绩及格率、优秀率,2012级学生明显优于2011级学生,特别是讨论发言人数,增加了一倍,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说明多媒体辅助教学改革措施收效良好。
3.讨论
生物化学是生物技术、生物工程、护理、药学等专业的基础课程,然而生物化学内容多、繁、新、难、抽象,学生普遍反映生物化学是最难学的课程之一。多媒体辅助教学画面清晰、感受直观,尤其动画效果更是形象逼真,能变抽象为直观,变复杂为简明,变枯燥为生动,解决了生物化学抽象、复杂、灵活多变三大难题[3]。但是,多媒体教学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不能完全取代教师讲课,如果使用不当,就会使传统的“人灌”式教学变为现代的“电灌”式教学。从表1可知,对照组和实验组教学方法均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经过我们教研室改革规范后的多媒体辅助教学效果明显优于改革前的教学效果。
总之,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是明显的,但对教学而言,多媒体只是一个工具,必须合理应用,才能充分发挥功能,强化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芸瑛.生物化学教学改革探讨[J].农业与技术,2005,25(3):207-208.
[2]苏同福.多媒体技术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作用与反思[J].安阳师范学院报,2009,12(2):151-152.
[3]宋瑞.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在生物化学中应用的探索[J].中国科技信息,2005,15(1):268-269.
基金项目:湖南省“十一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XJK08CXJ002)和湘南学院2013年校级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湘南学院校发[2013]240号)。
通讯作者:邓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