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俄进口战略资源集散地及其储备功能建设探讨

2014-12-23 23:58张贵海
西伯利亚研究 2014年2期
关键词:黑龙江省俄罗斯

张贵海

摘要:黑龙江省是中国对俄贸易的重要省份,也是中国对俄贸易口岸最多的省份。独特的地缘优势,密切了黑龙江省和俄罗斯的经济联系,每年大量进口俄罗斯的各类资源运往全国各地。由于国际市场的不确定性,资源的价格变化往往会引发国内的市场波动,建立必要的资源储备是平衡市场的最佳方式。特别是重要战略资源,关系国计民生,有必要建设储备功能齐全、科学的集散地。

关键词:战略资源;集散地;黑龙江省;俄罗斯

中图分类号:F752.7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0961(2014)02—0007—05

由于资源自然分布和世界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各个国家把占有和掌控资源作为保证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特别是二战以后,随着世界能源市场的动荡,各国更加注重资源储备,无论是资源富集的美国,还是资源匮乏的日本,在上世纪都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国家储备体系。我国开展战略资源储备,始于上世纪80年代,但是,由于经济管理滞后和市场的不确定性,对资源的储备尚没有系统化。我国主要是以应对饥荒和社会稳定为考量,以民需物资为主,比如粮食等,在其他战略资源储备数量和种类上,还不能和经济发达国家相提并论。

在已探明战略资源储量方面,我国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58%,部分重要金属矿产的人均储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5,战略资源探明储量少、国内供应程度低、对外依存度高、缺乏安全保障。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战略资源需求持续增加。主力资源,如煤炭的生产集约化程度低、资源利用效率低、季节供需及运力矛盾突出;稀缺资源,如石油供需缺口快速扩大,短腿更短的状况加剧;优势资源,如钨、稀土等因过度开发,资源浪费、优质不优势状况显现。因此,如果不能建立有效、完善的战略资源储备,三十多年改革开放建立的高对外依存度基础上的国民经济安全风险将无法避免。一般而言,资源储备是为保证国民经济协调发展和应付战争和自然灾害等可能遭到意外困难而进行的资源储存。而战略资源储备是资源储备中的核心储备。参考《国防经济大词典》的定义,战略资源储备是指国家和军队直接掌管的,与保证国计民生和国防安全有重大关系的资源储存和积蓄,重要战略资源储备是国家储备的重中之重。

一、战略资源的分类

按照资源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特别是在国家危机时期的作用,我们把资源分为一般资源和战略资源。在战略资源中,有一部分资源对于国家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称之为重要战略资源。其特征为稀缺性、不可替代性、唯一性和排他性。按照战略资源的产地原则,我们又可将其细分为自产性资源和输入性资源。对于黑龙江省的资源禀赋而言,其集散地建设是以输入性资源为主,兼顾自产性资源的开发和储运。

二、进口集散地的建设

随着经济的发展,物流和仓储规模不断扩大,集散地概念应运而生。其雏形是仓库或者储运库。随着规模和种类的细化,集散地成为现代物流领域的重要节点,是物流领域点、线、面配套的中心环节。

(一)集散地的分类

集散地这个词,从字面解释,就是资源集中存储和分拨运输的地方。进口集散地就是进口资源集中存储,经过一定时间储备后分散运输到各地市场或者使用单位的地方。就目前世界上进口集散地的建设分类,如果按照规模标准,有大型、中型和小型进口集散地;如果按投资所属标准,有国家、地方、企业和私人进口集散地;按照存贮资源种类标准,有综合和单一进口集散地。

(二)集散地的功能

建设集散地,最重要的是建设相应设施满足储运功能,集散地功能的二重性是集中储备和分散供应。一般而言,无论集散地规模大小,都要具备以下四种功能:一是储备功能。对于进入集散地的资源能够保质保量的储存,不会因外界条件变化而使储备资源丢失和损坏。二是运输功能。集散地的储备资源,无论时间长短,最终都要分散出去,能够保证运得出运得快是很重要的指标。因此,集散地的交通条件和设施非常重要。三是保护功能。集散地储备的战略资源,关系到国家安全。为防止资源丢失、损坏、变性、劣化,集散地应具备相应的保障设施和条件。四是应急功能。战略资源储运是国家的大战略,特别要具备在国家和社会需要的时候,能够以最快速度、在最短时间内,把资源运送到需要地方的能力和措施。

(三)集散地储备方式评估

战略资源储备包括增量储备、存量储备和减量储备三个阶段的动态过程。储备的主体分为国家储备和社会储备。战略资源储备形式主要分为产品储备和产地(也称基地)储备两类。现阶段战略资源储备的对象包括主力资源、短缺资源和优势资源,储备的形式分为产品储备和产地储备。产品储备是指已经开采出的原料矿产或冶炼加工成品、半成品的储备。产品储备是战略资源储备的最传统、最主要、最直接的形式,原油和成品油的储备均属产品储备。

产品储备特点是便于操作、供应及时、应急能力好,但储备成本高、运营管理复杂。产品储备的功能主要是保障中短期供应中断或不足时的供应,平抑价格的过度波动,稳定大区域或全面市场。产品储备主体可以由政府、公共机构和企业共同投资。吸储的形式可以是现货,也可以是期货或者现货期货组合。产品储备的对象是已经开采出的原料或冶炼加工完的成品、半成品,在市场出现供应中断或者价格出现异常上升时,可以迅速投放市场,平抑价格,缓解供应紧张局势;其次,产品储备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储备品种、储备规模、增储渠道不受资源地制约,可以根据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变化,灵活确定储备方案;再次是可以实现政府、企业、民间的多元储备主体,互补性强,协作力度大。

(四)建设进口集散地原则

1.集散地建设要符合国家发展战略

黑龙江省的战略资源储备,不仅是满足本省需求,而是受国家大环境驱使,是为国家服务的。黑龙江省的战略资源必须纳入国家的经济大循环中,争取国家政策扶持尤为重要。

2.布局合理

合理布局是指集散地的地区分布要兼顾国家与地方的产业布局和产业规划。根据国内战略资源分布状况、布局特点、市场需要,将集散地布局纳入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中,动态设立和划定集散地功能区,努力实现储备简单化、低成本化和高效率化。

3.集散地建设规模要适度

战略资源储备规模是根据国内资源耗竭状况和进口依存度、综合国力、海外储量、全球供需趋势、国际配置能力和资源品位、政治态势、风险概率、获取成本等因素来确定的。产品储备规模可依据未来国内需求并参照国外同类储备规模加以确定。产地储备可以依据产地开发程度选择不同的核定规模。确定产地储备规模时,可以以产品储备量为参照,根据国内生产形成产能的递增量反推确定储量。一般来讲,产地储量应大于产品储量。储备结构、储备规模和储备布局都是动态化的。储备背景的变化和储备技术的进步,决定了集散地应该具备布局调整、梯度递进和转换机能,以及动态调整的机制和空间。

集散地的建设要防止贪大求洋,充分评估进口货源地、进口需求地的关联度,做到适可而止,略有盈余,这样在减少资金占用的同时,也可减轻储存成本。

4.设施完善和功能齐全

战略资源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要求集散地必须设施完善、功能齐全。集散地建设要因地制宜,不可以“因陋就简”,不能“没条件也要上”,不能攀比,一定要充分考虑属地的自然环境、气候特点、区位优势、交通状况等因素,并且要和原有设施配套使用。比如,大庆的石油储备,应该充分利用大庆闲置储油设备、设施。

5.集散地建设与地方经济发展相协调

集散地的建设,目前我国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基地,二是仓储库,三是储运公司。地方经济的发展会引起对土地资源和产业布局的调整,因此有可能出现和战略资源储备“争地盘”的现象。所以,把集散地和地方经济融为一体、储备资源和地方需要兼顾,既可减少矛盾,又可节约成本,进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6.保护环境和资源

国外战略资源储备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是将储备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黑龙江省在建立战略资源储备过程中可充分借鉴这种模式,并可以借鉴这个机制来实施战略资源的保护性开发。黑龙江省具备优良的生态条件和环境,有些战略资源本身具有放射性、腐蚀性和污染性,在存储和运输过程中要防止泄漏与污染。

7.满足危机处理的需要

集散地的建设是以满足危机处理需要为目标,其建设规模和地理位置都是以满足危机处理的需要为出发点,最低的要求是运得进、储得久、调得出、出得快。因此,集散地的资源不能永远“藏在深闺人未识”,而是“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平战结合”、“军民通用”。

三、黑龙江省集散地及其储备功能建设的思路

黑龙江省地处祖国边陲,和俄罗斯接壤,在漫长的边境线上,分布着25个进出口口岸。上世纪80年代中苏边贸恢复伊始,该省就成为中苏经贸的桥头堡。据国家海关统计资料,2012年,该省对俄贸易额占全国的25%以上,对俄贸易增速一直遥遥领先,居国内各省之首。该省已成为中国对俄贸易的骨干基地,也是中国陆路贸易和物流延伸到欧洲中部的重要走廊。

黑龙江省政府积极推进对俄经贸合作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提出在对俄贸易链中,“出口抓加工、进口抓落地”,结合“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建设”,提升中俄合作的档次,推动建立跨境产业布局及重大支撑项目建设,夯实产业基础,增加经济活力。在“进口抓落地”方面,要求要有新思路、新观念、新作为,依据产业分工和产业链理论,将进口物资落地加工,更好发挥黑龙江省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黑龙江省不仅是国内重要战略资源的中转站,更要成为战略资源的集散地,成为国家的战略资源库,因此,很有必要建设更完善的重要战略资源集散地。

(一)建设重要战略资源集散地的优势

黑龙江省地处边陲,省域国土面积约45.4万平方公里,人口3800万,人口密度81人/平方公里。在中国省域经济排名中处于下游水准,属于欠发达省份。建国后,该省一直是国家“原”字头资源供应基地,原油、原煤、原木、原粮运送到祖国的四面八方。改革开放后,由于资源渐趋枯竭,该省的“原”字头资源已经不能完全自给,特别是一些重要战略资源大都自俄罗斯进口。据海关资料,该省口岸从俄罗斯进口的物资中,木材、煤炭、石油、矿石、有色金属和其他化工原料占进口额的半壁江山。特别是一些可以落地深加工的资源,在省内的加工率已经超过40%以上,如木材、铁矿砂等。由于该省的工业基础较好,有能力对部分战略资源进行精深加工。所以,一些进口的初级矿产资源经深度加工后,再分拨到国内各地,已经自发形成了民间的“集散地”。比如,绥芬河口岸已经形成进口木材加工产业集群,黑河已经形成进口煤炭分拨基地。可以说,黑龙江省有场地、有空间、有产业支撑、有市场需求,是集散地建设要素最充分的地区之一。

建设战略资源集散地的自然安全很重要,要求地壳稳定、环境安全。因为有的战略物资具有放射性和污染性,集散地的选择一定要充分评估对社会安全影响指数。黑龙江省地质结构相对稳定,不易发生地震和山体塌方等自然灾害,适合充当战略资源最佳的“避难所”。更重要的是,该省人口密度不大,有大片的盐碱地可以开发利用,即便建设大面积的集散地,也不会占用耕地。同时,也不会因为集散地的建设影响其他产业的发展空间。

中俄两国由睦邻友好关系上升为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区域内的安全度大幅提升,中俄漫长的边境线已变成安全的“斑马线”。从国家安全角度考虑,在黑龙江省建设战略资源集散地,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黑龙江省虽然是多民族聚居区,但是汉族比例最高,大约占人口的98%,民族之间关系融洽,没有民族矛盾冲突的先例,社会不安定因素几乎为零。这有利于保证国家战略资源的安全。

黑龙江省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土地资源相对充裕,建设集散地的用地价格相对低廉,可极大减少集散地建设成本。同时,人力资源也相对充足,储运人才也不缺乏,工资较低,能极大减轻集散地运营压力,可以用最小投入获得更大产出。

黑龙江省的地缘优势得天独厚。在中俄边境线上,有大中小城镇十几个,陆运、水运、空运口岸非常齐全,是中国对俄过货量最大的省份。所以,临近口岸的集散地功能可以兼顾、可以衔接、可以扩展,一地多用,事半功倍。

(二)建设战略资源集散地路径选择

在黑龙江省建设战略资源集散地,能够充分发挥集散地的四大功能。集散地的储运一定要和地方经济发展相衔接。在确定集散地布局、规模、专业、运输等方面时,要通盘考虑,综合评估。该省经济状况和未来对市场需求,决定集散地功能要专用和通用兼顾,要把地方发展和国家战略相统一。战略资源种类较多,特别是以进口资源为主的集散地,必须评估境外资源的可持续性。根据俄罗斯远东地区的资源条件,建议以木材、矿产、煤炭、石油和有色金属为储备重点。按照海关HS编码分类,以大条目为中心,防止过度细化。为此,特提出几条路径建议,供政府和企业参考。

路径一:临近口岸储备

利用铁路进口的资源,一般要经过铁路换装变轨的程序,物资入境一是麻烦、二是耗时间、三是多费用。但是,由于历史形成的宽窄轨机制,换装变轨又是不能跨越的障碍。所以,在临近边境口岸的地方、在铁路货场的外围建设集散地,可与铁路成为紧密型的储运共同体,能够从国外获得更多战略资源。以绥芬河口岸为例,由于木材过货量很大、铁路储货场地容量有限,在绥芬河市郊自发形成了铁路的外联货场,入场手续简约、程序相同,既满足了战略资源储备所需条件,又扩大了铁路经营范围,可以成为铁路“三产”或“多经”充实项目。这种铁路货场由中转向储备过渡,延长了服务链条,从而提高了货场效益。由于它具备场地基础,又有储运经验,只要将其扩展或者增项,就会很快实现储运的规模效益。

路径二:中心城市集中储备

中心城市人口多,对资源需求量大。特别是中心城市工业基础发达,具备精深加工能力,再加上交通条件优越,辐射能力强,对于战略资源储备和调运特别有利,可以做到巨量“吞吐”。国家在中心城市大多建有战备基地,以此保证危机时期的供应。重要战略资源储运优先原则,对国内供应和战时应急非常有利。即便是在平常时期,战略资源对于稳定社会、平抑市场也是不可或缺的。所以,为没有污染和不易泄漏的战略资源在大中城市附近建设储运集散地,是最符合国际产业布局和发展规划的。

路径三:小城镇分散储备

大中小城市和乡镇的建设是国家经济布局和人口均衡的需要,产业布局与国家安全密切相连。黑龙江省口岸进口战略资源,不仅是为了现在的经济运转,更重要的是为将来的产业奠定原料基础。该省25个口岸城镇,在进口俄罗斯资源方面各有特色。要想长久保存进口的矿物、石油和木材等,以备不时之需,就要发挥各中小城镇的地缘优势。可选定临近口岸或运输线上的若干个小城镇,以集散地建设为中心,发展地方经济。比如,在绥芬河至牡丹江途中的穆棱林业局建设国家级木材储备库,利用林业局闲置的储木场、木工设备和设施,对进口木材作深度储备。

路径四:产业城市专业储备

黑龙江省很多资源性城市都面临资源枯竭、经济下滑的困局,若在几个主要城市,比如煤城鸡西、油城大庆、林城伊春,结合原来的产业基础和城市产业发展方向有计划地建设大型集散地,不仅可以盘活存量资产,而且能为产业发展注入新资源,破解经济发展乏力的难题。我国从俄罗斯进口战略资源的种类很多,从每年黑龙江省各口岸的过货量来看,主要是矿产资源、能源原材料、木材、有色金属、石油等。特别是在俄罗斯石油经莫大线石油管道进入大庆的情况下,应在大庆建设大型石油储备基地,和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同步进行,统一规划,分步落实,以提高流通量,增加储备能力,将储备和加工有机结合,做到重要战略资源储备专业化、精细化、科学化,增加产品价值。

路径五:域外生态储备

俄罗斯与黑龙江省山水相连,便利的交通已经超过国内的局部地区。有些战略资源可以开采、可以加工,有些资源开采后对时间要求严格,比如,该省从俄罗斯进口的各种木材,由于露天存放,长时间会有腐烂。进口的矿石,若长时间不冶炼,品次会降低,还有金属衰变;化工产品会老化、挥发、自然损耗等等。所以,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原有的储运理念要改变,要有“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绿色储备理念,建设域外生态储备基地——“用时即召,召之即来”的应招集散地,可以节省土地资源,减少建设成本。比如,在国外购买采矿权、采油权、林权,特别是像林木这种可再生资源,可将其储备变成活立木储备,不仅保护了森林资源,又增加了立木蓄积,在储备中形成财富积累,使储备的资源保值增值。

(三)重要战略资源集散地建设的承担主体

战略资源的储备要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在资源集散地的建设上要鼓励主体多元化,“三位一体”的主体格局应该是黑龙江省建设集散地的基本方向,中央企业、地方企业、民营企业都可以竞争与协作。众所周知,在国际市场中对国营企业的偏见颇多,比如,三一重工在美国的收购案“流产”,中石油在中东投标“走麦城”。防止出口国产生国家掠夺的顾虑,是我们建设战略资源集散地时应高度重视的。随着我国对俄罗斯原材料等需求的提升,俄罗斯的“惜售”心理明显,多次通过政策调整和关税壁垒控制资源出口。因此,建设进口战略资源集散地,黑龙江省不妨以民营企业为先锋,以地方企业为主体,以央企为后盾,整合进口、储备、运输、集散、加工的产业链,这样集散地建设才能有后劲、有发展。

集散地的建设,不能一蹴而就,各个方面都需要政府的引导、协调和管理。因此,有必要成立专门机构,确定战略资源储备建设规划和管理机制,防止一哄而上。因为进口环节的需要,有必要和外运结合,成立商务厅、海关、商检局协调小组,负责黑龙江省战略资源的进口和仓储协调。更重要的是,政府要制定政策来鼓励和扶植企业充当这个“管家婆”,经营自负盈亏,真正把资源“藏富于民”,在保证国家战略安全的前提下,支持民营企业做大做强。

[责任编辑:刘伟东]

猜你喜欢
黑龙江省俄罗斯
俄罗斯猫展
动词的时态中考高频考点练习题
2014年黑龙江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获奖名单(二等奖)
另辟蹊径
先救谁——原载俄罗斯漫画网▲
同舟共济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严防死守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