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明辉
(鹤壁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鹤壁 458030)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教育部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提出用5~10 年的时间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启动“校校通”工程,努力实现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的跨越式发展。从此,基础教育信息化进程明显加快。数字化校园作为教育信息化众多解决方案中的一种,其整体化改革的思想得到教育界越来越多的认同和青睐。它实现了信息技术与校园人文环境的有机融合,是信息技术应用在学校全面渗透的标志。继一些大学提出建设数字化校园的规划并付诸行动后,许多中小学也纷纷将数字化校园作为学校信息化的理想选择,启动数字化校园计划。我国中小学校在经费数量、技术力量、办学目标和管理模式等方面与大学存在很大的差别,其数字化校园建设也应该立足自身特点,经受住实践和历史的检验。本文通过分析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现状,对数字化校园建设之路有了更深、更新的认识。
数字化校园以网络建设为基础,以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为目标以期达到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科研和管理水平与效率的目的。教育信息化发展了10 年,但在发展中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校校长对数字化校园建设理念、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
(2)学校对数字化校园建设投入不足。
(3)中小学教师陈旧的教育教学观念阻碍了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进程。
(4)数字化校园建设过程中专业师资队伍技术力量薄弱。
可以看出,校长的领导力对于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起到很重要的推动作用,校长重视自然会在整个学校去推进数字化校园的建设的发展;当然,在数字化校园建设过程中,教师的理念和信息化水平也会对学校变革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模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数字化校园建设不仅仅是一个投入问题,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有软、硬件资源的支撑。数字化校园建设需要实现从环境(包括设备、教室等)、资源(如图书、讲义、课件等)到活动(包括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的全部数字化。
学校的核心任务是教学,是培养人,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那么教学和建设数字化校园又有什么内在联系呢?这就涉及到对数字化校园建设内涵认识的问题。
我们的教育需要培养创新型的人才,我们必须转变长期以来“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数字化校园建设正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为教学提供丰富的、可用性的资源环境,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不断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与学的效率为出发点的。因而,我们数字化校园建设不仅是教育教学工具的转变,它应该是在转变老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理念基础上去规划、设计和建设的。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师习惯于唱独角戏,学生默默接受知识的教书方式和学习模式,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我们的社会更加渴望学校能培养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必须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为核心”,数字化校园建设恰恰可以为学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这种环境的变换必然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模式,通过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资源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
数字化校园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数字化校园的发展没有终点,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是一个不断追求的过程、建设的过程和提升的过程,数字化校园发展的过程永远没有终点。
个人认为“自主发展模式”,即“区域推进模式”是未来数字化校园发展的趋势,它能最大限度地推动区域数字化校园规模的形成,能很好地提高学校教育教学效果,并推动学校的管理创新、制度创新、教学创新和技术创新。
数字化校园建设需要我们有先进的理念,还需要新技术的支持。有很多研究者对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进行了研究。
从单个学校数字化校园需求角度来看,数字化校园建设应从数字化管理、数字化教学和数字化协同交流三个方面去设计和建设(如图1)。
图1 数字化校园层次结构图
从数字化校园建设所运用到的新技术来看,云计算技术是未来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重要技术手段。云计算是一种面向服务的层次化体系结构,云计算侧重于对底层架构和资源的利用,为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软件即服务)解决了资源和带宽的问题。在安全体系的支持下,它包括:云层(即提供系统调度使用的各类资源,包括虚拟化的知识库资源、数据库资源、存储资源以及工具软件资源和计算资源等)、中间服务层和应用层(各种应用,如教务管理系统、数字图书馆等)。相信,云计算技术在将来数字化校园建设中将起到重要作用。
数字化校园建设是以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继续和延伸,更是今后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起点和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无止境的过程,数字化校园建设作为其中的一个环节也是如此,数字化校园的“数字化”3 字体现的不应是最终结果,而应该只是数字化的程度。总之,数字化校园直接服务于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工作,是一项庞大的耗时、耗力、耗财的系统工程,需要全校教职工共同参与规划、设计、应用和管理。
[1]骆巍.开启数字化校园的一站式服务[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1(3):68-69.
[2]田纯青,牛端,刘路通.面向中小学的轻量级数字化校园建设模型及其应用[J].现代教育技术,2011(2):57-61.